古诗鉴赏试题docx.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86193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鉴赏试题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古诗鉴赏试题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古诗鉴赏试题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古诗鉴赏试题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古诗鉴赏试题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试题docx.docx

《古诗鉴赏试题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试题docx.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鉴赏试题docx.docx

古诗鉴赏试题docx

(十五)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支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2.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

为什么?

3.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4.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十六)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歌开头一句,以“”修饰离愁,以“”衬托离愁,“”一词更是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中的“吟鞭”是指。

2.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和融为一体,将和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3.你觉得整首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

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40字以内)

5.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

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后两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人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表达别离之苦。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十七)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

作用是什么?

2.哪两句诗运用了动作描写,揭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3.你是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的?

4.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十八)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的。

2.这首诗虚实结合,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

想象的虚景是:

3.请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4.请对本诗画线句作简要赏析。

5.下面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写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C.画线句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两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六、边塞征战

(十九)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中描绘了边陲大漠壮阔雄奇、境界阔大的景象的千古名句是: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的“”“”都给人以漂泊不定之感,“”“”又使人想到历史的遥远与塞外的浩阔苍凉。

2.(2014•龙东)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

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二十)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清冷景色的句子是:

;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2.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

3.下列各句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

A.断肠人在天涯。

B.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2014•十堰)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

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

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5.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词人边塞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

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专项训练二课外古诗词鉴赏

专项训练二课外古诗鉴赏

一、山水田园

(一)(2014•扬州梅苑双语学校模拟)田家

郑獬(xiè)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

这里是满的意思。

②残照:

夕阳。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2015•原创)蝶恋花①

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

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②夷犹③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④多寒农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⑤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⑥尝面收新茧。

【注释】①此词是词人退居苏州期间所作,写的是苏州附近的田园风光。

②画舫:

彩船。

③夷犹:

犹豫迟疑,这里是指船行迟缓。

④江国:

水乡。

⑤谷雨: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清明之后。

⑥看看:

转眼之间,即将。

1.词的上片与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象?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春涨一篙添水面”一句写景可谓绝妙,请作简要赏析。

3.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春水上涨、芳草嫩绿、鹅儿嬉戏,透出了生命的温馨与活力。

B.“谷雨才耕遍”中的“才”字,流露了词人对农事迟晚的不满情绪。

C.全词散发着浓郁而恬美的农家生活气息,流露出词人对乡村景色的赞美之情。

D.本词写景细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刻画了清新、明净的田园风光,令人陶醉。

二、爱国忧民

(三)(2015•原创)金陵驿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①本诗写于1279年诗人战败被俘,被押往大都,途经金陵之时。

此时南宋已亡,金陵已被攻破四年。

②离宫:

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

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

1.诗句“”描绘了国土沦陷后的凄凉悲惨的景象;面对残酷现实,身为囚徒的诗人已经无能为力,只能发出“,”的感慨。

(用原句填空)

2.请举出诗中运用的一个典故,并说明其表达作用。

(四)(2014•潍坊)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上阕两句暗用班超投笔从戎“以取封侯”的典故,回顾了怎样的生活往事?

2.下阕结尾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怀乡思友

(五)(2014•黄冈)不见①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诗人客居成都初期,诗人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②世人:

指统治集团的人。

③匡山:

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2014•杭州二模)雨夜

(明)何景明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①万井②中。

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注释】①笳:

一种乐器。

②万井:

古制八家为井,后以井指乡里、家宅,此处指许多村庄。

1.“短榻孤灯里”中的“孤”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情感?

2.诗中“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两句为后人传颂,请作赏析。

四、赠友送别

(七)(2015•原创)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①。

垂杨紫陌②洛城东。

总是③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注释】①且共从容:

能留下一起和美相伴。

②紫陌:

指郊野的大路。

③总是:

大多是,都是。

1.这首词是欧阳修与友人梅尧臣在旧地重游有感而作,词中伤时惜别,抒发了的感叹。

2.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是以乐景写哀情。

B.这首词从追忆昔日携手游玩的欢乐,到今日独自赏花的孤独,再到叹惜明日渺茫不可预料的苦闷,在时间上跨了去年、今年、明年,空间上由聚合到分散,在感情上由欢快到悲恨,词的境界一层一层开拓深化。

C.这首词把别情熔铸于赏花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构思新颖。

D.这首词语言奔放、有气势,意境恢弘阔远,是一首绝妙的作品。

(八)(2014•资阳改编)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诗中第一、二句写了哪些内容?

有什么作用?

2.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离亭”有何作用?

五、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九)(2015•原创)小松

杜荀鹤①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①杜荀鹤:

晚唐诗人,出身寒微,才华出众,却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1.诗中的两个“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后者指。

诗人以“小松”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的精神。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生动地刻画出小松由小而大,发展变化的情景。

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它未来“凌云”的先兆。

B.第三句由描写转入议论,讽刺社会上的一些小人见风使舵、前倨后恭、趋炎附势、溜须拍马的时弊。

C.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埋没于深草里的“小松”,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D.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练传神,描写和议论,抒情和哲理,都达到了有机统一。

(十)(2015•原创)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③,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②陂:

池。

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

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

③雪:

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1.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

2.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用得好不好?

为什么?

3.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边塞征战

(十一)塞下曲(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释】①楼兰:

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的特点。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什么?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

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十二)(2014•射阳模拟)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释】呼延:

匈奴贵族,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1.根据全诗中将军的形象,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独领残兵千骑归”一句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古诗词鉴赏

第13讲把握内容,体会情感

变式训练

1.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思乡

2.山、江、月、云江面开阔、水流平缓、两岸平旷

3.C

4.全词抒发了作者在恶劣的环境中仍保持高洁、坚贞的品格以及淡泊名利的思想情感。

5.以梅花的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

(意思对即可)

第14讲品味语言,赏析技法

变式训练

1.意象:

春潮、雨、野渡、横舟。

意境:

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

作者自甘寂寞、恬淡闲适的胸襟。

2.托物言志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了诗人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鹂,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景象里,蕴含着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忧伤和无奈的情怀。

3.“横”字用得妙,“舟自横”写出了当时船只的随意漂泊,也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心情是进退两难的,想辞官却又无法辞官。

4.诗歌不说画舸将怀着离恨的行客载过江南,却说“载将离恨过江南”,将离恨具体化了,化虚为实,把无形的离恨写成有体积,有重量的可见可触的事物。

5.古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柳”代表“留别”,以“柳枝词”为题能准确表现诗中的离情别恨,同时,诗歌第一句“系”字暗写“潭柳”,以“柳”为题也切合当时的情景,因此后人补“柳枝词”为题。

6.①运用比喻,用“载”字把抽象的别情化为有形的、可以被运载的东西,更能显示出别情的沉重。

②运用(拟人)的手法,“人自离别,却怨画舸”,似乎是这无情的画舸,在经过一段沉默难耐的等待之后,只等行人上了船,便毫不迟疑地把人载向江南。

人情无奈,迁怨于物,如此言情,深婉蕴藉。

专项训练一课内古诗词鉴赏

(一)

1.A

2.D

3.示例:

不同意。

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言之成理即可)

(二)

1.孤山寺贾公亭白沙堤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2.示例:

描绘了一幅春水初涨,湖水才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的画面。

3.示例:

“争”和“啄”两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莺以人的动作,形象地写出了春天里莺们生机蓬勃忙着在树上筑巢的热闹景象。

4.抒情手法:

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

(三)

1.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3.抒发了作者渴望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4.C

(四)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2.示例:

“聚”和“怒”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赋予山河以动态与灵性,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3.示例:

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始终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4.D

(五)

1.经书”(“儒家经典”或“读书做官”)被风吹散的柳絮水中雨打的浮萍议论

爱国情感

2.寒窗苦读,进入仕途;烽烟四起,艰苦抗元。

3.示例:

用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

用“风飘絮”来比喻南宋王朝破碎的山河(无可挽回的败局),用“雨打萍”来比喻自己浮沉不定的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4.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六)

1.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极其拥戴、赞扬、敬佩

2.“卷”字极言行走之快,从侧面表现出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3.示例:

(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企望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之情。

4.C

(七)

1.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破满目凄然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2.示例:

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

3.“望”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

其内容包括:

望见“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亲人团聚。

4.A

(八)

1.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悲凉

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3.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4.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九)

1.示例: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风恰到好处,波澜中央孤帆高悬,更显江面壮阔!

2.示例:

“悬”是笔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更显壮阔。

3.示例:

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出自然的理趣和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

“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4.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

5.D

(十)

1.C

2.示例:

唯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3.示例: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4.A

(十一)

1.暮春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同情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凉

2.示例:

描绘了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

诗人通过描绘南国这种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

3.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

4.示例:

这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

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

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十二)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示例:

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远隔天涯也近似邻居。

这两句诗表现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的,它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抒发了诗人面对离别乐观豁达的情感。

3.示例一:

“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示例二:

“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4.B

(十三)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2.白居易凄凉地弃置身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引用典故

3.示例:

说明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了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

4.B

(十四)

1.设问绵延高大

2.示例:

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

3.示例:

一个“钟”字说明大自然仿佛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赋予参天矗立的山以生命力,生动有力地写出了泰山的秀美无比。

“割”字是说泰山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形象贴切地突出了泰山的高耸挺拔。

4.示例:

这句诗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具有深刻的含义:

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豪情:

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

5.D

(十五)

1.示例: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

(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

2.示例:

不好。

以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3.示例: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反映出诗人抑郁不平的心境。

4.D

(十六)

1.浩荡白日斜(天涯)离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人的马鞭

2.政治抱负个人志向抒情议论

3.由“离愁别绪”(浩荡离愁)变为“精神振奋”(化泥护花)。

4.示例一:

从语言上谈,这两句诗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示例二:

从情感上谈,这两句诗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示例三:

从哲理上谈,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生命,反映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

5.D

(十七)

1.示例: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情绪。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运用了动作描写。

“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揭示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3.示例:

虽然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心里抑制不住地愤激,但仍坚信有一天能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4.A

(十八)

1.观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辰

2.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示例:

(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4.示例: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5.D

(十九)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征蓬归雁汉塞胡天

2.示例一:

“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示例二:

诗中的“直”字与“圆”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示例三:

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

3.B

(二十)

1.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示例:

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

夕阳西下,茫茫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