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澄海汇璟中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83538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汕头市澄海汇璟中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汕头市澄海汇璟中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汕头市澄海汇璟中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汕头市澄海汇璟中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汕头市澄海汇璟中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汕头市澄海汇璟中学.docx

《汕头市澄海汇璟中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汕头市澄海汇璟中学.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汕头市澄海汇璟中学.docx

汕头市澄海汇璟中学

汕头市澄海汇璟中学 王培锋

【摘要】本文就如何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着重从“师德、优师、师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通过加强师德建设、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能力水平,促使校风、学风、教风优良,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师德  优师  师能  校风  教风  学风  和谐  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是现阶段教育系统的重要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

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

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师生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

加强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和周边治安综合治理。

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

”上述内容充分说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维护学校和谐安定是实施《规划纲要》的保障措施,因为教育离不开学校,学校离不开教师。

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国,要创建和谐社会,要实现十一个五年规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迫切的。

现结合本人的教育实践,从“师德、优师、师能、”三方面浅谈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学校和谐发展。

一、加强师德建设,促校风和谐发展

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教师职业道德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发展。

当前,存在于一些教师的作为令人担忧,如工作不负责任,不安心从教,对现行的绩效工资实施存在过高的期望和存在不满情绪,有的甚至产生不理性的行为,有损教师形象。

在教学中,存在倦怠的行为,在个别教师中存在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的极端思想。

所有这些,主要源于现实社会和教育现行的体制:

如分配制度、各种选拔性考试,如来自于学校内部的评价和来自于学校以外的社会、家长的诸多舆论和企盼所产生的压力,从而导致了教师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整体不乐观。

从职业、职位、职务劳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的特殊性——即周期性长、未能立竿见影,远远跟不上信息时代人们所追求的效益,而产生的投入厌倦、投入疲惫,教育者在评价收入时,难以说多少,只是不够刺激,尚缺优势。

诸多问题困扰在教育者本人的身上。

因而,在教育内部时而会产生违背职业道德或是职业道德不到位的问题。

因此,教育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首先必须加强师德建设,促校风和谐发展。

1、要提高全员的政治思想认识

在学校里要重视常规的政治学习,通过学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学习时事政治,了解国内外教育动态,分析研究古今我国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通过正常的学习、领会、认识,使教育者有一个健康的、有理论依据的、有楷模的、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

通过学习,使教育者更有希望、更有信心、更有动力。

2、维护和提高教育者的人格尊严,激励教育者自尊、自爱、自我修养。

人生活在社会上,有思想,有自尊和有受人尊重的需求。

封建社会的师道尊严,现代社会的人格权,前者强调绝对的尊重,后者表明既要受人尊重,又要尊重他人,显示平等。

教师的职业面向学生,学生来自于千家万户。

教者也是人,不能把他神化,不能过份的强调为人师表,而使他人的自由人格造成缺失,但也需要社会、家长、学生的尊重,教者的自尊,促使学校教师人格魅力产生教育效应,使教育者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得到保障。

否则,什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是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等,都属空谈。

因此,加强师德建设,维护和提高教师的人格尊严十分重要,教师的道德品质、理想情操、为师从教、为人师表所表现出来的品格都直接影响到一代人,甚至几代人。

这显示了教师职业的重要,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有健康高尚的人格,要能自觉地进行人格修养,要确立爱岗敬业、刻苦践行、身为人师学高为范,使全社会都形成尊师、重教,使教师的人格尊严得到真正的保障,并能以自身人格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对象,直接影响学生人格形成,为造就新一代的人才而尽职尽责。

3、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规划纲要》指出: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要求教师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理性对待当前教育内部存在的不足和绩效工资在实施过程中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做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

二、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促教风和谐发展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政策评估研究室主任杨银付在谈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创新专题时指出:

当前我国的教师队伍的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城乡的差别更加突出。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是一个属于发展中国家办大教育的典型国家。

教师队伍庞大,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诸多方面表明与现代化教育不相适应。

这里,以我自己所在学校的教师队伍现状及知识结构为例,我校创办于1996年,是一所普通的完全中学,在校学生2650人,设48个教学班。

现有专任教师134人,其中,女教师8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3%。

在专任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有12人,中学一级教师职称有100人,中学二级教师有18人。

未评职称的有4人。

教师的年龄和性别结构:

在专任教师年龄结构中,25岁以下1人(女);26-30岁为11人,其中女性8人;31-35岁为42人,其中女性28人;36-40岁为37人,其中女性25人;41-45岁为28人,其中女性19人;46-50岁为8人,其中女性2人;51-55岁为3人,其中女性1人;56-60岁为4人。

教师的学历结构:

在134位专任教师中,本科毕业的64人,占48%;专科毕业的65人,占49%;高中阶段毕业的5人,占3%。

学历达标率为96.3%。

教师的学科专业结构:

134位专业教师中①中文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28人,现担任语文教师20人,8人改教其他学科。

②数学专业19人,现数学教师21人,现在任教中2人专业不对口。

③英语专业21人,现任教英语教师21人,均专业对口。

④物理专业7人,现任教物理教师9人,2人专业不对口。

⑤化学专业(含生化专业)6人,现任教化学教师6人,均专业对口。

⑥生物专业(含生化专业)7人,现任教生物教师7人,均专业对口。

⑦地理专业6人,现任教地理教师7人,1人非专业对口。

⑧政史专业(含政治、历史、哲学)16人,现任教政治、历史科20人,4人非专业对口。

⑨体育专业7人,现任教体育教师6人,均专业对口,其中2人任教科目不对口。

⑩计算机专业4人,现任教信息技术教师2人,2人不专业对口。

⑾美术专业5人,现任教美术教师3人,2人不专业对口。

⑿音乐专业3人,现任教音乐教师3人,均专业对口。

⒀工商管理1人。

其他专业4人。

从以上的数据反映,我校属于中等规模学校,从教师的年龄结构说明我校的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40周岁以下教师91人,占68%。

教师队伍年轻化。

女性所占比例大,在农村中学的管理方面属于弱势。

教师的学历达标,但作为一所完全中学,本科人数偏少。

从教师专业和学科方面,教师所学专业和所教学科相对口的有语文、英语、化学、生物、体育、信息技术、美术、音乐等学科,占所开设学科对口率67%,由此反映教师所学专业和任教学科不对口的问题在现阶段学校中较为普遍存在,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之一。

终上所述,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十分重要。

1、现代化教育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不仅要重视年龄、学历,更重要的是要重视“教书育人”能力和科研创新精神,要发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要树立终身学习,不断提高、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课标的教学,才能形成好的教风。

我校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是难得的,这支队伍充满青春活力,开拓进取;女教师多,充分发挥女教工半边天的作用,今后多吸纳更高学历层次的教师,提高学校的教研、教学能力,着力解决教师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加强校本培训,优化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2、“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

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明确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

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

”教师应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应当坚持既教书又育人。

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学任务。

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3、在教师队伍中实行聘任制和全员聘用制。

根据地方的不同情况,定期考核教师的德、能、勤、绩、廉,并落实竞争上岗,优胜劣汰,从而达到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办学效益,促教风和谐发展。

三、提高教师能力水平,促学风和谐发展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

教师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

把教育质量的重任委以教师,教师理所当然要有高的素质能力,才能承担得起这重任。

《规划纲要》指出: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因此,加强学校师资建设,提高师能水平是重中之重。

1、教育者应确立终生学习的思想。

因现代的社会信息万变,知识的老化、知识的滞后、知识的不对口,势必影响教育者的教育能力,原本渊博的知识时有派不上用场,或是解释不了现代的各方面的现象。

这就要求教育者要确立终生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或是经过潜身的研究,有超前的理论和前瞻,来指导学生开拓创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探究精神,使学生不拘泥于圈圈、套套,敢于异想天开,有发散思维,有敢于拚搏的劲头。

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颠,诺贝尔奖才有可能再一次由中华民族之骄子领到。

所以教育者要坚持学习,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时事政策、法律法规,学习教学技术,特别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技术,学习新教材、新知识、新理论,为培养“四有”新人而努力。

2、加大教师知识培训力度,培养专业型的新教师

目前的教师现状不容乐观,老、中、青结构存在不合理和断层或隔阂,或相互之间难已融入,难已沟通,甚至个别地方存在各行其道,盲目自导,用落后的已经在实践中证明是必须摒弃的教育方法方式来指导学生。

这样一来,肯定教学要出乱子,难已适应当代青少年学生的知识需求。

因此,应从不同的年龄结构、不同的学历层次、不同的学科专业进行教学教育的专业培训,以提高在职的教职员工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

这是加强学校师资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也是有效提高教育质量的可行性措施。

3、强化教师基本能力训练,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现代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社会,现代青少年的思想和社会意识都在随着时代的向前而不断变化,新生的事物层出不穷,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是教育的一大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教材已做了改革和在逐步试验推广,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务必组织教育工作者进行基本功训练。

如:

动手操作能力——书写、实验、演示等包括信息技术操作等;动口分析说明能力——解说、论理、演讲、谈心、心理辅导、分析说明等。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是当前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工作中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而和谐校园的构成,最重要的是师德要高尚,只有在高尚师德的校园里,才能创建和谐校风,校风优良、校园和谐同步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学质量关健在于师能水平的发挥。

贤师出高徒,学校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有贤师,有好的学风,一定能加速和谐校园的形成。

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激励教师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使教师队伍日益优化,把教育办成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得益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事业。

文化立校——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作者:

佚名文章来源:

转载 更新时间:

2007-5-228:

52:

00

一所品牌学校之所以成为“品牌”它的真正内涵是什么?

它秩序井然,学校只需一个拉铃人便能正常运转,靠的又是什么?

一所薄弱学校我们说她“薄弱”,她与品牌学校相较缺失的到底是什么?

一所发展中的学校抑或说是薄弱学校,需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成品牌学校,到底需从何入手?

这一切的答案都是一个:

校园文化!

只有文化立校,才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那么,该如何界定校园文化?

这是应当首先弄清的问题。

“文化”一词,英文culture,在汉语中来自《易经》。

《易经》说: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它的意思是按照人文来进行教化。

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含义有三:

①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通常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②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③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如“学文化”等。

作为教育领域研究的文化,是把文化作为社会政治、经济的独特反映,它本身是社会组成的一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体,我们所说的文化主要指的是与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有关的方面,文化的作用主要是直接影响人的精神风貌和精神创造的能力,影响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状态。

其内容主要包括:

最高目标或宗旨(为社会造就人才),共同价值观(培养一流人才、社会效益第一,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师生员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团结协作、提倡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提倡和鼓励创新、以科技推动社会进步),作风及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

校园文化的结构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

其核心是精神文化层。

(1)物质层这是校园文化的表层部分,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凝聚,是形成精神层和制度层的条件。

物质层可以透射出办学思想、教育方针、价值观、人才观、道德风尚、校风学风等。

主要包括:

1)校容校貌。

如学校的自然环境、建筑风格、教室布置、体育场所分布、生活条件等。

2)教学手段和科研条件。

这不是指教学设施、科研仪器、实验室设备这些物体本身,而是凝聚其中并通过它们反映出来的教育思想、治学态度等等,往往还能体现出办学方针、人才观念。

不同类型学校在教学手段和方式上的不同,使其培养的学生在思想文化观念上有很大差异,一接触就能分辨出来。

3)课外文化体育科技活动。

主要指学生课外的文化艺术、科技学术和体育健身活动的品味、层次、频度等所反映的学校办学方针、人才观、校风学风等。

(2)制度层这是校园文化的中间层次,是指对学校师生员工和学校组织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集中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精神层和物质层对个体和群体的行为要求。

制度层主要是规定了学校成员在共同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包括:

1)工作和学习制度。

具体指教学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政治思想工作制度、科研管理制度、后勤及生活制度、设备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劳动人事制度、体育锻炼制度、考试制度、奖助学金制度、违纪处分制度等,这些成文的制度与约定及不成文的校纪校规,对学校师生员工及内部各级组织的言行起约束作用。

2)责任制度。

是指学校内部各级组织、各类人员工作的权力及责任制度,目的是使每位教职工、每名学生、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使学校能高效有序地运转。

主要包括党政干部分工负责制、教职工岗位责任制以及学生学习责任制。

3)特殊制度。

指学校的非程序化制度,如校、系领导联系学生班指导制度等。

制度文化在根本上来说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制度的价值判断和对待制度的方式。

各类学校文本中的制度可能相同,但对待制度的态度和方式却截然不同。

执行力度的差异,必然使学校的规范程度大相径庭。

(3)精神层指学校领导、教职工和学生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道德风尚及精神风貌,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校园文化的制度层和物质层的前提和根源。

校园文化中有无精神层或精神层的优劣,是衡量一所学校是否建立了自己的校园文化或校园文化优劣的标志和标准。

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学校目标。

它是学校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学校共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我校的根本目标是把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有能力的人才,具体目标是实现实力强校、文化名校、和谐学校、高职院校。

2)教育思想或称办学思想。

这是学校为实现根本目标而在教学科研管理等一切活动中的基本信念,是学校领导班子对人才培养方针、战略和策略的哲学思考。

3)学校精神。

它是学校有意识地提倡、培养的师生员工群体的优良精神风貌,对学校已有的观念意识、传统习惯、行为方式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总结、提炼和倡导的结果。

是全体师生有意识地实践所体现出来的,因而是校园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校训是学校精神概括和集中体现。

4)校风学风。

校风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学校及其教职工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状态及精神风貌。

校风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是指一般的良好风气,只有形成了带有普遍性的、重复出现且相对稳定的行为心理状态,并成为影响校园生活的重要因素时,才具“风”之意义(如开拓进取之风、团结友爱之风、严谨勤奋之风等);第二层是指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风气,反映了学校的个性特色。

校风包括教学作风、科研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体育锻炼风气等组成部分。

就学校的根本目标来看,学风是校风的首要方面。

校风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通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言行举止反映出来,而校园文化是校风学风的本质内涵。

5)学校道德。

它是指学校内部调整人与人、单位与单位、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学校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准则和规范。

其内容结构上主要强调调节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一所学校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状态是学校中的人们对待它们的态度和方式的结果,是学校的外显,也就是显性文化;学校大多数成员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的“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是学校文化的内核,也就是隐行文化。

如果把校园文化比喻成一颗生命树,学校中具体的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的状态是生命之树的叶子,学校中大多数人对待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的态度和方式是生命之树的主干,学校所在地区的本土文化以及行政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土壤。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四点认识:

一是,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长期积累的过程,要通过几代人不断积淀,而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结果,更非一句口号、几幅标语,做些精美的建筑,豪华的校园设施可以解决。

一所优秀的学校或者说是品牌学校具有个性特色的校园文化是靠一代甚至几代人、靠全体师生员工逐步在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并进而形成品牌的创造过程;二是,校园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她渗透在学校的各个方面,大到学校的宏观建设,学校的奋斗目标,小到每一位教职工的行为方式所展现出的学校精神风貌,可以说这种“文化”无时无处不在,而且每所学校各有特色。

三是,学校所在地区的文化必然会影响校园文化。

四是,校园文化是可以诊断、改造的,诊断是改造的前提。

二、校园文化的功能

关于校园文化的功能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概括:

1)、认识功能校园文化渗透着社会文化和民族优秀文化。

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人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勤劳勇敢善良的美德,认识中国国情。

开展校园文化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学生提高素质、丰富阅历,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2)、娱乐功能健康快乐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师生调剂精神愉悦心情,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且能够起到“以乐醒人”、“以美育人”的作用,有利于身心发展。

3)、导向功能校园文化的内容、方式以及校园文化所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学生有着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

校园文化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增添了德育工作的艺术性,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和谐地接受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4)、育才功能丰富多彩、健康活跃的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交汇点,能够巩固、加深课堂专业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创造能力。

可以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锻炼写作、组织、社交、活动等能力。

三、校园文化——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它在潜移默化地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同化着校园中的每一个体,每个人都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

一个学校所特有的传统、发展历程、团队精神、作风士气等都在同化着每个成员,而每个成员也都在自觉和不自觉中进行着继承或发扬,从而更加巩固和发展所在的校园文化。

这样形成的校园文化可以积极的影响校园个体的政治素质、价值取向、知识技能、人格心理等诸多方面。

在不断的感染和熏陶下,人的思想得到了塑造,心灵得到了陶冶,个性得到了发展,这也更有利于全面地推进教育改革及素质教育的发展。

学校的职能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建设人才,如何培养教育学生并促使其健康成长是学校发展的落脚点。

可以说,校园文化正是学校生命所在。

中国的学校有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的区分,也存在公办与民办之别,竞争就成为必然。

一个成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企业文化。

同理,学校核心竞争力在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能使学校走向成熟,能使学校获得持续发展。

一所学校换了一个校长,非常能干,学校发展不错,过了几年,校长调走了,学校又不成样了;另一所学校,新任校长比老校长差远了,但几年来学校质量虽有所滑坡,但一直不错;还有一所学校,校长换了好几位,教师们照常工作,学校照样发展。

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别?

我们的理解是:

“校园文化”。

人们经常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的,但是,将学校发展的砝码整个压在校长身上的学校肯定是不成熟的。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一所好学校或说优质学校、品牌学校,好在哪里?

是因为它有优秀的校园文化!

一所薄弱学校薄弱在哪里?

是因为她的校园文化的主体是“贫困文化”。

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品位、创建品牌学校的抓手,是薄弱学校转变学校形象的入口。

我们应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现有的文化背景下营造为本校的校园文化。

靠综合实力提高学校竞争力

——南京工业大学持续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徐少亚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2003年国家973计划项目资助结果,南京工业大学校长欧阳平凯院士、副校长徐南平教授摘取了其中的两项,并双双荣任首席科学家,这是该校继许仲梓教授2001年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截至目前,该校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五名,在江苏省高校中名列第一。

这样一所普通的省属本科院校,何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

 

  

打造优势学科

  2001年5月,由南京化工大学和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南京工业大学正式诞生。

原两校都是以工为主的高校,在保持原有特色学科的同时,必须打造优势学科,这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

学校根据学科群的需要,重新组建了19个学院(部),追求1+1>2的效应。

为了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学校自筹资金1.5亿元,启动重点学科建设工程,这样就保证了学科的整体质量与实力在省属高校中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