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中小学实验室的地位作用及管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70631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中小学实验室的地位作用及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一讲中小学实验室的地位作用及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一讲中小学实验室的地位作用及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一讲中小学实验室的地位作用及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一讲中小学实验室的地位作用及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讲中小学实验室的地位作用及管理.docx

《第一讲中小学实验室的地位作用及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中小学实验室的地位作用及管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讲中小学实验室的地位作用及管理.docx

第一讲中小学实验室的地位作用及管理

第一讲中小学实验室的地位、作用及管理

一、实验室的产生、发展及在中小学的地位与作用

自从实验科学创立以来,实验室就成了科研和教学的必要手段。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实验室的装备、利用和管理,已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学与教育水平,成为能否吸引各种优秀科技人才,能否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

没有科学实验,就没有科学技术带来重大社会变革的社会成果,如电力、原子能、无线电、半导体、激光、基因工程等,没有一项不是诞生于实验室的。

任何一种有关自然现象的新思维,都必须有实验结果作依据,并实践中得到验证。

任何一种重大的技术发明,也都离不开实验室的工作,它的应用,更需要以实验研究为前提。

实验室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把强化实践环节作为教改的永恒主题。

从教育的观点看,人的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实践,而实验室恰恰是理论和实践的衔接点,学生既要通过实验验证和深化理论知识,也要通过实践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验教学既是一种科学实践,又是一种教育实践,它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活动,才能使他们成为手脑并用,身心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所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现代化的实验室,是绝对造就不了现代化的人才的。

(一)实验室的产生及发展

1、实验室的产生

中小学实验室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它是伴随着基础教育的性质、任务、内容以及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转变而产生和发展。

在教育史上很长的时期里,教学方式是崇上书本,惟书是从,脱离实际,以人文科学为主导的教育模式。

中世纪后期,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向教育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需要熟练的工程技术人员,又需要能够进行机器生产的熟练技工,这就促进了教育领域里一系列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知识,在教学方法上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

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条件下,教学活动中开始将教学仪器作为传授科学技术知识的直观教具,科学家的许多著名实验被引入教学内容。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学仪器在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不仅被教师使用,学生也利用教学仪器动手做一些简单实验。

首先在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招收学生授课做实验的麦斯韦认为,上实验课是历史的必然。

于是教学仪器也就伴随着近代科学教育而产生了。

为了便于集中进行实验教学和集中管理教学仪器,在一些学校里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场所,这就是早期的实验室。

至20世纪中期,学校实验室已日趋完善,并逐步成为教学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中小学实验室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1)建国初期至60年代

建国初期,除大城市为数不多的学校有少量仪器和实验室外,中小学基本上没有实验室和仪器。

仪器的制造和销售是有几家馆、所和文化用品公司兼营。

“一五”期间,随着中小学校的大发展及教材的改革,中小学实验室和教学仪器有了较大的发展。

主要标志是全国大多数省、市建立了省一级的管理供应机构;全国有了教育部所属五个专业性教学仪器生产厂及部分地方厂;1956年教育部制定了教学仪器配备目录,规定了高中、中师、初中、高小和中专的一般仪器设备和基本生产技术教具的标准以及高师、中师、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学生教学设备定额。

从此,学校仪器配备和管理,仪器的生产和供应全部纳入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管理,有力地推动了仪器的配备促进实验教学的开展。

1965-1966,全国大多数省市按照新编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及修订过的配备目录,有计划地对本地区的中小学进行装备,并分为重点学校和新教材实验学校等几个层次。

这种计划分配的管理模式在当时对推进装备和初期的规范化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保证作用,也能保证教学仪器产品应有的质量(至今一些学校的实验室仍然使用着这个时期的一些产品)。

在健全供应机构的同时,为发展我国独立的教学仪器事业,于1964年组建了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

随着装备步伐的加快,许多省市也重视了教学仪器和实验室的管理普遍地建立起实验室管理档案和管理制度,有些地方还开展了对已配仪器的清查整顿。

培养了一批实验室管理骨干和优秀人才,他们对我国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大多数中学都能开展演示和部分学生分组实验,但小学却是明显的薄弱环节。

(2)十年动乱时期

文革的十年,教育是动乱的重灾区,中小学实验室更是重中之重。

实验室遭到严重的破坏殆尽,待到恢复上课时,大多数学校根本开不出实验。

各级教学仪器和实验教学管理机构大都瘫痪、解体或转并,当动乱之后恢复工作时,偌大的中国教育部只有两名工作人员在运筹教学仪器行业。

教育部部属专业厂和省属教学仪器厂多数关停并转,十多年建立起来的教学仪器和实验室管理毁于一旦。

(3)恢复发展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和一系列新的决策,我国中小学教育得到恢复和蓬勃发展,中小学实验室和教学仪器设备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

①1980年教育部召开了全国普教仪器生产供应工作会议,提出了“师资、教材、设备是教育事业三大基本建设”。

确立了实验室和仪器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并明确规定了在各级教育事业经费中要有一定比例(不得低于2%)用于购置教学仪器,而且应逐年增加,不得减少,这就给实验室建设以经费上的保证。

②1983年,为贯彻全国普教会议精神,教育部又发出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意见》[(83)教供字071号],提出了多种形式集资,发展农村实验中心,开展自制教具,加速实验室建设,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的要求,并布署制定了1984年—1990年中小学实验室建设规划。

在《意见》中进一步强调了重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领导。

明确指出,在学校中要有一名校长分管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工作,而且规定了学校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配备名额。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百废待兴,在有限的教育经费条件下,优先配置什么,配多少,以便按照教材最大限度地开出更多效果更好的教学实验,是摆在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面前的大问题。

教育部参照有些国家的经验,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编制了我国第一个中学理科和小学数学、自然教学仪器配备目录,经教育部批准于1978年正式发布执行。

配备目录成为学校建设实验室、指导装备、组织生产供应以及检查验收的依据,成为国家教委指导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随着教学要求的逐步提高,教学仪器品种的日渐丰富和各地经济的发展和装备能力的增强,配备目录也不断适时地于1985年、1993年、2000年进行补充和修订以及多次调整,增加了实验效果更好、性能价格比更高的新品种,淘汰相形见绌的老产品,是开出的实验数量和实验水平日益提高,实验方法也逐渐多样。

配备目录的制定和发布,立足于我国实际,兼顾需要与可能,指导装备工作有序地进行,为开展教学仪器工作奠定了基础,提高了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受到了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广大学校的欢迎和好评,目录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目录种类越来越多。

④经过十年的努力,我国在“文革”期间被坏惨重的实验室迅速改观。

新仪器大量出现,新实验陆续开出,基本上解决了我国中小学理科实验仪器品种的有无问题,按照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各科实验都有了相应的仪器,还为一些实验采取不同的实验方法提供了多种仪器。

中学理科除开发了大量的、有些是我国特有的新仪器外,所有的老产品几乎都经过了重新设计和改造;“文革”前小学从不做学生实验,现在小学从一年级起就开设了实验课;此外,我国学前教育也有了玩教具,而且为聋哑人开发了特殊教具。

⑤学校实验室是以动手为主的群体活动场所,教室是以动脑为主的个体活动场所,二者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所以,实验室应提供一定面积的实验用房,安装配套设施和实验设备,并做到合理排布。

教育部下文强调,各地建设中小学校实验室都必须严格遵守执行GBJ99-86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以及1996年、2002年国家建设部、计委、教育部联合制定的《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和《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这几个标准是国家一级最高的规范性技术文件,这几个标准的发布确保了实验室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建筑设计质量,以防止建设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原国家教委办公厅1990年3月份颁布的《中小学教室设备规范图册》是国家标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具体应用的图解。

《图册》中规定了中小学实验室各种配套设施的功能尺寸、设计要求以及实验室的几种合理排布,供各类学校选择。

这对保证实验活动的进行和优化实验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⑥1987年原国家教委又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工作会议”,会后,1988年2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实验室以及仪器设备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加强中学实验教学的暂行办法》、《中小学实验室工作的规定》、《1988至1995年全国中小学校实验室发展规划要点》等七个文件。

在这些文件中,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必须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抓好重点,面向普及,健全管理,讲求实效,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方针,并配合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进度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规划,把各学科实验教学条件和实验开出率作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验收学校合格与否的一项重要内容。

文件中还特别指出,“在仪器配置中,首先解决好学生受益面最大的基本仪器,不要基本仪器还不齐全或缺乏必要套数时,盲目追求个别项目的高标准,不要过多地把教育经费投资到只有少数学生参加的实验项目上去,要面向学生的大多数”。

关于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及实验人员的待遇,文件都给予高度重视。

很明显,80年代,这是改革开放的十年,也是教育战线发生重大变化的十年,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但是,由于原来中小学实验室的底子很差,十年动乱中又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当时仍然只是47%的中学和6%的小学有了实验室,全国绝大部分中小学仍然只能仅仅依靠黑板和粉笔来教学。

而且全国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城乡发展也不平衡,包括一些重点中学和基础比较好的中学,实验仪器设备陈旧落后还是很突出的问题,实验室建设还是一个很薄弱的环节,这和党的十三大报告所提出的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有很大差距。

(4)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新阶段(90年代)

①1990年10月“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现场会”在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召开。

这次会议是1987年“全国中小学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工作会议”的继续,并且无论从思想认识高度还是从工作经验的完善程度上,都前进了一大步。

会议认为,要从实验教学在现代化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来认识为什么当前要强调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

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是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需要。

现在的中小学教育是面向21世纪的教育,要端正办学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把基础教育从单纯升学教育模式,转变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方向上来,实现上述要求,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是一个重要步骤。

普及实验教学是课程和教材改革的需要,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教材,力图改变课程的学术化倾向,加强各科实验和实践环节,开设职业指导课等去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

这就需要配套的实验室、各科仪器设备、相应的房舍设施,要求教师具有实验操作能力和指导学生实验课外科技活动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这些都要通过普及实验教学活动来解决。

普及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需要。

应该看到,普及实验教学不仅仅是为了配合课堂教学学习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质。

要通过学生参加科学实验活动,培养进取开拓品格,科学思维的能力,科学地观察和分析事物的习惯等实事求是的作风。

使中小学学生升入较高层次学习有一个较好的基础;进入社会成为工人、农民或其他劳动者时,具有较好的适应高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从事技术革新和生产试验能力。

普及实验教学是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需要。

1990年教育部在四川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现场会,会议认为90年代要把中小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当作基础教育的一件大事来抓,而且一个县一个县地抓一遍,把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的工作抓上去,把教育质量抓上去,把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抓上去。

按照会议的要求和四川等省市的经验,会后全国各省市都通过制订规划、召开会议、培养典型、实验考核、严格验收等措施,把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和“普九”紧密结合,以政府行为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原国家教委还分别召开了“三片”地区的经验交流和研讨会以及“南通”初中理科实验操作经验交流会。

我国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绩。

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33个县(区)实现了实验教学普及。

一些地区在“普实”后,及时开展了理科实验操作考核,有的省还进行了中考理科实验操作能力考核的尝试。

这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②1997年4月原国家教委以教备[1997]6号文发出了关于《“九五”期间全国中小学实验室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明确地指出了2000年前我国中小学实验室工作的目标、要求和重点,而且把充分认识中小学实验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地位提高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高度引起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

《通知》要求,“九五”期间,全国应基本实现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并把普及实验教学工作作为“普九”验收的一个重要内容。

“普实”仅仅是满足理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再开展“普实”工作的同时,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加快音、体、美、劳器材、设备、设施的配置,并加强管理、使用,积极开展教学训练工作,有条件的学校,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配备语言实验室、计算机、电教器材设备,逐步实现中小学仪器设备的全面配置和各学科教学训练的全面实施。

为了保证“九五”期间中小学实验室工作目标的实现,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十分重视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专门制订了对这部分专业人员的培训措施,其中包括培训范围、培训方式、培训所用教材及培训时间要求等。

③1999年为切实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积极推进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教育部以教基[1999]11号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各地教育技术装备机构要认真抓好教育装备的研制、生产、供应和学校各类功能教室的配备、管理、使用等方面的管理与指导工作,要加强实验普及县工作,加快推进实验县的普及。

已完成“普九”和“普实”的地区要继续做好巩固和提高工作,提高教育装备的标准。

要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工作,完善和加强实验操作考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在完善和提高理科仪器配备的基础上,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建设语言、劳计、计算机等专用功能教室及图书馆(室),配备文科和音、体、美等学科的装备设施。

有条件的还应配备多媒体网络系统等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

鼓励学校之间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学校设施可以向社会开放,以进一步提高教育设备的使用效益。

④2002年教育部以教基[2002]16号发出了《基础教育工作分类推进与评估指导意见》,《意见》要求,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工作和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占全国人口15%左右、未实现“两基”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实验仪器配备达到国家基本标准,或乡镇中心学校建有配备达到国家Ⅲ类标准以上、面向本地学校的实验中心。

80%的学校基本普及实验教学。

高中常规教学仪器和其他设施达到国家规定基本标准,建有适用的功能教室。

占全国人口50%左右、已实现“两基”的农村地区,所有小学的实验仪器配备达到Ⅲ类配备标准以上,其中50%以上小学达到Ⅱ类配备标准或乡镇中心学校建有达到国家Ⅰ类配备标准、面向本地学校的实验中心。

所有初中达到Ⅲ类配备标准以上,其中60%初中达到Ⅱ类以上配备标准。

90%以上的学校普及实验教学。

高中所有学校仪器配备达到国家Ⅱ类标准以上,其中60%的高中仪器配备达到国家Ⅰ类标准。

建有多种适用的功能教室。

占全国人口35%左右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常规教学仪器配备达到国家Ⅰ类标准,建有各类功能教室;所有中小学普及实验教学并开展实验操作考核。

高中学校常规教学仪器配备达到国家Ⅰ类标准,建有各类功能教室。

中小学理科实验教学的发展是当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也是教育本身内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我国中小学理科实验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从小学自然到中学理、化、生等各门学科实验的地位都在逐渐得到加强。

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设备的充实也正在日益加强。

实验装置与设备的改进和研制活动更加活跃,对实验教学的规律和管理的探讨也正在深入开展。

所以这些转变,对广大理科教师和实验室工作者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挑战。

(二)中小学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

从体制上,全国自上而下,设立了领导研究实验教学开展的专门机制,学校校长中有人专门管理实验教学工作;从国家和自治区用于实验室建设的巨大投资看,仅常规教学仪器设备大都占学校固定资产的五分之一;从教学时间上看课堂教学时间第一,第二就属实验教学了,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新课程的实施,实验教学的内容将大幅度增加,并十分重视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过程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大部分理科教学在实验室中进行,学生实验除必须两人配合做的实验外,要求每生一组进行实验,力求每个学生做实验。

综合上述,现在学校的实验室建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无疑是一个重要场所,必将得到充分重视。

1、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基地

据统计,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的学生实验课,分别占总课时的14.4%、13.5%和14.4%;高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分别占总课时的9.9%、16.5%和15%。

一个中学生,在他接受这个阶段的理科教育过程中,按现行教材的要求起码要观察教师演示和自己动手实验观察280多个,看到和使用到的仪器、标本、模型、药品、工具、挂图等580多种,在实验室里度过的时间约106学时,随着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实施,理科实验总量大幅度增加(大约增加150%,个别学科增加到300%),那么再实验室度过的时间也随着增加。

小学1-6年级,按义务教育教学大纲规定的观察和实验课,课内外实验加起来共103个,占总课时272节的37.86%。

中学理科和小学自然课,有许多实验必须在专门的实验室里来完成。

如化学上的“石油分馏”,需要上下水循环冷却;制去氯气、硫化氢、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它们的性质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等有毒、有刺激性气味,需要通风、换气设备;有些实验需要遮光。

所以,都不适合在普通教室进行。

而比较好的实验室有水源、电源和良好的通风设施,可以进行加热、冷却、供气、照明,可以比较方便地取放药品和器材,备有专门的实验台供学生操作,又有宽畅的空间以保证实验活动的正常进行。

正因为实验室有上述方便条件,加之实验仪器本身的功能,就有可能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按照实验教学的各种要求,建立一个特定的条件,突出事物本质的因素,便于有目的地观察。

从这个角度看,中小学实验室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设置而且应尽可能完善,因为它是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基地。

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场所

实验能力是一个综合能力,其中包括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主体素质是在主体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正是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推动着主体素质的形成,脱离了个体积极主动的努力,个体素质无法形成。

同时,脱离了个体实践操作活动,素质也是难以形成的。

也就是说,学生自己不去动手,什么都谈不到了。

现行教学大纲和教材对各科实验的实验目标、能力培养都有明确要求。

如初三化学教学要求学生使用47种仪器,训练22种基本能力,通过80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以完成教学目标。

这些活动只能是在教师指导下,在实验室这个场所循序渐进,反复练习,久而久之方可形成。

3、科学启蒙园地

中小学学生有着浓厚的求知欲望,再现代化观念的感召下,对科学技术更感兴趣。

他们往往带着新奇的心情第一次走进实验室,希望在这里得到更有趣的东西。

有的学校作过调查,问学生喜欢什么课,多数回答是“做实验”。

学生在实验室不仅学到知识和技能,而且有更多的动手和观察机会,得到鲜明而深刻的印象,从而播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种子。

所以,要完善实验室装备,改善实验环境,营造实验气氛,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带有很大的启蒙性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比之学得一点两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作用要大的多。

古今中外大量的事实证明,在兴趣这种思想品质的影响下,可造就不少人才,以对发明创造的兴趣造就了爱迪生,对数学的热爱产生了华罗庚、陈景润。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和深厚的感情,它有着鼓励追求,热心参与,努力学习的因素。

兴趣更是注意的重要源泉,有兴趣的事就能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

因此,中小学的实验室一定要注意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如在生物实验室外的走廊上布置“自然环境”,有花草,有小鸟,有白兔、鸽子等小动物;把标本、模型和部分仪器设柜陈列,便于学生多次观察,加深印象等。

二、中小学实验室管理的对象与任务

实验室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场所。

有完整的实验室设备,良好的实验环境,还有保障实验教学得以正常进行的教学设备,因此,要充分发挥它的功能与效益。

那么效益的好坏决定于管理水平的高低,常言说,“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建是基础,管是关键。

因为实验室房屋建设与教学仪器的配备一次性投入就能见效,而管理则需要做大量的、经常性的体恼并用的劳动方能见效。

有仪器就要保养,损坏就要维修,否则就不可能使教学仪器经常保持完好的可用状态,也就谈不上使用效益。

管理是指导人们达到目的的行动。

有明确的管理目标,是现代化管理的特征之一,实验室管理也不例外。

制定实验室管理目标,首先要确定实验室管理的指导思想,以便在总体上把握工作方向。

实验室管理的指导思想是:

以实验教学为中心,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放在首位,做好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两项基本工作,树立四个基本观点:

即量化管理、全面管理、全过程管理、程序化管理观点;实现四个转变:

既有定性管理向定量化管理转变,有单纯的保管向以实验教学为中心的全面管理转变,由被动的无序管理向在实验教学计划指导下有序管理转变,由单凭个人经验的主观管理向有标准的规范化管理转变。

其次,要明确中小学实验室肩负的任务,依据实验室管理的指导思想和肩负的任务,确立正确的管理原则、管理对象和细化管理内容。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实验室管理也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学习研究这门学科的目的就在于探讨中小学实验室管理的规律,确立管理原则和方法,努力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一)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原则

1、实验室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实验室管理系统

⑴实验室是一个由人、财、物、实验活动、信息等要素有机结合的整体。

按照系统的观点,它是一个系统,具有系统的属性,因此,实验室管理,不是孤立的对其中某一个要素的管理,必须从实验室的整体出发,把系统内各要素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

⑵实验室工作涉及教学、科研、人事、基建、财务以及后勤等各方面,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因此,管理工作者要遵循系统管理的原则,在工作中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处理好各个方面关系,才能把实验室工作搞好。

⑶从宏观上讲,实验室管理活动的范围不仅限于学校本身,它包括从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到学校的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活动。

我国基础教育是一个多层次的管理系统,而实验室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当然也就有多级管理层次。

如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实验室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划、统计、配备方案以及省市的评估、督导、实验教学考核等。

这种多级管理层次的形式也就具有系统的属性。

2、实验室管理的原则

⑴目的性原则实验室各项工作都应有明确的目的,就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如管理体制的确定、人员的安排、制度的建立等,都要依据这个原则。

显然,人员偏少,配置不当,装备偏离等都是违背这一原则的。

⑵发展原则实验室的各项管理要有长远打算,超前意识,特别是对实验室房屋建设、布局、结构等,都必须考虑到教学与管理的几个方面,要考虑到实验教学不断扩充和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