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三语文寒假作业9.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65993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高三语文寒假作业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天津市高三语文寒假作业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天津市高三语文寒假作业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天津市高三语文寒假作业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天津市高三语文寒假作业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高三语文寒假作业9.docx

《天津市高三语文寒假作业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高三语文寒假作业9.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高三语文寒假作业9.docx

天津市高三语文寒假作业9

(九)天津市2013-2014学年高三寒假作业

(9)语文Word版含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汤汤/汤匙   作秀/作坊      弦乐/玄妙      轴心/压轴戏

B.丑事/瞅见   殒身/陨灭      炭化/碳酸      鲜有/鲜见

C.佣金/雇佣   溜达/遛马      仆从/扑倒      抹布/抹脖子

D.翘望/翘首   似乎/似的      伺候/伺机      抢险/呼天抢地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山西女人自古就赫赫有名,武则天、杨贵妃、穆桂英、貂婵,哪一个不惊天动地。

正是文化与习俗使得山西人民都生性聪明,稳扎稳打,灵气迫人。

B.孔孟之乡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水浒好汉一样侠义为先的山东人,出来混都讲究“义”字当头,精通事故因而深明大义,敢作敢当因而仗义直言。

C.江苏人亲切随和,他们给人以阳光般明媚清爽的感觉,有人情味,很少会有锋利的棱角和别人发生摩擦,同时胸怀宽广,志存高远。

D.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歌舞升平温润如春,实在是养人的好地方,这样肥沃富庶的玲珑之地也养育了四川人民乖巧伶利、秀外慧中的独特性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1)一经加热,溶液中的难溶解的物质就________到瓶底,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化学现象。

(2)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________,应该讲究语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使用的。

(3)演出刚结束,她就接到了她的孩子的班主任的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她没来得及       就跑到学校去了。

A. 沉淀   场合    卸妆    B. 沉积   场合    卸装

C. 沉淀   场所    卸装    D. 沉积   场所    卸妆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经过乡亲父老的艰苦奋斗,只不过几年,我的家乡就已经改头换面,山青水绿,牛肥粮多了。

  B.通过民间的交往,两国间逐渐增加了了解,最终签订了城下之盟,希望子孙后代能保持友好睦邻关系。

  C.少数为官者,不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是追求个人享受,一饭千金。

  D.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我这一辈子》公演后,深受业内好评,演员方旭的表演丝丝入扣,生动传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昨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向东经119°、北纬24°为中心的海面发射导弹。

B.“毒胶囊”事件再次引发世人忧虑:

食品里究竟有没有违法添加的工业明胶?

这一点毋庸置疑,权责部门应彻查严打。

C.目前,总耗资达5500万英镑的“伦敦奥运文化节”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1000万张免费门票让公众有机会欣赏来自世界各地的舞蹈、戏剧、艺术、音乐表演。

D.尽管日本多次表示要用一种新视角来看待中国的发展,但是旧有的对华思维仍在作祟,总有那么一些人抱着疑虑、戒备甚至敌视的心态看待中国的发展壮大。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知识分子与文化先觉

冯骥才

文化自觉是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与文明的意义和必不可少。

然而,对于知识界来说,只有自觉还不够,还要有先觉,即文化的先觉。

知识分子的性质之一就是前瞻性和先觉性。

在全社会的文化自觉中,最先自觉的应是知识分子。

文化先觉是知识分子的事。

文化先觉是指知识分子要自觉地站在时代的前沿,关切整个文化的现状、问题与走向,敏锐地觉察到社会进程中崭露出来的富于积极和进步意义的文化潮头,或是负面的倾向。

当然,不只是发现它、提出它、判定它,还要推动它或纠正它,一句话——承担它,主动而积极地去引领文化的走向。

文化先觉首先来自知识分子的文化责任。

一个时代如果没有一批富于文化良心、淡薄功利的知识分子,没有他们的瞠目明察、苦苦思辨与敢于作为,这个时代的文化就会陷入混沌与迷茫。

就像“五四”时期那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给那个困扰纠结的时代注入了进步与光明的力量。

知识分子要首先成为文化先觉的思想的实践者,在实践中修正自已、判定自己和验证自己,而不是坐而论道,指点江山,与现实风马牛不相及。

任何有价值的思想都是大地里开出的花,而真正美丽的花除去美丽,还要结成种子,回落在大地里,开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来。

先觉者都应是先行者。

文化先觉不是一种觉察,而是一种思想。

它在广泛的形而下的文化观察与体验中,发现时代的新走向新问题,通过形而上的思辨产生一种具有思想意义的新认识。

这种先觉不一定都在国家民族文化层面上,也有生活、城市、习俗乃至审美等不同的文化层面与方面。

关键是要对它保持锲而不舍地守望与关切。

先觉又是一种境界一种状态,这种境界和状态产生于具有高度文化责任的知识界。

当然,文化的先觉还要来自广阔的文化视野。

没有对文化的博知与深究,对文化史的学养,对当代世界不同类型国家文化的广泛观照,敏锐、深刻和富于真知的文化先觉从何产生?

在精神领域里,高度不会凭空而起,深度加上广度才会产生高度。

文化自觉与文化先觉有所不同。

文化自觉的要求具有普遍性,而文化先觉——由于它具有发现性、进取性、引领性,它的要求要更高一层。

它不是某个人一定具备的,却是知识界应该努力追求的。

或者说,知识分子本来就应有这种先觉性。

失去这种责任和性质就不再是知识分子,而只是“有知识的人”。

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文化上充满内在的冲突与活力、问题与希望,文化现象无比纷繁,有待我们去思辨与认知。

因此,文化先觉,它既是文化发展的需要,更是知识分子的职责与使命。

   (选自《人民日报》,略有改动)

6.下面对“文化先觉”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化先觉是指知识分子自觉地站在时代的前沿,敏锐地觉察到社会进程中崭露出来的富于积极和进步意义的文化潮头。

B.文化先觉是知识分子的事,是一种产生于知识分子中的境界和状态,这些知识分子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化责任。

C.文化先觉不一定都体现在国家民族文化层面上,也体现在生活、城市、习俗乃至审美等不同的文化层面与方面。

D.文化先觉是一种思想,产生于对文化的博知与深究,对文化史的学养,对当代世界不同类型国家文化的广泛观照。

7.关于“文化自觉”与“文化先觉”的区别,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自觉是清醒地认识到文化的意义,知识分子不一定要有;文化先觉是文化的前瞻性和先觉性,知识分子必须要有。

B.文化自觉的要求具有普遍性,而文化先觉的要求比文化自觉更高一层,因为文化先觉还具有发现性、进取性和引领性。

C.文化自觉属于全社会,文化先觉则是知识分子本来就具有的,失去了文化先觉的责任和性质就不再是知识分子。

D.文化自觉是每个人都有的,文化先觉则不是每个人一定具备的。

文化先觉是知识分子的事,是知识界应该努力追求的。

8.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知识分子应走在全社会文化自觉的前列,自觉地承担起自身的文化责任,主动积极地引领文化的走向。

B.先觉者都应是先行者,知识分子要首先成为文化先觉的思想的实践者,在实践中修正、判定和验证自己。

C.“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都为那个时代注入了进步与光明的力量,今天的知识分子要以他们为榜样。

D.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文化上既充满活力和希望,也存在冲突和问题,有待于我们去思辨与认知。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l2题。

叶清臣字道卿,苏州长洲人。

清臣幼敏异,好学善属文。

天圣二年,举进士,知举刘筠奇所对策,擢第二。

宋进士以策擢高第,自清臣始。

是冬,京师地震,上疏曰:

“陛下忧勤庶政,方夏泰宁,而一岁之中,灾变仍见。

必有下失民望、上戾天意者,故垂戒以启迪清衷。

而陛下泰然不以为异,徒使内侍走四方,治佛事,修道科,非所谓消复之实也。

顷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天下之人,龉舌不敢议朝政者,行将二年。

愿陛下深自咎责,许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而善应来集也。

”书奏数日,仲淹等皆得近徙。

会诏求直言,清臣复上疏言大臣专政,仁宗嘉纳之。

时陕西用兵,上言:

“当今将不素蓄,兵不素练,财无久积。

小有边警,外无骁将,内无重兵。

今羌戎稍却,变诈亡穷,岂宜乘即时之小安,忘前日之大辱?

又将泰然自处,则后日视今,犹今之视前也。

时西师未解,急于经费,中书进拟三司使,清臣初不在选中。

帝曰:

“叶清臣才可用。

”擢为起居舍人、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公事。

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

内东门、御厨皆内侍领之,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

丁父忧,言者以清臣为知兵,请起守边。

及服除,宰相陈执中素不悦之,即除翰林侍读学士,知邠州。

徙知永兴军,浚三白渠,溉田逾六千顷。

仁宗御天章阁,召公卿,出手诏问当世急务。

清臣闻之,为条对,极论时政阙失。

时清臣以河北乏兵食,自汴漕米繇河阴输北道者七十余万;又请发大名库钱,以佐边籴。

而安抚使贾昌朝格诏不从,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

宰相方欲两中之,乃徙昌朝郑州,罢清臣为侍读学士,知河阳。

卒,赠左谏议大夫。

清臣天资爽迈,遇事敢行,奏对无所屈。

郭承佑妻舒王元偁女,封郡主,给奉;及承佑为殿前副都指挥使,妻以不加封,请增月给,清臣执奏不可。

仁宗曰:

“承佑管军,妻又诸王女,当优之。

”清臣曰:

“是终为侥幸。

”遂卷其奏置怀中,不行。

数上书论天下事,陈九议、十要、五利,皆当世可行者。

有文集一百六十卷。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五,列传第五十四)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有下失民望、上戾天意者   戾:

违反

 B.即除翰林侍读学士   除:

解除

 C.而安抚使贾昌朝格诏不从   格:

抗拒

 D.清臣执奏不可   执:

坚持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顷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则后日视今,犹今之视前也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   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

  D.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叶清臣“遇事敢行”的一组是(  )

   ①书奏数日,仲淹等皆得近徙   ②清臣复上疏言大臣专政

   ③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   ④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

   ⑤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   ⑥遂卷其奏置怀中,不行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清臣借京城发生地震的事向皇帝进言,派宦官备办佛事、设置道科,不是消除灾祸恢复正常的做法;应当深刻自责,招纳忠直敢言之士。

B.叶清臣上疏陈述大臣专政,仁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针对陕西战事谏言皇帝不能只满足眼前小安,而忘却前日大耻,更不要安然镇定不思进取。

C.仁宗询问公卿当世急需要办的事,叶清臣逐条回答,极力论述时政弊端:

河北缺乏军粮,叶清臣漕运米粮,发放大名库钱,因而被宰相贬职。

D.叶清臣天性豪爽,遇事敢作敢当,奏对不屈从权贵;郭承佑的妻子贵为郡主,因没有加封,请求增加月俸,虽然有皇帝说情,叶清臣仍未执行。

第Ⅱ卷(共114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天圣二年,举进士,知举刘筠奇所对策,擢第二。

(3分)

   

(2)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

(4分)

   (3)丁父忧,言者以清臣为知兵,请起守边。

(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作答(8分)

秦楼月 向子諲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②,眼中泪尽空啼血。

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①公元1127年,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北去,中原尽失,此人就生活在这个时期②乾龙节:

宋钦宗的生日

(1)“晓风残月”,是    《雨霖铃》词中的名句,作者移用过来,但意象的内涵已和原词不太一样,分析两首词中"晓风残月"表现的情感内涵.(4分)

答:

                                                                                    

                                                                               

(2)赏析"无边烟水,无穷山色"(4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2)既替余以蕙纕兮,                 。

(屈原《离骚》)

 (3)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4)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5)                  ,临清流而赋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下坡或者上坡

 从县政府往东走,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

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从国税局往西走,是一条长长的上坡路。

两种说法,指的是同一条道路。

人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同一个事物,至少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乍一听,好像是矛盾的,是相反的,仔细琢磨,其实是一回事儿。

立场不同,视角不同,说法自然就不会相同嘛。

从县政府到国税局之间那条长长的下坡路,几天前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把我和我的朋友老周都牵扯进去了。

老周曾经是我的同事,两个人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坐对面,关系相当密切。

十几年前“下海”热的时候,老周义无反顾地下去了,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

如今,老周的事业红红火火,连奥迪都开上了。

我呢,还窝在原先的那个部门。

当然也“进步”了,不过跟老周相比,我的“进步”可以忽略不计。

老周不忘旧交,忙里偷闲,会主动来电话,约我出去小聚。

去的是老地方,农家菜馆。

那个黄昏跟往常一样,老周亲自开车来接我。

跟往常不一样的是,在那个下坡路的中间地段,我们发现前面路边上围了一群人。

老周把车停下了。

老周说:

“肯定是交通事故。

”说完,老周打开车门走了出去。

我坐着没动。

我不想管这种闲事,弄不好会管出一身麻烦的。

这样的例子我见到的不少,听到的更多。

原本是一种美德,可很多人都被自己的美德弄得焦头烂额……

我正胡思乱想着,老周回到车上,从公文包里拿出纸和笔,匆匆地写着什么。

我说:

“老周,别管闲事。

”老周没有抬头,边写边说:

“不管不行,弄不好有生命危险。

”我知道自己拖不住老周的后腿。

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反对都不行。

当年“下海”的时候就是这样。

我心里有点儿不踏实,跟老周一起下了车。

我看见柏油路上躺着一个白发的老人,脑袋上有血,手上也有。

跟我想象的一样,肇事司机逃走了。

没逃走的是一群围观的看客。

事不关己,看看又何妨呢?

何况,看过以后,他们至少会捡到一个话题,跟别人说来说去,还可以发几声感慨,加几句议论,甚至还可以骂骂娘。

老周走到白发老人身边,扶起了他的上半身,把纸和笔都递给他,说:

“老人家,你签个字,证明我不是肇事的司机。

签完字,我送你上医院。

”老人的神志还算清醒,他看了老周一眼,点点头,接过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我注意到,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字写得歪歪扭扭,而且,还把手上的血蹭到那张“证明”上去了。

这时候围观的人群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一个声音说:

“救人要紧,签哪门子字呢?

”又一个声音说:

“快点吧,出了人命谁负责?

”还有一个声音说:

“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哇。

”老周一声不吭。

我不知道他在心里想什么。

我倒是有些愤愤不平。

一大群人没一个肯动手帮忙的,现在倒说起风凉话了。

我们把老人送进了医院。

还好,伤势不算太重。

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一下。

恰好,老人的儿子也赶到了,住院的事情,让他去安排吧。

老人的儿子是个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脸色很阴,似乎有些愤怒。

他没去安排住院的事,而是瞪着眼睛走到我们身边,说:

“怎么回事儿?

”老周把前后的经过跟他说了一遍。

皮夹克沉默不语,他的表情很怪,似乎不相信老周的话,又似乎是将信将疑。

屋子里的空气僵硬了。

老周轻轻叹了口气,把“证明”拿出来给他看。

皮夹克低着头看“证明”,看了很久很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冷冰冰的字:

“那就,谢谢啦。

”说完,一转身走了,连老周的姓名都没想起问一下。

老周不是肇事司机,他心里是不是特别失望呢?

我对皮夹克非常不满。

什么人呀?

人家帮了你父亲,你就用这种态度来对人家?

老周长长吁了一口气,突然在我的胸脯上擂了一拳,大声说:

“走,我们到富丽华大酒店,一醉方休!

”富丽华是本地最高档的酒店,我和老周还从来没有一起去过呢。

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

16.小说中的老周具有怎样的性格?

请简要分析。

(3分)

17.小说开头一段关于路的描写和议论,看似闲笔,实为精妙之处,请简析其作用。

(3分)

18.小说结尾处老周为什么变得如此兴奋呢?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19.小说描写了老周救助车祸中受伤的老人又坚持让老人在证明他不是肇事司机的字条上签名的故事。

有人赞同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时注意保护自己;也有人反对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不应有附加条件。

你的看法呢?

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5分)

20.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小说开头说去农家菜馆聚会,为结尾老周决定改去最高档的富丽华酒店“一醉方休”埋下伏笔,以突出老周做成好事后的兴奋之情。

B.小说中的“我”反对老周救人,反映了“我”的世故与冷漠,说明本质上“我”与车祸现场的“看客”没有什么区别。

C.小说描写老人在“证明”上签字时的情形,说明老人可能伤得很重,突出抢救老人的紧迫性,也自然引出了围观者的一番议论。

D.小说没有明确表明“我”的身份,而是通过对“我”的言行及处事方式的描写,暗示“我”是县政府机关的干部。

E.小说描写“皮夹克”的行为,既验证了老周坚持让老人签“证明”行为的正确性,也批评了国人的某种阴暗心理的劣根性。

六、(18分)

21.仿照下面诗歌的拟人手法,选取新的事物,另写一组意思完整、句式相近的句子。

(不要求与原诗各句字数相同)(4分)

眼睛很宽容                                        

能装下整个世界                                    

它又很苛刻                                        

容不得一粒沙尘                                    

22.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

(3分)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意境,                  ,是由客观景物的客观诱发而在人们头脑中产生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①意境既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

②“意境”是一个由“意”和“镜”相结合的美学范畴

③其中“意”指人的思想感情,“境”指客观现实环境

④意境就是人在审美过程中主客观的高度统一

⑤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境界

⑥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

答:

                                  。

2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运会已经于2013年9月12日在辽宁省闭幕,第十三届全运会将于2017年在我市举行。

请你写一段话,向全国体育健儿介绍天津,并欢迎他们来津比赛。

(5分)

要求:

①至少介绍两种具有天津特色的风物;

        ②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③语言连贯、生动;

        ④不少于80字。

七、(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材料一】:

商人萧百佑所著《所以,北大兄妹》一书于2011年6月出版,写的是自己如何将儿女“打”进北大的故事。

他的三个子女都被北京大学录取。

萧百佑的教育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

他被称为“中国狼爸”。

【材料二】:

经过公开面试和专家组评定,南师附中2012年北大清华推荐生正式出炉:

高三(5)班的朱妮成为北大推荐生;高三(6)班的时羽剑成为清华推荐生。

他们的父亲与孩子一同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因为对孩子十分平等温和,这两位爸爸被媒体称为“中国羊爸”。

读完上述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答案B(解析:

A.汤汤shāng/汤tāng匙作zuò秀/作zuō坊弦xián乐/玄xuán妙轴zhóu心/压轴zhòu戏B.丑事/瞅见chǒng殒身/陨灭yùn炭化/碳酸tàn鲜有/鲜见xiānC.佣yòng金/雇佣yōng溜liū达/遛liù马仆pú从/扑pū倒抹mā布/抹mǒ脖子D.翘望/翘首qiáo似sì乎/似shì的伺cì候/伺sì机抢qiǎng险/呼天抢qiāng地)

2.答案C解析:

A.貂蝉B.仗义执言D.乖巧伶俐。

3.答案:

C.

(1)解析:

沉淀:

强调经过化学变化后,溶液中的难溶解的物质就沉淀到瓶底;沉积:

强调不经化学变化,溶液中不溶解的物质沉到底层。

应该是“沉淀”。

(2)“场合”指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

“场所”指活动的处所。

句②中医院是处所,故选“场所”。

“卸装”指演员除去化装时穿戴涂抹的东西;“卸妆”指妇女除去身上的装饰;结合语境应是“卸装”

4.答案:

D(解析 “丝丝入扣”指织绸、布等时,经线都要从扣齿间穿过,形容每一步都做得十分细腻准确(多指文章、艺术表演等);A项“改头换面”是只换形式,不换内容(含贬义)。

B项“城下之盟”,因无力抵抗到了城下的敌军而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多指不平等的)。

C项“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答案:

D【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少介词“以”,与“为中心”构成“以……为中心”结构;B项,“这一点毋庸置疑”表意不明;C项,不合逻辑,概念并列不当,可修改为“舞蹈、戏剧、音乐等艺术表演”。

二、6.A(表述不全面,还应包括“负面的倾向”。

)7.B(A“不一定要有文化自觉”误,原文意思是“只有自觉还不够”;C文化先觉“是知识分子本来就具有的”误,原文是“知识分子本来就应有这种先觉性”;“文化自觉属于全社会”,也不准确;D“文化自觉是每个人都有的”,原文无此意,也不符合实际。

)8.C(“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都……”误,原文是“那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

三、(12分,每小题3分)

9.B(除:

任命)

10.C(A.前一个介词,表示原因,译作“因为”;后一个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译作“因为”。

B.前一个连词,表示假设关系,译作“如果……那么”。

后一个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译作“可是”。

C.都是副词,译作“于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