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册 第一单元 第2讲 人口迁移与.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9901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册 第一单元 第2讲 人口迁移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册 第一单元 第2讲 人口迁移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册 第一单元 第2讲 人口迁移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册 第一单元 第2讲 人口迁移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册 第一单元 第2讲 人口迁移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册 第一单元 第2讲 人口迁移与.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册 第一单元 第2讲 人口迁移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册 第一单元 第2讲 人口迁移与.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册 第一单元 第2讲 人口迁移与.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册第一单元第2讲人口迁移与

第2讲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最新

考纲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考纲

解读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知道世界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人口迁移的效应,学会分析某时期或某地区的人口迁移案例。

考点一 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一、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1.人口迁移:

通常指人口在地区间迁入或迁出,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按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人口流动:

通常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最主要原因: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其他因素:

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

[特别提醒] 当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但不能说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因素。

因为最终决定人口迁移的因素可能有很多。

如美国老年人退休之后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的决定因素是气候;我国人口向西部地区的迁移是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所致。

三、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环境的影响

(1)迁出地:

①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②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

③提高经济收入;

④保护生态环境。

(2)迁入地:

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影响。

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如下图:

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2.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是人的居住地在空间上发生变化的现象,不仅与人口迁出地有关系,与人口迁入地的关系更密切。

因此,分析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时,应从迁入地和迁出地两方面考虑,针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两处空间,从正反两方面认识这一问题,如下图所示: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3·北京文综)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

解析 20世纪50~70年代,人口迁移到东北地区应该是发展工业,开发资源,开发边疆,以及“上山下乡”政策号召,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2)(2012·江苏地理)下图是“2000~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

解析 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经济发达,吸引大量中西部地区的人口迁入,因此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

(3)(2009·全国文综Ⅱ)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

该国是人口净迁入国,自20世纪70年代,该国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

解析 读图可知,除1951~1960年段的净迁入人口数为较小的负值外,其他各时间段的净迁入人口数均为较大的正值,因而1951~2000年该国是人口净迁入国。

注意图中的自然增长人口数的增长率数字不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因而不能判断人口再生产类型。

(2011·重庆文综)下图表示2000~2005年间我国各省(市、区)省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读图回答2~3题。

2.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  )

A.收入水平高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D.经济落后

3.图中B点代表的省(市、区)在1954~1984年间是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

也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  )

A.棉花B.甜菜

C.橡胶D.青稞

答案 2.D 3.D

解析 第2题,根据图中人口迁入率和人口迁出率的公式,A市人口迁移的特点是人口以迁出为主,有大量人口迁往外地。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由于该市经济落后、就业机会少、收入低,主要受经济条件影响。

第3题,根据人口迁入与迁出平衡以及人口密度最低的特征,可以判断出该省是处于青藏高原上的西藏自治区。

注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1954~1984年间人口是以迁入为主的,且人口密度也大于西藏自治区。

4.(2013·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

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

答案 就业机会多(劳动力需求量大),收入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距离安徽近(交通成本低;地理环境相近)。

解析 本题考查运用人口原理阐释具体案例的能力。

要从经济因素和位置邻近两方面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

分析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思路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分析某具体案例中的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要注意:

(1)由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

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示例1】试题调研第2~3题,图中以A为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人口以迁出为主、迁入较少;而以B为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人口以迁入为主,迁出较少。

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因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大量欠发达地区的人口迁入。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或者发生在同地之间、不同时间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

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

同样是老年人口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示例2】试题调研第1题

(1),20世纪50~70年代东北地区大量人口迁入除了“工矿建设”经济因素外,还与“知识青年下乡”的政策有关。

第4题,长江三角洲吸引安徽人前来务工除了经济因素外,还应该包括“距离近,交通成本低”的原因。

考点二 世界及我国的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

阶段

流向

特点

影响因素

人类社会早期

受自然条件(天然食物吸引)影响,经常迁移流动

古代农业社会

土地开垦的吸引或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

15~19世纪

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以强制性移民为主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

“二战”后

多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永久性移民的比例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迁移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劳动力需求变化;新兴城市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2.国内人口迁移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出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特别是沿海大中城市的大规模人口流动——民工流。

1.世界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特点

主要流向

原因

意义

19世纪

以前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由旧大陆到新大陆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

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

战以后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调整了人力资源空间分布格局

(2)国际人口迁移的新表现

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其中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

可按迁移原因→方向→影响的思路对比分析如下:

迁移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口

特点

高素质人才

外国廉价劳动力

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迁移原因

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不足;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

迁移方向

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

流向和平国家、能对难民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

主要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

缓解发展中国家就业压力,赚取外汇

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许多问题

2.我国人口迁移

(1)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流向及特点

(2)我国庞大的民工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迁移人口数量是该区人口总数和人口迁移率共同决定,贵州迁出人口比重虽然高于四川,但由于总人口数量远低于四川,迁出人口数量要低于四川;同理,迁入人口上海少于广东;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高于江苏,而迁出人口比重基本一样,故人口增长率高于江苏;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故安徽经济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天津。

第2题,大量青壮年人口的迁入,使沪、京、津青壮年人口比重较高,延缓了三市老龄化进程。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Ⅰ)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

据此完成3~4题。

3.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4.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B.日本

C.俄罗斯D.德国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两组图分别展示的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信息,90年代的总人口增长率小于80年代,增长速度减缓,A项错误;两个时段总人口增长率均为正值,可见总人口增加,B项错误;对比自然增长图柱可知,90年代自然增长率略大于80年代,C项错误;人口迁入量取决于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80年代二者之和大于1%,90年代约为0,可见净迁入量减少,D项正确。

第4题,该城市人口超千万,为超级大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说明经济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国内人口以迁出为主,且90年代大规模迁出,说明该城市环境恶化,国内产生其他的新兴城市和工业基地。

这些符合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特征,A选项正确。

(2011·海南地理)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据此完成5~7题。

5.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6.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

7.该现象会(  )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答案 5.A 6.C 7.B

解析 该题组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素材,考查人口流动的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给出的关键信息有:

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沿海地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后两题的“该现象”就是指这两点。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这两条信息的相互关联: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第二、第三产业发达,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导致其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机械增长而不是自然增长),也提高了城市化水平。

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

1.解读图表

上图为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

该图显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流向及特点、原因,具体如下表所示:

时期

迁移特点

迁移方向

迁移原因

新中国成立

到20世纪80

年代中期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东部到西北、东北

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自发迁移

内地到沿海、山区到平原、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形成“民工潮”

改革开放政策

2.方法技巧

(1)看流向

该图显示的关键信息是:

1949年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读图时,首先要识别图例:

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两个不同时期,注意图中线条粗细代表着流动量的大小与规模;然后根据图例从图中找出两个时期人口迁移的流向线条,按照“迁出地→迁入地”的线索归纳其流向的特点,要结合线条粗细概括“主要流向”的信息。

(2)找原因

从图中获取信息概括“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仅仅是读图的第一步,接下来要结合所学知识对“主要流向”的形成原因做出解释,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在原因分析中,要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调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进行合理的阐释,如从图中看出:

珠江三角洲地区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人口的主要迁入地之一,其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邻近港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工业化进程较快,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吸引大量务工、经商人员迁入。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

广东已成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就是人口的机械增长所致。

(3)析影响

对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做出预测是地理学科的重要能力,分析我国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是解决“怎么样”的问题。

人口迁移的影响一般要从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利、弊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参考“民工流”的分析思路,掌握解答问题的思维模型,以不变应万变在新情境中灵活变通。

【示例】试题调研第1~2题,图示信息显示:

苏、津、粤、浙、京、沪等省市以迁入为主,皖、赣、黔、川等省以人口迁出为主,由此可判断我国省际间人口流动的方向:

由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流动。

造成这一流动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主要有:

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延缓老龄化进程;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主要有:

增加收入,缓解人地矛盾等。

练出高分

一、选择题

人口迁移差额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

读图,回答1~2题。

1.四地中可能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是(  )

A.A地和B地B.A地和C地

C.B地和C地D.B地和D地

2.导致D地人口迁移率为负值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经济落后B.政策因素

C.社会因素D.环境变迁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迁移差额率高,A地和B地符合此特征。

第2题,D地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迁移率为负值,最可能为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读“2009年年末广东省户籍人口迁移统计(单位:

人)图”,完成3~4题。

3.由图可知广东省户籍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  )

①由省外迁往省内 ②由省内山区迁往东翼和西翼 ③由省外迁往东翼和西翼 ④由省内东翼、西翼和山区迁往珠三角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4.影响广东省户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从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广东省户籍人口在省际之间迁入大于迁出,在省内间人口主要迁往珠三角。

第4题,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广东省户籍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都为珠三角,这与珠三角经济发展水平高、收入高等有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占全国外出农民工总数的64.7%。

下图为“2012年农民工流向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农民工主要流向(  )

①东部地区 ②中部地区 ③西部地区 ④沿海地区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6.2012年流向东部地区的农民工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B.出现逆城市化

C.产业转移和升级D.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7.农民工流向变化对中西部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A.改善投资环境B.减小人口合理容量

C.加大环境压力D.缓解人多地少矛盾

答案 5.B 6.C 7.C

解析 第5题,从图中看出2012年流向东部的农民工比重下降,流向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比重上升,但农民工的主要流向仍为东部沿海地区。

第6题,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升级是导致2012年流向东部地区的农民工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

第7题,流向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比重上升将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但将加大环境压力。

基于粤、苏、贵、桂四省区1990年的老年人口数量、自然增长率、省际人口迁移、经济发展水平,专家预测了2050年这四个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变化。

读图,完成8~9题。

8.导致图示变化趋势的最主要、直接因素是(  )

A.老年人口数量变化

B.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C.省际人口迁移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9.今后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  )

①城镇 ②农村 ③发达省份 ④欠发达省份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 8.C 9.D

解析 第8题,1990年苏、粤两省老年人口比重大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贵、桂两省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050年苏、粤两省老年人口比重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贵、桂两省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其原因是贵、桂两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苏、粤等沿海省区和城市转移所致。

第9题,由此可知今后农村、欠发达地区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

人口性别比指的是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

下图为1998~2000年我国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性别比,回答10~11题。

10.关于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未迁移人口中性别比差距大

B.35~40岁女性人口迁移最多

C.儿童不迁移

D.30~52岁迁移人口中男性约是女性的1.4~2倍

11.河南省是劳务输出大省,人口外迁将使该省(  )

A.城市化水平降低

B.粮食商品率降低

C.生态环境恶化

D.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减少

答案 10.D 11.D

解析 第10题,结合图示可知,迁移人口中性别比差距较大,在35~40岁迁移人口较多,性别比较大,女性人口迁移较少;30~52岁迁移人口中男性约是女性的1.4~2倍。

第11题,从图中看出迁移人口中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多于女性。

读“2010年我国四地区占全国常住人口比重及变化图”,回答12~13题。

12.据图可判断出我国(  )

A.东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超过中、西部地区

B.东北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出现负增长

C.中、西部地区人口比重降低主要是人口迁移导致

D.中、西部地区人口比重降低主要是自然环境恶化导致

13.图中各地区占全国常住人口比重的变化会(  )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答案 12.C 13.B

解析 第12题,图中显示的是各地区常住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变化而不是实际人口的增减。

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迁移。

第13题,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人口流动方向为自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东北、中、西部大量农村人口流向东部城市,有利于促进人口迁入区和迁出区经济发展。

二、综合题

14.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问题与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影响。

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1)归纳1990年以来上海市人口数量变化状况。

(2)请分别说明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变化特征的形成原因。

(3)请分析外来人口对上海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答案 

(1)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户籍人口变化不大。

(2)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的原因是外来常住人口不断增加;户籍人口变化不大的原因是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呈负增长)。

(3)积极影响:

①弥补了上海市劳动力不足(缓解了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②促进了经济发展(繁荣)。

带来的问题:

①加大了就业、教育、住房及交通的压力;②增加了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管理的难度。

解析 第

(1)题,读图1,从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两方面归纳说明。

(2)题,结合图2,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方面分析户籍人口数量的变化;从人口流动的角度分析常住人口的变化。

第(3)题,外来人口对上海市产生的积极影响可从社会(劳动力)、经济等方面分析;可能带来的问题可从教育、就业、交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方面分析。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5~2000年中国人口净迁移图

材料二 四川省已有大小服装企业4000多家,从业人员近30万。

目前,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新建了一大批服装工业园区和服装批发零售市场。

庞大的市场吸引着各地服装企业向四川转移。

(1)1995~2000年中国人口的迁移方向大致是从东北的黑龙江、吉林和______________地区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和西部边疆省份迁移,影响其迁移的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

(2)说明服装产业转移对四川省未来人口迁移的影响。

答案 

(1)中部 东部沿海 经济

(2)服装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吸引大量就业人口;四川跨省的人口迁移流动将减少,省内人口迁移流动将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速度加快。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我国人口的流向,结合所学推断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题,结合服装产业的特点分析未来四川人口迁移的流向和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