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板块限时练一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64363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文阅读板块限时练一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古诗文阅读板块限时练一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古诗文阅读板块限时练一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古诗文阅读板块限时练一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古诗文阅读板块限时练一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文阅读板块限时练一三.docx

《古诗文阅读板块限时练一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阅读板块限时练一三.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文阅读板块限时练一三.docx

古诗文阅读板块限时练一三

古诗文阅读板块限时练

(一)

(时间:

30分钟 满分:

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谢杰,字汉甫,长乐人。

万历初进士。

除行人。

册封琉球,却其馈。

其使入谢,仍以金馈,卒言于朝而返之。

历两京太常少卿。

南京岁祀懿文太子,以祠祭司官代,杰言:

“祝版署御名,而遣贱者将事,于礼为亵。

请如哀冲、庄敬二太子例,遣列侯。

”帝是之,乃用南京五府佥书。

累迁顺天府尹。

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属吏被荐者以贿谢杰曰贿而后荐干戈之盗荐而后贿衣冠之盗人以为名言。

进南京刑部右侍郎。

二十五年春,杰以帝荒于政事,疏陈十规。

言:

“前此两宫色养维一,今则定省久旷,庆贺亦疏。

孝安太后发引,并不亲送。

前此太庙时飨皆躬亲,今则皆遣代。

前此经筵临御,圣学日勤,今则讲官徒设,讲席久虚。

前此披星视朝,今则高拱深居,累年不出。

前此岁旱步祷郊坛,今则圜丘大报,久缺斋居;宸宫告灾,亦忘修省。

前此四方旱涝,多发帑金,今则采矿榷税。

前此用财有节,今则岁进月输;而江右之磁,江南之纻,西蜀之扇,关中之绒,率取之逾额。

前此乐闻谠言,今则封事甫陈,严纶随降,但经废弃,永不赐环。

前此抚恤宗室,恩义有加,今则楚藩见诬,中珰旋出,以市井奸宄,间骨肉懿亲。

前此官盛任使,下无旷鳏,今则大僚屡虚,庶官不补。

是陛下孝亲、尊祖、好学、勤政、敬天、爱民、节用、听言、亲亲、贤贤,皆不克如初矣。

”不报。

召为刑部左侍郎,擢户部尚书督仓场。

时四方遇灾,率请改折,杰请岁运必三百万以上方许议折,从之。

三十二年,卒官。

初,杰父教谕廷衮家居老矣,族人假其名逋赋。

县令刘禹龙言于御史逮之。

杰代讯,几毙。

后抚赣,禹龙家居,未尝修隙,时服其量。

(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一十五·谢杰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属吏被荐者以贿谢/杰曰/贿而后/荐干戈之盗/荐而后/贿衣冠之盗/人以为名言

B.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属吏被荐者以贿谢/杰曰/贿而后荐/干戈之盗/荐而后贿/衣冠之盗/人以为名言

C.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属吏被荐者以贿谢杰/曰/贿而后/荐干戈之盗/荐而后/贿衣冠之盗/人以为名言

D.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属吏被荐者以贿谢杰/曰/贿而后荐/干戈之盗/荐而后贿/衣冠之盗/人以为名言

解析:

选B 这种题型可用排除法,根据句子的成分必须有主谓宾,可判断“巡抚”是动词,后面要带名词,所以应该是“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排除A、D两项。

比较B、C两项,再根据前后的内容,“曰”的主语应该是“杰”,而不是“属吏被荐者”,所以应该是“杰曰”,故选B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定省,即晨昏定省,指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是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B.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后来皇后和普通大臣的神位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

D.江右,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东西与左右常可互相替代,故江右又指江西。

解析:

选B B项,“后来皇后和普通大臣的神位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错,应该是“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谢杰自觉自律,清正廉洁。

万历初年中进士后,就职于礼部行人司。

后受朝廷委派去册封琉球,琉球国送厚礼,谢杰推却他们的馈送。

B.谢杰从政为官,尽职尽责。

任太常少卿时,认为以祠祭司官代列侯祭祀懿文太子不合礼制,就劝谏皇帝要按礼制派遣列侯祠祭。

C.谢杰忧国忧民,敢于进谏。

皇帝荒废政事,他从孝亲等方面向皇帝陈述了十条告诫意见,皇帝认为他说得没道理,但仍征召他为刑部左侍郎。

D.谢杰为人正直,襟怀坦荡。

族人冒其父名逃税,刘禹龙告发其父,他代父受讯几乎被打死。

后刘禹龙退职家居,他巡抚赣州,却并未寻隙报复。

解析:

选C C项,“皇帝认为他说得没道理”错,原文是“不报”,意思是“皇帝不予回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使入谢,仍以金馈,卒言于朝而返之。

译文:

                                                                                                                          

                                                                                                                          

(2)前此披星视朝,今则高拱深居,累年不出。

译文:

                                                                                                                          

                                                                                                                          

解析:

(1)得分点:

省略句是“仍以金馈”应译为“仍用黄金馈送给他”;“返”应译为“还”“退回”,如果译为“使他们回去”不给分。

(2)得分点:

“视朝”译为“临朝”“上朝”均可得分;“累年”译为“连年”“多年”“长年累月”均可得分。

参考答案:

(1)琉球的使者入宫中答谢,仍用黄金馈送给他,谢杰最终向朝廷汇报了此事并悉数退回了黄金。

(2)以前陛下披星戴月上朝,现在却深居宫中不理政事,长年累月不出来。

参考译文:

谢杰,字汉甫,长乐县人。

万历初年进士,授职行人。

后受朝廷委派去册封琉球,谢杰推却他们的馈送。

琉球的使者入宫中答谢,仍用黄金馈送给他,谢杰最终向朝廷汇报了此事并悉数退回了黄金。

任两京太常少卿。

南京每年祭祀懿文太子,以祠祭司官代替,谢杰说:

“祝版上署上皇帝的名字,结果派卑贱的人行事,亵渎了礼节。

请如哀冲、庄敬二位太子的事例一样,派遣列侯祠祭。

”皇帝肯定了他的意见,于是任用南京五府佥书负责。

谢杰逐渐升到顺天府尹。

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

属吏被推荐的人以钱来谢他,谢杰说:

“贿赂而后推荐,像是拿着戈矛的强盗;推荐而后接受贿赂,是披着衣冠的强盗。

”人们把它当作名言。

后晋升为南京刑部右侍郎。

万历二十五年春天,谢杰因为皇帝荒废政事,上疏陈述十条告诫意见。

说:

“以前陛下侍奉两宫太后亲热恭敬出自一心,现在却长久地未如期进宫请安,节日庆贺也少了。

孝安太后出丧,陛下也不亲自护送。

以前太庙的岁时祭祀,陛下都亲自前往,现在都是派人代替。

以前开讲经筵,陛下亲临,日日勤于圣学,现在讲官形同虚设。

以前陛下披星戴月上朝,现在却深居宫中不理政事,长年累月不出来。

以前如有旱灾,陛下必步行到郊外祭坛祈祷,现在祭天的大礼,很久不见陛下素食斋戒;宫殿报告灾情,陛下也忘记了反省。

以前倘若四方发生旱涝,陛下大量发放币金,现在则开采矿产征收利税。

以前陛下财用节省,现在每年进贡每月输入;而江西的磁,江南的纻,四川的扇,关中的绒,都大大超过了定额。

以前陛下乐于接受直言劝谏,现在则刚上疏,严厉斥责的圣旨就随之而降,一经免官,便永不再任用。

以前陛下抚恤宗室,恩义有加,现在藩王被诬陷,宦官四出,用市井奸诈之人离散骨肉亲情。

以前官吏人才济济任意使用,下面没有空缺的职位,现在则大官屡屡虚设,众官也不予补足。

陛下在孝养尊亲、尊敬祖先、致力于圣学、勤于政事、敬戴上天、爱恤民众、节省财用、接受谏言、亲近宗亲、任用贤人等方面,皆不如以前。

”皇帝不予回答。

征召为刑部左侍郎,升为户部尚书督管仓场。

当时四方发生灾乱,都请改折为银,谢杰请求每年运粮到三百万以上的才许议论改折,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万历三十二年死于任上。

起初,谢杰的父亲教谕谢廷衮在家居住死了,族人顶替他的名字逃避赋税。

县令刘禹龙告诉了御史,将谢杰逮捕。

谢杰代替父亲被审问,几乎死去。

后来谢杰巡抚赣州,刘禹龙在家居住,谢杰没找他一点麻烦,时人都折服他的雅量。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江心寺①

柴 望

寺北金焦②彻夜开,一山却似小蓬莱。

塔分两岸波中影,潮长三门③石上苔。

遗老为言前日事,上皇曾渡此江来。

中流滚滚英雄泪,输与高僧入定回。

[注] ①这首诗是作者在南宋亡国以后不久所作。

②金焦:

指金山、焦山,原是南宋的江防要地。

③三门:

寺院大门,也称山门。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第二句写此处的小山,像海中的小蓬莱一样,“安然”立在江中。

B.第三句写塔,塔势平分着沉浸在江心的山影,周围环境一片静透。

C.第四句写潮水,潮涨时,山门石上的苔痕也浸在水中,可见此处的荒寂。

D.最后句以景结情,表达兴亡之痛,只能使高僧增加些难忘的哀思了。

解析:

选D D项,“最后句以景结情”错,应该是“中流滚滚英雄泪”这句诗是以景结情。

6.全诗运笔委婉,多用暗示手法,请结合诗句对这一手法加以分析。

(6分)

答:

                                                                                                                                            

                                                                                                                                           

                                                                                                                                           

                                                                                                                                           

                                                                                                                                           

解析:

题干中说“全诗运笔委婉,多用暗示手法”可从用典、象征、借景抒情等角度分析。

结合诗下面的注释“这首诗是作者在南宋亡国以后不久所作”来把握情感。

参考答案:

①“金焦彻夜开”暗示江防不复存在。

南宋的江防要地,而今彻夜开放,江防不复存在。

②“遗老”句暗示亡国之恨。

从遗老口中,谈论起上皇,暗示复国的希望已很渺茫。

③“输与”句暗示国运难回。

江水东流,浸沉过多少英雄的泪水,而今只能使高僧增加些难忘的哀思,表明国事已无可挽回。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观刈麦》中“        ,        ”两句描写了妇女儿童给田间劳作的人送饭的场景。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        ”告诫统治者要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勿使后人再为此哀叹。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时的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只怕会落得“            ”的结局。

答案:

(1)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古诗文阅读板块限时练

(二)

(时间:

30分钟 满分:

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建,字光图,陈州项城人。

唐末,隶名于忠武军。

秦宗权据蔡州,悬赏以募之,建始自行间得补军候。

初,杨复光以忠武军八千人立为八都,鹿晏弘与建各一都校也。

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

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

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忧,谋于监军田令孜,令孜飞书招建,建大喜。

或谓敬瑄曰:

“彼建雄心,终不居人之下,公如以将校遇之,是养虎自贻其患也。

”敬瑄惧,乃遣人止建,遽修城守。

建怒,遂据汉州,领轻兵至成都。

时光启三年。

居浃旬,建尽取东川之众,设梯冲攻成都,三日不克而退,复保汉州。

月余,大剽蜀土,十一州皆罹其毒,民不聊生。

建军势日盛,复攻成都,敬瑄患之,顾彦朗亦惧侵己。

昭宗即位,彦朗表请雪建,移敬瑄他镇,乃诏宰臣韦昭度镇蜀,以代敬瑄。

敬瑄不受代,天子怒,命顾彦朗、杨守亮讨之,时昭度以建为牙内都校,董其部兵。

及王师无功,建谓昭度曰:

“与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相公盍归朝觐,与主上画之。

”昭度迟疑未决。

建阴令军士于行府门外擒昭度亲吏,脔而食之。

建徐启昭度曰:

“盖军士乏食,以至于是耶!

”昭度大惧,遂留符节与建,即日东还。

月余,敬瑄启关迎建,以蜀帅让之,建乃自称留后。

移敬瑄于雅州安置,既行,建令人杀之于路。

建雄猜多机略,意常难测,既有蜀土,复欲窥伺东川。

大顺末,建出师攻梓州,自此军锋益炽。

天复初,建外修好于汴,指凤翔李茂贞罪状,又阴与茂贞间使往来,且言坚壁勿和,许以出师赴援,因分命诸军攻取兴元。

比及梁祖解围,茂贞山南诸州皆为建所有。

或劝建因取凤翔,建曰:

“茂贞虽常才,然名望宿素,适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

及梁祖开国,蜀人请建行刘备故事。

建自帝于成都,改元永平。

在位十二年,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五代史·僭伪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B.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C.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D.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解析:

选D 句中“光启初”表示年号,不要断开;“寇”作“阆州”的谓语,不要断开;“陷之”和前面是并列的谓语,前要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行在,即“行在所”,指皇帝所在的地方。

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

B.节度使,官名。

宋代正式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旄节而得名。

节度,意为节制调度。

C.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

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D.故事,旧事,以往的事情。

也可指先例,成法,旧日的典章制度。

解析:

选B B项,“宋代”错,应为“唐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建对出任壁州刺史一职很不满意,他纠集豪强势力攻下阆州,又进攻利州,利州刺史弃城而逃。

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很担忧王建进犯。

B.王建调来东川全部兵力,架云梯冲击进攻成都,未攻下,再据守汉州。

一个多月,大肆抢劫蜀地,民不聊生。

C.王建亲自杀了韦昭度的心腹官吏,陈敬瑄因害怕将蜀帅职位让给王建。

朝廷调任陈敬瑄为雅州安置,在赴任途中,被王建杀死在路上。

D.王建疑心重又足智多谋,他表面上与梁太祖修好,指责李茂贞的罪状,暗地里又与李茂贞秘密派使者交往,并要他坚守城墙,不向梁太祖妥协。

解析:

选C C项,杀死韦昭度心腹的是王建的军士,并不是王建亲自杀死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建谓昭度曰:

“与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相公盍归朝觐,与主上画之。

译文:

                                                                                                                          

                                                                                                                          

(2)或劝建因取凤翔,建曰:

“茂贞虽常才,然名望宿素,适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

译文: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句中的关键词。

(1)事:

征伐;从:

顺从;盍:

何不;画:

合谋计划。

(2)或:

有人;因:

趁机;宿素:

老辈;盾卤:

屏障。

参考答案:

(1)王建对韦昭度说:

“与其劳累军队来征伐蛮族地区,不如顺从而赦免他们,您何不回去朝见皇上,与皇上合谋计划?

(2)有人劝王建趁机攻取凤翔,王建说:

“李茂贞虽然才能平常,但他是名高望重的老辈,适当给予支持让他存在,可作为我们的屏障。

参考译文:

王建,字光图,陈州项城人。

唐朝末年,加入忠武军。

秦宗权盘踞蔡州,悬重赏来招募他,王建才从行伍之间得以补任军候。

当初,杨复光将忠武军八千人分为八都,鹿晏弘与王建各为一都校尉。

王建与另一将领韩建很友好,鹿晏弘猜疑这两人,假装对待他们优厚,引进自己寝室内。

两人害怕,夜晚爬上城墙告慰守卫城墙的士兵,在月下一起商量出路,于是率领三千人投奔皇帝出行所在的地方,僖宗嘉许他们,赐给巨额财富。

光启初年,任命王建为壁州刺史。

王建在郡任上也不安分,因而聚合豪强猾寇,得到八千部下,侵犯阆州,攻陷了它,又进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逃。

西川节度使陈敬瑄担忧,与监军田令孜商量,田令孜飞快地传信招王建,王建非常高兴。

有人对陈敬瑄说:

“那王建野心勃勃,终将不居于人下,您如果以将校对待他,是养虎留下祸患。

”陈敬瑄害怕了,就派人拦阻王建,急忙修筑城防。

王建大怒,就占据汉州,率领轻装士兵到成都。

这时是光启三年。

住下才十天,王建调来东川全部的兵力,架云梯冲击进攻成都,三天没攻下而退回,再据守汉州。

一个多月,大肆抢劫蜀地,十一州都遭受他的荼毒,民不聊生。

王建兵力一天天壮大,又进攻成都,陈敬瑄害怕他,顾彦朗也怕他侵犯自己。

昭宗即位,顾彦朗上表请求洗刷王建罪名,调动陈敬瑄镇守他方,于是诏令宰臣韦昭度统率蜀地,以代替陈敬瑄。

陈敬瑄不接受替代,天子大怒,命令顾彦朗、杨守亮征讨他,这时韦昭度任命王建为牙内都校,掌管他部下兵马。

到皇室军队不得取胜时,王建对韦昭度说:

“与其劳累军队来征伐蛮族地区,不如顺从而赦免他们,您何不回去朝见皇上,与皇上合谋计划?

”韦昭度迟疑没有决定。

王建暗地里叫军士在行府门外抓住韦昭度的心腹官吏,把他斫成肉块吃掉。

王建慢慢启发韦昭度说:

“是因为军士没有粮食,才至于这样的!

”韦昭度大为惊骇,于是留下符节交给王建,当天就向东返回朝廷。

一个多月后,陈敬瑄打开城门迎接王建,将蜀帅职位让给他,王建于是自称为留后。

调任陈敬瑄为雅州安置,当陈敬瑄上路后,王建令人将他杀死在路上。

王建疑心特重而又足智多谋,难以测知他的心意,已经拥有了蜀地,还想图谋东川。

大顺末年,王建出兵进攻梓州,从此军势更加强盛。

天复初年,王建表面上与梁太祖修好,指责凤翔李茂贞的罪状,暗地里又与李茂贞秘密派使者交往,并要李茂贞坚守城墙不要妥协,答应出兵奔赴支援,于是分别命令各路军队攻占兴元。

到梁太祖解除对凤翔的包围时,李茂贞的山南各州都被王建占有。

有人劝王建趁机攻取凤翔,王建说:

“李茂贞虽然才能平常,但他是名高望重的老辈,适当给予支持让他存在,可作为我们的屏障。

当梁太祖建国时,蜀人请王建仿照刘备的先例。

王建便在成都自称为蜀国皇帝,改年号叫永平。

在位十二年,七十二岁时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 ①酴醿(túmí):

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醿花开春事了”的说法。

②婉娩:

天气温和。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嫩绿重重看得成”,以“嫩绿”为全词画面敷下了基本色调。

它可以增强春天的意象,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

B.上片四句,运用了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初春绿意渐浓,蜂忙燕舞的活泼画面。

C.“送了斜阳月又生”,结尾以日落月升写时间流逝,感伤春色难留,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D.这首词的上片,画面色彩鲜明,不重词采,具有自然活泼、清新明快的语言特色。

解析:

选B B项,“初春”应为“暮春”。

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解析:

此题注意根据词中的“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分析其意境以及暗含的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