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梅竹言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48228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梅竹言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梅竹言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梅竹言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梅竹言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梅竹言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梅竹言志.docx

《2梅竹言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梅竹言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梅竹言志.docx

2梅竹言志

2、《梅竹言志》

 

课 题

2、梅竹言志

授课时间

9月23日~9月27日

课 型

造型·表现 

课时

第1课时

 

 

 

 

 

知识与

能力目标

能够了解中国画工具、材料,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领悟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方法与

过程目标

尝试用中国画工具、材料,体验画梅的过程与乐趣。

情感与

态度目标

通过梅花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的精神和热爱生活、大自然以及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重点

难点

分析

教学重点:

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枝干和花瓣画法。

教学难点:

怎样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具

学具

准备

教具:

笔墨纸砚等中国画工具材料、多媒体课件(带有大量梅花摄影图片和中国画名家构图简洁的梅花作品)。

学具:

稍大的宣纸和中国画的工具等。

 

课  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  学  过 程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组织教学,教师用课件出示毛泽东的《咏梅》诗句(不出示诗的题目和作者)同时播放《梅花三弄》古琴曲作为背景音乐和红梅的摄影作品。

师问:

谁能诵读一下这首诗?

并说出题目和作者。

学生:

诵读,并回答问题。

师问:

从这首诗中你能领会到梅花有怎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

2、教师评价小结:

傲骨凌雪的坚强意志,高洁挺拔的不屈精神。

这是诗人用文字语言的魅力表现出了梅花的高尚品质和人格精神。

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学习的高贵品质。

引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尝试使用中国画工具,运用传统绘画的表现方法来画梅花。

表现梅花的这种精神。

板书课题:

《梅竹言志》之梅的画法

 

 

媒体课件播放《梅花三弄》古琴曲

课  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

程序

教 学 活 动 设 置

媒体运用

二、识梅:

三、名家画梅作品赏析:

 

 

 

 

 

 

 

 

 

 

四、画梅:

 

 

 

 

 

 

 

 

 

 

 

 

 

 

 

 

 

 

 

 

 

 

五、展评作品:

 

欣赏梅花图片,观察其特点。

1、欣赏齐白石的《红梅》和吴昌硕的《寻梅》(多媒体课件同时出示)。

教师问:

从这些画中你能感受到画家的一种什么精神?

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有哪些不同?

请同学们欣赏讨论并准备回答问题。

2、学生自主欣赏,体会笔墨的韵味,从而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学生回答问题)

3、教师评价小结:

精神:

坚韧不拔的意志、傲然挺拔的铁骨。

手法:

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手法,以点、线为主的造型手段。

不同:

一个是白梅又叫圈梅(勾花),一个是红梅又叫点梅(点花)。

下面我们学习梅的画法。

1、学习用笔用墨:

教师评价学生回答并总结、演示用笔用墨方法:

用笔:

一般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皴、擦、点、染等。

用墨:

一般分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等(加水的多少而定)。

用墨的方法有蘸墨法、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等,水墨画中即以墨代色,故古人有“墨分五色”之说;彩墨画中,仍以墨色为主,以墨显色,以色助墨。

2、学生自由体验笔墨韵味。

(学生通过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自由探究、交流)

3、教师示范(以点梅为例):

(多媒体出示教师画梅的步骤图)

教师演示:

边画边讲(画主干—画旁枝—画花—点蕊调整画面)

要求学生:

观察作画的顺序和笔墨的运用方法,看有没有用到刚才老师示范的笔墨方法。

4、学生临摹:

课件出示现代画家齐白石构图简洁的作品《红梅》播放背景音乐《梅花三弄》古琴曲。

学生临摹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

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结合,并给予用笔、用墨等较好的学生和其作品及时的表扬和展示。

学生作业完成后,展示学生优秀作品。

学生根据自己对中国画梅花的认识和了解进行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师评指出学生的不足。

媒体课件

吴昌硕《红梅》(齐白石)

《寻梅》(吴昌硕)

 

 

 

 

 

 

 

 

 

 

 

 

 

 

 

 

 

 

 

 

 

 

媒体课件

 

 

 

 

 

 

媒体课件

《红梅》(齐白石)

 

1、请学生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学习,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2、教师总结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作画情况。

并告诉学生要课下多看有关梅花的优秀作品,不断地临摹和学习。

才能更好地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梅花的精神。

3、布置下一节课需要同学们准备中国画竹子的学习图片和资料。

 

 

 

 

2、梅竹言志

———梅花画法

梅花花朵的画法:

勾画:

点画:

枝干的画法:

 

 

 

 

 

 

 

 

 

 

 

 

 

 

 

                            

课 题

2、梅竹言志

授课时间

10月7日~10月11日

课 型

造型·表现 

课时

第2课时

 

 

 

 

 

知识与

能力目标

学会竹子的绘画方法及技巧。

方法与

过程目标

初步学会运用毛笔体现竹子的形态和结构,培养学生对绘画的欣赏及运用能力,欣赏——评述——练习。

情感与

态度目标

感受写意花鸟画的笔情墨趣,激发学生对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课

重点

难点

分析

 

重点:

1、竹子的结构特征。

     2、竹子的绘画步骤。

难点:

1、竹子的生长规律及形态变化。

     2、竹叶的浓淡变化。

 

教具

学具准备

教具:

电脑、电脑课件、教科书。

学具:

课本、美术作业纸、草稿纸、中国画绘画工具。

课  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  学  过 程

媒体运用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在讲课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有谁知道成语“胸有成竹”讲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师:

宋朝一个人特别善于画竹子,当时苏轼说他所以画得好,是因为他在动笔以前心里已经有了画成了的竹子模样,因此得“胸有成竹”之说,后来以“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有了计划。

在这里也希望同学们今后不管做什么事都应先做到有一定的计划,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

正好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画竹子。

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竹子的图画,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描绘了竹子的哪几部分?

(竹竿、竹枝、竹叶)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竹竿、竹枝和竹叶的特征及画法。

  

 

 

 

 

 

 

 

 

 

 

媒体课件演示

课  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 学 活 动 设 置

媒体运用

二、精讲点拨:

 

 

 

 

 

 

 

 

 

 

 

 

 

 

 

 

 

 

 

 

 

 

 

 

 

 

 

 

 

 

 

 

 

 

 

三、小试牛刀:

 

四、作业展评:

1、  竹竿:

竹竿是一节一节的,认真观察图中同一竹竿的竹节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

(生:

越往上越长)因此,绘画时应一节一节的从下往上画,并且越往上的竹节越长,如果画成上短下长就不符合竹子的生长规律了。

绘画时节与节之间留出小的空隙,竹节画完以后用浓墨勾画竹节之间的连接处,我们可以把连接处的形状看成一对单引号,这样画起来就容易了。

画多根竹竿时避免平行。

观看竹竿的绘画片段。

学生讨论提出问题

2、  竹枝:

小竹枝竹枝生于节与节之间的连接处,上下竹节的竹枝左右交错生长,发枝处可生一枝也可生多枝,根据画面的需要而定,不要画的太乱,要交代清楚生长规律。

如何更好的画好竹枝请大家仔细观看下面的绘画片段。

学生讨论提出问题

3、  竹叶:

竹叶是竹子的画龙点睛之笔,竹竿能表现竹的质感,而竹叶则体现竹的质感。

我们可以把竹叶看成一组一组的。

这四组竹叶可以用“一、八、个、介”四字来概括,也就是把这四个字的每一笔都当成一片竹叶,并给予它一定的动态,将书写与绘画融为一体来表现竹叶的结构及动态。

表现茂密的竹叶时,开始要一组一组的话尽可能多画几组叶子片数多的而后在一片一片的加。

用墨时要注意浓——淡、密——稀的变化,这样能体现竹叶的层次感。

观看竹叶的绘画片段。

学生讨论提出问题。

4、绘画步骤的演示:

   师:

现在同学们一定想马上就动笔,要想画好除了了解竹竿、竹枝、竹叶的特征外,还需要我们对绘画过程的仔细观察。

不管是课堂上还是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准确的表现某个事物。

   接下来我们带着问题观看竹子的绘画全过程。

问题:

绘画竹子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

通过以上的学习结合课本、大屏幕或生活中所见到的竹子描绘出你心中的竹子。

练习中我们再播放一次绘画过程,同学们可以边看边画。

(课件—音乐)

教师巡回指导。

将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览,同时纠正不足。

 

媒体课件一步步演示

 

 

 

 

 

 

 

 

 

 

 

 

 

 

 

 

 

 

 

 

 

 

 

 

 

 

 

媒体课件

 

 

 

 

 

 

 

媒体课件播放背景音乐

 

投影仪展示作品

 

今天,同学们对竹子的绘画完成的比较好,虽然有些同学还没有完全掌握其中的技巧,但是请你不要灰心,相信通过你课下的努力一定回做到成竹在胸。

如果这节课能够留给你一段记忆,或者一个思考,或者一个经验,甚至一个微笑的话,那我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书

                     

                     2、梅竹言志

                        ____竹子画法

                        竹竿画法:

                       竹叶画法:

                       竹枝画法:

 

 

 

 

 

 

 

 

课 题

2、梅竹言志

授课时间

10月14日~10月18日

课 型

造型·表现 

课时

第3课时

 

 

 

 

知识与

能力目标

学习用笔墨来表现麻雀,了解笔墨与造型的关系,认知笔墨情趣在审美中的承载作用。

方法与

过程目标

欣赏——练习——评价——练习

情感与

态度目标

通过麻雀的画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接受并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从而提高其人文素养。

 

本课

重点

难点

分析

 

重点:

理解鸟类的基本形态结构,掌握一定的笔墨技巧,并能用笔墨来表达自己对花鸟的认知。

难点:

在习作中运用笔墨,并体验笔墨情趣,创作出“活色活香”的花鸟画作品。

 

教具

准备

教具:

电脑、电脑课件、教科书。

学具:

课本、美术作业纸、草稿纸、中国画绘画工具。

 

课  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  学  过 程

媒体运用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上课前几分钟,教师拿出一幅已经准备好的花鸟画习作(习作中留有重要的画小鸟的位置,但是小鸟的形象还没有被画出来,留待上课时画。

),粘贴在黑板上,以备上课时用。

设计问题与思考如下: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觉得在老师的这张花鸟画中,如果能够再在适当的构图位置上画上一些小鸟,画面会不会变的更有情趣些呢?

(让学生讨论,教师聆听后总结学生的讨论。

(2)如果以麻雀为例,你们觉得麻雀应该画在画面的哪个位置上呢?

画多少?

(让学生讨论并思考。

(3)请你到黑板前面来,帮助老师指出应该添加的位置和说出应该添加的数量,希望你不要拒绝,好吗?

(请1到2名学生到画前指点应该添加的位置和应该添加的数量,教师用有颜色的粉笔点记。

 

国画范画

 

课  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 学 活 动 设 置

媒体运用

 

 

 

 

二、活动三:

 

 

 

 

 

三、课堂延伸:

 

(4)教师小结:

“非常感谢大家刚才的帮助,老师今天呢,想把小麻雀画在这个位置上(指出位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我的用笔,用墨,用色。

(接着开始画。

用课件出示有许多种不同姿态的麻雀的照片或绘画(写意花鸟画),供学生参阅;同时播放《鸟语花香》或《轻音乐》让学生一边感受音乐之美,一边完成作业。

另外就是揭去覆盖在教室四壁的教师自己的早已经粘贴好的花鸟画习作供学生借鉴。

临习教材上的花鸟画作品或教师的花鸟画习作一幅。

1、“同学们,请大家在课外去收集一些名家,如潘天寿,李苦蝉等的花鸟画作品的图片,进行鉴赏并选择你所喜欢的作品的图片,自己动手制作成精美的相框,挂在你的卧室或者书房中,供你,你的朋友,家里人欣赏。

2、组织学生策划展出活动:

交稿时间、场地布置、展出方式等等。

 

 

 

 

媒体课件

 

 

 

国画范画

画麻雀,让你的作品变得更美,更加有情趣。

在你们的作业中,老师领略到了天真可爱,质朴0稚拙的笔墨之美。

老师的收获也很大。

  板

2、梅竹言志

                        ____麻雀的画法

躯体由大、小两个卵形组成;

形体结构可分为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