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知识专题训练10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43088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知识专题训练10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知识专题训练10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知识专题训练10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知识专题训练10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知识专题训练10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知识专题训练10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

《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知识专题训练10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知识专题训练10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知识专题训练10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

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知识专题训练10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训练10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再练高考题

1.(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看,教会在扩建教堂时特别强调市民的意志,说明市民得到了重视,这反映了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的力量壮大,A项正确。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是在14到16世纪,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B项错误;教会权威在逐渐削弱,C项错误;材料与新教理论关系不大,D项错误。

2.(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答案 D

解析 18世纪60年代,英国最先开始进行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英国不断向国外输出工业品,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原料和包括茶叶在内的消费品,D项符合题意。

3.(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3)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进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答案 A

解析 A对:

奴隶贸易是欧洲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对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B错: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

C错:

由题干材料无法判断奴隶贸易对英国殖民帝国形成的影响。

D错:

奴隶贸易达到极盛是因为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需要。

4.(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3)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

“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答案 D

解析 D对:

由材料可知,拉丁美洲独立后没有像美国一样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是殖民统治,拉丁美洲曾是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宗主国是封建国家,因此它们的殖民统治也采取封建生产方式,独立战争以后,拉美国家虽普遍取得民族独立,但没有彻底铲除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经济发展十分缓慢。

5.(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答案 B

解析 B对:

材料中对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认识,从强调经济条件,到后来强调制度因素,再到强调自然条件,体现了随着研究视角的不断拓展,认识逐渐趋于全面。

A错:

材料中的几种观点都有合理性。

C错:

材料中的经济条件、制度因素等都是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而言的。

D错:

后期学者研究与传统观点只是研究视角不同,无法判断哪一观点更可信。

6.(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

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源自于劳动实践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答案 A

解析 A对:

由材料“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源自劳动实践。

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B项错误。

在瓦特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的过程中工厂主的资助起到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C项错误。

D项错在“各阶层广泛参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大多来自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人和技师,D项错误。

7.(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

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1816年”,特别是在“1831—1841年”,人口死亡率上升。

结合所学可知,这与英国工业革命后城市环境的恶化有关,故A项正确;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人口膨胀食物短缺”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史实可知,19世纪医疗技术水平应该高于18世纪,故D项错误。

8.(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

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

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答案 A

解析 19世纪60年代美国各地铁轨有很大差异反映出美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故A项正确。

各地铁路轨距不统一,说明铁路部门不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故B项错误。

C项没有材料依托,D项不符合史实。

精练微专题

微专题一 新航路开辟——世界历史的真正开端

1.(天一大联考2019届第三次测试,18)据记载,为使探险更有成效,西班牙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所发现的岛屿和大陆收入的1/20,后又增至1/15。

这一记载说明(  )

A.西班牙最早开展了航海探险

B.航海人才受到西班牙的重视

C.良好竞争机制促使探险成功

D.新航路开辟得益于王权支持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西班牙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所发现的岛屿和大陆收入的1/20,后又增至1/15”,西班牙王室的许诺,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故选D项;葡萄牙支持的迪亚士最早开启远洋航行,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西班牙王室对远洋航行所起的推动作用,排除B项;西班牙王室对哥伦布、麦哲伦的许诺,属于激励措施,排除C项。

2.下图白色区域是某一时期欧洲人认识世界的范围,据图可知,当时(  )

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交流的主导者

B.非洲大量土地被欧洲列强瓜分

C.主要受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

D.美洲正在逐步地纳入世界体系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空白”地区已经包括了亚洲、欧洲、非洲及非洲最南端,而且与美洲也产生了联系,故可推测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美洲正在逐步地纳入世界体系,D项正确。

3.(2018·合肥一模,14)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

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  )

A.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

B.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

C.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

D.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实际上强调的是要用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来看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这个维度来说,其使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故A项正确。

4.(安徽“江淮十校”2019第二次联考,18)开辟新航路给西班牙带来巨额财富,据估计,1545—1560年间,西班牙从拉丁美洲运回的黄金,每年平均为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但巨额财富并未给西班牙带来新的发展,西班牙在17世纪迅速走向衰落。

下表表明西班牙衰落的经济原因最有可能是(  )

16世纪60—70年代西班牙国家财政预算开支简表

项目

军费

宫廷开支

偿还战争债务

经济建设

行政开支

所占比例

2%—28%

4%—13%

51%—62%

1%—2%

4%—16%

A.军费开支耗空了财富B.宫廷王室的奢侈生活

C.通货膨胀现象严重D.经济建设投入不足

答案 D

解析 A、B项表述不全面,仅仅阐释了其中的军费和宫廷生活,故A、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通货膨胀现象,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财政预算的比例得出,在16、17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时期,西班牙财政预算的经济建设投入不足,故D项正确。

微专题二 殖民扩张与文明冲突

5.(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一模,33)斯温·贝克特在《棉花帝国》中认为,欧洲人的棉纺织品贸易,把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串成一张复杂的商业网。

过去四千年的棉花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这样跨全球的体系。

过去也从来没有过,拿印度织布工的产品当做支付工具,到非洲购买奴隶,让这些奴隶到美洲农场耕作,生产农业产品供应欧洲消费者使用。

可见,作者认为欧洲人的棉纺织贸易(  )

A.加速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进程

B.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落后

D.促进了欧洲生产方式巨大变革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内容可知欧洲人拿印度织布工的产品当做支付工具,到非洲购买奴隶,让这些奴隶到美洲农场耕作,生产农业产品供应欧洲消费者使用,使资产阶级依靠全球商业网获取更多财富,从而加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进程,故选A项。

6.(四川省宜宾市2019届一模)从16世纪开始,欧洲人把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欧洲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形成了长达300多年的“三角贸易”。

这一现象(  )

A.是工业文明扩张的产物

B.破坏了多元文明格局

C.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D.瓦解了西欧封建制度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三角贸易。

三角贸易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造成破坏和灾难,破坏了多元文明格局,故选B项;三角贸易出现在工业革命之前,与工业文明的扩张无关,排除A项;三角贸易掠夺大量财富,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排除C项;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排除D项。

7.(河北省保定市2019届摸底考试,20)某经济理论认为国家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但必须多卖少买,保持出超,以保证货币尽量多的流入国内和尽量少的流向国外。

该理论(  )

A.并非一概反对政府的作用

B.主张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

C.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蓬勃进行

D.实行财政赤字以刺激经济发展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国家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但必须多卖少买,保持出超,以保证货币尽量多的流入国内和尽量少的流向国外”,结合所学,属于重商主义思想,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故选B项;同理,它鼓励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生活,排除A项;它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排除C项;重商主义是站在国家和政府角度,以增加国家财富和权利为直接目标,排除D项。

8.(广东省2019届一模,34)18世纪的英国商人一旦富有就购置地产,而拥有土地的乡绅则将其土地收入积攒的财富主要用于投资商业企业或政府公债。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商人与地主联手控制了经济

B.社会阶层的垂直流动性较强

C.资本活跃在诸多经济领域中

D.地主仍是社会的主导性力量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英国商人一旦富有就购置地产……乡绅则将其土地收入积攒的财富主要用于投资商业企业或政府公债”,英国资本活跃于地产、商业、公债等领域,故选C项。

微专题三 两次工业革命与创新大国

9.(湖北八校2019一模,34)从1714年到1760年,英国贵族在上院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1747年,贵族还控制着下院议席总数的30%。

在工业革命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煤铁燃料大部分来自贵族地主的地产。

材料反映出(  )

A.英国的贵族政治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

B.英国封建贵族始终操控着议会立法权

C.英国下院始终从属于贵族控制的上院

D.工业革命导致英国地主阶级产生分化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从1714年到1760年,英国贵族在上院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1747年,贵族还控制着下院议席总数的30%”和“在工业革命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煤铁燃料大部分来自贵族地主的地产”可知,英国的贵族政治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故选A项。

10.(四川省宜宾市2019届一模)

人物

观点

汤恩比

从重商主义到自由放任主义的转变是工业化的原因,经营企业的自由是主要推动力。

坎宁汉

日益增加的资本积累和扩大着的市场的结合,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

曼图

强调商业和信贷的扩大对工业革命作了准备。

表是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一些认识,据此可知(  )

A.工业革命原因的多元性

B.这些观点形成了完整的认识

C.阶级立场影响历史认识

D.没有考虑到英国的历史传统

答案 A

解析 材料从“自由放任主义”“资本积累和扩大着的市场”“商业和信贷的扩大”等方面解释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体现出工业革命原因的多元性,故选A项;这些观点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认识,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历史解释角度影响历史认识,排除C项;材料考虑到了英国传统的经济政策重商主义,排除D项。

11.(河南省2019年适应性考试)1624年,英国通过专利立法。

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

其中,1750年后的占2639项,尤其是1800年到1809年就有924项。

由此可以推知(  )

A.工业革命开展促进专利立法

B.英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中心

C.民主政治确立推动技术进步

D.知识产权保护适应经济发展

答案 D

解析 18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手工生产需要技术变革来适应市场的需要,专利法促使大家专心研究,致力于工业上的变革,故选D项;1765年珍妮机的使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排除B项;1689年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C项。

12.(广东茂名2019年一模,33)18世纪的英国保持着一种独特的土地制度,一端是一些大地主,另一端则是大量没有土地以工资为生的劳动力,自耕农的数量在持续减少。

英国农村发生的变化表明(  )

A.英国封建租佃关系大量存在

B.英国农业生产力有较大进步

C.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D.英国农村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答案 D

解析 18世纪英国农村出现大量没有土地以工资为生的劳动力,说明英国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不是封建租佃关系,排除A项;没有比较我们不能判断英国农业生产力进步与否,排除B项;英国农村的这种变化为英国工业化、城市化准备了条件,体现不出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排除C项。

13.(广东汕头2019届一模,34)

英国女性对家庭经济贡献(%)

时期(年)

1787—1815

1816—1820

1821—1840

1841—1845

1846—1865

高工资农业区

10.5

19.9

9.2

7.4

13.9

矿业区

20.1

26.3

25.3

13.4

0.0

工厂区

32.1

25.1

36.5

39.7

47.1

由上表可知,1787—1865年,英国(  )

A.女性的政治地位逐步提高

B.机器生产加剧了工人失业

C.轻纺工业成为重要经济部门

D.开始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英国女性对家庭经济贡献”,工厂区持续增加,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轻纺为代表的工业占有重要地位,故选C项;根据材料“英国女性对家庭经济贡献”,反映的是经济地位,排除A项;根据表格信息,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女性对家庭经济贡献”,并非工人失业率,排除B项;根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70年代,排除D项。

14.(山东省日照市2019届一模,34)19世纪上半期,英国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代替了传统的招贴画、路牌等,成为广告的主要载体,广告成为大众传媒的主要收入来源,广告传播现象和活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职业。

这一现象表明(  )

A.资产阶级控制大众传媒业发展

B.经济对市场依赖程度大大提高

C.产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

D.报纸杂志的资讯传播功能弱化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上半期,工业的普及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新产品大量出现。

市场经济转入激烈的竞争阶段,使各类产品的竞争更加激烈,商业广告成为非常重要的竞争手段,故选B项。

15.(天一大联考2019届二测,20)从19世纪70—80年代开始,英国形成了“从美国和德国进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制成品,对外出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制成品”的工业贸易结构。

这反映出当时(  )

A.英国企业缺乏创新精神

B.美德综合国力已经超过了英国

C.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D.英国贸易政策促进贸易自由化

答案 A

解析 美国综合国力超过英国,是在一战后,德国综合国力超过英国是在二战结束后,排除B项;题干未提及世界经济联系加强问题,排除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已经形成贸易自由化,且贸易自由化的目的是使英国获取高额利润及领先地位,排除D项。

16.(山西2019年一模,34)1890年,美国《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将大企业限制州际贸易列为非法;1914年,美国《克莱顿反托拉斯法》将“对不同的商品购买者实行价格歧视”“直接或间接取得其他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等不公平竞争方式均列为非法。

这表明美国(  )

A.否定了垄断企业的合法性

B.希望建立不受限制的经济秩序

C.资本集中影响了经济稳定

D.力图维护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美国出台多条反托拉斯法反对垄断资本主义的不公平竞争办法,意图维护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故选D项;材料中美国反对垄断资本主义的不公平竞争办法,但并没有否定垄断企业的合法性,排除A项;材料中美国出台反托拉斯法就是对经济秩序进行限制,排除B项;资本集中的垄断企业本身不会影响经济稳定,材料出台反托拉斯法也是限制垄断企业的不公平竞争,排除C项。

微专题四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和工业文明的拓展

17.(广州2019调研测试,33)16、17世纪,英国的封建领主不再愿意将土地出租给农民,而更愿意将其出租给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

导致这一变化发生的因素有(  )

A.农村劳动力的增加B.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C.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D.农村土地价格的下降

答案 B

解析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发生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资产阶级实力壮大,特别是经济实力,封建地主当然愿意将土地租给资本家,故选B项;随着圈地运动的开展,农村中的大量劳动力成为雇佣工人,农村劳动力在减少,排除A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时间是17世纪40年代,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英国的封建领主将土地出租给谁的问题,不涉及土地价格,排除D项。

18.(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一模,33)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

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蔗糖不再是奢侈品。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

B.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

C.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

D.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

答案 C

解析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为欧洲带来大量诸如糖、茶叶等廉价商品,故选C项;欧洲蔗糖不再是奢侈品是由于殖民扩张和掠夺,排除A项;蔗糖不再是奢侈品,欧洲人食用数量显著增加是由于殖民扩张和美洲种植园从非洲贩来大量的黑奴,排除B、D项。

19.(合肥2019年一模,19)1846年英国政府废除了《谷物法》,结束对谷物进口的限制和关税保护政策,1849年又废除了《航海条例》,允许本国及其殖民地的外贸运输使用别国船只。

由此可知当时英国(  )

A.倡导自由贸易B.垄断了世界航运

C.鼓励海外殖民D.放弃了重商主义

答案 A

解析 题干中提及英国政府废除贸易保护主义,实行贸易自由,故选A项;题干未提及英国垄断世界航运,排除B项;工业革命前期,英国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不鼓励海外殖民,排除C项;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政府才全面实行自由主义,放弃重商主义,而题干提及的是工业革命前期,排除D项。

20.(安徽“皖南八校”2019二模,34)1857年,由英国提供资金的美国银行、铁路、商业公司纷纷破产,还爆发了货币危机,整个银行系统瘫痪。

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英国和欧洲大陆,引发了一阵又一阵的破产浪潮。

这折射出(  )

A.欧美地区发展不均衡B.世界贸易急剧的扩大

C.世界经济秩序不公平D.经济危机具有可控性

答案 B

解析 “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英国和欧洲大陆,引发一阵又一阵的破产浪潮”可以看出世界联系的加强,故选B项;“迅速蔓延”无法体现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排除A项;“经济危机迅速蔓延”不能体现经济秩序的不公平,排除C项;“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英国和欧洲大陆,引发了一阵又一阵的破产浪潮”不能说经济危机具有可控性,排除D项。

21.(2018·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考)有学者指出,西方国家用武力打开各国大门,将整个世界征服于脚下。

被征服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饱受苦难。

他们为了生存,也开始追求工业化。

从这个时候起,一个世界性的现代化过程就开始了。

这说明(  )

A.当今世界各国已实现现代化

B.现代化过程即主动融入世界的过程

C.有些国家现代化具有被动性

D.西方的崛起起源于工业的现代化

答案 C

解析 西方殖民扩张过程中促使殖民地被动进行现代化,“被征服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饱受苦难。

他们为了生存,也开始追求工业化”正说明这一特点,C正确。

22.(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二模,34)1913年10月,在总统威尔逊的呼吁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将关税税率由40%降至29%。

有人评价该法案“目的是减少保护,使美国工业与欧洲制造商展开真正竞争”。

美国的关税改革(  )

A.客观上推进世界市场的发展

B.体现出扩大资本积累的客观需求

C.有利于保护美国的国内市场

D.反映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妥协让步

答案 A

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的资本膨胀,不再是资本积累了,排除B项;题干中“目的是减少保护”将使美国国内市场受到冲击,排除C项;题干中“使美国工业与欧洲制造商展开真正竞争”,可知关税改革使美国与欧洲竞争,排除D项。

指导练大题

1.(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2019届二模)(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3—1933年美国实行了保护贸易政策,这一时期是美国经济赶超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时期。

就整体关税来说,1789—1816年实行的是财政关税,1816—1863年是保护关税。

在此期间美国先后制定了一些重要关税政策。

受欧洲贸易自由化影响,1848—1860年,美国进口税率从60%下降到了20%—30%,结果贸易逆差不断扩大,1861年,通过新关税方案,将进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