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届高三一模语文卷详解及命卷点评.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43086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合肥届高三一模语文卷详解及命卷点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合肥届高三一模语文卷详解及命卷点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合肥届高三一模语文卷详解及命卷点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合肥届高三一模语文卷详解及命卷点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合肥届高三一模语文卷详解及命卷点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合肥届高三一模语文卷详解及命卷点评.docx

《安徽合肥届高三一模语文卷详解及命卷点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合肥届高三一模语文卷详解及命卷点评.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合肥届高三一模语文卷详解及命卷点评.docx

安徽合肥届高三一模语文卷详解及命卷点评

安徽合肥2012届高三一模语文卷详解及命卷点评

安徽合肥2012届高三一模语文卷详解及命卷点评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文学文本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载体。

我国现代著名学者章太炎曾经给文学下过一个定义,叫做文字之著于竹帛者。

这个定义实在是太过宽泛了,但却指明了中国古代文学文本的载体曾经是竹和帛。

竹是指竹简,帛是指帛书。

古代曾经把文字写在竹简或白绢上。

除此之外,还有铸在钟鼎上的、刻在石碑上的。

现在,又有电子文本这样一种全新的裁体。

(1A)不管是什么载体,都只是文学文本存在的物质外壳,不是文学文本本身。

换一个说法,各种各样记录了文学符码的载体,可以做第一文本;而第一文本被接受者掌握的内容,也就是阅读中的意义整体,相应地可以做第二文本。

第二文本才是我们要研究的真正的文学文本。

(3B)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他的著作《林中路》里说,贝多芬的四重奏的乐谱放在出版社的仓库里,和地窖里的土豆没有两样。

的确,一箱箱《莎士比亚戏剧集》从印刷厂搬出来放在货运车箱里,和其他货物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对于文学文本的载体,对于第一文本,我们在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中是不需要太多的。

(2A)

那么,文学文本自身,它的本体究竟指什么呢?

为了说清文学文本这个概念,我们先要了解文本的概念。

文本在英语里是text,在词源上与编织物(textile)有关系;文本也可以说是一种编织体。

文本学已经成为一门学科,作为术语的文本,指的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它由构成文本的实体将特定意义传达给读者。

(1B)这里所说的能指、实体有许多种。

比如说建筑、舞蹈、音乐、绘画,各自的文本是由彼此完全不同的能指、完全不同的实体构成的。

文学文本用语言文字作为能指,但用语言文字作为能指的文本,也不一定都是文学文本,(2B)哲学、经济学、物理学的著作也是以语言文字或者主要以语言文字作为能指。

文学文本,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语言组合体,它用语言文字传达具有审美意味的情感,塑造具有审美意味的形象。

(1C)层次性在这里是很关键的。

理解文学文本,解读文学文本,一定要注意到它的立体性、多层次性,不能是平面的、单一的。

所谓层次结构,包括了表层和深层,构成文学文本的具体层次主要有语音、字形、词义、句式、篇章结构、整体形象、意蕴与意味。

文学文本有口语文本和文字文本之分。

人类最早的文学是口头文学。

(3A)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据说是采诗官从民间采集起来加工整理的,其中的作品原先是以口头文本的形式存在的。

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原先也是口头传唱的。

《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故事都曾经长期以口头形式传播。

口语文本在流传中常常会发生许多变异。

口语的文学文本至今没有完全消失,近年常见的人们在酒席间讲的笑话,有些就属于口语文学。

在旅游的时候,导游有时也会给游客讲唱富有当地特色的口语文学。

(1D)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学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文本有着多样化的载体,并且随着时代的进程不断变化发展。

B.文学文本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可将特定意义传达给读者。

C.文学文本是以用语言文字塑造审美形象为主要目的的语言组合体。

D.文学文本由至今仍在特定环境中流传的口语的文学文本发展而来。

【答案】C

【详解】该题难度系数约为0.65。

A选项见第一段画线,载体由过去的竹、帛、钟鼎、石碑到现在的电子技术等载体。

B选项见第二段画线。

D选项见第三段画线,人类最早的文学是口头文学,无论古今中外。

酒席间导游讲场当地特色等皆说明变异的特定环境。

C选项见第三段画线,原文只说用语言文字塑造审美形象,并未说指向其主要目的。

属无中生有。

故错。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用一箱箱《莎士比亚戏剧集》与货物没有区别的例子,表明第一文本是指各种各样记录文学符码的载体。

B.第二段指出以语言文字为能指的文本与建筑等其他文本的区别,强调对前者的解读要注意到它的立体性、多层次性。

c.第三段主要运用例证方式,从中外经典作品成型的角度分析口语文学的重要地位,并指出口语文本具有变异性。

D.文章基本结构采用总分式,先从作为载体的第一文本人手,再深入到作为本体的第二文本,最后加以分类辨析。

【答案】C

【详解】该题难度系数约为0.7。

A选项《莎士比亚戏剧集》例,是为说明第一文本在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中不需太多。

故错。

B选项是为强调二者完全不同的能指、完全不同的实体构成。

故错。

D选项,文章基本结构应该是层进式。

先解释载体,再解释本体,在解释分类(因为节选,故只解释了源头)。

故错。

C选项,参考1D项分析。

正确。

3.下列对原文中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文字之著于竹帛者才是文学,口头文学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

B.我们要研究的真正意义的文学文本就是被接受者掌握的第一文本的内容。

C.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范围不包含文学符码的载体,而专注于阅读中的意义整体。

D.建筑、绘画等文本由于具有彼此完全不同的能指,因而不能表达相同的意义。

【答案】B

【详解】该题难度系数约为0.5。

A选项见第三段画线。

两个错,竹帛只是载体,载体是多样化的,参考1A分析;口头文学即最早的文学,并且起源于劳动号子。

故错。

C选项,参考2A,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范围不是不包含文学符码的载体,文中说是不需太多。

故错。

D选项,不能表达相同的意义,无中生有。

B选项见第一段画线。

第二文本(第一文本被接受者掌握的内容,也就是阅读中的意义整体)是我们要研究的真正的文学文本。

故正确。

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__7题。

张悌传

[晋]习凿齿

张悌字巨先,寰阳人,少有名理,孙休时为屯骑校尉。

魏伐蜀,吴人问悌曰:

司马氏得政以来,大难屡作,智力虽丰,而百姓未服也。

今又竭其资力,远征巴蜀,兵劳民疲而不知恤,败于不暇,何以能济?

昔夫差伐齐,非不克胜,所以危亡,不忧其本也。

况彼之争地乎!

悌曰:

不然。

曹操虽功盖中夏,威震四海,崇诈杖术,征伐无已,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

丕、缸承之,系以惨虐,内兴宫室,外惧雄豪,东西驰驱,无岁获安,彼之失民,为日久矣。

司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民心归之,亦已久矣。

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扰。

曹髦之死,四方不动,摧坚敌如折枯,荡孟同如反篁,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

其威武张矣,本根固矣,情服矣,奸计立矣。

今蜀阉宦专朝.国无政令。

而玩戎黩武,民劳卒弊。

竞于外利,不修守备。

彼强弱不同.智算亦胜,因危而伐,殆其克乎!

若其不克,不过无功,终无退北之忧,覆军之虑也,何为不可哉?

彼之得志,我之大惠也。

吴人笑其言,而蜀果降于魏。

晋来伐吴,(孙)皓使悌督沈莹、诸葛靓,率众三万渡江逆之。

至牛渚,沈莹日:

晋治水军于蜀久矣,今倾国大举,万里齐力,必悉益州之众浮江而下。

我上流诸军,无有戒备,名将皆死,幼少当任,恐边江诸城,尽莫能御也。

晋之水军,必至于此矣!

宜畜众力,待来一战。

若胜之日,江西白清,上方虽坏,可还取之。

今渡江逆战,胜不可保,若或摧丧,则大事去矣。

悌日:

昊之将亡,贤愚所知,非今日也。

吾恐蜀兵来至此,众心必骇惧,不可复整。

今宜渡江,可用决战力争。

若其败丧。

则同死社稷,无所复恨。

若其克胜,则北敌奔走。

兵势万倍,威南上,逆之中道,不忧不破也。

若如子计,恐行散尽,相与坐待敌到,君臣俱降,无复一人死难者,不亦辱乎!

遂渡江战,昊军大败。

诸葛靓与五六百人退走,使过迎悌。

悌不肯去,靓自往牵之,谓日:

天下存亡有大数,岂卿一人所知,如何故自取死为?

悌垂涕曰:

今日是我死日也。

常恐不得其死,负名贤佑顾。

令以身徇社稷,复何遁邪?

莫牵曳之如是。

靓流涕放之,去百余步,已见为晋军所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败于不暇,何以能济

济:

成功

B.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

苛:

烦恼

C.玩戎黩武,民劳卒弊

弊:

疲惫

D.率众三万渡江逆之

逆:

迎战

【答案】B

【详解】该题难度系数约为0.8。

苛:

形容词作名次,繁琐的捐税。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必悉益州之众浮江而下聚而笑之

B.晋治水军于蜀久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若其败丧,则同死社稷\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如何故自取死为子卿尚复谁为乎

【答案】A

【详解】该题难度系数约为0.6。

A.连词,表示修饰。

B.介词,在/与见互用,表示被动。

C.连词,那么/连词,就。

D.wi句末语气词/wi,介词,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悌分析曹魏政权,指出曹操虽有功于华夏,但为人狡诈,连年征伐,百姓并不感念恩德;继任者更是残酷暴虐,早已失去百姓支持。

B.张悌认为司马氏屡次化险为夷,预示他们终将得到民心;而蜀国宦官专权,民不聊生,既穷兵黩武,又不修守备,很可能被晋军攻占。

C.张悌没有接受沈莹的建议,是想渡过长江和晋军决一死战,如果能取胜,就正好乘胜追击攻破敌军;如果失败,就舍生取义为国捐躯。

D.张悌拒绝与诸葛靓一起逃走,是因为平时就担心不能死得其所,辜负名贤的举荐和帮助;现在只有以身殉国才能证明自己内心的忠贞。

【答案】B

【详解】该题难度系数约为0.5。

张悌认为司马氏终将得到民心,并非是司马氏两次化险为夷,而是他们屡建奇功,废除繁重的苛捐杂税,施恩于民。

故错。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昔夫差伐齐,非不克胜,所以危亡,不忧其本也。

【答案】从前夫差征伐齐国,并不能克敌制胜,陷入危亡的原因,是没有考虑到国家的根本。

【详解】该题难度系数约为0.5。

翻译时,注意克胜,所以,忧,其本

(2)摧坚敌如折枯,荡异同如反掌,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

【答案】摧毁强敌如折断枯枝,荡平叛贼易如反掌,任用贤能的人,让他们各自尽心尽力,如果不是智勇超,谁能够像这样啊?

【详解】该题难度系数约为0.7。

翻译时,注意荡,异同,兼人孰能如之

【参考译文】【仅供参考】

张悌字巨先,寰阳人,年轻时就有治世之名。

吴景帝孙休时,任屯骑校尉。

魏国攻伐蜀国时,吴国人问张悌说:

司马氏得政以来,屡次发动大的战乱,虽然用尽了谋略,但老百姓却并未归服。

现在又竭尽财力,远征巴蜀,怎么能取得胜利呢?

从前夫差征伐齐国,并不能克敌制胜,陷入危亡的原因,是没有考虑到国家的根本。

何况他们是争夺领土啊。

张悌回答说:

你们说的不正确啊。

曹操虽然功业盖世,威震四海,不过是崇尚欺诈拷打之术,征伐不止,百姓害怕他的淫威,而非感怀他的恩德。

丕、缸继承旧法,想要依靠残忍暴虐维系,却内兴宫室,外惧列强,东西边境不断受到侵扰,并没有获得片刻的安宁,他们失掉民心,已经很久了。

而司马懿父子,重权在握,屡建奇功,他们废除了繁重的苛捐杂税,施恩于民,百姓归服于他们也已经很久了。

所以淮南多次有乱情而他们的内心未遭到侵扰,曹髦死了,周边也未受到惊动,摧毁强敌如折断枯枝,荡平叛贼易如反掌,任勇贤能的人,让他们各自尽心尽力,如果不是智勇超,谁能够像这样啊?

他们的威武得以宣扬,治政之根本得以巩固,百姓之心得以归服,野心得以确立啊。

如今蜀国,阉宦专朝.国无政令,穷兵黩武,兵民疲弊。

一心只想渔利于外,而不修缮守备之器。

这是强弱不同啊。

谋略高人一筹,趁危而攻伐,大概可以取胜的。

如果不能取得胜利,没有过错也没有功绩,最终也没有退守北方之忧,全军覆灭之虑,为什么不可以呢?

他们获得成功,将给我们带来恩惠。

吴国人笑话张悌烦人话,而结果蜀国果真投降了魏国。

后来,晋国攻打吴国,孙浩派遣张悌督战沈莹、诸葛靓,率领三万军队渡江迎敌。

到达牛渚时,沈莹说:

晋国在蜀地备办水军很久了,现在举国上下齐心,一定率全益州之兵力顺江而下。

我们上流的军部,缺乏戒备,名将皆死,幼少上任,恐怕沿江各城,都将无法抵御啊。

晋国水军,也必定会到达此地,我们应集中众人之力,等待一战。

现在渡江迎战,恐怕不能取得胜利,如果兵败,吴国就大势已去了。

张悌说:

吴国名将皆死,这是众人皆知的事,不是今天才发生的。

我担心蜀军来到此地,军心必定恐惧,并将无法休整恢复。

现在应该渡过江去,可以决一死战。

如果我们失败了,那么我们同是为国捐躯,没有什么悔恨的,如果取胜,那么敌人就会向北逃亡。

我们将积蓄万倍兵力,威势由南而上中道迎击,不担心不能破敌。

如果按照您的计策,恐怕兵力散尽,我么只能坐以待毙,而君臣都投降,无一人死,不也是耻辱吗?

于是吴军渡江迎战,结果大败。

诸葛靓与五六百人败逃,并派人营救张悌,但张悌缺额不愿离开,诸葛靓亲自前往,对张悌说:

天下存亡是有定数的,难道是你一个人可以洞察的吗,为何在此等死呢?

张悌流着泪,今天就是我的死期,我常常担心自己不能死得其所,辜负了名贤眷佑。

现在可以以身殉国,为什么要逃走呢?

不要再拦住我了。

说完大哭起来,在距离百余步的地方,被晋军所杀。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中吕】满庭芳·渔父词

乔吉

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

几年罢却青云兴,直泛沧溟。

卧御榻弯的腿痛,坐羊皮惯得身轻。

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

【注】青云兴:

做官的兴头。

坐羊皮:

意为隐居江湖。

8.开篇是如何描绘秋景的?

有何作用?

(4分)

【答案】开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胭脂来形容层林的红,用翡翠来形容山峦的绿。

色彩鲜明,相映成趣。

借山水的壮丽为诗人弃官归隐张本作铺垫。

【详解】该题难度系数约为0.6。

设题清晰,一问的是如何描绘,主要是问写景方法,结合意向,不难作答。

二问,需要结合注释,把握诗人写作意图是关键。

9.结合全曲,简述渔父形象的特点。

(4分)

【答案】渔父是江边垂钓的老者。

他厌弃功名,乐于避世,悠游从容,留恋山水。

【详解】该题难度系数约为0.7。

结合注释,明确人物主要形象,然后作答。

注意遣词造句。

lO.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五小题)。

(5分)

(1)背绳墨以追曲兮,

(屈原《离骚》)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

(李密《陈情表》)

(4)山原旷其盈视,

(王勃《滕王阁序》)

(5)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寒衣处处催刀尺,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7)长桥卧波,

?

(杜牧《阿房宫赋》)

(8)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答案】

(1)竞周容以为度(屈原《离骚》)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3)人命危浅(李密《陈情表》)

(4)川泽纡其骇瞩(王勃《滕王阁序》)

(5)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白帝城高急暮砧(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7)未云何龙(杜牧《阿房宫赋》)

(8)会挽雕弓如满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详解】该题难度系数约为0.8。

填空涉及初中课文一篇,高中必修五篇,选修两篇。

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杜少卿辞荐举

(清]吴敬梓

到家,娘子说道:

巡抚一个差官,拿了一角文书来寻,不知为甚事。

杜少卿道:

这又奇了!

正疑惑间,小厮来说道:

那差官在河房里要见。

杜少卿走出去,同那差官见礼坐下,差官道了恭喜,送上一角文书来。

那文书是拆开过的,杜少卿看了道:

李大人是先祖的门生,原是我的世叔,所以向朝廷荐举我为官。

我怎么敢当?

但大人如此厚意,我即刻料理起身。

到辕门去谢。

留差官吃了酒饭,送他几两银子作盘缠,打发先去了。

门斗也给了二两银子,打发先去了。

在家收拾,没有盘缠,把一只金杯当了三十两银子,带一个小厮,上船往安庆去了。

到了安庆,不想李大人因事公出,过了几日才回来。

杜少卿投了手本.那里开门请进去,请到书房里。

李大人出来,杜少卿拜见,请过大人的安,李大人请他坐下。

李大人道:

自老师去世之后,我常念诸位世兄。

久闻世兄才品过人,所以朝廷仿古征辟大典,我学生要借光,万勿推辞。

杜少卿道:

小侄菲才寡学。

大人误采虚名。

李大人道:

不必太谦。

杜少卿道:

大人垂爱,小侄岂不知?

但小侄麋鹿之性,草野惯了,近又多病,还求大人另访。

李大人道:

世家子弟,怎说得不肯做官?

我访的不差,是要荐的!

杜少卿就不敢再说了.李大人留着住了一夜,拿出许多诗文来请教。

次日辞别出来。

他这番盘缠带少了,又多住了几天,在辕门上又被人要了多少喜钱去,叫了一只船回南京,船钱三两银子也欠着。

一路又遇了逆风,走了四五天,才走到芜湖。

到了芜湖,那船真走不动了,船家要钱买米煮饭。

杜少卿叫小厮寻一寻,只剩了五个钱,杜少卿算计要拿衣服去当。

心里闷,且到岸上去走走,见是吉祥寺,因在茶桌上坐着,吃了一开茶。

又肚里饿了,吃了三个烧饼.倒要六个钱,还走不出茶馆。

只见一个道士在面前走过去.杜少卿不曾认得清。

那道士回头一看,忙走近前道:

杜少爷,你怎么在这里?

杜少卿笑道:

原来是来霞兄!

你且坐下吃茶。

来霞士道:

少老爷,你为甚么独自在此?

杜少卿道:

你几时来的?

来霞士道:

因这芜湖县张老父台写书子接我来做诗,所以在这里。

我就寓在识舟亭。

甚有景致,可以望江。

少老爷到我下处去坐坐。

杜少卿道:

我也是安庆去看一个朋友,回来从这里过,阻了风。

而今和你到尊寓玩玩去。

来霞士会了茶钱,两人同进识舟亭。

庙里道士走了出来,问哪里来的尊客.来道士道:

是天长杜状元府里杜少老爷。

道士听了,着实恭敬,请坐拜茶。

杜少卿看见墙上贴着一个斗方,一首识舟亭怀古的诗,上写:

霞士道兄教正,下写燕里韦阐思玄稿。

杜少卿道:

这是滁州鸟衣镇韦四太爷的诗,他几时在这里的?

道士道:

韦四太爷现在楼上。

杜少卿向来霞士道:

这样,我就同你上楼去。

便一同上楼来,道士先喊道,韦四太爷,天长杜少老爷来了!

韦四太爷答应道:

是哪个?

要走下楼来看。

杜少卿上来道:

老伯!

小侄在此。

韦四太爷两手抹看胡子,哈哈大笑,说道:

我当是谁。

原来是少卿!

你怎么走到这荒江地面来?

且请坐下,待我烹起茶来,叙叙阔怀。

你到底从哪里来?

杜少卿就把李大人的话告诉几句,又道:

小侄这回盘缠带少了,今日只剩的五个钱,方才还吃的是来霞兄的茶,船钱饭钱都无。

韦四太爷大笑道:

好,好!

今日大老官毕了!

但你是个豪杰,这样事何必焦心?

且在我下处坐着吃酒,我因有教的一个学生住在芜湖,他前日进了学,我来贺他,他谢了我二十四两银子。

你在我这里吃了酒,看风了,我拿十两银子给你去。

杜少卿坐下,同韦四太爷、来霞士三人吃酒,盘吃到下午,看着江里的船在楼窗外过去,船上的定风旗渐渐动。

韦四太爷道:

好了!

风云了!

大家着窗子看那江里,看了一回,太阳落了下去,返照照着几千根桅杆半截通红。

杜少卿道:

色已晴,东北风息了,小侄告辞老伯下船去。

韦四太爷拿出十两银子递与杜少卿,同来霞士送到船上。

来霞士又托他致意南京的诸位朋友。

说罢别过,两人上岸去了。

杜少卿在船歇宿。

是夜五鼓,果然起了微微西南风.船家扯起篷来,乘着顺风,只走半天,就到白河口。

杜少卿付了船钱,搬行李上岸,坐轿来家。

娘子接着.他就告诉娘子前路上没有盘缠的这一番笑话,娘子听了也笑。

(节选自《儒林外史》,有删改)

【注】麋鹿之性:

指性格散漫,不受羁缚。

老父台:

犹言老父母,旧时对地方官的敬称

大老官:

地主财主。

11.请结合全文谈谈杜少卿的旅途为何如此困窘?

(4分)

【答案】

(1)没有什么盘缠,把一只金杯当了三十两银子;

(2)在辕门上又被人要了喜钱;(3)一路遇了逆风;(4)旅途时间太久。

【详解】该题难度系数约为0.7。

本题答案主要集中在第二、三两段开头。

4小点,每点1分。

12.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7分)

(1)第段画线处,杜少卿为什么不直言荐举之事,而只说去看一个朋友?

(3分)

【答案】杜少卿淡泊名利,刚刚辞过举荐;而来霞士趋炎附势,开口便说县令。

二人话不投机,所以杜少卿不愿直言。

【详解】该题难度系数约为0.5。

本题原卷参考答案关于来霞士趋炎附势略显牵强,来霞士形象在节选部分不够鲜明,笔者以为另一个原因应该是杜少卿刚刚辞过举荐,怕被来霞士笑话。

仅供参考。

(2)第段画线处,韦四太爷得知杜少卿家产散尽却大笑,从这一细节中你读出了

么?

(4分)

【答案】韦四太爷个性率直豪爽,也表明韦四太爷对杜少卿豪杰之气的欣赏;二人之间关系亲近,无所忌讳。

【详解】该题难度系数约为0.6。

13.小说第段多次写到风,简要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答案】第段借逆风推动情节发展,本来受举荐是好事,却路遇逆风,使得故事更具戏剧性,将故事主人公置于不可预测的境遇中,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主旨。

第段是对风的侧面描写,含蓄地表达了主人公期待返家的焦急心理。

第段用顺风烘托人物暂时摆脱困境,顺利回家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详解】该题难度系数约为0.5。

对于第段中的风的描写作用,多数考生只能部分把握,特别是戏剧性突出主旨等较难。

每点2分。

14.有人认为,杜少卿这个人物带有自身的影子,请谈谈杜少卿人物形象特点并据此探讨的创作意图。

(8分)

【答案】杜少卿是没落贵族家庭出身的文人,他淡泊功名,乐善好施,任性洒脱,豪爽放达。

在杜少卿身上寄寓着自己安贫乐道,怡然自安,鄙弃琐屑事务,追求人格独立的人生理想。

同时,借杜少卿这一形象对当时读书人一味醉心科举、热衷功名的现象进行讽刺。

【详解】该题难度系数约为0.5。

本题重点是把握杜少卿拒绝举荐,淡泊功名的形象,并由此探讨的写作意图。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了解这一点常识也很有必要。

【点评】文学类文本阅读多是现当代文学作品,到国外小说,对于本题选文一般很少使用。

毕竟节选文本不足以全面把握人物形象及写作主旨。

但同学们平时还是要注意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阅读和练习。

第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玷污

伸张出奇治胜

味同嚼蜡

B.伫立

坐阵

蓬头垢面通宵达旦

C.螺蛳

预订

波诡云谲满腹经伦

D.落寞

宣泄卓尔不

黄粱美梦

【答案】D

【详解】该题难度系数约为0.7。

A.出奇制胜。

B.坐镇C.满腹经纶。

注意C选项中的预订,也有预定一词,不可当错别字。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第四届中国农歌会开幕式上,那或瀑布流泉,或湖光山色的巨大背景屏幕,每个瞬间变幻出不同的画面,这真是匠心独运的设计。

B.在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进程中,安徽走出了一条徽风皖韵与时代特征相沿成习的新的文化发展之路。

C.目前备受的鉴宝类栏目的编导们,为提高收视率不择手段,只重视文物价格,忽其文化艺术价值,导致此类栏目质量良莠不齐。

D.联合国安理会重申,所有形式的恐怖主义行为都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极为严重的威胁,都是犯罪行为,都不会被轻易地一笔抹杀。

【答案】A

【详解】该题难度系数约为0.7。

A.匠心独运,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

B.相沿成习,沿袭旧的习俗传统。

望文生义。

C.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

用错对象。

D.一笔抹杀,比喻轻率地把优点、成绩等全部否定。

对象用错。

另外,轻易地与之语意重复。

17.对下列对联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直上青天揽日月,欲倾东海洗乾坤。

(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追求光明、济世利民的热切心情,激情澎湃,气魄雄大。

B.轮影渐移花树下,镜光如挂玉楼头。

(运用借代手法,以轮、镜来替代月亮,描绘出了一个如梦如幻的朦胧意境。

C.诗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