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家林纾.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3591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家林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翻译家林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翻译家林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翻译家林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翻译家林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翻译家林纾.ppt

《翻译家林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家林纾.ppt(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翻译家林纾.ppt

林纾-近代文学家、翻译家2014.11.1.内容内容小组成员小组成员生平简介生平简介熊欣熊欣翻译思想翻译思想陶涛陶涛翻译特点翻译特点李思悦李思悦中文名中文名林纾林纾别别署署冷红生冷红生国国籍籍中国中国民民族族汉汉出生地出生地福建福州福建福州出生日期出生日期18521852年年1111月月88日日逝世日期逝世日期19241924年年1010月月99日日职职业业举人、古文家、翻译家举人、古文家、翻译家主要成就主要成就创办福建工程学院创办福建工程学院(前身苍霞精舍前身苍霞精舍)代表作品代表作品古文翻译古文翻译茶花女茶花女与与迦因小传迦因小传字字琴南琴南号号畏庐、畏庐居士畏庐、畏庐居士晚称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室名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春觉斋、烟云楼等林纾林纾18岁与刘琼姿结婚,19岁向陈文台学习美术,28岁考取秀才清光绪七年(1882年,31岁)中举人他不懂外文,不能读外国原著,他与魏易、王庆通等人合作,依靠友人的口译,用文言文翻译欧美的名著小说,曾被誉为“译界之王”1897年,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出版后轰动全国,随后翻译鲁滨逊漂流记、伊索寓言等,对我国翻译史作出了显著的贡献翻译作品翻译作品(与人合译)(与人合译)英国英国哈葛德哈葛德迦因小传迦因小传狄更斯狄更斯贼史贼史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凯撒遗事凯撒遗事笛福笛福鲁滨孙飘流记鲁滨孙飘流记(RobinSonCrusoe)俄国俄国托尔斯泰托尔斯泰现身说法现身说法法国法国小仲马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巴黎茶花女遗事大仲马大仲马玉楼花劫玉楼花劫巴尔扎克巴尔扎克哀吹录哀吹录雨果雨果双雄义死录双雄义死录美国美国欧文欧文拊掌录拊掌录斯托夫人斯托夫人黑奴吁天录黑奴吁天录(即(即汤姆叔叔的小屋汤姆叔叔的小屋)希腊希腊伊索伊索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挪威挪威易卜生易卜生梅孽梅孽瑞士瑞士威斯威斯口巢记口巢记西班牙西班牙塞万提斯塞万提斯魔侠传魔侠传评价评价中国新文化先驱及译界之王中国新文化先驱及译界之王中国近代文坛的开山祖师及译界泰斗中国近代文坛的开山祖师及译界泰斗译才并世数严林译才并世数严林“林纾的翻译所起的林纾的翻译所起的媒媒的作用,已经是公认的事的作用,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实-接触了林译,我才知道西洋小说会那么迷人接触了林译,我才知道西洋小说会那么迷人”。

-钱钟书钱钟书ABC主要翻译作品翻译主张翻译动机林纾的译稿a.法国法国小仲马小仲马茶花女茶花女巴黎茶花女遗事巴黎茶花女遗事此部作品于光绪二十五年一月在福州刊行。

它是我国介绍西洋小说的第一部,为国人见所未见一时风行全国,备受赞扬。

该书问世后迅速走红,署名冷红生的林纾也因此红遍大江南北。

巴黎茶花女遗事的成功,从某种程度上激励着林纾沿着翻译文学作品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在之后的27年生命里,林纾不仅用一腔爱国热血挥就了百余篇针砭时弊的文章;更用犀利、恰切的文笔完成了b.畏庐文集c.讽喻新乐府d.巾帼阳秋共完成40余部书,成功地勾勒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人生百态。

他还与魏翰、陈家麟等曾留学海外的才子们合作翻译了222部西洋小说,其中有许多出自外国名家之手,如:

e.英国作家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德f.英国作家哈葛德天女离魂记g.俄国托尔斯泰著的恨缕情丝h.西班牙塞万提斯的魔侠传等。

“吾谓欲开民智,必立学堂;学堂功缓,不如立会演说;演说又不易举,终之唯有译书。

”-林纾译林a.开民智:

林纾在早期的译著中,表明译介外国文学的目的在于输入新思想,新学说,以开阔国人的视野,唤起民众的觉醒。

b.救国图存:

晚清时期,列强入晚清时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日深。

侵,民族危机日深。

林纾期望通过翻译反林纾期望通过翻译反应其他弥足苦难历史应其他弥足苦难历史的文学来激励国人奋的文学来激励国人奋发图强。

发图强。

c.实业救国:

林纾的“补天意识”和“经世意识”,使林纾在解读西方小说的过程中,能够超越自己既有的文化限制,从中国的实际弊端出发,希冀对中国的现实有所推进。

死固有时,吾但留一日之命,即一日泣血以告天下之学生,请治实业自振”。

林纾爱国二童子传归化,意译(domesticatingtranslation,freetranslation)是林纾采用的基本的翻译主张。

归化翻译法旨在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

归化法源于“尽量不干扰读者,请作者向读者靠近”这一著名翻译论说。

林纾的翻译是运笔如风,“所难者不加窜点,脱手成稿”,“能限一时许就千言,不窜一字”。

全然不拘于原文的句、段。

尽管如此,不少“林译小说”仍仍真真切切地地传传达达原原文文的的风风格格情情调调,他能够以文学家敏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去领会并再现西方小说艺术。

“林译小说”中的语言较较少少欧欧化化的的毛毛病病,而且多用纯正的语言来表达,其译文具有质朴流畅、富于情韵的艺术特点。

林纾在别人口述的基础上进行的再翻译,经过了两次文化心理结构上的整合。

不足之处:

雨果的九十三译为双雄义死录多有删节二城记只剩1/3“林先生的翻译还有一点不见得好,便是任意删节如法国雨果的九十三(Quatre-vingt-Treize)林先生译为双雄义死录,不知减了多少”。

郑振铎翻译特点林纾的翻译若只单从翻译学科的角度看,是不能够用翻译标准林纾的翻译若只单从翻译学科的角度看,是不能够用翻译标准来衡量其成功或失败的。

林纾的翻译与他所在特殊的历史环境是分来衡量其成功或失败的。

林纾的翻译与他所在特殊的历史环境是分不开的。

不开的。

所以只能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林纾个人和林纾的翻译。

林纾生活的年代是中国新旧历史交替时期,社会本身处在变革的年代,且林纾生活的年代是中国新旧历史交替时期,社会本身处在变革的年代,且自身政治腐败,经济科技十分落后,面临着外国列强的经济文化的双重侵略。

自身政治腐败,经济科技十分落后,面临着外国列强的经济文化的双重侵略。

林纾作为一个受过封建林纾作为一个受过封建传统教育的知识分子,思想中有进步的东西,也有落后传统教育的知识分子,思想中有进步的东西,也有落后的东西。

的东西。

因林纾生活贫苦,在他的作品里很多反映下层民众生活疾苦,因林纾生活贫苦,在他的作品里很多反映下层民众生活疾苦,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林纾鲜明的民族思想。

与维新派不同的是,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林纾鲜明的民族思想。

与维新派不同的是,他不但主张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看到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和昏庸。

这他不但主张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看到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和昏庸。

这也是后来林纾从事翻译的思想基础。

也是后来林纾从事翻译的思想基础。

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描述极为贴切:

前期的翻译使我们想象出一个精神饱满而又集中的林纾,兴高采烈,随时随地准备表演一下他的写作技巧。

后期翻译所产生的印象是,一个困倦的老人机械地以疲乏的手指驱使着退了锋的秃笔,要达到一时千言的目标,他对所译的作品不再,也不甚感觉兴趣,除非是博取稿费的兴趣但是,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林纾仍可作为近代翻译中重要的人物,在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功不可没,他前期翻译作品对于当时的时代和人群,有重要启蒙意义。

林纾本应该是一个极其成功的翻译家,翻译阶段前期取得林纾本应该是一个极其成功的翻译家,翻译阶段前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后期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林纾笔锋渐了辉煌的成就,但在后期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林纾笔锋渐老,且坚持自己的古文章法,为当时文化潮流所不容。

老,且坚持自己的古文章法,为当时文化潮流所不容。

林纾的翻译是一种从新创作,由于不通原文,他只能根据口译者的叙述从新刻画,从新创作。

但是对于原文的地名和人物名称,由于不能重新创作在翻译中予以保留,完全忠实于原作,按照读音翻译相应汉语,这对于不懂外文的林纾,也是难能可贵的。

这是他的翻译最与众不同之处,也是让他大放异彩之处。

所以说,林纾的翻译小说具有高超的所以说,林纾的翻译小说具有高超的语言艺术和古文功底,也因此他的文言译语言艺术和古文功底,也因此他的文言译本有时比英文原作更为出彩。

本有时比英文原作更为出彩。

谢谢观看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