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 《儿童心理学》网络课答案模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34371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 《儿童心理学》网络课答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 《儿童心理学》网络课答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 《儿童心理学》网络课答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 《儿童心理学》网络课答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 《儿童心理学》网络课答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 《儿童心理学》网络课答案模板.docx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 《儿童心理学》网络课答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 《儿童心理学》网络课答案模板.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 《儿童心理学》网络课答案模板.docx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儿童心理学》网络课答案模板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儿童心理学》网络课答案模板

形考任务(60分)

阶段测验一题目1概念题01.学前儿童心理学答:

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题目2概念题02.发展答:

发展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历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题目3概念题03.个案研究法答:

个案研究要求对某个学前儿童或幼儿园教师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收集相关材料,分析其心理特征,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进而进行准确的问题诊断与有效的干预行动。

题目4概念题04.跨文化研究法答:

跨文化研究法是在一项研究中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进行研究,从而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在研究时通常选取文化差异较大的被试进行比较。

题目5概念题05.纵向研究答:

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是指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个或同一群被试进行重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题目6概念题06.横向研究答:

横向研究:

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题目7概念题07.观察学习答:

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会某种复杂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无尝试学习。

题目8概念题08.替代强化答:

替代强化是指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题目9概念题09.认知结构或图式答:

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题目10概念题10.同化与顺应答:

同化是指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题目11概念题11.最近发展区答:

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题目12概念题12.社会生态系统论答:

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发展水平。

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题目13简答题0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答:

1.个体心理的发生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3.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题目14简答题02.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什么?

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指的是什么?

答: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

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题目15简答题03.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

答:

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他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

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观念强加于他们,或完全放任儿童自然、自由发展;

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它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

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他们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幼儿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的越多;

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他们本能的喜欢和需要探索、学习和成长,他们的认识结构和知识及个性是其自身发展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自我建构的;

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其先天的生理遗传充分赋予了实现全面发展的条件,自由全面的发展才能实现充分发展;

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如模仿学习、交往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操作学习、阅读学习等。

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

题目16简答题04.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答:

1.遗传与环境之争。

2.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问题3.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问题题目17简答题05.观察法的特点是什么?

自然观察法与结构性观察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

观察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自然观察法——在自然的环境下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从而获得心理和行为的发展变化规律;

观察也可在预先控制的情景中进行——结构性观察。

自然观察法是研究年幼儿童较好的方法,因为我们很难借助语言技巧研究婴幼儿的心理和行为。

它具有较好的生态效度,能更真实地向我们展示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

结构性观察是在实验室中涉及一个可能会促进某种行为发生的情境,然后透过隐藏式的摄像机或单向玻璃观察儿童,看儿童是否会表现出那种行为来。

结构性观察它使所有的被观察者都面临相似的情境。

但它的生态效度不如自然观察法。

题目18简答题06.调查法的特点是什么?

有哪几种方式?

答:

能够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使用方便,效率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

调查可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

访谈法及问卷法。

题目19简答题07.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答:

感知运动期(0-2岁)儿童通过感知和动作认识外界,创造出动作图式(感知运动图式)以适应周围环境,这些动作图式逐渐内化为心理符号,使儿童逐渐获得客体永久性,发展出延迟模仿,并使儿童不再依靠试误的方法而是能借助表征解决简单的问题情境。

在该阶段后期,儿童建立了初步的因果关系概念,开始认识到主体既是动作的来源,也是认识的来源。

前期运算(2-7岁)由于符号和象征功能的出现,思维得以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表象思维和直观形象思维成为该阶段的主导。

儿童开始在游戏中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和想象。

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自我和泛灵论的思维。

具体运算期(7-11岁)儿童能借助具体实物的支持,进行运算。

思维获得了内化性、可逆性、守恒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但是还不能对假设性命题进行逻辑思考。

形式运算期(11、12岁以后)儿童的思维摆脱了具体实物的束缚,能进行抽象的、假设演绎推理。

题目20论述题01.请列举20世纪中期以来,对儿童教育教养影响较大的基本理论流派,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以及各理论流派对儿童教育教养的主要影响。

答:

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

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

坚信儿童没有任何先天倾向,他们要发展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养育环境,取决于父母和其他重要人物对待他们的方式,儿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变化过程,是由个人独一无二的经验锻造的,因此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

题目21论述题02.当一个2岁的儿童经常看到他的姐姐接近并宠爱小狗,并且受到夸奖,他可能也会喜爱小狗,并与它们建立积极的关系,请用班杜拉的理论解释这个学习过程。

答:

班杜拉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其理论中最强调的就是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

所谓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进行的学习。

在他看来,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周围人们的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观察、模仿带有选择性。

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儿童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模式,或调整、矫正了现有的反应特点。

当一个2岁的儿童观察到她的姐姐接近并宠爱小狗后,可能也会与小狗建立积极的关系。

替代强化-由于观察他人的行为而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相应的强化,当儿童看到他的姐姐爱护小动物,并获得了夸奖,那么他以后也会尝试使用这种方法。

阶段测验二题目1概念题01.遗传力答:

遗传力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群体的某些特征(如智力)的全部变异中,可以归因于遗传差异的比率。

题目2概念题02.人格答:

个体在对人对己对事反映时显示出的特有的模式,这个模式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稳定而同一心理品质。

题目3概念题03.致畸因子答:

致畸因子指所有能对胎儿造成损坏的因子。

题目4概念题04.阿普加量表答:

美国医生阿普加设计的一种快速测定新生儿是否正常的量表。

该量表由不同等级组成,测量的内容包括心律、呼吸、肌肉弹性、肤色和应激反射。

题目5概念题05.髓鞘化答:

随着大脑细胞的分裂与生长,一些神经胶质细胞开始产生髓磷脂,这是一种蜡状物质,它们把单个神经元包裹起来,形成一层髓鞘,这个过程就是髓鞘化。

题目6概念题06.优势脑半球答:

在脑的偏侧化基础上,儿童逐渐依赖某一特定半球执行某种特定功能,在此基础上儿童形成了用手偏好,强烈的用手偏好反映了大脑某一半球具有更强的功能,这一脑半球即个体的优势脑半球。

题目7概念题07.“补偿性生长”答:

营养不良的儿童一旦获得充足的营养,一般都会快速生长并追赶上正常的生长水平。

题目8简答题01.简述遗传对气质、人格的影响。

答:

个体间的气质差异有其生物学基础,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并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

研究者发现:

个体在活动量、注意力,易怒性及社交能力等气质特征上,同卵双胞胎的相似性高于异卵双胞胎。

因此,可以认为,一些气质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内向性/外向性就是一个受遗传影响很大的特质。

移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受遗传影响。

许多人格特质都有中等程度的遗传可能性。

当然,这一中等强度的遗传力也正反映了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从遗传的观点来看,同卵双胞胎的遗传基础完全一样,因此他们之间的不同,应该完全归因于他们之间的环境差异。

所以,环境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

题目9简答题02.简述儿童身体发育的不同步性。

答:

儿童身体各系统的发育略有不同:

身体各个系统的发育都有自己唯一的、独特的发育曲线,生理系统的发育是一个不同步的过程。

题目10简答题03.幼儿一般要经过几年的时间才能正确地握笔写字。

这一过程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

三个阶段,一、涂写二、模仿和临摹三、流畅书写题目11简答题04.儿童动作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怎样的?

儿童早期动作发展是否存在个体差异?

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

基本趋势:

由上至下——头、颈、上肢的动作发展先于腿和下肢的发展:

由近及远——近躯干的肢体动作先发展,远离躯干的手、脚等后发展。

存在个体差异:

动作发展早晚与早期运动经验有关;

还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以及成人的鼓励、期望和榜样示范不同所造成的差异。

题目12论述题01.举例说明遗传与环境的三种互动模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答:

(1)被动的互动:

是指环境(如父母)根据儿童的遗传特征为他们提供的成长条件,包括父母为孩子提供的遗传基因,为他们提供的社会、情绪以及认知发展环境等。

如爱运动的父母可能将此特征在遗传上提供给孩子,并为孩子提供崇尚运动的家庭环境。

(2)唤起性的互动:

是指由于个体的遗传特征而影响了作用于他的环境因素,具有不同遗传结构的个体,可能会唤起不同的环境。

如爱笑、好动的婴儿所接受到的注意以及社会刺激,与闷闷不乐、消极被动的婴儿多;

老师可能更喜欢漂亮的婴儿,而忽略长相一般的婴儿。

(3)主动性的互动:

是指主体在其遗传特征的影响下,对环境因素进行自主的、有目的的选择、改变与创造。

儿童会倾向于选择那些自己能适应、能胜任的环境,这也使在相同的环境中的儿童,各自拥有了不同的微社会环境,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水平。

例如,有社交倾向的儿童,喜欢邀请朋友到家里来或到朋友家去,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

而回避型的幼儿会主动避免大型的社交活动,选择自己单独进行的活动(如搭积木,看书)。

题目13论述题02.尽管胎儿生长的环境与子宫外的世界相比是相对稳定的,但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

请问影响胎儿生长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答:

(1)致畸因子。

致畸因子指所有能对胎儿造成损坏的因子。

常见的致畸因子包括一些药物,以及烟、酒精和一些辐射、化学污染。

(2)母亲的其它因素。

1)母亲的疾病。

疾病会改变母亲的生理状况,恶化胎儿生长的生理环境。

2)母亲的营养。

营养良好的母亲在整个怀孕期内,健康状况比营养不良的母亲好,她们贫血、流产、早产等的机会也更小,胎儿发育更好,生出的孩子也更健康。

3)母亲的情绪压力。

尽管母亲和胎儿之间的神经系统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母亲的情绪状态还是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

题目14论述题03.影响儿童早期身体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答:

(1)遗传和激素:

遗传在儿童期的身体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身高就是一种具有较强遗传倾向的特质。

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也是影响身高的重要因素。

甲状腺(位于颈部)分泌的甲状腺素也同时影响着儿童的生长发育。

(2)睡眠习惯: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

(3)营养:

人类营养的主要来源是食物,饮食不足与饮食过量都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蛋白质、热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儿童身体发展必不可少的营养。

(4)疾病:

对于营养充足的儿童来说,一些常见的儿童疾病对他们的身体发展都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儿童一般会出现补偿性生长的现象。

如果儿童是中度或严重营养不良的话,疾病对儿童生长的消极影响将可能是永久性的,疾病和营养不良的恶性循环对身体发育和认知发展的影响将是非常严重而不可逆的。

(5)受伤:

儿童早期是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年龄阶段。

儿童受伤发生于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中,个人、家庭、社会都是影响儿童受伤的因素。

(6)情感:

良好的情绪对身体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

那些承受太多压力、获得太少关爱的儿童在身体发展方面也可能会落后于他们的同龄人。

“非器质性发育不良”和“心因性矮小症”两种严重的生长紊乱就源自于情绪压力与爱的缺失。

关爱和敏感细致的照顾也是身体健康生长的必要条件。

题目15论述题04.宝宝7个多月,喜欢上爬行了,于是乎家里到处都成了他的游乐场,因为宝宝的爬行,家里常常会弄得一团糟,对此宝宝的爸爸妈妈既喜又悲。

他们不知该如何应对,请帮他们分析一下。

答:

爸爸妈妈需要鼓励宝宝爬行。

爬行是人类动作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环,在婴幼儿爬行阶段,要为他们创设安全,能提供丰富感知觉的探索环境,要合理对待婴幼儿爬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挫折,并给予积极的支持,鼓励孩子独立自主的探索行为,让他们在有重要意义的爬行阶段获得充分的生理,心理成长.鼓励的同时要给予宝宝一些约束;

在已有条件下鼓励宝宝爬行有助于促进宝宝的感知觉发展。

题目16论述题05.亮亮今年4岁了,在奔跑、跳跃、接传球等能力方面明显落后于其他同龄孩子,亮亮妈妈想促进儿子动作能力的发展,而有人却说孩子动作能力的发展与孩子的识字算术能力相比并不重要,请结合“促进儿童动作发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答:

(1)运动是实现动作发展的基本途径。

儿童渴望运动,运动使儿童释放体能,心情愉快。

所以,成人要多为孩子提供运动的机会;

(2)父母和教师的态度对儿童动作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批评、挑剔孩子在运动或动作上的表现,那么就可能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阻碍孩子动作的发展;

(3)目前,社会上过分强调儿童的符号能力及训练,反而忽视了动作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阶段测验三题目1概念题01.视觉偏好法答:

指研究者同时给婴儿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刺激更感兴趣。

题目2概念题02.知觉整合能力答:

指能够根据一种感觉特征,确认另一感觉通道所熟悉的刺激物或形式的能力。

题目3概念题03.感知运动图式答:

指用来达到目标的活动的表征。

这是最先出现的智力结构,包括抓握、抛掷、吸吮、咬、敲击和踢等。

题目4概念题04.客体概念答:

指我们关于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如客体永久性——当我们看不到某个物体时,我们知道这个物体仍然存在。

题目5概念题05.词义的过度扩张和词义的过度缩小答:

词义的过度扩张,即儿童扩大了单词的外延和使用范围;

词义的过度缩小,是指儿童过于狭隘的使用某一词汇,缩小了单词所代表的概念和内涵。

题目6概念题06.单词句答:

一周岁左右,婴儿开始能用一个单词来代表一个完整的意义与他人进行交流。

题目7概念题07.电报句答:

双词句中省略了如助词、介词等功能词,就像我们发电报时用的语言,如“我们跟狗狗一起玩”,会被幼儿表达为“狗狗玩”,因此,这种句子也被称为“电报句”。

题目8概念题08.“妈妈语”答:

养育者与幼儿说的话,有许多有趣的特征,这些特征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被称为“妈妈语”。

题目9简答题01.婴儿早期记忆的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再认、再现是记忆提取的两种主要方式,儿童何时出现这些能力的?

答:

(1)表现在:

对刺激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条件反射和模仿行为。

(2)再认在婴儿期就己经出现了,再现(回忆)是在两岁左右逐渐出现的。

题目10简答题02.举例说明同化和顺应。

答:

C婴儿拿到什么东西都放在嘴里,这是因为他们把这些东西同化到了吸吮格式中,这就是同化。

当孩子看到成人玩不倒翁,认识到可以用推的方式玩这个玩具时,下次再见到不倒翁,他就可能会试图去推它,而不是把它放在嘴里,这就是顺应。

题目11简答题03.简述感知运动阶段的发展。

答:

共六个阶段:

反射练习阶段、初级循环反应阶段、次级循环反应阶段、有目的的动作形成阶段、三级循环反应阶段、心理表征阶段。

题目12简答题04.举例说明母亲会以哪几种方式对孩子不正确的陈述作出反应。

答:

有三种反应:

(1)扩充。

以某种纠正的或完整的形式复述儿童的陈述;

(2)重新塑造。

以某种不同的结构重新阐述儿童的话语;

(3)澄清问题。

表示听者没有理解该叙述,要儿童再次进行交流尝试。

题目13简答题05.简述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

答:

语言的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很多因素影响。

从三个方面讨论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

生物学因素的影响、环境的影响和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题目14论述题01.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思维有什么特点?

答:

特点为自我中心性、前概念性、泛灵论、直觉思维、分类能力。

题目15论述题02.影响幼儿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

儿童早期经验会影响日后智力潜能;

家庭环境的质量和特点起决定性作用;

父母给予的关爱和温暖也是重要因素。

题目16论述题03.8个月的拉拉饿了,妈妈还没回来,拉拉开始哭闹,爸爸就给她放了一首巴赫的钢琴曲,拉拉安静下来,可是3分钟后他又开始哭闹,爸爸就换了贝多芬的《命运》,拉拉又安静下来。

请用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概念解释拉拉的反应。

答:

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婴儿会产生许多身体变化或反应。

但如果同样的刺激反复出现,婴儿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弱,直到完全消失。

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习惯化的过程。

此时,如果再出现一个新的刺激,婴儿可能产生新的条件反射,这个过程被称为去习惯化。

而拉拉一哭闹爸爸就给她不一样的刺激。

因为前后放的钢琴曲差别较大,是不一样的刺激。

所以拉拉才会安静下来。

题目17论述题04.咪咪的爸爸拿了她最喜欢的磨牙饼干,把它放在了纸巾下面,然后向咪咪摊开他空空的手。

10个月大的咪咪看起来很迷茫,没有找到饼干。

请解释咪咪的反应——为什么她有困难完成这个藏物任务?

答:

客体概念是指我们关于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如客体永久性——当我们看不到某个物体时,我们知道这个物体仍然存在。

婴儿最初分不清自我与客体,客体对儿童来说只是忽隐忽现的不稳定的知觉图像,儿童不了解客体可以独立于自我而客观地存在。

他们认为自己看得见的东西才是存在的,看不见时也就不存在了。

当某个玩具在他眼前时,他知道它的存在,可是当这个物体不在他眼前时,他就觉得这个物体似乎神秘地失踪了。

本案例中的咪咪就是出于这一阶段。

18—24个月时,婴儿才逐渐理解,当物体不在自己的眼前或通过其他感官不能察觉时,它仍然是存在着的,这时,婴儿获得了客体永久性。

获得了客体永久性的婴儿,开始寻找玩具、找妈妈,因为他知道,即便看不到妈妈,妈妈也存在,只是他不知道她在哪里。

题目18论述题05.在家里4岁的小茜茜可以理解三轮车没有生命,它自己不能移动。

然而,当茜茜和家人一起去钓鱼时,父亲问:

“你知道为什么河水是流动的呢?

”茜茜回答:

“因为它是活的,它想流动。

”你怎样解释茜茜推理中的矛盾呢?

答:

茜茜的推理反应了幼儿思维缺乏逻辑性,泛灵论的特点。

3-4岁的幼儿认为,所有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有意义的,思维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4-5岁以后,幼儿开始认识到,移动的物体才有生命。

六岁的幼儿认识到,有自发运动状态的物体才可能有生命。

茜茜四岁,已经认识到,只有移动的物体才有生命,三轮车不能自己移动,所以没有生命,在她看来,河水是自己在流动,所以认为河水是有生命的。

倩倩的推理矛盾是这个年龄段特有的思维特征。

题目19论述题06.母亲:

怎么又吵起来了?

你们俩不是争这个就是抢那个,一点都不大方。

三岁:

我不会抢。

我大方,哥哥小方。

五岁:

只能说大方,没有人说小方。

三岁:

我大方。

我的方好大好大。

五岁:

我的方比你的大。

三岁:

我的方更大。

五岁:

我的方最大。

三岁:

我的方最最大。

试以这两个幼儿的语言发展为例说明幼儿语言发展的几个方面。

答:

3岁的幼儿已经有了惊人的语言知识和能力。

(1)在语音方面,3岁的弟弟有了汉语语音的知识;

他能熟练地把一连串的杂音,分析为有意义的信息。

当他听到一个新词——“大方”,马上会重复为汉语语音的“大方”。

(2)在语意方面,3岁的弟弟有断词的能力:

他知道“大方一点”应断为“大方”,而不会是“方一”,又能够从上下文领悟到一个极抽象的概念“大方”是一种美德,还会使用“大”和“小”相反的含意,创作一个新词——“小方”。

(3)在语法方面,3岁的弟弟还掌握了句型变化的知识:

他知道如何表达“大、更大、最大、最最大”的层次。

当5岁的哥哥把“方”用在“我的方比你的大”的句型中时,3岁的弟弟能进一步用“更”来回答,表示他了解前一句是比较的句子。

(4)在语用方面,3岁的弟弟似乎了解妈妈的第一句话只是形式上的问句,不必回答,第二句才是反驳的重点。

阶段测验四题目1概念题01.情绪与移情答: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移情指知觉到他人的情绪体验,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也就是对他人情绪产生共感的反应。

题目2概念题02.情绪理解答:

情绪理解——指儿童能识别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并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结果的能力。

情绪理解包括对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对情绪过程的理解。

题目3概念题03.社会性参照答:

社会性参照——当婴儿处于不确定的情境中时,他们就会观察父母对这种情境的反应,并利用得到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社会性参照。

题目4概念题04.情绪调节答:

情绪调节——是对情绪的内部过程和外部行为表现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题目5概念题05.依恋答: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接触的倾向。

题目6概念题06.气质答:

气质是指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质与量方面的差异。

题目7概念题07.拟合模型答:

拟合模型——指父母的抚养模式和抚养环境与儿童的气质之间的匹配。

题目8概念题08.自我认识答:

自我认识——指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社会特征的认识,是对“我是谁”、“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等问题的回答。

题目9概念题09.自我控制答:

自我控制——指对优势反应的抑制和对劣势反应的唤起。

题目10概念题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