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程统计学简单题答案复习进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34318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工程统计学简单题答案复习进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工程统计学简单题答案复习进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工程统计学简单题答案复习进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工程统计学简单题答案复习进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工程统计学简单题答案复习进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工程统计学简单题答案复习进程.docx

《河北工程统计学简单题答案复习进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工程统计学简单题答案复习进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工程统计学简单题答案复习进程.docx

河北工程统计学简单题答案复习进程

 

河北工程-统计学-简单题答案

1.统计指标与标志的区别和联系。

答:

(1)区别:

第一,指标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标志反映总体单位的特征;第二,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表示。

(2)联系:

第一,有许多指标是通过各数量标志综合汇总而来的;第二,二者存在变换关系,随着总体、总体单位的变化而变化。

2.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

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调查表;调查方式和方法;调查地点和调查时间;组织计划。

3.什么是抽样调查?

特点是什么?

有什么优越性?

答:

(1)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观察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式。

(2)a.它的调查对象只是作为样本的一部分单位,而不是全部单位,也不是个别或少数单位;b.调查样本一般按照随机原则抽取,而不由调查者主观确定;c.调查目的不是说明样本本身,而是从数量上推断总体、说明总体;d.随机抽样的误差是可以计算的,误差范围是可以控制的。

(3)抽样调查的优越性表现在它的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四个方面。

(3分)

4.编制变量数列的一般步骤。

答:

第一步:

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第二步:

确定变量的类型和分组方法(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分组)。

第三步:

确定组数和组距。

当组数确定后,组距可计算得到:

组距=全距÷组数全距=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

第四步:

确定组限。

(第一组的下限要小于或等于最小变量值,最后一组的上限要大于最大变量值。

)第五步:

汇总出各组的单位数(注意:

不同方法确定的组限在汇总单位数时的区别),计算频率,并编制统计表。

5.上限不在内不在内原则。

答:

对于连续变量划分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习惯上规定各组不包括其上限单位。

6.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

答:

加权调和平均数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变形,其权数是各标志总量,且各标志总量各不相等。

它与加权算术平均数在实质上是相同的,而仅有形式上的区别,即表现为变量对称的区别、权数对称的区别和计算位置对称的区别。

 

7.什么是标准差系数?

应用条件是什么?

计算它有什么意义?

答:

①:

又称标准差系数,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均值之比,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

②:

当所对比的两个总体其平均数不同或计量单位不同时,要用标准差系数进行比较;不能用标准差直接比较。

③:

意义:

A、方差和标准差是反映数据分散程度的绝对数,它受变量值大小和其均值大小的影响;B、且有单位,对均值不同或计量单位不同的变量值,不能直接比较,因此引入离散系数。

8.序时平均数与静态平均数的异同。

答:

①:

序时平均数是根据动态数列计算的,而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②:

序时平均数所平均的,是被研究现象本身的数量在不同时间上的差异,而静态平均数所平均的,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差异;③:

序时平均数是从动态上表明被研究现象本身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发展水平,而一般平均数是从静态上说明总体各单位某个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9.为什么又称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法为水平法?

基本假设条件是什么?

答:

计算思路是:

设最初水平是a0,以后每期均以x的环比发展速度发展,则到n期后达到的理论水平等于实际水平(aN),所以,该方法称其为“水平法”。

10.为什么要注意速度指标与水平指标的综合应用?

答:

(1)现象发展水平分析是现象发展速度分析的基础,速度分析是水平分析的深人和继续。

速度指标是水平指标派生计算的,把它们结合起来运用,就能够对现象发展变化规律做出更加深刻的分析。

(2)要把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同隐藏其后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要把平均速度指标与动态数列发展水平指标结合起来。

11.用移动平均法确定移动项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2.实际中如何根据时间数列的发展变化的数量特征来判断合适的趋势方程形式?

13.“按月平均法”与“趋势剔除法”计算季节指数的基本思路是怎么样的?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按月平均法”或“趋势剔除法”

14.什么是同度量因素?

作用是什么?

在编制综合指数中如何选择同度量因素?

答:

同度量因素就是使若干由于度量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到可以加总和比较而使用的媒介因素。

作用:

①同度量作用;②权数作用;选择:

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要把其中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并固定在基期水平上;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要把其中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并固定在报告期水平上。

选择同度量因素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现象之间的联系。

2.指数体系的完整。

3.现实的经济意义。

15.什么是指数化指标?

在由两因素构成的经济现象中,指数化指标与同度量因素的关系?

答:

所谓“指数化指标”就是在指数中反映其数量变化或对比关系的那种变量;关系:

1.指数化因素与同度量因素的区分是相对的,实际上他们互为同度量因素。

2.同度量因素的时间或空间必须加以固定,只有这样才能反映指数化因素的变化情况。

3.同度量因素在起到同度量的同时,也起到一定的加权作用。

4.必须注重各因素的内在联系关系来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性质(数理化因素还是质量化因素)。

16.什么是综合指数?

什么是平均数指数?

区别和联系?

答:

 综合指数是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在总量指标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将其中被研究因素以外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固定下来,仅观察被研究因素的变动,这样编制的指数,称为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是指个体指数的平均数。

常用加权平均法;区别:

①综合指数是通过引进同度量因素,先计算出总体的总量,然后再进行对比,即先综合,后对比;平均指数是在个体指数的基础上计算总指数,即先对比,后综合;②综合指数需要研究总体的全面资料,对于综合作用的同度量因素的资料要求也比较严格,一般应采用与指数化指标有明确经济联系的指标,且应有一一对应的全面实际资料;而平均指数既适用于全面的资料,也适用于非全面的资料,其对资料要求比较灵活。

联系:

在一定的权数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转换关系。

由于这种关系存在,当掌握的资料不能直接用综合指数形式计算时,则可用它转换的平均指数形式计算。

这种条件下的平均指数和与其对应的综合指数具有完全相同的经济意义和计算结果。

17.什么是指数体系?

有什么特征?

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18.样本容量与样本个数有什么不同?

答:

样本容量是指样本中的单位数的多少,样本个数是说在总体中可以抽取的样本数。

样本容量的大小也会对样本个数的多少产生影响。

19.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答:

样本容量,总体标志的变动程度,抽样方法,抽样组织方式

20.什么是参数估计?

有哪两种估计方法?

答:

参数估计是指用样本指标(称为统计量)估计总体指标(称为参数)。

用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以及用样本率估计总体率。

分为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22.什么叫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它们的关系

相关分析:

指用一个指标表明现象间相互依存关系的密切程度;回归分析:

根据相关关系的具体形态,选择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来近似表达变量间的平均变化关系;联系:

它们具有共同的研究对象,在具体运用时需要相互补充;1.相关分析需要依靠回归分析表明现象数量相关的具体形式;2.回归分析需要依靠相关分析来表明现象和数量变化的相关程度,只有变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时,进行回归分析寻求其相关的具体形式才有意义;区别:

二者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是有明显区别的;1.从研究目的上看,相关分析是用一定的数量指标(相关系数)度量变量间相互联系的方向和程度;回归分析却是要寻求变量间联系的具体数学形式,是要根据自变量的固定值去估计和预测因变量的值;2.从对变量的处理来看,相关分析对称地对待相互联系的变量,不考虑二者的因果关系。

25.统计调查的方式与方法有哪些?

1.方式:

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2.方法:

访问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座谈法,个别深度访问法

26.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关系

答:

1联系:

二者都属于抽样调查,非全面调查;2区别:

概率抽样是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能有效避免主管选择带来的倾向性误差,使得样本资料能够用于估计和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可以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能说明估计结果的可靠程度;非概率抽样是从研究的目的出发,根据调查者的经验和判断,从总体中有意识地抽取若干单位构成样本,在及时了解总体大致情况,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大规模调查前的试点等方面,非概率抽样具有概率抽样无法取代的优越性

27.如何测度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

答:

通过极差,平均差,方差,标准差,标准化值,是非标志的标准差和离散系数几个指标可以测度;其中,方差是各变量值与其均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是测度定距,定比数据离散程度的最主要方法,各个指标标的数值越小,表明离散程度越小。

28.什么叫统计分组?

等距式组距分组的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

答:

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数据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准分成不同的组别。

步骤为:

第一步,从小到大排序;第二步:

确定组数,组数,其中N为数据的个数;第三步:

确定各组的组距。

组距是一个组的上限和下限的差,即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第四步:

根据组数整理成频数分布表;第五步,根据频数分布表绘制直方图和折线图。

29.简述测定季节变动的“趋势—循环剔除法”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基本步骤:

假定包含趋势变动的时间序列的各影响因素以及乘法模型形式组合,其结构为Y=T×C×S×I;A:

对原序列进行12个月(或4个季度)移动平均数,清除季节变动S和不规则变动I,结果只包含趋势变动T和循环变动C;B:

为剔除原数列中的趋势变动T和循环变动C,将原数列各项除以移动平均数的对应时间数据,即消除趋势变动的数列:

(T×C×S×I)/T×C=S×I;C:

将消除趋势变动后的数列各年同月(或同季)的数据平均,清除不规则变动I,再分别除以总平均数,得季节指数S;原理:

如果序列包含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或循环变动,为了更准确地计算季节指数,就应当首相设法从序列中消除趋势和循环因素,然后再用平均的方法消除不规则变动,从而校准确地分解出季节变动成分。

序列的长期趋势可用移动平均法和趋势方程拟合法测定;也就是不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相关的变量不一定有因果关系,均视为随机变量;回归分析是在变量因果关系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其中的自变量的变动对因变量的具体影响,必须明确划分自变量和因变量,回归分析中对变量的处理是不对称的,在回归分析中通常假定自变量在重复抽样中是取固定值的非随机变量,只有因变量是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

30.平均指标指数是总指数还是一般相对数,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变动影响指数三者在分析意义上有何区别,在数量上又有何联系

答:

是总指数;区别:

可变构成指数分析平均指标的总变动;结构影响指数分析各组单位数在总体单位数中的结构变动对平均指标变动的影响;固定构成指数分析各组变量水平变动对平均指标变动的影响;联系:

可变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固定构成指数。

31.简述移动平均法的基本思想。

移动平均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移动平均消除时间序列中的不规则变动和其他变动,从而揭示出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

它是选择一定的用于平均的序时项数N,采用对序列逐项递移的方式,对原数列递移的N项计算一系列序时平均数,由这些序时平均数所形成的新数列,一定程度上消除或削弱了原序列中的由于短期偶然因素引起的不规则变动和其他成分,对原序列的波动起到一定的修匀作用,从而呈现出现象在较长时间的发展趋势。

32.什么叫估计量,评估估计量的标准有哪些

用来估计总体特征的样本指标叫估计量;无偏性:

指样本估计量的均值应等于被估计总体参数的真值,有效性:

指被作为优良的估计量,其方差应比较小,保证估计量的取值集中在被估计的总体参数的附近,对总体参数的估计和推断更可靠,一致性:

又称相和性,指当n趋于无穷大时,估计量依概率收敛于总体参数的真值。

35.什么是均值,众数,中位数,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均值又称算数平均数,是全部数据的算数平均,是集中趋势的最主要测度值,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从分布看,是数据分布的最高峰点,可以不存在,也可以有多个,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大小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关系:

1.从分布看,如果数据有单一众数且对称分布,则mº=me=x,如果数据是左偏分布则x

36.简述测定季节变动的原始资料平均法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又称按月(或季)平均法,这种方法不考虑长期趋势影响,根据原始数据直接计算季节指数,测定季节变动。

(1)计算各年同月(季)的平均数(i=1~12月或i=1~4季),目的消除各年同一季度(月份)数据上的不规则变动;

(2)计算全部数据的总平均数,找出整个数列的水平趋势;

(3)计算季节指数Si,即

(i=1~12月或i=1~4季)

37.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原因、特点及实质是什么?

水平法又称几何平均法,因为各期发展速度之和不是总速度,而是各期发展速度之乘积是总速度,因此用几何平均法计算。

其特点是着眼于期末水平,不论中间水平如何,只要期末水平确定,对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结果没有影响。

隐含假定:

从时间序列的最初水平出发,以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代替各期的发展速度,计算出的期末水平与实际水平相一致。

38.总指数有哪两种基本编制方式?

两种方法间的区别与联系?

有加权综合指数法和加权平均法。

前者先综合后对比,当编制质量指数时,选择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为在综合对比过程单纯反映指数化指标的变动或差异程度,需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或报告期。

后者先对比后平均,首先计算个别现象的个体指数,再选择与编制指数密切关系的价值总量pq作为同度量因素,并将其固定,当选择加权算术平均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当选择加权调和平均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统计学:

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统计指标体系:

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它全面反映客观现象的全貌,描述现象发展的全过程

☆抽样分布:

就是由样本n个观察值计算的统计量的概率分布

☆统计分组:

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数据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准分成不同的组别

☆长期趋势:

现象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所表现的沿着某一方向的持续发展变化。

☆时间序列:

为了研究某种事物在不同时间的发展状况,分析其随时间推移的发展趋势,揭示其演变规律,预测事物在未来的数量,通常把某种事物或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统计数据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形成时间序列

☆平均发展水平:

为综合说明现象在一段时期的一般水平,将不同时间上的指标数值加以平均,称为序时平均数,又称这段时期的平均发展水平

☆统计指数:

不同于数学上的指数函数,是用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对比性指标

☆同度量因素:

将引入的媒介因素称为同度量因素

☆参数估计:

又称抽样估计,就是根据样本提供的信息对总体的某些特征进行估计或推断

☆点估计:

又叫定值估计,直接以样本估计量估计总体参数

☆区间估计:

根据样本估计量以一定的可靠程度推断总体参数所在的区间范围

☆季节变动:

指客观现象因受自然因素或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在一年内有规则的周期性变动

☆抽样调查:

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的方法

☆统计报表:

是按国家规定,自上而下的布置,自下而上逐级提供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