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924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66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doc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doc(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doc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主编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

2002年3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通知

  建标[2002]7号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244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212001,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

其中1.0.3、4.1.11、4.1.17、4.1.18、4.1.20、4.8.5、4.9.1、5.1.1、5.2.1、5.3.1、5.4.1、5.7.2、5.7.8、5.7.10、7.2.2、14.3.3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8]244号文的要求,对1994年发布的《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主编单位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会同有关勘察、设计、科研、教学单位组成编制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重点修改的部分编写了专题报告,并与正在实施和正在修订的有关国家标准进行了协调,经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先后形成了《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经审查报批定稿。

  本规范基本上保持了1994年发布的《规范》的适用范围、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作了局部调整。

现分为14章:

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勘察分级和岩土分类;4.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5.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6.特殊性岩土;7.地下水;8.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9.勘探和取样;10.原位测试;11.室内试验;12.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13.现场检验和监测;1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适用范围增加了“核电厂”的勘察;2.增加了“术语和

符号”章;3.增加了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完整程度分类和岩体基本质量分级;4.修订了“房屋建筑和构筑物”以及“桩基础”勘察的要求5.修订了“地下洞室”、“岸边工程”、“基坑工程”和“地基处理”勘察的规定;6.将“尾矿坝和贮灰坝”节改为“废弃物处理工程”的勘察;7.将“场地稳定性”章名改为“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8.将“强震区的场地和地基”、“地震液化”合为一节,取名“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9.对特殊性土中的“湿陷性土”和“红粘土”作了修订;10.加强了对“地下水”勘察的要求;11.增加了“深层载荷试验”和“扁铲侧胀试验”等。

同时压缩了篇幅,突出勘察工作必须遵守的技术规则,以利作为工程质量检查的执法依据。

  本规范将来可能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为了提高规范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随时将有关意见反馈给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北京东直门内大街177,号邮编100007),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参加本次修订的单位和人员名单如下:

  主编单位:

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

  参编单位: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中南勘察设计院;

  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机械工业部勘察研究院;

  中国兵器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同济大学;

  主要起草人:

顾宝和、高大钊(以下以姓氏笔画为序)朱小林、李受祉、李耀刚、项勃、张在明、张苏民、周红、莫群欢、戴联筠

  参与审阅的专家委员会成员有:

林在贯(以下以姓氏笔画为序)王铠、王顺富、王惠昌、卞昭庆、李荣强、邓安福、苏贻冰、张旷成、周亮臣、周炳源、周锡元、林颂恩、钟亮、高岱、翁鹿年、黄志仑、傅世法、樊颂华、魏章和

  建设部

  2001年10月

  1总则

  1.0.1为了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除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和桥隧工程以外的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

  1.0.3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应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

     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

  1.0.4岩土工程勘察,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岩土工程勘察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

  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

  2.1.2工程地质测绘engineeringgeologicalmapping

  采用搜集资料、调查访问、地质测量、遥感解译等方法,查明场地的工程地质要素,并绘制相应的工程地质图件。

  2.1.3岩土工程勘探geotechnicalexploration

  岩土工程勘察的一种手段,包括钻探、井探、槽探、坑探、洞探以及物探、触探等。

  2.1.4原位测试in-situtests

  在岩土体所处的位置,基本保持岩土原来的结构、湿度和应力状态,对岩土体进行的测试。

  2.1.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report

  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整理、统计、归纳、分析、评价,提出工程建议,形成系统的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勘察技术文件。

  2.1.6现场检验in-situinspection

  在现场采用一定手段,对勘察成果或设计、施工措施的效果进行核查。

  2.1.7现场监测in-situmonitoring

  在现场对岩土性状和地下水的变化,岩土体和结构物的应力、位移进行系统监视和观测。

  2.1.8岩石质量指标(RQD)rockqualitydesignation

  用直径为75mm的金刚石钻头和双层岩芯管在岩石中钻进,连续取芯,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10cm的岩芯段长度之和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2.1.9土试样质量等级qualityclassificationofsoilsamples

  按土试样受扰动程度不同划分的等级。

  2.1.10不良地质作用adversegeologicactions

  由地球内力或外力产生的对工程可能造成危害的地质作用。

  2.1.11地质灾害geologicaldisaster

  由不良地质作用引发的,危及人身、财产、工程或环境安全的事件。

  2.1.12地面沉降groundsubsidencelandsubsidence

  大面积区域性的地面下沉,一般由地下水过量抽吸产生区域性降落漏斗引起。

大面积地下采空和黄土自重湿陷也可引起地面沉降。

  2.1.13岩土参数标准值standardvalueofageotechnicalparameter

  岩土参数的基本代表值,通常取概率分布的0.05分位数。

  2.2符号

  2.2.1岩土物理性质和颗粒组成

  e——孔隙比;

  IL——液性指数;

  Ir——塑性指数;

  n——孔隙度,孔隙率;

  Sr——饱和度;

  ω——含水量,含水率;

  ωL——液限;

  ωP——塑限;

  Wu——有机质含量;

  Y——重力密度(重度);

  ρ——质量密度(密度);

  ρd——干密度。

  2.2.1岩土变形参数

  a——压缩系数;

  Cc——压缩指数;

  Ce——再压缩指数;

  Cs——回弹指数;

  ch——水平向固结系数;

  cv——垂直向固结系数;

  Eo——变形模量;

  ED——侧胀模量;

  Em——旁压模量;

  Es——压缩模量;

  G——剪切模量;

  Pc——先期固结压力。

  2.2.3岩土强度参数

  c——粘聚力;

  po——载荷试验比例界限压力,旁压试验初始压力;

  pf——旁压试验临塑压力;

  pL——旁压试验极限压力;

  pu——载荷试验极限压力;

  qu——无侧限抗压强度;

  τ——抗剪强度;

  ψ——内摩擦角。

  2.2.4触探及标准贯入试验指标

  Rf——静力触探摩阻比;

  fs——静力触探侧阻力;

  N——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10——轻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N63.5——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N120——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ps——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

  qc——静力触探锥头阻力。

  2.2.5水文地质参数

  B——越流系数;

  k——渗透系数;

  Q——流量涌水量;

  R——影响半径;

  S——释水系数;

  T——导水系数;

  u——孔隙水压力。

  2.2.6其他符号

  Fs——边坡稳定系数;

  ID——侧胀土性指数;

  KD——侧胀水平应力指数;

  pe——膨胀力;

  UD——侧胀孔压指数;

  △Fs——附加湿陷量;

  s——基础沉降量,载荷试验沉降量;

  St——灵敏度;

  αw——红粘土的含水比;

  νp——压缩波波速;

  νs——剪切波波速;

  δ——变异系数;

  △s——总湿陷量;

  μ——泊松比;

  σ——标准差。

  3勘察分级和岩土分类

  3.1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3.1.1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征,以及由于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可分为三个工程重要性等级:

  1一级工程:

重要工程,后果很严重;

  2二级工程:

一般工程,后果严重;

  3三级工程:

次要工程,后果不严重;

  3.1.2根据场地的复杂程度,可按下列规定分为三个场地等级: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场地(复杂场地):

  1)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

  2)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

  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强烈破坏;

  5)有影响工程的多层地下水,岩溶裂隙水或其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需专门研究的场地。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1)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

  2)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

  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一般破坏;

  4)地形地貌较复杂;

  5)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场地;

 3符合下列条件者为三级场地(简单场地):

  1)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小于6度,或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

  2)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

  3)地质环境基本未受破坏;

  4)地形地貌简单;

  5)地下水对工程无影响;

  注:

1从一级开始,向二级,三级推定,以最先满足的为准;第3.1.3条亦按本方法确定地基等级;

  2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确定。

  3.1.3根据地基的复杂程度,可按下列规定分为三个地基等级: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地基(复杂地基):

  1)岩土种类多,很不均匀,性质变化大,需特殊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