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维新悲剧前的理性思考重读李端棻《请推广学校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14646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日维新悲剧前的理性思考重读李端棻《请推广学校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百日维新悲剧前的理性思考重读李端棻《请推广学校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百日维新悲剧前的理性思考重读李端棻《请推广学校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百日维新悲剧前的理性思考重读李端棻《请推广学校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百日维新悲剧前的理性思考重读李端棻《请推广学校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日维新悲剧前的理性思考重读李端棻《请推广学校折》.docx

《百日维新悲剧前的理性思考重读李端棻《请推广学校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日维新悲剧前的理性思考重读李端棻《请推广学校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百日维新悲剧前的理性思考重读李端棻《请推广学校折》.docx

百日维新悲剧前的理性思考重读李端棻《请推广学校折》

“百日维新”悲剧前的理性思考——重读李端棻《请推广学校折》

●教育春秋

许发抚恤费二千元,钱焕文先生未敢代领,但此

款已有着落,最好由你委托人把它领来.

现在我们要做到的有三件事,

(一)表扬;

(二)抚恤;(三)惩办诬告.正月初当赴重庆,届时

我再与梁先生等一商.谨此奉复,务希节哀抚

幼,完成效春未竞之志.

杨效春辞世已经7O多年了,但他短暂的一生始

终以救国为己任,始终致力于乡村教育运动,重读他

的遗文遗着,我们不仅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杨效春

先生的教育思想,而且可以感受到他那教育救国的

执着信念和理想,他的胸中那颗火热的心和平凡而

高尚的灵魂.

(作者供职于浙江省义乌市教育研修院)

"百日维新"悲剧前的理牲思考

李端蕖先生

我国近代政治体制改革始于1860年第二次鸦

片战争之后,但那些年创办的"洋务"和"新政",多停

留在"师夷长技"阶段,大多有名无实.因为清政府权

贵们多认为,"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

国,所不及者,唯枪,炮,船,铁路,机械等."德国首相

俾斯麦在中日甲午战争前20多年曾说过:

"中国和

日本竞争,日本必胜,中国必败.因为13本到欧洲来

46豆;圣皤

重读李端蕖《请推广学校折》

口梁茂林

的人,讨论各种学说,讲求政治原理,谋归国为根本

的改造;中国人到欧洲来的,只问某厂的船炮造得如

何,价值的贵贱如何,买了回去使用就完事."直到甲

午战败,不得不割地赔款,向13本求和,才开始痛定

思痛,才认为应"翻然而改".(请参见古棵着《现代中

国及其教育》下册第l7章《戊戌之政变》,中华书局

民国23年出版.)

笔者最近读了一些史料,感觉到李端菜在光绪

二十一年(1895年),1200多举人联名,用书面向光

绪帝建议"变法成天下之治",即"公车上书"中,光绪

二十四年(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进发的戊

戌维新中的作用,许多史料说得并不准确,甚至被有

些史书忽略不计;对李端菜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

年)上的《请推广学校折》定性不准,忽略了李端菜从

教育人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理性思考.笔者列举

如下史料,求教于方家.

教育春秋

康有为认为,李端蕖在戊戌维新中是"抗疏维新

冠九卿."梁启超认为:

"二品以上大臣言新政者,一

人而已."

李端菜,字园,贵筑县人,生于道光十三年

(1833年).父亲早逝后,由他的叔父李朝仪抚养成

人.同治二年(1863年)中进:

士,入翰林院,先后曾出

任山西,顺天,广东,四川,山东乡试主考官及全国会

试副总裁,曾任云南学政,监察御史,刑部侍郎,工部

侍郎.在李端菜的影响下,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四

月初八前后,在"公车上书"中签名的有603名举人,

其中,贵州参加签名的95人,云南15人,四川71人,

广东87人,山西9人.这就是说,李端菜先后任职和

担任过主考官的地方签名的举人共有277人.(汤志

钧着《戊戌变法人物传稿》,中华书局1982年版).

面对当时清政府政治制度不适合,权臣误国害

民,权奸贪污失职的现状,梁启超批评说:

权贵们

"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

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

务……"李端蕖面对现实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向光绪皇帝上了一道《请推广学校折》,建议"自京师

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请推广学校折》提

出的各项办法,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准施行.中国

现代学校教育由此发端,这不仅是中国现代教育史

的里程碑,也是中国政治改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附:

《请推广学校折》

奏为时事多艰,需才孔亟,请推广学校,以

励人才而资御侮,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臣闻国于天地,必有与立,言人才之多

寡,系国家之强弱也.去岁军事既定,皇上顺穷

变通久之义,将新庶政以图自强;恐办理无人,

百废莫举,特降明诏,求通达中外能周时用之

士,所在成令表荐,以备擢用.纶缚一下,海内想

望,以为豪杰云集,富强立致.然数月以来,应者

寥寥;即有一二,或仅束身自好之辈,罕有济难

瑰玮之才,于侧席盛怀,未能尽副.夫以中国民

众数万万,其为士者十数万,而人才乏绝至于如

是,非天之不生才也.教之之道未尽也.

夫二十年来,都中设同文馆,各省立实学

馆,广方言馆,水师武备学堂,自强学堂,皆合中

外学术相与讲习,所在而有.而臣顾谓教之之道

未尽,何也?

诸馆皆徒习西语西文,而于治国之

道,富强之原,一切要书,多未肄及,其未尽一

也.格致制造诸学,非终身执业,聚众讲求,不能

致精.今除湖北学堂外,其余诸馆,学业不分斋

院,生徒不重专门,其未尽二也.诸学或非试验

测绘不能精,或j}游历察勘不能确.今之诸馆,

来备图器,未遣游历,则日求之于故纸堆中,终

成空谈,无自致用,其未尽三也.利禄之路,不出

斯途.俊慧子弟,率从事帖括以取富贵,及既得

科第,遂与学绝,终为弃材.今诸馆所教,率自成

童以下,苟逾弱冠,即已通籍;虽或向学,欲从末

由,其未尽四也.巨厦非一木所能支,横流非独

柱所能砥,天下之大,事变之亟,必求多士,始济

艰难.今十八行省只有数馆,每馆生徒只有数

十.士之欲学者或以地僻而不能达,或以额外而

不能容,即使在馆学徒一人有一人之用.尚于治

天下之才,万不足一.况于功课不精,成就无几.

其未尽五也.

此诸馆所以设立二十余年.而国家不一收

奇才异能之用者,惟此之故.日:

然则岩穴之间,

好学之士,岂无能自绩学以待驱策者?

日:

格致,

制造,农,商,兵,矿诸学,非若考据词章帖括之

可以闭户獭祭而得也.书必待翻译而后得读,一

人之学,能翻群籍乎?

业必待测验而后致精,一

人之力,能购群器乎?

学必待游历而后证实,一

人之身,能履群地乎?

此所以虽有一二倜傥有志

之士,或学焉而不能成,或成矣而不能大也.乃

者钦奉明诏,设官书局于都畿,领以大臣以重其

事.伏读之下,仰见圣神措虑,洞见本原.臣于局

中一切章程,虽未具悉,然知必有良法美意以宣

网_址:

www.shjyzz.COrn笠:

舌黼47

●教育春秋

达圣意阐扬风化者也.他日奇才异能由斯而出,

不可胜数也.

惟育才之法匪限于一途,作人之风当偏于

率士.臣请推广此意,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

设学堂.府州县学,选民间俊秀子弟十二至二十

者入学.其诸生以上欲学者听之.学中课程,诵

《四书》,《通鉴》,《小学》等书,而辅之以各国语

言文字及算学,天文,地理之粗浅者,万国古史

近事之简明者,格致理之平易者,以三年为期.

省学选诸生年二十五以下者入学,其举人以上

欲学者听之.学中课程,诵经史子及国朝掌故诸

书,而辅之以天文,舆地,算学,格致,制造,农

商,兵,矿,时事,交涉等学,以三年为期.京师大

学,选举贡监年三十以下者入学,其京官愿学者

听之.学中课程一如省学,惟益加专精,各执一

门,不迁其业,以三年为期.其省学大学所课,门

目繁多,可仿宋胡瑗经义治事之例,分斋讲习,

等其荣途,一归科第;予以出身,一如常官.如

此,则人争濯磨,士知向往,风气自开,技能自

成.才不可胜用矣.

或疑似此兴作,所费必多,今国家正值患

贫,何处筹此巨款?

臣查各省及府州县率有书

院,岁调生徒入院肄业,聘师讲授,意美法良,惟

奉行既久,积习日深,多课帖括,难育异才.今可

令每省每县各改其一院,增广功课,变通章程,

以为学堂.书院旧有公款,其有不足,始拨官款

补之.因旧增广,则事顺而易行;就近分筹,则需

少而易集.惟京师为首善之区,不宜因陋就简,

示天下以朴,似当酌动帑藏以崇体制,每岁得十

余万,规模已可大成,中国之大,岂以此十余万

为贫富哉.或又疑所立学堂既多,所需教习亦

众,窃恐乏人堪任此职.臣以为事属创始,学者

当起于浅近,教者亦无取精深.今宜令中外大吏

各举才任教习之士悉以名闸,或就地聘延,或考

试选补,海内之大,必有可以充其任者.学堂既

48生:

案矗

立,远之得三代庠序之意,近之采西人厂院之长,

兴贤教能之道思过半矣.然课其记诵而不廓其

见闻,非所以造异才也.就学者有日进之功,其不

能就学者无讲习之助,非所以广风气也.今推而

广之,厥有与学校之益相须而成者盖数端焉.

日设藏书楼也.好学之士,半属寒唆,购

书既苦无力,借书又难其人,坐此固陋寡闻无所

成就者不知凡几.高宗纯皇帝知其然也.特于江

南设文宗,文汇,文澜三阁,备度秘籍,恣人借

观.嘉庆间,大学士阮元推广此意,在焦山灵隐

起立书藏,津逮后学.自此以往,江浙文风,甲于

天下,作人之盛,成效可睹也.泰西诸国,颇得此

道,都会之地,皆有藏书,其尤富者,至千万卷,

许人入观,成学之众,亦由于此.今请依乾隆故

事,更加增广.自京师及十八行省省会,成设大

书楼,调殿板及各官书局所刻书籍,暨同文馆制

造局所译西书,按部分送各省以实之.其或有切

用之书,为民间刻本官局所无者,开列清单,访

书价值,徐行购补.其西学书陆续译出者,译局

随时咨送.妥定章程,许人入楼观书,由地方公

择好学解事之人经理其事.如此,则向之无书可

读者,皆得以自勉于学,无为充才矣.古今中外

有用之书,官书局有刻本者居十之七八.每局酌

提部数,分送各省,其费至省,其事至顺.一奉明

诏,事即立办,而饷遗学者增益人才,其益盖非

浅鲜也.

二日创仪器院也.格致实学,成藉试验.无

远视之镜,不足言天学.无测绘之仪,不足言地

学.不多见矿质,不足言矿学.不习睹汽机,不足

言工程之学.其余诸学,率皆类是.然此等新器,

所费不资;家即素封,亦难备购,学何从进,业焉

能成?

今请于所立诸学堂成别设一院,购藏仪

器,令诸学徒皆就试习,则实事求是,自易专精,

各器择要而购,每省拨万金以上,已可粗备,此

后陆续添置,渐成大观,则其费尚易措筹,而学

教育春秋

徒所成,视昔日纸上空谈相去远矣.

三日开译书局也.兵法日知己知彼,百战百

胜.今与西人交涉而不能尽知其情伪,此见弱之

道也.欲求知彼,首在译书.近年以来,制造局同

文馆等处译出,刻成已百余种,可谓知所务也.

然所译之书,详于求艺而略于政事,于彼中治国

之本末,时局之变迁,言之未尽.至于学校,农

政,商务,铁路,邮政诸事,今日所亟宜讲求者,

切章程条理,彼国咸有专书详言之.今此等

书,悉无译本.又泰西格致新学,制造新法,月异

岁殊,后来居上.今所已译出者,率十年以前之

书,且书亦甚少,未能尽其所长.今请于京师设

大译书馆,广集西书之言政治者,论时局者,言

学校农商工矿者,及新法新学近年所增者;分类

译出,不厌详博,随时刻布,廉值发售,则可以增

益见闻,开广才智矣.

四日广立报馆也.知今而不知古则为俗士,

知古而不知今则为腐儒.欲博古者莫若读书,欲

通今者莫若阅报,二者相须而成,缺一不可.泰

西每国报馆,多至数百所,每馆每日出报,多至

数百万张,凡时局,政要,商务,兵机,新艺奇技,

五洲所有事故,靡所不言.阅报之人,上自君后,

下自妇孺,皆足不出户,而于天下事了然也.故

在上者能措办庶务而无壅蔽;在下能通达政体

以待上之用,富强之源,厥由于是.今中国邸钞

之外,其报馆仅有上海,汉口,广州,香港十余

所,主笔之人不学无术,所言率皆浅陋,不足省

览.总署海关,近译西报,然所择甚少,又未经印

行,外间未由得见.今请于京师及各省会,并通

商口岸繁盛镇埠,又立大报馆,择购西报之尤善

者分而译之.译成,除恭缮进呈御览并咨送京外

大小衙门外,即广印廉售,布之海内.其各省政

俗士宜,亦由各馆派人查验,随时报闻,则识时

之俊日多,干国之才日出矣.

五日选派游历也.学徒既受学数年,考试及

格者,当选高才以充游历.游历之道有二:

一游

历各国,肄业于彼之学校,纵览乎彼之工厂,精

益求精以期大成.一游历各省,察验矿质,钩核

商务,测绘舆地,查阅物宜,皆限以年期,厚给薪

俸,随时着书归呈有司,察其切实有用者,为之

刊布,优加奖励.其游惰而无状者,官则立予降

黜,士则夺其出身.数年之后,则鞘轩绝域之士,

斐然成章,郡国利病之书,备哉粲烂矣.或疑近

年两次所派游历学生未收大效.不知前者所派

游历,乃职官而非学童,在中国既未经讲求,至

外洋亦未尝受学,故事涉空衍,寡有所成.其所

派学生又血气未定,读中国书太少,遽游历绝

域,易染洋风,虽薄有技能,亦不适于用.今若由

学堂选充,两弊俱免,其所成就,必非前此之所

能例也.

夫既有官书局大学堂以为之经,复有此五

者以为之纬,则中人以下者,皆可自励于学,而

奇才异能之士,其所成就益远且大.十年以后,

贤俊盈廷,不可胜用矣;以修内政,何政不举?

雪旧耻,何耻不除?

上以恢列圣之远猷,下以慑

强邻之狡启,道未有急于是者.若仰蒙采择,乞

网址:

www.shjyzz.corn豆:

舌隋49

●教育春秋

饬下中外大臣妥议章程,遵旨施行.臣一得之

见,是否有当?

伏乞皇上圣鉴训示?

谨奏.

《清史稿?

列传251}为:

"李端蕖,徐致靖,陈宝

箴,曾稣,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康广

仁,黄遵宪,徐会铸,唐才常".《李端蕖传》中说:

"二

十四年密荐康有为及谭嗣同堪大用."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八月初十,慈禧假借光绪皇帝之名,下了一

道诏谕,以李端菜"竟将大逆不道之康有为等滥行保

荐"为罪名,革职发往新疆.那么,李端菜究竟保荐过

哪些"匪人"呢?

康有为在《南海先生自编年谱》中回

忆了这件事:

"上(指光绪皇帝)以枢臣老耄守旧,又无

权去之,乃专用小臣,特加侍读杨锐,主事刘光第,中

书林旭,知府谭嗣同以四品卿衔,为军机章京,参预

新政.上以无权用人为大臣故名为章京,特加'参预

新政'四字,实宰相也,即以群臣僚所上之折,令四人

阅看拟旨,于是军机大臣同于内阁.""上之用谭嗣

同,以其与我同为徐学士(徐致靖)及李菇园尚书所

荐","时李端菜尚书荐奏甚力".从李端菜和梁启超

的关系看,二人更有师生之谊,姻亲之情.光绪三十

三年(1907年)十月十二日李端菜去世后,梁启超在

《清光禄大夫礼部尚书李公墓志铭》中开头一段写

道:

"启超以光绪己丑受学贵筑李公,旋婿公妹,饮食

教诲于公者且十年."这说明,李端菜支持变法在此

5O笠增-育

十年,梁启超投身变法也在此十年.清代胡思敬撰写

的《戊戌履霜录?

内外荐举表》列有各大臣保举名单,

其中有李端蕖保举的l6人名单.即直隶严修,江苏

耿保贤,崔朝庆,宋梦槐,安徽程先申,孙多玢,湖南

熊希龄,唐才常,戴修鲤,广东曾习,徐勤,欧矩甲,韩

文举,浙江夏曾佑,汤寿潜,满洲寿富.李端菜保举的

这20多人,在中国近代史上多是起了很重要作用的

人物.熊希龄和夫人朱其慧为创办香山慈幼院倾注

了最大的心血.

1901年,李端菜遇赦归贵阳.1902年,贵州巡抚

邓华熙延请其主讲经世学堂时,除了"按月两开讲

演,教以立身敦品根砥之学,备他日朝廷器使"以外,

还以"卢梭沦","培根论"为题目,阐述西方民权思

想.教学之余,又将学生召集到私宅,进一步介绍孟

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达尔文的进化论,赫胥黎的天

演论等.当时贵州信息闭塞,学堂诸生只知孔孟程

朱,对卢梭,培根等是闻所未闻.李端橥的讲学使贵

州学界耳目一新,言西学维新者日渐增多.李端菜认

为时势多艰,"兴学育才,尤在得师".1902年发起创

办贵阳公立师范学堂.

李端菜辞世已百余年,但他在《请推广学校折》

中提出从教育切入进行政治改革的目标现仍没有完

全达到,这是值得-VA.深思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