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苏省沭阳县马厂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02414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江苏省沭阳县马厂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沭阳县马厂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沭阳县马厂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沭阳县马厂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沭阳县马厂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江苏省沭阳县马厂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江苏省沭阳县马厂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江苏省沭阳县马厂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江苏省沭阳县马厂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江苏省沭阳县马厂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测试

初二语文试卷

(试卷分值:

15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第一部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心底无私天地宽。

摒(______)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是难以与他人和mù(______)相处的。

(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bèng(______)溅的水花。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______)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答案】

(1).

(1)bìng

(2).睦(3).

(2)迸(4).zhù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

注意“伫”应读“zhù”,不要拼成“ch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一旦确定自己的目标,就应当一门心思地朝着实现目标的方向前进,途中不能见异思迁。

B.网上流传晚上锻炼等于找病,中医称不要断章取义,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科学的锻炼。

C.坚持群众路线,就应该脚踏实地,俯下身子真正为民解忧,不能推卸责任,拈轻怕重。

D.在西非流连忘返的埃博拉疫情,感染及死亡人数都达到历史最高,全球拉响埃博拉疫情警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

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D项“流连忘返”比喻喜欢、迷醉某种事物而不愿或忘记离开,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

用在句中不合适。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

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是______(只写序号)。

胡杨是一种神奇的树。

①长大了,树干挺直,叶子就成为杨树叶子的形状,只不过尺寸小一些。

②一棵粗壮的胡杨,离地一米以下长有枝条的话,叶子一定是柳叶的样子,高一些就是杨树的叶子,再高一些会有枫叶的形状。

③所以,胡杨又被称为“异叶杨”“变叶杨”。

④胡杨的奇特还在于一树三种叶。

⑤小的时候形状如柳树,枝条柔软,叶子细长。

【答案】⑤①③④②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4.下面语段有两处病句,选出并写出修改意见。

①据了解,目前宿迁市已为47株古树名木都精心编制了“一树一策”应急保护。

千年牡丹花、银屏古树群、姥山槐荫树等重点古树名木生机勃勃,②既见证了巢湖历史的变迁,而且成为旅游景区的重要景观。

第____句,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句,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①句

(2).修改建议:

在句末加上“方案”二字。

(3).第②句(4).修改建议:

将句中的“既”改成“不但”或“不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第①句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方案”;第②句关联词语使用错误,这句话是递进关系,“既”改成“不但”或“不仅”。

点睛:

辨析或修改病句时,如果句子比较长,就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再判断其存在的问题。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5.默写。

(1)《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

(2)《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茅盾《白杨礼赞》)

(4)______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5)《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独学而无友,_____________。

(《语文读本(八下)》)

(7)为山九仞,_____________。

(《语文读本(八下)》)

【答案】

(1).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

(2)水不在深(3).有龙则灵(4).(3)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5).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6).(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7).(5)苔痕上阶绿(8).草色入帘青(9).(6)则孤陋而寡闻(10).(7)功亏一篑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决”“帘”“寡”“篑”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多音字的辨析。

6.综合性学习。

(1)我们学习了《狼》专题,请你写出与狼有关的两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了《狼》专题以后,也许你对狼有了新的认识与发现,请写出你对狼的认识或发现:

_________

【答案】

(1).

(1)狼吞虎咽、狼狈不堪

(2).

(2)①我们在分析某一种现象,看待某一个事物时,一定要从多方面考虑,要辩证地思考问题;②看事物要看到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③狼本身并没有有意要成为人类的敌人或人类的功臣,造成人们对狼的看法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心态。

【解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题。

(1)小题考查学生日积月累的情况。

学生平时要养成积累的还习惯对词语、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诗句等分门别类整理、积累,并加强记忆,这对语文学习很重要。

有关“狼”的成语有很多,如“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等。

(2)小题是一道主观题。

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看待身边的事物,要认识到任何动物都有在这个世界生活的权利,作为人类的我们,要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和它们平等相处。

第二部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晴①

杜甫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

②文:

花纹、图案。

7.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有何作用?

8.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7.选取典型的景物,发挥想象,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相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任写两点即可),写出了雨后初晴的巫山绚丽多彩、生机勃勃景象。

8.“急纷纷”写出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无奈、伤感),以及自己漂泊无依的忧伤(悲哀、抑郁)。

【解析】

7.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先分析景物描写的手法。

这两句诗中所写的景物有“湖外草”“海东云”和“莺”“鹤”等,前者是静态,后者是动态。

写“湖外草”“海东云”用“碧”和“红”等色彩,调动人的视角感官;写“莺”“鹤”时,则抓住了声音(“相和”)和动作(“摩霄”),有实写,有虚写,从空间上看,有远有近。

然后分析其作用。

景物描写,不但写出景物本身的特点,而且渲染氛围,表达某种情感,情景交融。

8.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的分析。

解答时要联系全诗的内容,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注释里已表明“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据此可以判断出诗人的情感。

“急纷纷”写出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以及自己漂泊无依的忧伤。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

10.阅读《诫子书》,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____)

(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______)(4)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3.读了《孙权劝学》和《诫子书》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请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案】9.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的故事。

(意对即可)

10.诸葛亮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意对即可)

11.

(1).

(1)难道

(2).

(2)罢了(3).(3)用朴素来培养自己的品德(4).(4)精神振奋。

励,激励,振奋

12.

(1)你说你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2)学习必须身心宁静,才智必须经过学习,不学习就不能使自己的才学广博起来,没有志向就不能使自己的学识有所成就。

(意对即可)

13.提示:

可以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中的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

(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甲)选自《资治通鉴》作者:

司马光年代:

北宋

(乙)选自《诸葛亮集》作者:

诸葛亮年代:

三国

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

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吕蒙说:

“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

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

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9.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一般形式为:

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这篇文章的陈述对象是吕蒙,写吕蒙学习的事情。

概括起来就是:

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

10.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文章论点的能力。

仔细阅读文章,通译全文,根据文中信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以指导,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质。

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其中“岂”是“难道”的意思,“耳”是“罢了”的意思,“俭以养德”意思是“用朴素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励精”意思是“精神振奋”。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其中“孰”意思是“谁”,“广才”是“增长才干”的意思。

点睛:

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具体的方法是:

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故事主旨的理解。

故事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

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说理的最终目的。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答题时可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勇气

【美】爱默生

①人们往往以为勇气是寻常而平凡的,然而事实证明,它是罕见而可敬的。

因为,懦弱是人类的本性。

由于我们是在安宁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很少会面临那种需要勇气的时候。

这就好比一个从未经历过激烈场面的柔弱的男孩,却忽然要面临刺刀或其他暴力的威胁,毫无疑问,他会感到胆怯和绝望。

②怯懦会蒙蔽我们的双眼,令我们无法看到广阔的天空,而适时的鼓励却常能拨云见日。

克尔律治在英国海军服役期间有过这样一段轶事,14岁那年,他随亚历山大伯爵远征。

当身佩步枪,列队袭击敌人的船只时,他害怕得连膝盖都在不停地颤抖。

他说:

“就在我将要晕厥倒地的时候,伯爵抓住了我的手,轻声地对我说道:

‘勇敢点儿,我的伙计!

你很快就会恢复的,我第一次时也和你一样地害怕。

’那简直就像是天使在同我说话。

从那一刻起,我便不再惧怕,而是同老船员们一起勇往直前。

我不敢想象,假如在那一刻,他不是鼓励我,而是嘲笑或者呵斥我,我会变成什么样子。

③当孩子面临楼梯的台阶、燃烧的火炉或者飞驰的汽车时,就如同战士们面临着枪炮和伏兵一样,他们会感到自己身处危险之中。

可是,一旦他们能够准确地了解危险。

学会抵抗,他们便将克服恐惧。

正如老练的马夫知道如何去平稳地驾驭马匹一样,当一个老练的士兵看到枪炮的火焰时,他便知道如何去躲避。

所以,猎人不会害怕狗熊、狮子和野狼,养狗人可以轻松地制服猎犬。

④可见,对所处环境的准确判断是疗治胆怯的一剂良方,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有了勇气。

⑤学生之所以会被一道数学题难倒,原因就在于他还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旦领悟了其中的奥妙,他就会像阿基米德那样令人叹服不已。

⑥勇气还在于信念。

要相信,你的智力和精神并不亚于那些你所崇拜的人。

很多时候,危险只是人们的幻想而已。

那些不惧困难的人会坦白地承认自己有时候也会感到一丝胆怯,之所以胜利,是他相信自己的身体里潜伏着无穷的力量。

这种力量能够使一位虔诚的教徒在面对死亡的火焰时,仍能泰然自若地说道:

“这是上帝为我特制的帽子。

⑦工作中会有挑战,生活中会有困境,学习中会有挫折,勇气是何等的重要。

你,应当更勇敢一些。

(选自《爱默生随笔精选》,有删改)

14.请简述全文的论证思路。

15.文章第③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16.结合文意,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这种力量能够使一位虔诚的教徒在面对死亡的火焰时,仍能泰然自若地说道:

“这是上帝为我特制的帽子。

17.联系本文②~⑥段中的某个观点,结合自己的经历,简要谈谈你是如何获得勇气的。

【答案】14.首先由人的本性是怯懦的说起,提出勇气的可贵;然后从“外界的鼓励”“了解环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信念”等三个方面谈获得勇气的途径(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获得勇气);最后指出我们应该具有勇气(最后总结全文,发出号召)。

15.第③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方法,有力地证明了人面临危险的处境需要准确判断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可获得勇气的观点,使说理深入浅出,观点更鲜明。

(意思对即可)

16.这句话的意思是信念能够使人具有勇气,即使面临死亡,也能泰然自若,乐观地认为死亡是上帝给他的特殊礼物。

17.示例:

鼓励会让人获得勇气。

有一次,我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我特别紧张,愣在台上,这时候,看到班主任对我竖起大拇指,我鼓起勇气,战胜了恐惧,发挥出色,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解析】

14.此题考查议论文的写作思路。

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

本文围绕“勇气”,提出了相关论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论证。

解答时要紧扣“勇气”二字,概括出每一部分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提炼。

15.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

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记准确的内容。

其作用要根据具体的文章来作答,一般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证明其前面的观点,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去读,去寻找。

此题解答时可以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如“当……的时候”“就如同……”“正如”等进行判断,其作用是对相关观点进行论证。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

要从全文中心论点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

此题要围绕“勇气”“信念”“乐观”等关键词展开作答。

点睛:

本题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考查。

需要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

同时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作用。

17.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

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解答时要联系全文,从②~⑥段中提炼出一个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自己的经历要能够证明相关论点。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又是五月槐花香。

这个位于层层叠叠大山深处的小山窝窝是我的故乡。

小村坐落在山的半腰上,被密密实实的槐树一层一层包裹着,就有了仙境般的感觉。

每年的五月,当白花花的槐花铺满青山,那无孔不入的甘甜的清香便轻轻地胀满了山里的世界。

也仿佛只有在这时,劳作了一年的农人才有了些许喘息的机会,深深地吸一口槐花那沁人心脾的香,生发出一种山里人少有的温馨又甜蜜的快意。

家乡这满山遍野的槐树学名叫刺槐,宁折不弯的枝干上斑驳着岁月留下的刀削斧凿般的皲裂和折皱,枝条上布满着尖利的针刺,像极了农家人朴实又倔强的性格。

槐树的生命力极强,种植、扦插都可以成活,但主要靠根生。

在几十亩的山坡上,只要栽下一棵,不出几年时间,周围自然冒出的幼树便会一簇簇一团团地蓬勃开来。

槐树是最早来这里的山区安家落户的树种之一,农家人之所以独独钟情于它,可能是由于它那甘于贫瘠、寂寞的品性吧。

这一棵棵无言的生命,仿佛只有那深深地扎进岩层的和紧抱着裸岩的根系,在不断地向这个世界炫耀着自己的清高与不屈。

在我从小到大对绿的印象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槐树的叶,每当肆虐的残冬过后,献给荒凉山区的第一抹生命的亮色就是槐树的颜色。

清明时节,尖尖的嫩嫩的叶芽就会悄悄地钻出槐枝的皮腺,这时的绿是一种柔如孩童肌肤的娇嫩。

不出数日,槐叶迎风长大,这时便是漫山遍野的绿了。

一直到秋末冬初,槐叶才会变成金黄,依依不舍地离开槐树的枝头,融进这个世界。

今天看到的槐叶,是大自然献给人们的景色,然而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槐叶却无一例外地每年都支撑着山里人几个月的生活。

最不能忘怀的还是五月的槐花香。

①一朵朵洁白的晶莹剔透的薄如蝉翼的花朵被绛紫色的花萼缀成一串串,像一只只轻巧的蝴蝶,随风摇曳,翩翩起舞。

槐花也是我所见过的花中,最慷慨最大方抑或是最奢侈的花了。

每到花开时节,仿佛满世界都被它塞得满满的,真是树有多大,花丛就有多大;山有多高,花丛就有多高。

最特别的还是槐花的香,除了那独特的甜甜的清香味道外,用农家人的话说,槐花的香气是打绺儿的,就是当你走在路上还未看到槐花的时候,便会有一波一波幽幽的香气,丝丝缕缕地透过你的鼻腔,再慢慢沁入心脾。

这时的你,能不被槐花的香气深深陶醉吗?

过去,每当槐花盛开的季节,我的父亲———当年的林业大队长,都会回忆起带领社员们战天斗地植树造林的情景。

每到这时他总会对着我说上这样一段话:

“生你的那年,我刚好30岁,就是那一年栽下了咱村山上的这片槐树。

那时虽然很难吃上一顿饱饭,但干起活来却格外带劲,从没有觉得日子有多苦。

”②脸上总是一副满足的笑,好像这满山的槐花才是他一生最好的杰作。

在一个五月,我的父亲未能再嗅到那满山遍野的槐花香,没能够等到槐花盛开的日子,便匆匆地离我而去了。

从此,我经常久久地伫立在密林深处,听松涛阵阵,品槐香悠悠,耳边仿佛依然能听到父亲那淳朴的话语,心中陡生一种物是人非的无奈和感伤。

五月的槐花香啊,你是渗进我血液里的无尽的追思和浓浓的乡愁。

18.刺槐树有何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9.有同学认为文章第4段可以删掉,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2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①。

21.文章中的画线句②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有什么作用?

22.文章结尾为什么用“你”称呼“五月的槐花香”?

【答案】18.特点:

朴实又倔强;生命力极强;甘于贫瘠、寂寞;清高而不屈。

作用:

为下文写刺槐树的叶子和花做铺垫。

19.不能删掉。

绿叶是刺槐树的一部分,写绿叶一方面可以衬托花香,另一方面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全面。

20.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槐花洁白轻巧的特点。

21.运用了神态描写。

表达了父亲回忆带领社员们战天斗地植树造林情景时候满足、自豪的心情。

22.运用第二人称,显得更亲切,更利于抒发作者内心对五月槐花香无尽的追思和浓浓的乡愁。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对象及其特点的我连概括能力。

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了解每一段的内容,然后局部阅读,分析作答。

仔细阅读文章第(4)段,可以从中提炼出刺槐树的特点:

朴实又倔强;生命力极强;甘于贫瘠、寂寞;清高而不屈。

这些描写为下文写刺槐树的叶子和花做铺垫。

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作用的分析能力。

仔细阅读文章,了解每一段的内容以及段落之间的关系,分析作答。

第(4)段重点描写刺槐树的叶子。

绿叶是刺槐树的一部分,写绿叶一方面可以衬托花香,另一方面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全面,所以这一段不能删去。

20.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别和赏析能力。

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