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林嘉绥版复习资料 (1).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891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林嘉绥版复习资料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林嘉绥版复习资料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林嘉绥版复习资料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林嘉绥版复习资料 (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林嘉绥版复习资料 (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林嘉绥版复习资料 (1).doc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林嘉绥版复习资料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林嘉绥版复习资料 (1).doc(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林嘉绥版复习资料 (1).doc

l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l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研究对象

l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研究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发生发展及其教育规律的科学。

l具体来说,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l

(1)儿童数学概念的个体发生:

儿童的数学概念是怎样发生的?

何时出现?

具体表现是什么?

l

(2)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年龄特征

l(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及方法:

以儿童心理发展为依据建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体系,科学地解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为什么教?

”“教什么?

”“如何教?

”“如何学?

”“为什么?

”等问题。

l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l

(一)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工具

l

(二)数学是每个人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l(三)向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是幼儿生活和正确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

l(四)向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能为日后小学学习数学做好准备

l第三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

l

(一)让学前儿童获得一些简单的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

l

(二)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核心任务)

l(三)培养学前儿童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l(四)面向全体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l(五)创设数学教育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l数学:

思维的体操

l数学的实质是反映客观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

数学本身的抽象性、逻辑性、辩证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使得数学对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l●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

l●充分依靠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促进幼儿思维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

l●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l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l第一节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依据

l数学教育内容是实现幼儿数学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依据

l一、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任务的要求

l二、符合数学研究对象范围的一些最初步的知识

l三、符合学前儿童日常生活和为入小学做准备的需要

l四、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概念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l一、儿童发展:

学前儿童数学概念认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年龄特点与个别差异)

二、社会要求: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完整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小衔接的需要

三、学科特点:

数学学科的结构和知识体系、学科的教育价值和学科学习规律(数学的系统、严谨,逻辑性强)

l为此,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既适合学前儿童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2、既符合学前儿童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3、既贴近学前儿童的生活,符合其兴趣,又有利于拓展其经验和视野

l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

1、启蒙性

2、生活性

3、可探索性

4、系统性

l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自学)

自学P28-29《各年龄班数学教育主要内容简表》,要求每位同学熟悉各年龄班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l第三节数量关系与学前儿童思维发展

l幼儿数学教育内容包括:

感知集合、数、量、形、时间和空间。

教什么?

(有利于幼儿思维发展的数学教育内容是什么?

)——突出数量关系,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我们不主张再增加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而主张充分利用现有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中所蕴含的数量关系(数量关系反映了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使幼儿在学习初浅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理解这些数量关系,从而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l现有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中蕴含着哪些数量关系呢?

● 1和许多(元素与集合)——感知集合

● 对应关系——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相等与不等

● 大小、多少关系

● 10以内数中相邻两数的关系(多1少1)

● 等量关系——数、量、形(整体可以分成若干部分,各部分之和等于整体。

● 守恒关系——数、量、形

● 可逆关系——量排序、数排序、加减

● 等差关系(双重关系或相对关系)——数、量

● 互补关系

●互换关系

● 传递关系——数、量

● 包含关系——分类(小朋友多还是男/女孩子多?

● 函数关系——测量(当整体分成相等的部分时,分数越多,则每份数越小,反之,每份数越大则份数越少,这种份数和每份数之间的关系就是函数关系。

l第四节国外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简介(自学)

要求了解中、美、前苏三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分析比较其异同,把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发展趋势。

l◎海恩/斯科普(HIGH/SCOPE)课程的50个关键经验

l主动学习的关键经验

·运用所有的感官主动地探究。

·通过直接经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

·操作、转换和组合各种材料。

·选择材料、活动和目的。

·掌握使用工具和设备的技能。

·进行大肌肉活动。

·自己的事自己做。

l语言运用的关键经验

·与别人交流自己有意义的经验。

·描述物体、事件和事物之间的关系。

·用语言表达情感。

·由教师把幼儿自己的口头语言记录下来并读给他听。

·从语言中获得乐趣:

念儿歌、编故事、倾听诗歌朗诵和故事讲述。

l经验和表征的关键经验

·通过听、摸、尝和闻来认识物体。

·模仿动作。

·把图片、照片以及模型与真实的场景和事物联系起来。

·玩角色游戏和装扮活动。

·用泥、积木等材料造型。

·用不同的笔绘画。

l发展逻辑推理的关键经验

分类

·探究和描述事物的特征。

·注意并描述事物的异同,进行分类和匹配。

·用不同的方式使用和描述物体。

·描述事物所不具有的特征或不归属的类别。

·同时注意到事物的一个以上的特征(如:

你能找到既是红的又是木头做成的东西吗?

·区别“部分”和“整体”

l发展逻辑推理的关键经验

l排序

·比较:

哪一个更大(更小)、更重(更轻)、更粗糙(更平滑)、更响(更轻)、更硬(更软)、更长

(更短)、更高(更矮)、更宽(更窄)、更锋利、更暗等等。

·根据某种特征来排列物体,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最长的、最短的等等)。

数概念

·比较数和量:

多/少,等量;更多/更少,数目一样多。

·用一一对应匹配的方式来比较两个数群的数量(如饼干和小朋友的数量是否一样多)。

·点数物体和唱数。

l理解时间和空间的关键经验

空间关系

·装拆物体。

·重新安排一组或一个物体在空间的位置(折叠、弯曲、普凯、堆积、结扎),并观察由此产生的空间位置的变化。

·从不同的空间角度观察事物和场景。

·体验和描述物体的相对空间位置(如在中间、在旁边、上去、下来、在顶上、在上面,在……以上)。

·体验和描述物体和人的运动方向(去、来自、进取、出来、朝向、远离)。

·体验和描述事物之间和地点之间的相对距离(靠近、邻近、远、紧靠、相隔、在一起)。

l理解时间和空间的关键经验

l体验和表征自己的身体:

有什么样的结构,身体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学习确定教室、幼儿园以及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位置。

·理解绘画和图片中所表征的空间关系。

·识别和描述各种形状。

l理解时间和空间的关键经验

l时间

·制定计划和完成计划。

·描述和表征过去的事件。

·用语言推测将要发生的事件,并为此做好适当的准备。

·按信号开始或停止一个动作

·识别、描述和表征事件的顺序。

·体验和描述不同的运动速度。

·在讲述过去和将来的事件时学习使用惯例的时间单位(早晨、昨天、小时等等)。

l比较时间的间隔(短、长、新、旧、年青、年老、一会儿、长时间)。

·注意观察把钟表和日历当作时间消逝的标记。

·观察季节的变化。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

设计与组织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数学教学活动;

¨活动区中的数学活动;

¨数学游戏活动;

¨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活动

第三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

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是指实施数学教育所采取的活动形式。

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有数学课、游戏、各种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及数学角等、

1、数学课。

是指成人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全体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并发展幼儿思维的一种专项活动。

数学课的组织形式—集体、小组以及个人

幼儿数学课类型:

集体型,集体、小组结合型,小组、个人结合型,

2、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力手段

(1)使用各种材料和玩具的数学游戏

(2)建筑游戏中的数学教育(3)角色游戏中的数学教育(4)玩沙、玩水游戏中的数学教育(5)体育游戏中的数学教育

3、其他教育活动中的数学教育。

4、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运用文学。

艺术等手段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

5、数学角、数学角是在幼儿活动场所内,专辟一个小区域,设置各种可用以进行数学活动的各种材料、棋类、玩具等物品,供幼儿自由选择和运用。

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方法

一、操作法

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

操作法对促进幼儿掌握初步数学知识作用明显。

操作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方面的思维结构发展的“内化”说,即外部动作“内化”为思维活动的理论。

运用操作法应注意:

1、明显操作目的。

2、为幼儿操作活动创设必要的物质条件。

3、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

4、在幼儿动手操作之前,应向幼儿说明操作的目的、要求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5、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要观察儿童的操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和探索。

6、讨论操作的结果。

7、操作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不同年龄的儿童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游戏法。

1、清洁型的数学教学游戏。

2、操作性的数学教学游戏。

3、运用各种感官的数学教学游戏

4、口头语数学教学游戏

5、竞赛性数学教学游戏

6、数学智力游戏

三、比较法

比较法是通过对两个(组)或两个(组)以上物体比较,让幼儿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的相同和不同的一种数学方法。

1、按比较的性质的分可分为简单的比较和复杂的比较。

2、按比较的排列方式可分为对应比较和非对应比较。

四、启发探索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靠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他们探索并获得新的知识。

启发探索发最大的特点就是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儿童通过积极的思维,独立地去探索并获取新知识。

五、讲解演示法。

教师通过向幼儿展示直观教具并配合以口头讲解,把抽象的数、量、形等知识、技能或规则,具体地呈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

六、归纳演绎法

幼儿运用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进行推理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一种方法。

第四章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及教育

第一节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

(一)一些概念:

(1)集合的元素:

把一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形成一个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就是集合元素。

(2)幼儿感知集合教育的含义:

幼儿感知集合教育是指在不教给集合述语的前提下,让幼儿感知集合及元素,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整个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及方法中去。

(二)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儿童数概念的发生起始于集合的笼统感知

(二)感知集合是幼儿从集合的笼统感知到形成最初数概念的中间环节和必要的感性基础。

(三)渗透集合思想,使幼儿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利于幼儿从包含关系上来理解数目,进而为幼儿理解和掌握初步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

一、2岁—3岁左右儿童产生了对集合的笼统知觉,但这种知觉是泛化的。

二、3岁—4岁儿童已经迈步感知到集合中的元素能不超出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