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要素组合模式的探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6882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中要素组合模式的探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堂教学中要素组合模式的探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堂教学中要素组合模式的探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堂教学中要素组合模式的探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堂教学中要素组合模式的探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中要素组合模式的探1.docx

《课堂教学中要素组合模式的探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中要素组合模式的探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堂教学中要素组合模式的探1.docx

课堂教学中要素组合模式的探1

浅谈数学课堂中“要素组合教学方式”的探索

    板桥镇中学普金学

关键词:

数学课堂要素组合教学方式探索

摘要:

课堂教学过程是学校教学过程的主要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堂教学的重要要放在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上。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要素组合方式”是一种适时的新教法,在课改的新形式下,这一教法必能促进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课堂教学过程是学校教学过程的主要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堂教学的重要要放在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上。

我在结合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经过不断的教学探索和经验总结,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要素组合教学方式”的尝试。

并切合实际对比教学效果,我认为:

“要素组合方式”确实是一种适时的新教法,在课改的新形式下,这一教法必能促进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关于“要素组合方式”。

“要素组合方式”是以“效率优先、过程优化、海纳百川、融贯东西文化、振兴中华”为基本方法指导,围绕“新世纪—新基本功”畴的《EEPO》(教育效率与过程优化)中新型课堂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的核心结构包括:

六个组合要素(“聪”:

听、看、讲、想、做、动、静);四个调空梯度(容梯度、问题梯度、时间梯度、空间梯度);二个基本形态(要素形态——听、看、讲、想、做、动与静;数量形态——1、2、3、4、……10)。

“要素组合方式”的课堂教学,根据“六个组合要素”,结合教学容进行灵活设计,进行要素搭配;并适时依据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调整教学组织,确保教学效果,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基本教育思想,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地,让师生间的“教”与“学”达到最大可能的默契,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二、“要素组合方式”实施的准备工作。

我在学习、理解这种教学方式的基本理念,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首先调研了所从教的农村中学的学生情况,经过全方位的了解,我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基础差异大,入学成绩参差不齐:

小升初时,高分199分,低分为个位数,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占有一定比例;

(2)农村家庭经济普遍不富裕,信息闭塞、观念旧,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认识不足;(3)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模糊,动力不足。

(4)小学时期科目少,采用的重复训练的教学方法对他们影响颇深,部分学生较难适应初中多学科的学习,甚至思维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面对上述问题,我在教学中首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结合社会发展的现实,利用各种信息手段,向他们讲述了知识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并向他们介绍了初中数学学科特点及基本学习方法,逐渐地让他们重新认识到了学习的价值和应具备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为实践“要素组合方式”教法作了必不可少的思想动员;其次,认真分析了所从教的年级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成绩、生理、心理等等);在此基础上,把“要素组合方式教法”“移植”到我耕耘的“那块处女地”中,开始了新教法的探索之路。

三、“要素组合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实施。

(一)实施原理

首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固然是教育的对象,教育的主体,获取教育容的最终受益人;然而,学生也是一个有情感、有思维的个体,他对于新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对某一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都必然有其独特之法。

因此,对其培养,在教程结构上应具有多样性、灵活性,更应发挥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要能正确认识到学生差异性也是教育的资源之一。

同一层次的学生可相互竞争,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互相学习,互相补充。

第三、要认识到师生间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不能“以教代学”。

教师是成年人,生理、心理发育成熟,生活阅历较为丰富,知识层次也比学生高,在知识的实践中已形成指向性的经验,而学生是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生活阅历贫乏,知识层次低,对所学容无经验性体验。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客观事实,以“学”代“教”,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掌握知识。

第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手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把课堂变为学生获取知识,形成经验性体验的天地。

教师不必凡事亲躬,面面俱到地讲述,要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

(二)实施原则

过程优先原则:

在过程中“多要素强化”、“大容量扩”、“多元化创新”,形成多种类型的人才。

效率优先原则:

优先方法,采用与《新课标要求》相符合的,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高效快速的基本方法的训练。

以人为本原则:

老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学习共同体”,相互之间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交流,促使学生在自由空间中,积极的“发现问题、创新问题、解决问题”。

激励评价的原则: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应采用:

正面引导、采取语言、记分、展示等方法,及时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使之增强信心,在教师或同学的认可中,促使自己更能积极的展示自我、提高自我、创新自我。

(三)实施步骤

首先,进行分层编组。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状况等情况,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并找到落脚点,本着学生“自愿报层”和教师适当动员的组织原则,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然后,按照各层人数,确定比例,自由组合成“异质合作小组”。

其次,做好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中要写明教学知识点,重难点,教学辅助手段,要素及要素组合的预定、时间调控、活动顺序调控、教学容的递进调控、新旧知识的过渡平台,关键作业,以此来指导自己进行教学;并且在课后,及时对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过程、反馈情况进行反思,做出评定,以便留作下一节新课设计的参考。

以《义教课标》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____§4.2太与影子的教案设计为例:

教学目标:

了解投影的概念;理解平行投影的概念;能找出在同一时刻,不同物体的影子与其高度间的关系;会根据一个物体的影子画出在同一时刻,位于同一平面的另一物体的影子了解物体的三种视图与平行投影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行投影的概念;能找出在同一时刻,两种不同物体的影子与它们的高度之间的关系;会根据一个物体的影子画出在同一时刻,位于同一平面的另一物体的影子。

课改创造点:

探索平行投影概念的活动课(填写《实验报告单》);展示物体与其影长挂图。

课型:

要素组合

教学辅助手段:

实验报告单;自制挂图;学案;实验材料(筷子、矩形纸、三角纸)。

教学设计:

要素

    容

学 法

1、投影概念

人在地面上的影子

演示花盆的影子

观察了解

2、引入平行投影概念

灯光下的影子,自然光-太下的影子-研究太下的物体投影

了解区分

观察太下物体影子的实验(分发材料、报告单)

分组按要验填写报告单,得出结论

3、议一议:

(展示挂图)

不同时刻,同一棵树的影子

同一时刻,不同物体高度与影长关系

看图回答(抢答)

4、做一做,利用平行光线作图(挂)

上讲台指出并说出道理

5、P112议一议:

三视图与平行投影关系

理解

完成《学案》第一、二题

练习

本节总结及布置作业

整理笔记

第三,进行实际操作。

以义务教科书《数学》第三册第七章第7小节“直线与圆位置关系”课堂教学为例:

首先,播放《登泰山记》选择性录音片断,让学生根据听到的课文容画出日出过程中的三种图像:

“露出小半边脸”、“升到海面”、“跳入空中”;再通过自制教具演示“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并引导学生联想,把太阳看作圆,海平面看作直线,就可以得出直线与圆的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最后,让学生依据自己推出的结论来解决例题、学案中的相关应用性问题。

上述案例中的要素组合方式是:

“听”——《登泰山记》录音;“动”——画图;“想”——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看”——教具演示;“讲”——交流讨论的结论;“做”——完成例题及学案中的相关应用性问题;“静”——教师板书要点。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加之教师的点拨和讲解,使学生在“要素组合方式”教学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

第四,教学效果反馈。

课后,布置每位同学把自己不懂的地方以题的形式列出,交由小组长汇集,再交给大组长,分别由四个大组长汇总,编成试题交给教师。

例如:

我在进行《圆周角》教学的自检时,设计了这样的两题:

1.同学自己出题,同桌互相检查。

2.一条弦经过圆心,求这条弦所

对的圆周角的度数。

巩固练习:

如图四

三角形ABC接于⊙O,AD为⊙O的直径,AE⊥BC于E

(1)根据这些条件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BAD与∠CAE有什么关系?

请验证你的结论。

教师注意寻找自编题中的典型题,共性问题,由教师放到全班进行讨论学习,最后,教师再将这些知识点编成试卷进行检测,达到巩固的目的。

这样既可检验教学效果,又能及时查缺补漏,使课堂教学严谨,确保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既培养了学生自己编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要素组合方式”探索的体会。

以“要素组合方式”进行教学,表面上浪费时间,实质上提高教学效率。

如果教师把凭借成人的思维、经验性的体验和专业化的知识,对教学容的理解向学生作介绍,强化学生记忆,这样做,实际是将学生的思维拔高。

因为学生的知识、思维远远不及教师。

让学生在其现有的思维基础上,以“要素组合方式”捕获思路,需要的时间固然比教师全盘讲解的时间较多,然而却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最终形成他们的经验性体验,教学效果得到了实质上的提高,这一点在检测中就有明显的体现。

要素组合形式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容而异。

一般的计算,解方程,让学生各自独立完成,交换检查,共同提高;几何证明,综合题型,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让部分同学板演解答(教师不要忙着订正),再让另一组“教师式”学生上来订正或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有时可能出现多种解法),相互争论时,教师再参与分析。

最后,让学生提出问题,针对的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再作解释。

这样,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之中,让他们在优化过程中达到思维相融。

把握教师介入时机,扮演好“学生式”教师的角色。

教师在“要素组合方式”的探索中,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使之成为“教师式”学生。

学生在板书解答和质疑中,教师不宜早下结论,让他们谈出各自的思路和依据,若出现各执一词的局面,即可介入参与分析。

但是,应始终把自己放在“参与者”的位置上,不褒不贬,仅作中介分析,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既便教师一眼可看出答案,也不可代替学生的体验过程。

同时,要注意:

学生毕竟是学生,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做题规化要求,起到教师“组织、指导、总结”的作用。

“要素组合方式”的课堂组织形式利于各类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后进生的转变,更能体现“因生施教”。

后进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连贯的“要素组合方式”,既可提出自己的见解,也可听取优生的看法,同时也有发表自己思索结果的机会。

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各有所学,各有进步,共同提高。

“要素组合方式”要以新的学生观、教育观来评价。

课堂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是否有积极情感体验。

教师要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尊者地位变为参与教学的“导演”角色,看是否与学生形成“共同体”,是否从“满堂灌”的辛劳中解脱出来,是否体现“少就是多,多就是少”的教育思想。

总之,我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从思想上、方法上进行了更新,教学中有组织、有目的、有步骤地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要素组合方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并达到思维的相融相长,最终达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体学生整体提高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师大学师大2002年4月第版

林兆琪:

《教学优化与评价》大学1998年7月第1版

 

关文信: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中国人事

2003年5月第1版

 

国栋吕达:

《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人民教育2003年第1版

 

孟照彬:

《EEPO(教学效率与过程优化)—<基本课型>》东北师大学

2002年第1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