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58854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

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右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晚唐陆龟蒙所著《末相经》记载“直辕已改为曲辕,因而更便于转变和操纵。

”它的主要用途是()

A.交通运输B.农业生产C.惩处囚犯D.陶器制作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曲辕犁.

【详解】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

因而“直辕已改为曲辕”“更便于转弯和操纵”,曲辕犁的发明和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唐朝时期生产工具的改进.

2.下列史实中能够促进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是()

A.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B.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C.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D.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知道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

【详解】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3.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

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豪迈飘逸洒脱,被称为“诗仙”的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李清照

【分析】本题以为了弘扬民族文化,2016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等为依托,考查李白。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李白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语言轻快,富有浪漫主义情怀,人们称他为“诗仙”,他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隋唐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4.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是()

A.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C.澶渊之盟D.“五代十国”出现

【分析】本题以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为切入点,考查安史之乱的相关知识。

【详解】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朝由强盛转向衰弱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影响。

5.北宋建立后,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

①设置澎湖巡检司②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消弱相权③取重文轻武的政策④设置通过判,设置转运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分析】本题以北宋建立后,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为切入点,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详解】本题为排除型选择题。

依据所学,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是在元朝,排除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本题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6.下表为西晋至宋朝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

万户)。

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地区朝代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方

149

493

459

南方

65

257

830

A.经济重心南移B.政治统治开明C.城市经济活跃D.民族融合加强

【分析】本题是表格型选择题,读懂表格是关键。

表格说明了南方的户数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

主要考查对经济重心南移的理解。

【详解】A、经济重心南移与南北方的户数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表格能够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

B、政治统治开明,并没有说明南方还是北方;

C、城市经济活跃也没有说明南方还是北方;

D、民族融合加强依然没有说明南方还是北方。

故选:

A。

【点评】注意加强阅读理解能力,深刻理解经济重心南移。

7.宋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A.市舶司B.广州十三行C.御史台D.东厂

【分析】本题以宋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详解】宋代习惯上把外国人称为“蕃客”,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蕃市”“蕃坊”和“蕃学”,并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

8.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乾隆帝B.成吉思汗C.忽必列D.朱元璋

【分析】本题以元朝建立者为切入点,考查元朝建立。

【详解】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故选:

C。

【点评】本题以元朝建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9.元朝时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尔等族长期杂居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

A.契丹族B.女真族C.回纥族D.回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回族的形成。

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详解】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民族分化政策与民族融合的相关史实。

10.2015年12月7日,屠呦呦在诺贝尔奖演讲中引用毛泽东的话“中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明朝在中医药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A.徐光启B.宋应星C.李时珍D.吴承恩

【分析】本题考查了李时珍的生活年代与贡献。

【详解】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的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插图。

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李时珍的生活年代与贡献。

11.下列历史时期和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①唐朝——八股取士②元朝——设立宣政院

③明朝——完善三省六部制④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史重要史实的发生时间。

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清朝设驻藏大臣管辖西藏。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八股取士开始明朝;唐朝时完善三省六部制;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清朝设驻藏大臣管辖西藏。

由此可知配搭正确的是②④。

故选:

D。

【点评】掌握元朝和清朝对西藏的管理措施及意义。

12.对于下列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明朝为了防御匈奴而修建的军事防御工程是明长城

B.唐朝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心,国际性的大都市是唐长安城

C.清朝时开始营建的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是故宫

D.北宋司马迁编著的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是《资治通鉴》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长安城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详解】为了防御北方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时间修筑长城。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选项A解读错误。

唐长安城按中轴对称布局,城为方形,街道正直,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

宫城位于郭城北部正中,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宫城不居于长安的中心;皇城位于宫城以南,是中央官员办公的地方;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是繁华的商业区,东市和西市是两大商业区。

长安既是唐朝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心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选项B解读正确。

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

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选项C解读错误。

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将近三百卷。

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选项D解读错误。

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理解并识记古代建筑和作品的相关史实。

13.下列文学成就,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红楼梦》是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长篇小说

B.北宋文学家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创作了豪放词风

C.元曲作家关汉卿的《窦娥冤》是不朽名著

D.《三国演义》是汤显祖编写的中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小说。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详解】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

他的代表作《牡丹亭》,“《三国演义》是汤显祖编写的中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说法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14.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中的关键要素。

在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搭配中,没有直接关联的是()

A.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B.乾隆帝——设置伊利将军

C.隋文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确立D.康熙帝——设置台湾府

【分析】本题考查重要帝王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详解】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员,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所以C项关联错误,ABD三项对应正确。

故选:

C。

【点评】注意识记历史上重要帝王的主要贡献。

15.下列事件出现在中中不同的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②“交子”的出现③成吉思汗统一蒙古④贞观之治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D.④②③①

【分析】本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交子”的出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贞观之治。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详解】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在清朝,②“交子”的出现在北宋;③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在1127年北宋灭亡后,元朝建立前,④贞观之治在唐朝。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交子”的出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贞观之治的相关知识。

二、判断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北宋中期,全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增至46处。

东京(开封)人口达到百万以上。

南宋都城临安府(杭州)到宋宁宗时已达120多万人。

宋代城市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

商店可以随意开设。

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

开封城内,到处都有商铺、邸店、质坊、酒楼、食店,而且还有晚上交易的夜市。

城内还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叫做瓦子,里面有“勾栏”(歌舞场所),酒肆、茶楼。

入元以后,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继续保持着繁荣局面,而且随着运河的恢复和海运的开通,在运河沿线和沿海出现了一批非常活跃的城市。

早在唐代出现的在大城市周围的定期草市墟市,到宋代已经普遍存在于大、中、小城市周围和一些村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易场所。

许多草市逐渐发展成镇市,镇市发展为城市。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C”

16.宋代城市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商店开设采取集中的方式()

17.宋代城市居民的生活多姿多彩,娱乐活动丰富()

18.北宋时,烧煤在东京城内已很普遍()

19.草市墟市已成为宋代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场所()

20.唐代至元代,我国城市发展迅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的相关史实。

识读材料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16)据“宋代城市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商店可以随意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

”可知,“宋代城市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商店开设采取集中的方式”这一表述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故涂B。

(17)据“宋代城市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商店可以随意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

开封城内,到处都有商铺、邸店、质坊、酒楼、食店,而且还有晚上交易的夜市。

城内还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叫做瓦子,里面有‘勾栏’(歌舞场所)、酒肆、茶楼。

入元以后,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继续保持着繁荣局面”可知,“宋代城市居民的生活多姿多彩,娱乐活动丰富”这一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故涂A。

(18)据题干材料可知,“北宋时,烧煤在东京城内已很普遍”这一表述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故涂C。

(19)据“早在唐代出现的在大城市周围的定期草市墟市,到宋代已经普遍存在于大、中、小城市周围和一些村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易场所。

”可知,“草市墟市成为宋代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这一表述正确,故涂A。

(20)据“北宋中期,全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增至46处。

东京(开封)人口达到百万以上。

南宋都城临安府(杭州)到宋宁宗时已达120多万人。

”“入元以后,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继续保持着繁荣局面”可知,“唐代至元代,我国城市发展迅速”这一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故涂A。

故答案为:

(16)B。

(17)A。

(18)C。

(19)A。

(20)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宋代的社会生活的相关史实。

三、填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2分,第22题3分,共5分)

21.观察下图一,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一中对应的方框内。

(2分)

A.宋朝大商港:

广州B.瓷都:

景德镇

【分析】本题以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宋代南方经济分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详解】依据课本知识,广州是广东省省会,景德镇位于江西东北部,所以上框是B,下框是A。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宋代南方经济分发展的有关内容。

22.观察下图二,完成下列问题。

(3分)

(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二中对应的方框内。

(2分)

A.元朝的都城B.中国与欧非交往的中转站:

阿拉伯地区

(2)据图概括元朝交通的特点。

(1分)

【分析】本题以元朝疆域图为切入点,考查元朝的建立,元朝的对外交往。

【详解】

(1)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中国与欧非交往的中转站阿拉伯地区位于西亚。

(2)由图可以看出,元朝时期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十分发达。

故答案为:

(1)

(2)元朝时期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十分发达。

【点评】本题以元朝的建立,元朝的对外交往为背景,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四、材料分析题:

本大题共2小题,第23题7分,第24题6分,共13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7分)

材料一宋太祖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把他们调到外地充当无实权的节度使,使其徒有虚名。

……还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兵将领并不随军调动,防止武将专权。

另外,各地方精装之士都进入禁军。

禁军的半数拱卫京师,另一半驻守各地,已达到“强干弱枝”“内外牵制”的目的。

——人教版《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域。

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元朝的行省实际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

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材料三明朝的政权和皇帝的权力,在中国历朝中是最为绝对的。

明太祖废除宰相以后,皇帝直接管理政务……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随时可以逮捕、拘禁、处死官吏与百姓……朱元璋恢复科举制度时,规定读书人只能读“四书”……因此,这个政权可说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见的专横暴力。

材料四清朝时,……内阁仍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

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太祖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元朝的行省有哪些职能?

(2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明朝的政权和皇帝的权力,在中国历朝中是最为绝对的”的具体表现。

(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改组措施”是什么?

(1分)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元朝行省制度、明朝和清朝强化君权的措施。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宋太祖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把他们调到外地充当无实权的节度使,使其徒有虚名…还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兵将领并不随军调动,防止武将专权。

另外,各地方精装之士都选入禁军。

禁军的半数拱卫京师,另一半驻守各地,已达到‘强干弱枝’‘内外制’的目的。

”,可知宋太祖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根据材料二“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

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元朝的行省实际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

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可知元朝的行省的职能有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3)根据材料三“明朝的政权和皇帝的权力,在中国历朝中是最为绝对的。

明太祖废除宰相以后,皇帝直接管理政务…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随时可以逮摘、拘禁、处死官吏与百姓…朱元璋恢复科举制度时,规定读书人只能读‘四书’……因此,这个政权可说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见的专横暴力。

”,可知“明朝的政权和皇帝的权力在中国历朝中是最为绝对的”的具体表现有废除宰相,皇帝直接管理政务;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等。

(4)根据材料四“清朝时,----内阁仍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

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改组措施是设立军机处。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故答案为:

(1)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3)废除宰相,皇帝直接管理政务;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等。

(4)设立军机处。

【点评】详解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4.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王玄策出访印度。

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外,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李勉做广州刺史时,广州每年来华的外国商人,至少也在80万以上。

阿拉伯旅行家麦斯俄达说:

“广府城人烟稠密,仅仅统计伊斯兰教人、基督教人、犹太教人和火祆教人,就有20万人。

——选自《中国文化通史》隋唐五代卷

材料二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

最后一次航行,船队正在穿越印度洋回归祖国时,62岁的郑和病逝在他的宝船上。

——摘编自吴于谨、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三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处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

它不仅没有直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推动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唐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1分)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唐朝时期对外交流的史实。

(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分)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并归纳该政策产生的影响。

(2分)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详解】

(1)据材料一“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王玄策出访印度。

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外,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李勉做广州刺史时,广州每年来华的外国商人,至少也在80万以上。

阿拉伯旅行家麦斯俄迭说:

‘广府城人烟稠密,仅仅统计伊斯兰教人、基督教人、犹太教人和火袄教人,就有20万’”可知,材料一反映出唐朝采取了开放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对外交流的史实有日本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2)据材料二“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

最后一次航行,船队正在穿越印度洋回归祖国时,62岁的郑和病逝在他的宝船上”可知,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是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3)据材料三“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

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可知,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的变化,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逐渐落伍了,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

故答案为:

(1)开放;日本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2)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3)闭关锁国;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的变化,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逐渐落伍了,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五、简答题:

本大题共2小题,第25题6分,第26题6分,共12分

25.科技决定国力,科技改变国运。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6分)

(1)唐朝时期的科技水平领先世界,请列举唐代一例科学技术领域的成果?

(1分)

(2)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指出:

“中国科技发展到宋代,已经呈现巅峰状态。

”请举二例这一时期的重大科技成果。

(2分)

(3)元代著名科学家在什么著作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

(1分)

(4)请写出明朝“农业科学巨著”和“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两部著作名称。

(2分)

【分析】本题考查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的文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详解】

(1)唐朝时期的科技水平领先世界,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年;北宋发明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

(3)元代著名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