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城市.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3114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中的城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唐诗中的城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唐诗中的城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唐诗中的城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唐诗中的城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诗中的城市.docx

《唐诗中的城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中的城市.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诗中的城市.docx

唐诗中的城市

摘要I

AbstractII

1唐诗中的名城1

1.1唐朝的城市发展1

1.2唐诗的发展1

1.3唐诗中有名的城市2

2唐诗城市中的人文景观4

3城市在唐不同时期的对比5

3.1初盛唐时期关于城市的诗歌5

3.2中晚唐时期关于城市的诗歌5

4唐诗中的城市意象7

5唐诗中诗人对城市所赋予的情怀和审美心理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摘要

我国古代文学中久已有记录城市变迁的文字。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得到极大发展的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这个时期的城市得到极大的发展。

而形成于唐代的唐诗更是我国文学历史上的里程碑。

唐诗中有许多描绘城市的著名诗篇,体现了城市的变迁,描绘了城市的人文景观和人们对城市的审美心理。

不同时期的唐诗表现风格和表现手法不同,主要可以分为初盛唐时期的唐诗和中晚唐时期的唐诗。

而在大量描写城市的优秀诗篇中,也形成了唐诗中的名城,除了长安、洛阳这样在当时是都城的城市以外,还有许多新兴的经济中心或者旅游胜地,特别是江南的城市,比如金陵、广陵、桂林等。

本文从唐诗中的名词出发,先介绍了唐诗中关于这些名城的描述,探究唐诗中的人文景观,然后对比了城市在唐代不同时期的表现风格,描绘了唐诗中的城市意象,探究唐代诗人在唐诗中对城市所赋予的感情和审美风格。

关键词:

唐诗;城市;桂林;长安;审美心理

 

Abstract

AncientChineseliteraturehasalongrecordofurbanchangetext.TangisthedevelopmentofChina'sfeudalsocietygreatlyperiodofnationalprosperity,economicprosperityandpeople'shappiness,thistimethecityhasbeenagreatdevelopment.FormedintheTangDynastyTangisamilestoneinthehistoryofourliterature.Tanghasmanydepictingthecity'sfamouspoem,reflectsthecity'schanginglandscape,depictingthecity'sculturallandscapeandpeopletothecity'saestheticpsychology.Tangperformancestyleandtechniqueindifferentperiodsaredifferent,canbedividedintoearlyandlateTangTangTangTangDynastyperiod.Inalargenumberofthecity'sexcellentdescriptionofthePsalms,alsoformedinthecityofTang,inadditiontoChang'anandLuoyangsoatthetimewasoutsidethecapitalcity,therearemanyemergingeconomiccenterortouristattraction,especiallyinthesouthofthecity,suchastheJinling,KoryoandGuilin.Inthispaper,thetermstartingfromtheTang,Tangintroducedthefirstdescriptionofthesecities,andexploretheculturallandscapeTang,thencomparedthecityatdifferenttimesoftheperformancestyleoftheTangDynasty,Tangdepictingtheimageofthecity,exploringtheTangDynastyTangpoetgiventothecityinemotionalandaestheticstyle.

Keywords:

Tang;city;Guilin;Chang;aestheticpsychology

 

1唐诗中的名城

人类文明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古代的城市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城和市。

城是指帝王和王公贵族们居住的有城墙防御措施的中心部分,市则指

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

中国古代的城市主要是为了满足政治统治的需要,主要体现政治性和军事性,而生产性、商业性和服务性、娱乐性则往往具有衍生性质。

城市的发展与帝国的发展密切相连。

1.1唐朝的城市发展

城市体现着人类文明及人类文化的发展。

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得到迅猛发展的朝代,唐朝时期的城市发展也非常迅速。

唐朝时期的长安和洛阳作为都城,人口规模都超过百万,商业都市圈异常繁荣。

长安作为大唐帝国最宏伟的城市,是当时唐朝的心脏和灵魂,其城市的布局特点,是为了适应唐朝的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盛唐经济和文化实力的体现。

盛唐时期的城市里,王宫、帝城又是主体建筑,这种布局,显示出一种王者统治气象的坐北朝南之势。

宫城与皇城,居高俯瞰。

盛唐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带动着城市轰轰烈烈地发展着,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地理空间和人们心灵的空间。

这些城市的格局显示了其封闭性的内涵与外延,城市生活方式只是龟缩在宫城之内,所构成的“宫廷文化”、“官本位文化”对人性的压抑,最重要的还是唐朝时期的居民自身思维与观念上的局限,一种特有的对故土自然的深厚感情而产生的狭隘。

这样的城市布局和文化发展使得唐朝时期的文化精英们没有像西方那样热衷于商业贸易,而是比较热衷于发展文化,尤其是诗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2唐诗的发展

唐诗代表了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无疑是中华以及世界文坛上浓墨重彩的笔触更是世界文化发展发展史上最具文采的一座巍峨耸立的高峰。

说到唐诗的兴盛的原因,(当然学术界不断的在探讨中)较普遍的看法是:

①唐代社会在发展中解决了很多的束缚,在一些政治变革、经济变革、取得很大的进步,更重要的是由‘门阀仕族拢断政治’局面已基本结束,使老百姓在生活实践中,思想大大解放,从而为文化生活之一的形式‘诗歌创作’开拓了视野、诗歌艺术得到了“活水源泉。

”②由于经济的普遍提高,给文学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广泛的来源。

③前代文学积累;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因此也为唐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代诗人们是在前人的文化遗产上,发扬光大才有可能兼收并蓄,取人之长,推陈出新,把中华诗歌文化推向新的高峰。

④唐代采取了科举制度,考试内容就有诗(诗歌概括性强)、赋(文彩韵章),而皇帝也热爱诗歌,(这很重要!

)必然造成重视诗歌的‘社会风气’,因而,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

⑤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唐朝的政治比较开明,特别是在宗教和文化上,对儒家、释家、道家,都提倡;允许外来宗教在国内传布,这对于人们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促进文艺上,各种风格流派的形成,是有益的因素。

同时,唐朝国力强大,统治者对自身充满信心,因而基本上没有‘文字狱’,所以文人胆子都比较大;(例如;李白遭谗,也就是‘赐金放还而已)所之,文人及诗歌体裁宽广,而反映的社会问题迅速而尖锐。

(并非是一片颂扬)。

1.3唐诗中有名的城市

除了长安、洛阳这样当时的都城之外,唐诗中还有许多描写其他城市的诗篇,而金陵(南京)、扬州(广陵)、桂林等都是唐诗中的名城。

李白在《金陵三首》其三中写道: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刘禹锡在《金陵怀古》中感叹道: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李白在《金陵白杨十字巷》中写道“天地有反覆,宫城尽倾倒。

六帝余古丘,樵苏泣遗老”。

还有许多其他描写金陵的唐诗,如《登金陵凤凰台》、《月夜金陵怀古》、《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金陵歌送别范宣》等。

 而广陵是唐代江南的中心城市,非常繁华富庶,海内外交流频繁。

于邺的《扬州梦记》云:

“扬州,胜地也。

每重城向夕,娼楼之上,常有绛灯万数,辉罗耀列空中。

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

李白有诗云“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游览的就是广陵。

此外,还有《如《秋日登扬州西灵寺塔》、《广陵赠别》

等诗篇。

还有一首名篇《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韦应物在《酬柳郎中春日归扬州南郭见别之作》中写道:

“广陵三月花正开”,刘希夷在《江南曲》其六中写道“暮春三月晴,维扬吴楚城”。

同时,关于广陵风物的诗篇也有许多,如孟浩然的《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王昌龄的《客广陵》、岑参的《送扬州王司马》、高适的《广陵别郑处士》等,以俊爽之笔所描摹的都是广陵的风物特色。

还有描写广陵风情的,如如赵嘏《广陵道》:

“斗鸡台边花照尘,炀帝陵下水含春”,则是借隋代故典写广陵之奢华;张祜的《纵游淮南》: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写的是广陵的风月民俗;陆畅《赠贺若少府》:

“十日广陵城里住,听君花下抚金徽”则是广陵的声色之乐。

通观《全唐诗》,描写桂林的诗篇也有许多,主要是对桂林风景的描写,表达对桂林岐山秀水的热爱之情。

唐诗中的桂林不仅仅是个地理景观,也是诗人当时的内心情境的投射,蕴涵着诗人的城市观念和文学理想。

比如王昌龄《送谭八之桂林》:

“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写桂林之水;杜甫《寄杨五桂州谭》:

“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记录了唐时桂林的气候特征;韩愈《送桂州严大夫》: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记录的是桂林出众的山水风光。

戎昱在《桂州腊夜》中写道: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李商隐的《桂林》: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

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

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

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

”主要写得是桂林承载的感情。

总之,唐诗中有很多描写城市的诗篇,也造就了许多唐诗中的名城。

 

2唐诗城市中的人文景观

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布局由坊里制到街巷制的巨大转变是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渐变的一个过程。

唐朝,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国力鼎盛,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在这一时期,城市商业布局发生了实质的变化,我们可以从不同时期的唐诗中反映出来。

卢照邻在《长安古意》写道: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以致“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描写长安的繁荣景象。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描写的是城市娱乐区的兴盛。

李白则留下了许多关于酒肆的诗句,如“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八胡姬酒肆中。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

初唐和盛唐时期的诗句主要展现人们积极乐观、自信和谐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暗示唐代城市的饮食服务业决非管制严格的景象,僵化的、集中设置的古典坊呈制应已有所改变。

中后唐时期,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但中央集权的削弱反而使城市建设突破坊里制的局限而有了更大的空间。

当时,作为全国经济重心的江南,已经开始对人产生了难以名状的吸引力。

杜牧有诗云: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张祜也说: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台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纵游淮南》。

中晚唐的诗歌中有很多关于城市夜市的描写如“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

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

 

3城市在唐不同时期的对比

3.1初盛唐时期关于城市的诗歌

长安是大唐帝国的都城,象征帝国的声威气势。

初唐有很多诗句描写长安的辉煌气势。

骆宾王在《帝京篇》中写道: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唐太宗的《帝京篇》其间透露出来的宏大的气势、昂然向上的精神、超凡的自信都是齐梁诗风无法比肩的,而这些无疑为初盛唐表现城市的诗篇奠定了宏阔雄健的基调,这样的诗歌更多是涉及政治方面的内容,透露着帝国的兴盛与发达。

初盛唐诗人们比较喜欢描述一些宫殿楼台和一些盛大隆重的朝会场面。

如虞世南在《凌晨早朝》)中写道:

“万瓦宵光曙,重檐夕雾收。

⋯⋯日晖青琐殿,霞生结绮楼”魏征在《奉和正日临朝应诏》中写道:

“百灵待轩后,万国会涂山。

⋯⋯声教乙四海,朝宗引百川”这些诗歌表达了使人们对大唐帝国强盛国力以及繁荣经济的自豪感。

初盛唐诗人在其他场合如登览游赏的表现城市方面的诗作中,也多体现对大唐帝国的热烈礼赞,如张九龄《登乐游原春望抒怀》:

“城隅有乐游,表里见皇州。

⋯⋯万壑清光满,千门喜气浮,花间直城路,草际曲江流。

”。

再如王维的《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在唐代士人观念中,进入长安这座城市才能真切体会是大唐帝国的强盛,并为之自豪骄傲,而被迫远离京城的士人则更多的是表达对长安的眷恋与向往。

杜甫有诗云: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秋兴八首》),表达了作者对都城雄伟壮丽的宫殿、盛大华丽的朝会场面的怀念。

3.2中晚唐时期关于城市的诗歌

中晚唐时期对城中的市管理严格,城中居民交往只能在白天进行。

这些严格的规定在“城”与“市”的拉锯较量中往往被跨越,实现了城与市的融合,如长安的商业活动在中唐以后便越出两市,渗入居民区中,而且打破宵禁,出现了夜市。

中唐以后,随着市井生活对专制管制的越界,同时,在中晚唐时期,由于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南方城市发展很快,如扬州、金陵、杭州、桂林等由于其特殊的区位优势,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张祜在《纵游淮南》中写道“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杜牧在《赠别》中写道: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王建在《夜看扬州市》中写道:

“夜市干灯着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升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韦庄描绘金陵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满眼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王昌龄在《送谭八之桂林》中写道:

“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写的就是桂林的水。

晚唐的诗歌中更多的是突出城市生活的感官享乐色彩,诗歌创作中都市色彩被强化,城市功能也在逐渐转化。

所以晚唐诗歌在表现城市生活时更多的表现的是奢华享乐的生活以及对这种享受城市文明时的间离姿态的批判。

而且唐朝已经衰落,城市享乐笼罩着不祥的预兆氛围,诗歌中带着不安与哀婉的情调。

如杜牧的《泊秦淮》等。

总之,中晚唐时期的关于城市的诗歌的风格与初盛唐时期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

 

4唐诗中的城市意象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是汉民族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唐代被认为是我国各个朝代中旧诗发展最快,内容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

大部分唐诗都被收录在《全唐诗》中。

按照时间,唐诗的创作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尽管唐诗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被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除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知名的还有二千三百多人。

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二千八百六三首。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

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

近体诗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初唐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等初唐有名的诗人。

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使得唐诗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且这个时期诗歌的题材很广。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就是李白和杜甫。

李白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杜甫现实主义的著名诗人。

他们的诗歌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另有王维、孟浩然代表田园诗派和高适、岑参代表边塞诗派。

中唐时期,诗人各有成就。

但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此外,刘禹锡,李贺之诗也颇有成就。

晚唐时期,较著名的诗人有:

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等。

其中,李商隐和杜牧被人们称为“小李杜”。

到公元8世纪初,唐王朝出现了所说的“开元盛世”,经济、文化发展到鼎盛。

诗歌创作领域也出现大批优秀诗人,写下内容异常丰富的诗歌。

其中田园山水诗和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占相当比重,李白、杜甫也出现在这时。

山水田园诗中最有名的作者首推王维。

他受佛教思想影响,厌倦官僚生活,长期隐居于辋川别业,热爱自然,熟悉农村,诗写得恬静闲适,具有一种静态美。

与王维齐名的诗人是孟浩然。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

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半生漂泊流浪,游历名山大川,纵情山水之间,过得逍遥快活。

同时也写下了很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表现自己自由奔放、潇洒惬意的情怀。

李白性格的叛逆不羁正好与山川的奇险、水流的湍急相对应。

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最杰出、最著名的当属那首淋漓潇洒、气势宏伟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作者无拘无束,想象力丰富,诗中描写的山川的奇与险,其实也是作者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

李白常常在诗中运用多种手法,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起来使用,使得描绘的意境神奇、传神、动人,同时豪迈奔放、飘逸若仙,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的韵致所在。

他的语言正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李白有很多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名诗,他的这类诗的风格与王维、孟浩然的诗的格调不同,李白的风景诗潇洒飘逸,王维、孟浩然的风景诗细致入微。

李白常常不对一草一木这样的细节多作刻画描写,而是从宏观摄取大自然的神韵。

杜甫的性格和诗风与李白不同。

李白像狂放不羁的骏马,杜甫像忍苦载重的犍牛,各具风范,各有价值。

杜甫诗风老成稳健,倾向现实主义。

他的全部诗作,一方面反映了一个诚实的知识分子一生的遭际,同时也是唐帝国由盛转衰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

杜诗又被后人称为“诗史”,即本于此。

唐代中后期,王朝的鼎盛期已过,但诗歌创作仍未衰歇,先后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张籍、李贺、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李商隐、温庭筠、杜荀鹤等等风格不一的杰出诗人。

他们的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国走向衰落过程中的危机和民间苦难,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韩愈是散文大家,同时也是著名诗人。

他最崇拜李、杜,但并未亦步亦趋地去摹拟他们,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创出独特的风格。

韩诗的特点是求奇避俗,与他的好友孟郊一道被称为“韩孟诗派”。

李贺也是一位有名的诗人。

他的诗受韩愈影响,但风格又不同于韩愈。

其诗想象丰富,形象怪特,辞语瑰丽,常把鬼魅题材写得阴森可怖,被称为“鬼才”。

盛唐时期,城市得到迅猛发展,特别是大城市高度繁荣、物质生活丰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对非城市人士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城市的发展为士人们提供了发展的新机遇,大家都向往、渴望、憧憬去大城市发展。

同时,发达起来的城市也迫切需要这些文化精英的到来,“士”在城市的大量积集,促进了城市文化的繁荣。

唐代居民向往、留恋长安、洛阳这样的都城,因为它们是全国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他们会有更多的机遇,或者可以考中官职,进入仕途;或者可以依赖手艺、特长,赢利发财。

所以很多人,为了寻找较好的生活出路,都希望到长安、洛阳这样的大城市闯荡。

诗人李白有“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的念念不忘。

即便是安史之乱后,唐人对大城市的向往还是有增无减,“生作长安草,胜为边地花。

”盛唐城市的快速兴起,各方面建设的迅速发展,通过居住设施、交通、道路、商业等的组合,重新塑造了与自然有别的全新生态结构,对整个国家、民族的文化面貌也发生了重大影响,也彻底改变了离家入城者们的身份,改变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内心生活。

城市繁华嚣躁,使突然置身其间的人们若有所失,感觉迷惘。

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在给人们发展机会的同时,也过多地限制了人在更高层次上的人格整合,压抑了个性的充分发展,使人的自由、恬静的天性在全新生态中表现出不相适应的扭曲,从而产生了一种无所寄托的漂泊感和寄居感。

岑参在《寄左省杜拾遗》诗中云: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崔国辅在《中流曲》中写道:

“归时日尚早,更欲向芳洲。

渡口水流急,回船不自由。

”李颀在《送魏万之京》中写道: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在主要是由建筑物构成主体的城市里,人们借助自然景物,与人工景物形成了互补,以此来消解城市空间的压迫感,因此,盛唐出现了空前的建造别墅热。

盛唐士族在经济文化方面大多具有自足性与独立性,在满足了生存需要的同时,有回归自然的精神慰藉,以消解在城市化的新生态结构中而生成的人性焦渴。

 

5唐诗中诗人对城市所赋予的情怀和审美心理

贺知章有诗云: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这首诗是一首写回家的非常著名的诗篇,体现了回家的急切与幸福,同时也体现了回家者与家乡之间的隔阂,其实这也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一种“隔阂”。

走进喧哗繁荣的城市,却割不断与土地血脉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还因为时间的久远而越发地牢靠。

所以盛唐时期的诗篇有很多是表现对故乡眷念与自然崇拜,而城市文明快速发展的进程,在某种程度上又加剧了这种恋情。

换句话来说,在迅猛发展的都市里,它们会对故乡大地愈发留恋,他们将思乡之情转化为一种对于山水自然的酷爱和向往,从身边山水中寻求精神体验的实践。

所以,盛唐时期的人们把回归大自然,作为一种实践审美意义的活动,体验回“家”的快感,传达对故土的一往深情。

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写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写道: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崔颢在著名的诗篇《黄鹤楼》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王维《杂诗》云: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虽然身处繁华的都市,但却异常眷恋、怀念故乡,把对故乡的情思具体化为一种生动的个性化极其鲜明的形象,给人以无穷想象的空间。

其实,这也表现了都市与乡村生活的巨大反差。

常建有诗云: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宿王昌龄隐居》)。

都市依然快速地发展着,而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心灵深处割舍不断的怀乡情绪就很容易被一些事物或者美好的景物所激活。

盛唐时期,城市迅速地崛起,大都市城垣严密的封闭性内涵与外延的全新生态结构,使与生俱来就有着乡情被表现的更加强烈与明显,他们从山水自然中寻求精神体验的实践,回归主题成为他们诗歌的魅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蔡燕.唐诗宋词中城市功能演变与文体转换[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

[2]吕泱.唐风依稀拂坊墙——唐诗中所反映的城市商业布局的变化[J].规划师,2004.

[3]席亚健.唐诗中的唐代体育研究——以《全唐诗》为研究素材[D].苏州大学,2012.

[4]孙晶茹.论唐代音乐对诗歌的影响[D].南开大学,2008.

[5]陈海蓉.小议唐诗与宋词的表现形式上的差异[J].大众文艺,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