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四单元 运动系统脉管及神经解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1821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01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四单元 运动系统脉管及神经解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四单元 运动系统脉管及神经解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四单元 运动系统脉管及神经解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四单元 运动系统脉管及神经解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四单元 运动系统脉管及神经解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四单元 运动系统脉管及神经解剖.docx

《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四单元 运动系统脉管及神经解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四单元 运动系统脉管及神经解剖.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四单元 运动系统脉管及神经解剖.docx

口腔解剖生理学第四单元运动系统脉管及神经解剖

第四单元 运动系统、脉管及神经解剖

 一、骨及关节

  

  

(一)上颌骨的解剖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上颌骨位于颜面中部,左右各一,相互对称。

  与邻骨连接,参与眶底、口腔顶部、鼻腔底部和侧壁、颞下窝和翼腭窝、翼上颌裂及眶下裂的构成。

  

  1.外形

  上颌骨形态不规则,可分为一体四突。

上颌体分为前、后、上、内四面;

  四突分别称为额突、颧突、腭突和牙槽突。

  

(1)上颌体:

  前外面有眶下孔、尖牙窝,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5cm处,眶下孔向后、上、外方通入眶下管;后面(颞下面)有颧牙槽嵴、牙槽孔和上颌结节;上面(眶面)有眶下管;内面(鼻面)参与鼻腔外侧壁的构成,有上颌窦裂孔、向前下方的沟与蝶骨翼突和腭骨垂直部相接构成翼腭管。

  

  

  

(2)额突:

与额骨、鼻骨和泪骨相接,并参与泪沟的构成。

  (3)颧突:

与颧骨相接。

  (4)腭突:

与对侧腭突在中线相接,构成硬腭。

  (5)牙槽突(牙槽骨)两侧上颌牙槽突在中线相接,形成牙槽骨弓。

  2.牙槽骨解剖名词

  

(1)牙槽骨:

系上下颌骨包绕牙根周围的突起部分。

  

(2)牙槽窝:

为牙槽骨容纳牙根的部分。

牙槽窝的形态、大小与所容纳的牙根相适应。

  (3)牙槽嵴:

牙槽窝的游离缘。

  (4)牙槽间隔:

两牙之间的牙槽骨。

  (5)牙根间隔:

多根牙各牙根之间的牙槽骨。

  3.上颌窦与牙根尖的关系

  上颌窦位于上颌骨内,上颌窦的底壁由前向后盖过上颌第二前磨牙到上颌第三磨牙的根尖,与上述牙根尖之间隔以较薄的骨质,甚至无骨质而仅覆以黏膜。

其中以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底壁最近,上颌第二磨牙次之,第二前磨牙与第三磨牙再次之。

  

  4.上颌骨的支柱结构

  上颌骨与咀嚼功能关系密切,在承受咀嚼压力明显的部位,骨质比较厚,形成了对支柱,均下起上颌骨牙槽突,上达颅底。

  尖牙支柱

  颧突支柱

  翼突支柱

  

(1)尖牙支柱(鼻额支柱):

主要承受尖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经眶内缘至额骨。

  

(2)颧突支柱:

主要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第一磨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嵴上行达颧骨后分为两支:

一支经眶外缘至额骨,另一支经颧弓至颅底。

  (3)翼突支柱:

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由蝶骨翼突构成,翼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后端连接,将咀嚼压力传导至颅底。

  

  

  

(二)下颌骨的解剖特点及生理意义

  下颌骨是颌面部骨中唯一能活动的骨。

  1.解剖标志

  下颌骨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

水平部称为下颌体,垂直部称为下颌支。

  

(1)下颌体:

  外侧面中线处有正中联合;

  正中联合两旁有左右各一的颏结节;

  从颏结节向后上延至下颌支前缘的骨嵴,称为外斜线,有降下唇肌及降口角肌附着;

  在外斜线上方,下颌第二前磨牙的下方或第一、第二前磨牙之间的下方,下颌体上、下缘之间略偏上处有颏孔。

  下颌体内侧面近中线处有两对突起,上颏棘和下颏棘;自下颏棘斜向后上与外斜线相应的骨嵴称为内斜线(下颌舌骨线);内斜线上方,颏棘两侧有舌下腺窝;内斜线下方,近下颌体下缘有下颌下腺窝和二腹肌窝。

  

(2)下颌支:

  上端有喙突和髁突(关节突),喙突上有颞肌和咬肌附丽,髁突颈部下方有翼外肌下头附着;两突之间有下颌切迹(乙状切迹)。

  下颌支内侧面中央略偏后上方有下颌孔;

  孔的前方有下颌小舌,为蝶下颌韧带附着处;

  孔的后上方有下颌神经沟,下牙槽神经、血管通过此沟进入下颌孔;

  下颌孔向前下方通入下颌管。

  下颌支后缘与下颌体下缘相连接处称下颌角,

  下颌角的内面有翼肌粗隆,外面有咬肌粗隆,为相应咀嚼肌附着处。

  

  

  2.薄弱部位

  

(1)正中联合:

位置最突出。

  

(2)颏孔区:

此处有颏孔,又有下颌前磨牙牙槽窝。

  (3)下颌角:

为下颌骨的转折处,骨质较薄,且有下颌第三磨牙牙槽窝位于其间。

  (4)髁突颈部:

此处较细小,其上下均较为粗大。

  (三)腭骨

  腭骨为左右成对的L形骨板,位于鼻腔后部,上颌骨与蝶骨翼突之间,参与构成鼻腔底和侧壁、腭、眶底、翼腭窝、翼窝和眶下裂。

  腭骨外形分为水平与垂直两部分,并有三个突起结构。

  1.水平部构成鼻腔底的后部、硬腭的后1/4,其外侧缘与上颌骨牙槽突共同构成腭大孔;两侧水平部的内缘在中线处相连,形成鼻嵴后部。

  2.垂直部构成鼻腔的后外侧壁,其外侧面有翼腭沟与上颌体内面和蝶骨翼突前面的沟,共同形成翼腭管。

  3.垂直部上缘有蝶突和眶突,两突间的凹陷为蝶腭切迹,蝶腭切迹与蝶骨体的下面构成蝶腭孔,翼腭窝经此孔通向鼻腔。

在水平部与垂直部的连接处有锥突,锥突后面的中部构成翼突窝底,为翼内肌的起始处。

  

  (四)颞下颌关节组成及运动

  下颌骨髁突

  颞骨关节面

  关节盘

  关节囊

  关节韧带

  

  1.下颌骨髁状突

  

(1)外形:

椭圆形,内外径长,呈椭圆形,内外径长,前后径短。

  侧面观,有一横嵴将髁突顶部分为前后两个斜面。

前斜面小,为功能面,是关节的负重区;后斜面较大。

  

(2)髁突颈部:

骨折的好发部位;关节翼肌窝。

  (3)双侧髁状突基本对称。

  2.颞骨关节面

  包括凹部即关节窝和突部即关节结节。

  关节窝:

大致三角形。

  关节结节:

2个斜面。

  

  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区是髁突的前斜面和关节结节的后斜面,而不是髁突顶部和关节窝顶部。

  3.关节盘

  位于关节窝和髁状突之间,卵圆形,内外径大于前后径,厚度不均匀,从前到后可见5个分区:

  

(1)前带;

  

(2)前伸部;

  (3)中间带;

  (4)后带;

  (5)双板区。

  

 

厚度

前后径

纤维方向

小血管、神经

备注

前带

较厚2mm

前后方向

颞前附着

下颌前附着

前伸部

中间带

最薄1mm

前后方向

功能面之间

盘穿孔、破裂的好发部位

后带

最厚3mm

最宽

方向不定

后方有双板区

盘穿孔、破裂的最好发部位

  关节盘在解剖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特点

  

(1)使上下关节面吻合:

形成盘颞关节(滑动关节)和盘-颌关节(铰链关节);

  

(2)改变颞下颌关节运动的轴向;

  (3)吸收拉力和压力;

  (4)保持关节盘与髁突平衡;

  (5)营养、润滑和感觉功能。

  关节囊和关节间隙

  4.关节囊

  关节间隙

  上腔大而松,容量1.0~1.2ml

  下腔小而紧,容量0.5~0.8ml

  

  5.关节韧带

  颞下颌韧带

  蝶下颌韧带

  茎突下颌韧带

  

  

  

(1)颞下颌韧带:

起于颧弓和上颌结节,止于髁突颈部外侧和后缘。

  

(2)茎突下颌韧带:

起于茎突,止于下颌角和下颌支后缘。

  (3)蝶下颌韧带:

起于蝶骨角棘,止于下颌小舌。

  6.颞下颌关节的运动

  下颌运动通常归纳为开闭颌运动,前后运动及侧方运动三种基本形式,通过颞下颌关节的转动和滑动来实现。

  1.两侧髁突同时转动

  

(1)两侧髁突在关节窝同时转动:

  从下颌后退接触位作小开口运动,开口度约2cm,两侧髁突仅作转动,运动轴心在髁突,关节盘基本不动,活动发生在关节下腔。

闭口则作相反运动。

  

(2)两侧髁突在关节结节下方或前下方转动:

最大开口时,髁突在关节结节下方或前下方转动,活动发生在关节下腔,运动轴心在髁突。

  2.两侧髁突同时转动和滑动

  

(1)两侧髁突在大开口运动时沿冠状轴同时转动和滑动:

大开口时(开口度大于2cm以上),颞下颌关节的上腔发生滑动,运动轴心在下颌孔附近,下腔发生髁突转动,运动轴心在髁突的横嵴。

  

(2)两侧髁突在下颌前后运动时同时转动和滑动:

下颌前伸运动主要是关节上腔的滑动运动,也有关节下腔髁突的转动。

  3.一侧髁突转动另一侧髁突滑动

  

(1)下颌侧方运动时,非工作侧髁突向前下内滑动,工作侧髁突沿髁突-下颌支后缘的垂直轴转动。

  

(2)当后牙咬碎大块硬食物的过程中,工作侧髁突为自上向下滑动,而非工作侧髁突沿矢状轴转动。

  二、口颌面颈部肌

  口颌面颈部肌

  口颌面颈部肌主要包括颌面颈部的表情肌、咀嚼肌、颈部肌,以及口腔内的舌、腭、咽、喉部肌。

  

(一)口轮匝肌起止点及功能

  口轮匝肌呈扁环形排列,肌纤维位于上、下唇内,浅层由固有肌纤维构成,从唇的一侧至另一侧,中层由唇周围肌的上、下组的肌纤维交织而成,深层在口角处由颊肌和唇周围肌的部分纤维构成。

主要作用是闭唇,封闭口腔,并参与吮吸、进食、咀嚼及发音。

  

(二)腭部肌起止点及功能

  腭肌形成软腭的主体,由腭帆提肌、腭帆张肌、腭垂肌、腭舌肌和腭咽肌5对肌肉组成。

腭肌和咽肌协调运动控制腭咽闭合,配合完成言语、吞咽和呼吸等重要的功能活动。

腭咽闭合是指鼻咽部的咽腔缩小,与向后运动的软腭形成广泛而密切的接触,从而分隔鼻咽腔和口咽腔。

  1.腭垂肌 位于腭咽肌后头(上头)的深面,起自于腭骨鼻后嵴及腭腱膜,由纵向纤维组成在中线两侧向下至腭垂。

主要作用是牵拉腭垂向上。

  2.腭帆提肌 腭帆提肌是软腭的主要肌肉,起自颞骨岩部下方颈动脉管的前方,少部分纤维起自咽鼓管软骨的内下部分,纤维向前下内走行,在骨性咽鼓管的下方转向软腭。

其作用是上提软腭并参与咽侧壁的内向收缩,在发音时是完成腭咽闭合最重要的肌肉之一。

  3.腭帆张肌 

  腭帆张肌位于腭帆提肌的前侧和外侧,75%起自咽鼓管软骨的外侧壁,其余部分起自翼内板的基部。

主要作用是拉紧软腭,也有使咽鼓管开放的功能。

  4.腭舌肌

  腭舌肌的主要功能是下降软腭,提高舌根。

  5.腭咽肌

  腭咽肌的主要功能是下降软腭,上提咽部。

  

  (三)咀嚼肌的起止点及功能

  咀嚼肌是运动下颌的主要肌肉。

  主要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受三叉神经下颌支支配。

  广义的咀嚼肌还包括舌骨上肌群。

  

名称

起止

功能

咬肌

浅层起于上颌骨颧突、颧弓下缘前2/3止于下颌角和下颌支外面的下半部

上提下颌骨并使下颌骨微向前伸,也参与下颌侧方运动

中层起于颧弓前2/3的深面及后1/3的下缘,止于下颌支的中分

深层起于颧弓深面,止于下颌支的上部和喙突

颞肌

起于颞窝及颞深筋膜的深面,止于喙突及下颌支前缘直至第三磨牙远中。

上提下颌骨,也参与侧方运动

名称

起止

功能

翼内肌

深头起于翼外板的内侧面和腭骨锥突

上提下颌骨。

亦参与下颌前伸和侧方运动

浅头起于腭骨锥突和上颌结节

止于下颌角内侧面及翼肌粗隆

翼外肌

上头起于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和颞下嵴,下头起于翼外板的外侧面,止于髁突颈部的关节翼肌窝、关节囊和关节盘。

使下颌骨向前并降下颌骨

  2.舌骨上、下肌群颈中肌群包括舌骨上、下肌群。

  

(1)舌骨上肌群:

  包括二腹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和茎突舌骨肌。

主要作用为降下颌作用。

  1)二腹肌:

  当下颌骨被固定时,二腹肌可上提舌骨;舌骨被固定时,可向下牵拉下颌骨,协助咀嚼。

二腹肌前腹由下颌神经的下颌舌骨肌神经支配,后腹由面神经的二腹肌肌支支配。

  2)下颌舌骨肌:

该肌起于下颌骨内面的内斜线全程,构成肌性与功能性口底;可上提口底。

该肌还具有上提舌骨和下降下颌骨的作用。

下颌舌骨肌受下颌神经的下颌舌骨肌神经支配。

  3)颏舌骨肌:

当下颌骨被固定时,颏舌骨肌牵引舌骨向前上;舌骨被固定时,可牵引下颌骨向下。

  4)茎突舌骨肌:

茎突舌骨肌的主要功能是牵引舌骨向后上方,是颏舌骨肌的拮抗肌。

由面神经的二腹肌肌支支配。

  

(2)舌骨下肌群:

  位于舌骨下方颈正中线的两侧,位居喉、气管、甲状腺的浅面。

分为浅、深两层,浅层自外向内为肩胛舌骨肌和胸骨舌骨肌,深层自下而上为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

该组肌群的共同作用是下降舌骨和喉。

甲状舌骨肌在吞咽时可提喉使之靠近舌骨。

  3.颈深肌群

  位于脊柱颈段的前外侧和前方,分为椎外侧肌群(外侧群)和椎前肌群(内侧群)。

  三、面颈部血管

  

(一)颈内、外动脉的主要分支与分布

  面颈部的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于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

  

  1.颈内动脉

  是脑、眶内结构和额鼻部血供的主要动脉,在颈动脉三角内起自颈总动脉,沿咽侧壁上行达颅底,经颞骨的颈动脉管进入颅内。

  2.颈外动脉

  自颈总动脉起始后,先在颈内动脉前内侧,再向前弯上行,而转向上后,经二腹肌后腹及茎突舌骨肌深面,穿腮腺实质或深面,行至下颌骨髁突颈部内后方,分为上颌动脉与颞浅动脉两终支。

  

  

(1)甲状腺上动脉:

  在平舌骨大角稍下方,发自颈外动脉起始部的前内侧壁。

  分支分布于甲状腺、胸锁乳突肌、环甲肌、舌骨下肌群、喉内肌及相应区域皮肤等。

  

(2)舌动脉:

  于甲状腺上动脉起点的稍上方,舌骨大角尖处,自颈外动脉前壁发出。

主要分支分布于舌、舌骨上肌群、下颌下腺、舌下腺及口底黏膜等。

  

  (3)面动脉(颌外动脉):

  通常在舌骨大角的稍上方,二腹肌后腹下缘处,起于颈外动脉的前壁。

  主要分支分布于上、下唇、鼻背与鼻翼、舌下腺、软腭及腭扁桃体、颏部各肌与皮肤等。

  

  (4)上颌动脉(颌内动脉):

  为颈外动脉的终末支之一,在下颌骨髁突颈部的后内方发出,经髁突颈部深面前行至颞下窝,通常在翼外肌的浅面或深面,行向前上,经翼上颌裂进入翼腭窝。

  主要分支分布于硬脑膜、上、下颌骨、牙齿、腭、鼻窦、咀嚼肌和鼻腔等。

  (4)颞浅动脉:

  为颈外动脉的另一终末支,在下颌骨髁突颈平面发出。

主要分支分布腮腺、颞下颌关节及颅顶部软组织等。

  3.颈内外动脉的鉴别

  

(1)位置:

颈内动脉初在颈外动脉的后外侧,继而转至其后内侧。

  

(2)分支:

颈内动脉在颈部无分支,颈外动脉在颈部发出一系列分支。

  (3)搏动:

暂时阻断颈外动脉,同时触摸颞浅动脉或面动脉,如无搏动,即可证实所阻的是颈外动脉。

  

(二)颌面部、颈部主要静脉的回流途径与范围

  1.口腔颌面部浅静脉

  

(1)面静脉(面前静脉):

起始于内眦静脉。

  

(2)颞浅静脉:

起始于头皮内的静脉网。

  

  2.口腔颌面部深静脉

  

(1)翼丛:

位于颞下窝内。

  

(2)上颌静脉:

位于颞下窝内,起始于翼丛后端。

  (3)下颌后静脉(面后静脉):

由颞浅静脉和上颌静脉合成,走行一段后又分为前后两支,前支与面静脉汇合成面总静脉,后支与耳后静脉汇合成颈外静脉。

  (4)面总静脉:

由面静脉和下颌后静脉前支汇合而成,最终汇入颈内静脉。

  

  3.翼丛与颅内的交通

  翼丛通过以下三条通道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

  

(1)卵圆孔网:

又称卵圆孔静脉丛。

  

(2)破裂孔导血管。

  (3)眼静脉。

  4.颈部浅静脉

  

(1)颈外静脉:

由前后两支合成,前支是下颌后静脉的后支,后支由枕静脉与耳后静脉合成。

  

(2)颈前静脉。

  5.颈部深静脉

  

(1)颈内静脉。

  

(2)锁骨下静脉。

  四、神经

  

(一)三叉神经的分支及分布

  三叉神经是口腔颌面部主要的感觉神经和咀嚼肌的运动及本体感觉神经。

  

  1.眼神经

  为感觉神经,经眶上裂出颅,主要分布于泪腺、眼球、眼睑、前额皮肤和部分鼻黏膜。

  2.上颌神经为感觉神经,经圆孔入颅

  

(1)颅中窝段:

发出脑膜中神经,分布于硬脑膜。

  

(2)翼腭窝段:

发出颧神经、翼腭神经(包括鼻腭神经和腭前、腭中、腭后神经)和上牙槽后神经。

  (3)眶下管段:

上颌神经进入眶下裂后改称眶下神经。

发出上牙槽中神经和上牙槽前神经。

  (4)面段:

于眶下孔处发出睑下支、鼻内侧支、鼻外侧支和上唇支。

  

  3.下颌神经

  卵圆孔出颅入颞下窝脑膜支;是混合性神经。

  脑膜支;

  翼内肌神经;

  下颌神经前干:

  

(1)颞深神经;

  

(2)咬肌神经;

  (3)翼外肌神经;

  (4)颊神经。

  下颌神经后干:

  

(1)耳颞神经;

  

(2)舌神经;

  (3)下牙槽神经。

  

  4.上下颌神经在口腔的分布

  

(1)鼻腭神经:

上颌321|123的腭侧黏骨膜和牙龈。

  

(2)腭前神经:

上颌876543|345678的腭侧黏骨膜和牙龈。

  (3)上牙槽后神经:

上颌87|78以及6|6的腭根和远中颊根、牙周膜、牙槽骨和颊侧牙龈。

  (4)上牙槽中神经:

上颌54|45以及6|6的近中颊根、牙周膜、牙槽骨和颊侧牙龈。

  (5)上牙槽前神经:

上颌321|123及其牙周膜、牙槽骨、唇侧牙龈。

  (6)颊神经:

下颌8-5|5-8颊侧牙龈、颊部皮肤黏膜。

  (7)舌神经:

下颌8-1|1-8舌侧牙龈、口底及舌前2/3的黏膜、舌下腺。

  (8)下牙槽神经:

下颌8-1|1-8及其牙周膜、牙槽骨。

  (9)颏神经:

下颌4-1|1-4唇颊侧牙龈、下唇黏膜。

  

  

(二)面神经的分支与分布

  面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含有三种纤维,即运动纤维、副交感纤维和味觉纤维。

面神经穿内耳道入面神经管,经茎乳孔出颅。

向前穿过腮腺,呈扇形分布于面部表情肌。

以茎乳孔为界,可将面神经分为面神经管段和颅外段。

  1.面神经管段的分支

  

(1)岩大神经:

主要含有副交感节前纤维,其节后纤维分布于泪腺、鼻和腭黏膜的腺体。

  

(2)镫骨肌神经:

支配镫骨肌。

  (3)鼓索:

含有两种纤维,即味觉纤维和副交感纤维。

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下颌下腺及舌下腺的分泌。

  2.颅外段的分支

  

(1)颞支:

分布于额肌、眼轮匝肌上份、耳上肌和耳下肌。

  

(2)颧支:

分布于眼轮匝肌、颧肌和提上唇肌。

  (3)颊支:

位于腮腺导管上方的称为上颊支,位于导管下方的称为下颊支。

分布于颧肌、笑肌、提上唇肌、提口角肌、口轮匝肌和颊肌等。

  (4)下颌缘支:

分布于降口角肌、降下唇肌。

  (5)颈支:

分布于颈阔肌,并有分支与颈横神经交通。

  五、颌面部局部解剖

  

(一)颌面部表面标志及软组织结构特点

  1.表面解剖标志

  

(1)鼻小柱;

  

(2)鼻底;

  (3)鼻面沟:

为近鼻翼基部外侧的长形凹陷;

  (4)唇面沟:

为上唇与颊部之间的斜行凹陷;

  鼻面沟与唇面沟合称为鼻唇沟;

  (5)颏下点;

  (6)眶下孔:

位于眶下缘中点下约0.5cm处;

  (7)腮腺导管的体表投影:

为耳垂至鼻翼与口角之间中点连线的中1/3处;

  (8)面神经出茎乳孔的位置:

成人位于乳突前缘中点或乳突尖端上方约1cm处,距皮肤约2~3㎝。

  2.颌面部软组织的特点

  

(1)皮肤薄而柔软,皮下组织疏松,易于伸展移动。

  

(2)富于皮脂腺、毛囊和汗腺。

  (3)血管密集,血运丰富。

  (4)有皮肤皱纹,走向有一定的规律。

  (5)皮下组织中有表情肌,手术或创伤处理时应注意表情肌的缝合,以免影响表情肌功能。

  

(二)腮腺咬肌区的解剖结构特点

  1.腮腺咬肌区的境界

  前界为咬肌前缘

  后界为胸锁乳突肌、乳突及二腹肌后腹的前缘

  上为颧弓及外耳道

  下以下颌骨下缘为界

  

  2.腮腺咬肌区的层次与内容

  

(1)皮肤。

  

(2)皮下组织:

内含颈阔肌上部。

  (3)腮腺咬肌筋膜:

形成腮腺鞘,特点为浅层特别致密,深层薄弱;鞘与腺体结合紧密,并发出许多间隔伸入腺体;鞘的上部与外耳道紧密相连。

  (4)腮腺:

以面神经主干和分支平面为界,将腮腺分为浅、深两叶。

  (5)腮腺与神经血管关系

  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由浅入深为:

  面神经、下颌后静脉及颈外动脉;

  分为纵行和横行两组;

  纵行组为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下颌后静脉及颈外动脉;

  横行组为面神经、上颌动静脉及面横动脉。

  

  腮腺浅叶上缘神经血管排列从后向前依次为:

  颞浅静脉、耳颞神经、颞浅动脉、面神经颞支及颧支。

  腮腺浅叶前缘神经血管排列从上向下依次为:

  面横动脉、面神经颧支、面神经上颊支、腮腺管、面神经下颊支及下颌缘支。

  腮腺浅叶下端神经血管排列从前向后依次为:

  面神经下颌缘支、面神经颈支、下颌后静脉。

  腮腺深叶的神经血管为:

颈内动脉、第Ⅸ~Ⅻ对脑神经。

  (6)咬肌:

位于腮腺咬肌筋膜的深面。

  (三)面侧深区的解剖结构特点

  1.面侧深区的境界:

  前为上颌骨后面;后界腮腺鞘;内为翼外板;外以下颌支为界。

  2.面侧深区的内容

  

(1)翼丛;位于颞肌与翼外肌之间及翼内、外肌之间。

  

(2)上颌动脉;伴随其下方的上颌静脉,经下颌骨髁突颈部的深面向前走行。

上颌动脉周围有面深淋巴结。

  (3)下颌神经与翼外肌:

下颌神经及其分支与翼外肌关系密切,该神经出卵圆孔后即位于翼外肌深面,几乎立即分支。

  翼外肌的浅面有翼丛和上颌动脉:

深面有下颌神经及其分支,其中耳颞神经行向后;翼内、外肌神经分别至翼内、外肌;翼外肌上缘有颞深前后神经和咬肌神经穿出;翼外肌两头之间有上颌动脉穿入和颊神经穿出;翼外肌下缘有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穿出。

由于翼丛、上颌动脉、下颌神经及其分支等均与翼外肌关系密切,故翼外肌可视为面侧深区的钥匙。

  六、颈部局部解剖

  

(一)颈部分区与颈筋膜的层次结构

  1.颈部境界与分区

  上界下颌骨下缘、乳突、上项线及枕外隆突;

  下界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肩峰和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

  颈部以斜方肌前缘为界,将颈部分为前部(狭义的颈部)、后部(项部),前部又以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为界,每侧分为三部:

颈前三角、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后三角。

  2.颈筋膜的层次结构颈部筋膜由浅入深可分为五层:

  

(1)颈浅筋膜:

颈阔肌在此层内;

  

(2)颈深筋膜浅层:

形成完整的封套包绕颈部;

  (3)颈深筋膜中层;

  (4)颈脏器筋膜:

包被颈部脏器;

  (5)椎前筋膜(颈深筋膜深层)。

  

(二)下颌下三角(下颌下区)的境界及解剖结构特点

  1.下颌下三角的境界

  上界为下颌骨下缘;

  下界为二腹肌的前后腹;

  底由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和咽上缩肌等构成。

  2.下颌下三角的内容

  

(1)下颌下腺;

  

(2)下颌下淋巴结;

  (3)面静脉;

  (4)面动脉。

  在舌骨舌肌的浅面,自上而下依次排列:

  

(1)舌神经;

  

(2)下颌下腺导管;

  (3)舌下神经。

  

  舌神经与下颌下腺导管关系密,从解剖关系上可作以下鉴别:

  联系:

舌神经连于下颌下神经节,导管则直接发自下颌下腺。

  位置:

在舌骨舌肌表面,舌神经位于导管的上方。

  形态:

舌神经比下颌下腺导管粗而略扁,且坚韧。

  (三)气管颈段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1.气管颈段的层次

  气管颈段前方由浅入深依次为:

  

(1)皮肤;

  

(2)颈浅筋膜;

  (3)颈深筋膜浅层;

  (4)颈深筋膜中层及其包被的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

  2.临床行气管切开时注意点

  

(1)采取头正中后仰位,以免伤及颈总动脉,并使气管位置变浅。

  

(2)一般在第3~5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