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二胺生产现状与市场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1015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苯二胺生产现状与市场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苯二胺生产现状与市场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苯二胺生产现状与市场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苯二胺生产现状与市场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苯二胺生产现状与市场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苯二胺生产现状与市场分析.docx

《苯二胺生产现状与市场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苯二胺生产现状与市场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苯二胺生产现状与市场分析.docx

苯二胺生产现状与市场分析

苯二胺生产现状与市场分析

苯二胺生产现状与市场分析

1.产业概况

  苯二胺包括三种异构体,即间苯二胺、邻苯二胺、对苯二胺,均为用途广泛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值得注意的是三种异构体近年来下游用途不断被拓展与开发,新的产业化技术取得突破,生产成本不断降低、过程趋于清洁化,未来市场需求增长强劲,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目前国内苯二胺行业总体上看呈现以下三大特点:

一是现有装置布点比较分散、规模较小、品种单一、上下游脱节,特别是多数生产装置合成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竞争力薄弱面临淘汰;二是间、邻、对苯二胺下游新的市场开始启动,主要有:

间苯二酚、间和对位芳纶、苯并三氮唑类材料助剂等,这些产品属于新材料及其助剂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对苯二胺需求潜力巨大;三是新型清洁低成本的合成工艺从实验室逐步走向工业化大生产,国内已有少数企业采用新型工艺生产,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因素国内主要采用骨架Ni催化剂。

  2.2混二硝基苯法

  由于间二硝基苯价格相对比较高,国内浙江工业大学和浙江龙盛集团股份公司成功开发了苯连续硝化制混二硝基苯催化加氢联产间苯二胺、邻苯二胺和对苯二胺,占混二硝基苯总量14%左右的以前作为间二硝基苯副产的邻二硝基苯和对二硝基苯得到了合理充分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三废”产生。

以混二硝基苯为原料,在甲醇或乙醇溶剂中,以骨架镍为催化剂,在中、低压下加氢还原制得混二氨基苯的甲醇或乙醇溶液,经精馏、分离得到产品邻苯二胺和间苯二胺。

  反应条件为:

原料混二硝基苯中邻二硝基苯、间二硝基苯、对二硝基苯三种异构体的比例范围为:

邻二硝基苯∶间二硝基苯∶对二硝基苯=0-15.1:

82.6-100∶0-2.3,加氢反应投料重量比:

混二硝基苯∶甲醇或乙醇溶剂∶催化剂=84∶120∶2.5,加氢反应压力为:

4.0-0.25MPa,反应温度80℃左右。

目前该工艺技术已经在2套工业化装置上得到应用。

 

  2.3硝基氯化苯法

  对、邻硝基氯化苯经过氨化、还原分别得到对、邻苯二胺,根据还原剂不同,又分为硫化碱还原和催化加氢还原两条路线,硫化碱还原,尽管工艺技术成熟,但是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尤其1吨产品产生6吨含有硫代硫酸钠的废水,非常难以处理,在国内部分省市新建装置限制硫化碱还原路线的苯二胺项目建设。

  催化加氢还原,硝基氯化苯经过氨化得到硝基苯胺,在雷尼镍催化剂和醇类溶剂存在下,将硝基苯胺、催化剂和溶剂和少量助催化剂加入高压氢化釜中,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然后用氢气置换氮气,氢气压力为0.5MPa,在搅拌中升温到60℃开始反应,反应压力约为1.2-1.6MPa,维持一定的反应温度,反应结束后维持温度压力1h,过滤反应物,滤液先进行简单蒸馏回收溶剂后,将回收溶剂后粗物料进行精馏得到苯二胺,再进行离心干燥切片得到成品。

其中邻苯二胺根据下游对产品质量要求,简单蒸馏后含量92%左右为灰色邻苯二胺,精馏分离得到99.0%以上的为白色邻苯二胺。

  催化加氢技术难度较大,其中关键在于催化剂制备与选择、加氢反应过程的控制、产品精制过程中防止升华和变色等问题。

目前国内工业化催化加氢技术已经成熟,有一套工业化装置在使用。

  2.4间位油法

  间位油是硝基氯化苯精馏过程釜底残液,其中含有对硝基氯苯40%-50%,邻硝基氯苯20%-30%,间硝基氯苯20%-30%,以前由于硝基氯化苯规模较小、技术、环保等因素影响,间位油都被作为废料进行处理,不做产品销售。

随着国内硝基氯化苯产能逐年扩大,目前国内硝基氯化苯生产能力65万吨/年左右,副产出相当数量的间位油产品。

  以间位油位原料进行氨化、催化加氢还原得到混合苯二胺产品,然后根据溶点不同进行精馏分离后对、邻、间苯二胺产品,氨化和催化加氢条件与硝基氯化苯法基本接近。

由于间位油价格远远低于硝基氯化苯,因此生产成本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变废为宝,国家产业政策也给予一定支持。

目前国内正在建设间位油为原料生产苯二胺装置。

  2.5合成路线对比

  为了清晰对比出各条路线的特点,表1为主要对比目前国内工业化工艺路线优劣,供国内生产企业选择。

  3.生产现状

  截止2010年底国内苯二胺生产能力达到13万吨/年左右,2010年产量约为10万吨左右,有20余家生产企业,其中主要企业为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蚌埠八一化工有限公司两家,两家企业产能之和约占全国总产能的35%左右,成为左右国内苯二胺市场的主要力量。

国内苯二胺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情况见表2。

  从表2中可以清晰看出目前国内除龙盛和八一两家企业规模过万吨以外,其他企业均在万吨/年以下,其中有近20家企业生产规模在2000-3000吨/年左右,规模较小、生产工艺路线落后,部分环保问题严重、竞争力不强的中小型装置面临淘汰。

  鉴于苯二胺下游市场不断扩大,目前国内不少企业计划新建和扩建苯二胺生产装置的意向,其中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现有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和拥有硝基氯化苯装置的企业,目前正在实施的主要企业有,浙江龙盛的对苯二胺项目、扬农化工在宁夏的邻苯二胺项目、蚌埠八一邻、对苯二胺项目、洪泽大洋化工间苯二胺项目等。

  4.进出口分析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苯二胺主要生产国和供应国,主要基于以下几大因素,一是近年来国内苯二胺产能迅速扩大;二是苯二胺生产的基础原料二硝基苯和硝基氯化苯供应充足,尤其是我国硝基氯化苯产能占全球近80%,毫不夸张的说已经基本上垄断全球硝基氯化苯及其主要下游产品的生产;三是国内下游产品出口前景较好,出口数量较大。

同时值得关注的国内苯二胺产品质量普遍较差,用于下游高端产品生产的苯二胺产品国内供应较少,如聚合级间苯二胺、聚合级对苯二胺和白色邻苯二胺等,因此国内每年也需要进口一定数量的苯二胺满足国内下游高端市场的需求;邻苯二胺出口量相对间苯二胺和对苯二胺要小的多,主要是因为邻苯二胺出口主要以衍生产品多菌灵类杀菌剂体现。

但是总体上来看国内净出口量基本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尤其是近4年来出口量快速激增,未来出口潜力与前景看好。

近年来国内苯二胺产品进出口情况见表3。

  5.市场需求分析

  苯二胺主要用于染料、农药、特种纤维和材料助剂的生产,传统领域和出口需求稳步增长,随着多种具有发展前景的新用途的开发,新领域需求增长强劲,以下重点介绍和分析新领域需求增加量。

  5.1间苯二胺

  间苯二胺传统领域主要作为染料中间体,广泛用于合成偶氮染料、活性染料、硫化染料、媒染染料、直接染料、毛皮染料和重要的染料中间体氨基乙酰苯胺等生产,另外用于环氧树脂固化剂、橡胶助剂、医药、涂料工业等。

同时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渐淡去,出口前景向好,2010年间苯二胺出口同比40%以上。

  两大新拓展的领域需求不断增加,一是间位芳纶(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21世纪初随着我国间位芳纶合成技术取得突破,国内发展较快,烟台氨纶和广东新会彩艳股份相继建设了间位芳纶的生产装置,2010年间位芳纶市场持续景气,国内产品供不应求,需要进口一定数量满足市场需求,部分企业计划新建和扩建间位芳纶生产装置,烟台氨纶2010年二次扩建生产装置,目前计划新建两条生产线,预计2015年国内间位芳纶生产能力将由目前的8000t/a增加达到1.8万t/a左右,若中间体按1:

1配套计,届时需要新增1万吨配套的中间体。

  二是间苯二酚生产原料的改变,间苯二酚主要用于轮胎、橡胶制品、木材等粘合剂和间氨基酚的生产,间苯二酚为原料合成粘合剂是轮胎工业的主流粘合剂品种,我国目前成为全球汽车、轮胎和橡胶制品第一大国,轮胎产量连年快速增长,2010年国内轮胎产量高达77634.46万条,同比增长19.82%,比2001增加了近五倍。

另外国内间氨基酚传统工艺采用硝基苯磺化碱熔路线,因为污染异常严重导致无法生产,国外则采用间苯二酚氨解法清洁工艺生产,该产业化技术国内已经成熟,目前正处于替代期。

目前国内间苯二酚供不应求,2010年净进口量为11000t左右。

因此间苯二酚国内需求前景良好。

目前国内外间苯二酚生产工艺主要有苯磺化碱熔法和间二异丙苯氧化法,前者生产步骤冗长、生产过程难以控制、设备腐蚀严重、尤其是环境污染非常严重面临淘汰;后者目前仅有日本三井和住友拥有技术,而且原料来源必须与规模化苯酚/丙酮配套获取,国外不对外转让技术,国内技术和原料来源难度非常大,相当时间内国内不能掌握技术,而且该法生产成本较高。

近年来国内开发的间苯二胺水解法生产间苯二酚,有效解决了两种工艺的弊端,发展前景良好,近年来国内数家企业采用该法建设间苯二酚项目,其中浙江龙盛江将建成2万t/a间苯二酚生产装置,根据国内项目进展情况和国内外需求情况综合分析,保守预计2015年间苯二酚需求间苯二胺就将高达3.5万吨左右。

  5.2对苯二胺

  对苯二胺,传统应用集中在染料领域,国内需求加出口量不大,未来需求稳定增长。

  但是随着高性能纤维对位芳纶(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生产与需求兴起,将快速拉动对苯二胺的市场,全球对位芳纶生产能力约为8万t左右,国内几乎没有商品问世,每年国内直接和间接进口的芳纶及相关制品数以亿元计,缺口6000t左右。

近年来随着国内工艺技术不断成熟,多家正在建设对位芳纶项目,均计划在2011-2012年投产,项目总产能为7100t/a。

具体项目建设情况见表4。

  一期项目建设的同时许多企业正在着手二期项目建设,根据相关资料介绍保守预测2015年我国对位芳纶总产能将达到1.5万t/a,届时将需要消耗5000t对苯二胺。

  另外抗氧剂和橡胶防老剂新品种N,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和防老剂4030技术成功开发,相关企业加快建设,也将消耗一定数量的对苯二胺。

  5.3邻苯二胺

  邻苯二胺主要用于生产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如多菌灵、托布津、甲苯达唑、甲基硫菌灵等,而且含有苯并咪唑环结构的已经成为新型杀菌剂研制与开发的一个方向。

其中代表产品是广谱高效内吸式的多菌灵,尽管多菌灵是一个数十年历史的杀菌剂老品种,但是经过多年使用,并没有使细菌产生抗药性,效果依然非常好,而且在使用领域不断拓展,尤其是应用拓展到纺织、纸张、皮革、金属、制鞋和涂料等工业中作防霉剂;邻苯二胺衍生出的苯并咪唑类化合物不仅用于合成杀菌剂,还可以防止塑料污染、提高树脂强度等用途,对于国内加快抗菌塑料的研制与推广,起到非常重要与现实意义。

在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对苯并咪唑类农用杀菌剂需求越来越大,所占比重日益升高。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多菌灵的主要生产国和供应国,生产能力高达35kt/a,预计未来几年国内杀菌剂对邻苯二胺的消费将保持较为稳定速度增加。

  邻苯二胺不仅传统杀菌剂领域将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外,下游苯并三氮唑类产品生产与开发方兴未艾,苯并三氮唑、苯并三氮唑钠盐等产品,广泛用作紫外线吸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气相缓蚀剂、循环水处理剂、高分子材料稳定剂,而且部分品种将成为相关领域的主流产品。

预计2015年国内邻苯二胺的市场需求将达到5.5万t左右,将比2010年增加2万吨左右。

  苯二胺产品新的应用需求强劲增长外,而且出口也呈现良好的恢复和增长的态势,2010年苯二胺三个异构体净出口量为46874t,相比2009年净出口33825t增长了38.6%,同时出口均价也呈现同步增长态势。

  基于上述,预计2015年我国苯二胺国内市场需求加上出口总量将达到18万t左右,国内产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6.发展建议

  我国苯二胺发展前景毋庸置疑,而且基础原料间二硝基苯、硝基氯化苯国内供应充足,质优价廉,未来发展的方向应体现规模化、绿色化、优质化等方面。

  装置规模化,苯二胺作为基础有机中间体品种,并不是高附加值产品,需要依靠规模化获取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产品,今后新建项目应为万吨级装置。

  工艺绿色化,铁粉还原和硫化碱还原工艺由于环境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产业形象和健康发展,目前催化加氢产业化技术已经成熟,应加快催化加氢绿色清洁工艺的推广,同时高度关注混二硝基苯和间位油低成本路线的实施和完善,以及解决原料来源稳定性的问题。

  产品优质化,苯二胺需求新增领域主要是芳纶、苯并三氮唑类产品,对产品质量和规格要求比较高,而且未来国外需求也主要要求高规格产品,因此应加快发展聚合级间、对苯二胺,白色高质量邻苯二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