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必修附答案 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0214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必修附答案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必修附答案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必修附答案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必修附答案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必修附答案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必修附答案 1.docx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必修附答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必修附答案 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必修附答案 1.docx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必修附答案1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历史(必修)期中考试试题

2016.1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曾说: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古罗马普卢塔克的名言:

“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由此可见,古代东西方思想家都强调:

A.崇德尚群            B.济世爱民             C.诚实守信            D.礼法并施

2.《史记·太史公自序》肯定了“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治国策略。

该治国策略所属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3.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

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

”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

不明”等语。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儒生群体进入政权                                B.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C.士人官僚的“规谏”                            D.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4.史学家钱穆把汉代武帝以后的政府称为“士人政府”,他认为:

“汉高祖以来一个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变为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不可谓非当时的又一进步。

”促使“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转变的关键是:

A.郡国并行            B.独尊儒术             C.察举取士            D.士族兴起

5.《春秋繁露卷一·楚庄王第一》日:

“由此观之,正朔(帝王新颁历法)、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

“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A.提出天行有常探究客观规律                B.强调纲常名教维护等级秩序

C.宣扬天人感应加强君主专制                D.主张知行合一重建儒家信仰

6.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

由此判断,王阳明:

A.反对穷理格物    B.教人明辨善恶     C.主张静心无为    D.阐发禅宗学说

7.在《红楼梦》第二回中,贾宝玉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

他的这种精神与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是一致的。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李贽

8.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根本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来;如果说他“卖国”,那他根本就不是人了。

这种观念最早被中国人普遍接受是在:

A.秦朝                    B.汉初                     C.宋代                    D.民国

9.黄宗羲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1663年出版的著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

这两部著作的主要共同点是:

A.批判封建专制、提出民主思想B.构建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

C.主张法治,反对礼教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10.《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

“著书立说顾亭林,宁死不为清朝官。

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

”其“道德观”是指:

A.兼相爱,交相利                                    B.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C.存天理,灭人欲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1.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写道:

“到了希腊人那里,我们马上便感觉到仿佛置身于自己的家里一样。

”这句话旨在说明希腊文明奠定了欧洲人的:

A.社会习俗            B.道德规范

C.法律秩序            D.精神基础

12.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

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B.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C.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D.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13.李贽被称为明代“文艺复兴”的领路人,其思想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思想的相似点有:

①挑战正统权威②反对神权统治③提倡个性解放④批判君主专制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14.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地接受起来。

所谓“因信称义”,就是内心真诚,外在不论,只要内心信仰上帝,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

“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接受”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渴望得到上帝的救赎                    B.其符合基督教的信仰原则

C.马丁·路德的积极倡导                        D.其蕴含了自由主义精神

15.21世纪以来,到欧洲旅游的中国人迅速增多,很多游人在巴黎伏尔泰纪念馆留言。

下列留言中不正确的是:

A.“你教导我们走向自由,你使我们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B.“你以非凡的智慧和犀利的思想,为新时代的到来播下了一粒粒种子”

C.“你以思想启迪民众的心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你是思想之王”

D.“你高举民主共和的旗帜鼓舞了革命战士的斗志”

16.“他的学说对人民主权、自由和平等有着强烈的诉求,是启蒙运动中激进民主思想的集中反映,对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上述评价中的“他”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17.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这一运动:

A.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B.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

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                D.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

18.有人说:

“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信仰得救;致良知D.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19.柳治微《中国文化史》载:

“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

……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造纸术的突破    B.科举制的完善     C.印刷术的发展    D.图书买卖兴盛

20.胡适说:

“民间的小儿女,村夫农妇,痴男怨女……都是文学上的新形式与新风格的创造者,这是文学史的通例。

”下列作品最符合这一“通例”的是:

A.《国风》              B.《离骚》               C.《红楼梦》          D.《狂人日记》

21.中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艺术内容上有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的原因是: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社会思潮的重大变化

C.社会上层的倡导D.传统文化的影响

22.牛顿经典力学创立,当初有科学家认为所有涉及到的物理学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不变的引力和斥力,因而只要把自然现象转化为力就行了。

结果到后来,“力”成了对现象和规律缺乏认识的避难所,把当时无法解释的各种现象都冠以各种不同力的名称。

这一事实表明经典力学的创立:

A.对自然科学的影响有得也有失            B.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C.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D.使人类在思想上获得了彻底解放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分之一世纪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在这些年以5.6%和7.3%的前所未有的增长率增长,与19世纪晚期相比促成这一时期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福利国家制度确立和扩展                    B.重视教育投入和人才培养

C.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力推动                    D.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实施

24.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公举一大酋总摄之,非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墨利加洲之以部落共和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

”这表明:

A.魏源认可美国的选举制度                    B.魏源认识到美国先进的根源

C.魏源借以表达反专制思想                    D.历史上对魏源的评价偏低

25.下列中国近代思想主张出现最晚的是: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

C.“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故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D.“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26.一位学者评价说: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7.读图12。

漫画中被碾在车轮底下的人物是孔子。

这反映出作者:

A.维护中国先进文明                                B.推崇民主共和制度

C.否定传统儒家思想                                D.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28.孙中山早期的革命同志冯自由写道:

“……《民报》出世以前,世间尚无‘民生主义,之一名辞。

孙总理与同志研究社会经济问题时,仍称社会主义,但曰吾所主张救济社会经济之宗旨及方法,实较目前欧美人所言之社会主义为广大云。

……”孙中山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29.“很清楚,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的这段论述应出自:

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新民主主义论》

30.下图为漫画《同志,请你换匹马》(刘雍作,1978.10.24)对漫画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总路线指引“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B.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开启思想解放浪潮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促进了思想解放D.邓小平南巡讲话吹动新一轮改革春风

二、判断题:

(在正确的后面括号中打勾,错误的打叉,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31.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继承发展、总结改造,使其体系化、现实化。

()

32.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崇尚实践,其代表作品是《天下郡国利病书》。

()

33.薄迦丘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

34.二战后,由于冷战加速了美苏竞争,于是在1969年诞生了互联网。

()

35.”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学习西方。

()

三、材料解析题:

(36、37题各10分,共计2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

——《韩非子》

“民乏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道德经》

材料二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

梨洲(黄宗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

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

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

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在甲午前,他写了一篇《孔子改制考》。

他说孔子根本是个改革家,孔子作《春秋》的目的就是要改革法制……康有为这本书的作用无非是抓住孔子做他思想的傀儡,以便镇压反对变法的士大夫。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正因为两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罔论是老店,是冒牌一一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

——胡适《吴虞文录序》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三个人的政治主张。

(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黄宗羲思想“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的原因。

(4分)

 

(3)依据材料三,比较康有为、胡适对待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态度(2分)。

据此谈谈当今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绝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晓燕《西方文明:

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

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从整体来看,(启蒙运动就是)欧洲的资产阶级在经济发展和自然科学进步的基础上出现的,现在已经成熟了,要求摆脱对传统、宗教、封建势力的依赖,要用自己的理性解放自己,来批判现存的一切。

在这场运动中,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他们手中掌握的武器是批判,而批判的标准就是理性。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对此做过精辟的论述:

“他们不承认任何种类的外界权威。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等一切都受到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要站在理性的审判面前来,或者辩明自身存在的理由,或者放弃自己的存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各是什么。

(3分)

 

(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什么思想主张?

(1分)试分析其思想的历史影响。

(2分)

 

(3)有学者认为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继承与发展,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4分)

四、简答题:

(10分)

38.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思想解放,近代自然科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7世纪末,在物理学方面的突出成就是什么?

它有何意义?

(4分)

(2)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什么理论?

其意义是什么?

(2分)

(3)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关于物质运动的什么理论?

它有何意义?

(4分)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历史(必修)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2016.1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B

C

A

D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B

D

D

C

B

D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C

A

C

D

C

D

D

B

二、判断题:

(在正确的后面括号中打勾,错误的打叉,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31.A;32.A;33.B;34.A;35.A。

三、材料解析题:

(36、37题各10分,共计20分)

36.(10分)

(1)思想:

为政以德/仁和礼;法治;无为而治。

(3分)

(2)原因: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压制进步思想;程朱理学(或答儒家学说)占统治地位。

(4分)

(3)态度:

康有为主张“托古改制”,利用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胡适认为孔子是礼教法制的招牌,应该打倒。

(2分)

看待: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应继承和发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

(言之有理即可)(1分)

37.(10分)

(1)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都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起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

(3分)

(2)主张:

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权力。

(1分)

影响:

挑战了教皇的权威,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推动人文主义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分)

(3)继承:

启蒙运动主张摆脱传统、宗教和封建势力的束缚。

(2分)

发展:

启蒙思想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等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主张。

(2分)

四、简答题:

(10分)

38.(10分)

(1)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答: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也可);这一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标志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冲击了宗教神学;为工业革命提高理论基础。

(4分)

(2)量子假说;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入。

(2分)

(3)相对论;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与量子论一起弥补了经典力学的不足,不仅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