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写作训练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87257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写作训练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写作训练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写作训练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写作训练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写作训练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写作训练一.docx

《高三语文写作训练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写作训练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写作训练一.docx

高三语文写作训练一

高三语文写作训练学案

(一)·01

【实战高考命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

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孙中山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800字

1000字

一等

20~17分

二等

16~12分

三等

11~7分

四等

6~0分

基础等级

内容

(20分)

总分

表达

(20分)

发展等级

特征

(20分)

高三语文写作训练学案

(一)·02

【优秀作文】

01汀州梅花香

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一个天朝沉醉的迷梦,四万万人民的眼泪映不出神州的方向,天安门前学生们的怒吼唤不醒一个早已枯朽的中国。

但唯有一些人,用他们的身与心,用他们的意志与精神,撼天动地,共三光而永光。

一枝梅花落在你的眼睛里,可这本该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

实在不敢想象:

你这个戏称自己是“一佳顶双目”的男人,在临刑时该是怎样的豁达,怎样的英气逼人。

你手挟赴刑场的那半支香烟还燃在历史的光影里,你沿途高唱的国际歌还响彻在长河公园的刑场上,你奋力去照亮社会前进的道路甚至不惜举全身而自燃,一颗灿星从此陨落,秋白不朽。

孙中山说: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而你,是即使此身不存、此心也不死的人。

你在临刑前的从容与对中共的坚信激励了后世不知多少志士,你心中的“大丈夫文武忠孝,求仕为国”的豪言始终像鞭子抽在你瘦弱的身躯上,于是你宁肯倒下,也要去铺平中国革命的道路。

你从不灰心,也从不因困难而缩步。

哪怕你被王明驱逐出了中共中央领导集团,哪怕你后来被捕、被国民党危逼利诱,你一直很坚定地走革命,与你同时代的好多人却做了软骨头,在刀剑下乞怜。

你是真正的、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时操起菜刀去救国救民的人,用自己柔弱的身躯又偏偏演出一场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英雄戏。

你是文人,信奉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你本该在书斋里实现自己的文化价值,本该将“瞿秋白”这三字镌刻在文人榜上,可你没有。

你将自己的全部都倾注在了中国革命上,一路披荆斩棘,遇刀剑水火而不退缩。

我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终瞿秋白一生,你也未留巨著传世,然而我却在你喝破魔界、吼震浊世的声音中听到了真正知识分子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你内心的为中国发展而献身、为世界进步而陨命的理想贯通了天香楼到罗汉岭,以至后世白衣苍狗几度变迁,你永不朽。

“此地甚好,开枪吧。

”你盘膝坐下,笑容温和恬静,一如数年前,你刚加入中国共产党时露出的那个笑容。

汀州何其有幸,从此抱紧了一个坚强伟大的灵魂。

02黎明是黑暗铸就的辉煌

我不知道我已经在这里沉睡了多久。

那一天,我从母亲身上跌落,宣告了自己的成熟,而后,一只满身羽毛的大东西落下时看见我并带走了我,御风飞行的感觉让我晕眩,然后,我被丢在这里。

两边的岩石不复母亲怀抱的柔软香甜,薄薄的尘土覆盖了我,我的周身充斥着黑暗。

我是一颗松子。

秋天阵阵的风吹,我感觉自己身上的土尘越来越重,我几近窒息,再也看不见春日环绕香花覆飞的蝴蝶,汲不到清晨甘美的露水,听不到夏日懒散鸣蝉的欢叫,闻不到叶子兄弟身上散发的阵阵松香。

我要绝望了,我哭着,却再也没有多余的水分供我当作泪水流淌,我不敢大口喘息,害怕我此死去,再见不到那美好的太阳。

冬风凛冽了整个世界,我在岩石和泥土中瑟缩着,再没有一点温度,我累了,渐渐合上了疲惫的双眼,眼前,依稀是妈妈和蔼的音容笑貌,她说:

“孩子,无论多苦多累多冷,别放弃活着的希望。

”我想再叫一声妈妈,扑进她的怀里,可我很累,真的很累,意识开始模糊,思绪也渐行渐远。

我不知道我已经在这里沉睡了多久。

有一天,我被一种奇异的,仿佛来自远古的声音唤醒,我在一片黑暗之中睁开了双眸,一滴水忽至,滋润了我几近干涸的心,温暖包围了我,我感觉全身充满着力量!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挣脱这身外壳的束缚。

我疯狂地汲取水分,积蓄力量,“让我出去!

我想念那明媚的阳光!

”蓦的,外壳被我挣脱裂开,我感觉自己伸长了臂膀!

再长大一些!

我举着双臂向上,触及了与两边岩石一样坚硬的重量。

我慌了,怎么这样重?

“不能放弃!

”有个声音在我脑海里呐喊,于是举直双臂,我一次次向上,向上,累,刻骨的痛,我换用头去顶,一次,两次……百次,一百零一次……

终于,那股重量忽地消失了,滚落一边,我破土而出,就在那一刻,那疲惫不堪又满怀成功喜悦的一刻,我看见一轮红日,喷薄着,跃出了地平线,这是我无数个日夜梦想看到的,这是我流尽汗水泪水时时惦念的!

我热泪盈眶,伸长着臂膀去拥抱柔软的阳光,我这时才知道,那么多的苦痛折磨,冰凉绝望,走过了,都会圆满的,而能再次看见阳光,之前的黑暗对于我来说,就不算什么了。

现在,我是一颗松树,生在峭壁裂缝之中,看雄鹰翔越,为天地司晨!

回忆那些绝望而冰冷压抑的日子,我含笑默立,我一直感谢,那些日子,它们成就了我。

而我从未放弃,所以我的名字,唤作劲松!

我一直记得:

古之成大事才,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03跋涉荒漠的士兵

“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惟有以此,我才能有毅力,走出这片荒漠,追赶上因我的不守军纪而掉落的队伍。

只是因为我过度的迷恋于自己憧憬的方向,我自以为落日余晖这边必定有我向往的,谁知就因此落了队伍,违反了军纪不说,还必须要向东走出这片荒漠才能有希望赶上大部队,无论要接受怎样的惩罚。

我知道想要独自一人走出这片荒漠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可我始终是一名士兵,“退缩”,“放弃”这样的心思根本就不会有。

所以我一直在行走,行走在如此寂寞的荒漠中。

也有后悔过当初为什么要自愿与队伍一起向城市进发,但只要想到这是件如此光荣而伟大艰难的任务,我仍心存感激,我明白自己的失误会可能导致此次任务的失败,所以我不能拖后腿,即便前方道路多么恶劣,哪能如此轻易放弃!

孙中山先生不是说过“惟我辈既以但当中国改革为己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

精神贯注,猛力向前……”是的,如此豪迈的诗情我又怎能因害怕而畏惧。

天色渐深,月儿已露出她如此妩媚的脸庞。

是的,任何一个经受不住诱惑的人在如此低温的荒漠中都想到底躺下、想要休息。

是啊,我何尝不想。

但这也只是个想法而已。

三国时期,诸葛亮都没有放弃帮助刘备从陆逊的火攻战略中逃脱出来,诸葛先生始终忠于刘备一生,这是他委派于自己的任务。

想当年不谙世事的刘备老时意气更加豪壮,他并不甘于一丝己利。

他想要夺取整个吴国,他要报仇……我亦想要赶上走散的队伍,我知道自己所犯下的过错,我甘愿承受。

即便此时似有条沉沉的枷锁束缚着我早已必备不堪的全身,但我的灵魂并没有忍心将我的肉体割舍,我心不死!

我在前行,一直在行进。

脚下的黄沙在嘲笑我的落寞,但头顶的月亮还没有抛弃我。

我向着东方一步步踏沙而行。

曙光,黎明的曙光照在我并不清晰的轮廓上,我爱这如此灿烂的光亮,我心依旧不曾退步,勇猛前进是不变的宗旨,干裂的唇缝是我前进的动力,支撑的双腿是我不灭的希望。

整理好我的行头,端正了我象征光荣使命感的军帽,我看到前方黑压压但却闪着金光的目标。

是的,我勇敢地走过去,去迎接伟大的革命,去迎接我应当得到的惩罚。

跋涉过荒漠的士兵,我更加坚信自己的意志。

我来了,我更崇拜的队伍……

04听,新文化的声音

前几天读到朱大可的一篇《中国呼唤又一次新文化运动》,颇有醍醐灌顶之感。

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亟需一场崭新的思想文化运动来改变精神世界匮乏的局面,而能够站出来的,惟有新青年矣。

听,新文化的声音,在无所畏惧的新青年身边奏响。

“我为中国青年,当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海枯石烂,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南风窗》主编熊培云,在我眼中是个不折不扣的新文化运动扛旗人。

文笔稳健犀利,不畏流言蜚语,有儒士大家之风。

他连续几篇呼吁废弃死刑、尊重生命的博客,引发社会轩然大波。

新的中国,应摒弃传统“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杀人偿命”的心理,倘若枪毙杀人犯,相当于做了两次减法,使两个家庭从此破碎,除了报复的快感,什么也得不到。

因此,改变社会,当从尊重生命做起。

——何等先进宽容的思想!

然而,改变观念又何其困难!

熊培云为此遭受网络谩骂,被言论暴力折腾得体无完肤——然而,他并没有停止发言,他奔走呼号那先进的主张。

如同百年前头可断血可流的革命者,如同掌握真理的五四青年,熊培云,不要退缩,你的声音终有一天会唤醒中国!

“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王澎,所有中国的建筑师看都你都会惭愧。

你在《中国周刊》发表的一篇文章让我感叹原来这才是新文化。

如今,各种食文化、衣文化、茶文化大行其道,人们将商业行为扣上“文化”的帽子便到处招摇撞骗,“文化”在这些人手中一文不值。

如果说有建筑文化,那王澎所阐述的“新建筑,新文化”才是空谷足音。

高楼拔地而起,但千篇一律,惟有与众不同,有独特建筑风格的建筑才能摆脱通俗,成为地标,成为一座城市真正的灵魂,成为体现和而不同的文化标志。

建筑不会说话,但它代表民族的灵魂。

推动新文化,需从新的建筑做起。

听,中国的青年,发出了那么多新文化的声音:

余秋雨在《千年一叹》,在《晨雨初听》,梁衡在《把栏杆拍遍》,韩寒在搞《合唱团》,众人以改革中国为己任,猛力向前,与世界潮流同步,让崭新的文化伴我们前行,推动中国进步。

青年们,听,那铿锵的声音!

05以青春之自我,创青春之人类

当城市竞相表达对美少年的顶礼膜拜,当社会竞相奉献对娘娘腔的崇拜,当苟且变为一种时尚,当软弱成为一种潮流,这个时代的青年变得脆弱。

青年人应当充满激情,充满壮志,充满霸气,以青春之自我,创建青春之人类!

几百年前,面对国势渐衰的事实,谭嗣同喊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情;几十年前,北岛呐喊“我不相信”,这是质疑的呐喊;十几年前,一本畅销书中写道“中国,你可以说不!

”,这代表了当时愤青的怒吼。

而现在,在社会矛盾幻想似地消失之后,青年们只会在网上冒一句:

我被你雷到。

是的,青年人当充满激情。

傅斯年,五四爱国运动的杰出代表是对“激情”最好的诠释。

他在面对宋子文等皇亲国戚在黑暗统治中耀武扬威时,高喊“誓死要和这般败类斗争到底”凭着青年的激情,他成功了。

正是那无悔的激情,使他在五四洪流中熠熠生辉。

面对前辈,看看我们,还沉浸在“温一壶阳光下酒”的柔情中,还在“此情不关风和月”的柔媚中摸打滚爬,这般无激情的青年,怎能面对正在不断崛起的中国。

是的,青年人当充满壮志。

我们还在“看这般花花草草遂人愿,生生死死由人恋”的乐园中游戏、游玩。

我们的哈韩装,我们的爆炸头,我们的黑眼圈……才站在时代的舞台,聚光灯已锁定了我们太多的负面新闻。

爱因斯丹有言: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他‘猪栏的理想’。

”是的,不再需要柔情了,我们需要充分壮志的青年迎接飞速发展的中国!

是的,青年人当充满霸气。

看一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品一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悟一悟“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青年人应当有松一般的朴素,钢一般的坚韧,脚踏实地不抱怨,胸怀社稷不沉沦,不为前进道路上的挫折所羁绊。

那些以“小资”作为时尚,工作不好就抱怨,薪水不高就叫喊的人,绝不是当代青年应有的风范。

恩格斯说:

“现在的命运,取决于青年崇尚而奔放的激情。

”青年们,呐喊出“在死亡到来之前,让生命与日争辉!

以青春之自我,创青春之人类!

 

高三语文写作训练学案

(一)·03

【审题训练】

一、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2011江西)

孟子曰:

“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

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

要求:

(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

(2)题目自拟。

(3)不少于700字。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70分)(2011福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

“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个好身体。

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要求:

(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2012江西)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必须写议论文。

(2)不少于700字。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四、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2012上海)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

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600字

 

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