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视角下兰州新区人才需求模式构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762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集群视角下兰州新区人才需求模式构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产业集群视角下兰州新区人才需求模式构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产业集群视角下兰州新区人才需求模式构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产业集群视角下兰州新区人才需求模式构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产业集群视角下兰州新区人才需求模式构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业集群视角下兰州新区人才需求模式构建.docx

《产业集群视角下兰州新区人才需求模式构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集群视角下兰州新区人才需求模式构建.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业集群视角下兰州新区人才需求模式构建.docx

产业集群视角下兰州新区人才需求模式构建

【摘要】兰州新区是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承载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保、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深化改革开放等多种职能。

然而,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因素,成为制约兰州新区当前和今后产业转移等一系列举措的最大瓶颈。

文章从兰州新区产业集群视角,在系统评估兰州新区产业集群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人才需求模式构建的原则、方法和具体措施,试图对兰州新区突破人才瓶颈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产业集群;兰州新区;人才需求模式;构建中图分类号:

 C962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024E)

1.兰州新区人才需求模式构建的意义

1.1兰州新区概况兰州新区位于黄土高原西北部的秦王川盆地,地域宽阔,南北长60公里,东西最宽处21公里。

气候类型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秋季温凉,年均降水量300-350mm,但年蒸发量高达1880mm,为解决秦王川干旱缺水问题,由甘肃省水利部门自1976年至1995年,勘测设计并建造的“引大入秦工程”横贯其中,引水量完全能满足新区未来发展需求。

目前,兰州新区规划面积806平方公里,辖永登、皋兰两县五镇一乡,现有总人口10万人。

它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1.2兰州新区优越的区位优势及产业集群态势兰州新区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中间位置,地势开阔,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区位优势明显,将发展成为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连霍高速、京藏高速以及中川机场构成了立体综合的交通网络体系,交通便利,形成“三纵一横”的区域交通联系廊道。

规划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的产业集群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林业、现代物流仓储、高新技术产业等五大片区,初步形成了由东部产业发展带、西部产业发展带、科教-休闲旅游-金融商务辐射轴线而形成“两带一轴”的产业集聚的良好态势。

1.3兰州新区人才需求模式构建的必要性新区建设人才先行,人才既是新区稳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当前制约新区建设进程的瓶颈。

自2012年来,兰州新区被省市确定为“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单位后,通过多渠道实施“引凤工程”,为推进转型跨越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

在此背景下,为防止人才总量不足和人才结构失衡,有必要结合产业集群具体形势对人才需求进行评估,从而构建产业-人才联动的人才需求模式。

2.兰州新区产业集群人才队伍建设评估

兰州新区要打造甘肃乃至西北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实现国内一流新区的目标,完成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要跟进一大批与预期目标相匹配的新兴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过程总是伴随着人才集聚。

兰州新区由于历史原因,各类人才结构性失衡和总量不足成为新区产业集群面临的最大瓶颈。

要实现这一问题,首先要系统地对新区各产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评估,形成和产业集群对应的人才集聚效应和外部效应,从而提升新区经济社会的综合竞争力。

2.1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影响教育集群项目进程教育集群发展模式是一种能充分调动个体教育单元又能使多个个体教育单元联动发展的区域教育发展新模式。

随着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快速推进和人口规模的增加,新区已有教育资源已很难与急剧膨胀的人口总量和新型产业相匹配。

为弥补新区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经新区管委会协调,兰州市实验幼儿园新区分园、兰州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兰州十一中新区分校等项目也正在稳步推进。

尽管如此,兰州新区教育集群仍面临诸多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整合等机制缺失的问题,因此应构建有效的教师引进机制和激励措施,吸引优质教育资源进驻新区。

2.2高技术人才结构性矛盾,难以与高科技产业集群项目相匹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区域竞争力的表征之一,产业集群的行业性质决定着不同专业人才的密集程度。

兰州新区要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和实施“出城入园”战略的需要,不仅需要一定数量的高科技人才,还需要一批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兰州拥有各类科研机构700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高等院校30所,人才密度和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但要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仍需进行结构性调整,使之为新区开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

2.3市场化配置滞后,现代服务业集群人才总量不足兰州新区要实现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深入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大力提升新区自我发展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还需形成现代服务业人才集聚。

尤其是休闲度假旅游业、商贸服务业、会议会展业、文化创意产业、高端医疗健康产业、金融产业等领域人才,兼有知识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双重属性。

而兰州新区此前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明显缺失,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应以市场化配置为导向,广泛吸纳符合产业需求的现代服务人才。

2.4公众参与力度亟需加强兰州新区的建设和发展,还要适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人才为重点,建立不同学历层次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要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职业化管理,推进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公益类社会组织建设,依法管理和培育扶持社会组织。

因此需要大批量的社会人群的广泛参与,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改善民生、健全基层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产业集群视角下兰州新区人才需求模式构建及保障措施

3.1兰州新区人才需求模式构建的原则

3.1.1结构优化的原则为使人才结构最大限度的满足兰州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在充分考虑新区各集群产业的规模和结构的基础上,按照各层次专业需求的比例引进人才,实现人才层次结构的优化和专业结构的优化,以促进经济结构、产业机构、技术结构和职业结构协调发展。

3.1.2协调发展的原则根据兰州新区现有的战略构想和《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就人才需求而言,协调发展首先是集群产业内部各要素的协调,要改变企业低成本和“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三流产品”获取外部效益的现象,必要进行系统内人才数量和结构的协调;其次应考虑区位特点和产业优势,进行区域间和产业间协调,使人才数量和人才结构更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3.1.3适应经济发展的原则区域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对人才需求结构影响很大。

因此,兰州新区要考虑产业结构发展的特点,即是人才需求要服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又要通过自身优化,使人才结构和人才数量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3.1.4前瞻性原则因人才市场反应社会需求具有波动性和滞后性两大特点,如果人才需求跟着市场感觉走,必然会使集群产业发展失去方向,甚至滞后。

因此,教育行政部门、科研院所应加强人才需求的规律性研究,以保证人才需求特点和企业未来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3.2兰州新区人才需求模式构建的方法

兰州新区作为甘肃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大平台、兰州拓展空间的新载体、实现甘肃跨越发展的增长极。

新区建设开发需要一定数量的专门人才,要把人才建设放到重要战略位置来抓。

构建兰州新区人才需求模式,使之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相协调,多渠道为新区发展吸纳人才。

3.2.1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兰州新区

在产业集群大背景下必须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才工作,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创造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政策支持。

在“人才特区”试点建设过程中,以智库建设为引领,多措并举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引育结合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为推进转型跨越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全力打造人才综合管理改革试验区。

3.2.2充分调研、系统论证人才需求总量和结构为保障产业集群新形势下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兰州新区应按照“全面、准确”的目标要求,积极推进人才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工作,采用拉网式排摸、重点企业座谈讨论、网络调查等形式,对现有人才数量和结构以及紧缺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取得详实的数据资料。

通过对各类数据的分类梳理,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信息库”、“高层次人才信息库”、“急需紧缺人才信息库”、“人才项目信息库”,“企业人事部门负责人信息库”等的基础上,编制《兰州新区高层次人才名录》和《兰州新区企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并在引进人才方面实行专人负责,动态管理,形成“人才-产业”、“人才-项目”新格局。

3.2.3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按照《兰州新区“人才特

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新区及用人单位在“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工作中各自承担的任务,对目标任务进行进一步分解,从机构职能到人员职责,从目标任务到具体要求,进行全面量化细化,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切实加快推进兰州新区“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工作。

3.2.4实施“引凤工程”,拓宽渠道形成人才集聚效应打造“人才特区”的关键是要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业团队,努力形成人才集聚效应,因此,新区要进一步加大引才力度,构筑人才高地和人力资源洼地,着眼于产业集群下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着力引进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急需紧缺人才。

同时各有关部门要整合项目资金,建立多元资金投入体系,保障人才引进和激励经费,全力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3.2.5创新体制,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在人才机制上,应突破以往死板的人才管理机制,实施多轨制管理,必要时可参考公选干部履历量化计分制的做法,探索人才选拔面试履历量化考察,积极推进同工同酬的体制探索;在人才管理使用中,应打破人员身份界限,以工作业绩和实际表现作为评价和使用人才的根本依据,逐步畅通优秀聘用人员上升渠道,激发队伍整体活力,用人单位在人才规划、人才招聘、职位设置、薪酬福利、绩效考核、人才培训等方面应力求摆脱传统的管理模式,逐步探索“任、挂、借、聘”相结合的多元化引才方式,真正体现出新区“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政策导向。

3.2.6构建完善的薪酬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满足高层次人才内在需求人才一般有相应的专业特长和较高的个人素质,人才内在需求中实现自我价值需求高,成就感强。

人才不单纯以满足财富需求为最终目标,而是为了发挥自己的专长,他们热衷于追求事业的成功获取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这就要求兰州新区从这方面采取措施去满足高层次人才的内在需求,从而做到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

3.3兰州新区人才需求模式构建的保障措施

3.3.1完善人才引进制度近年来,兰州新区紧紧围绕“人才特区”这一重心,借助高等院校智力资源,制定了一系列与人才引进措施相关联的政策措施,包括《兰州新区“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兰州新区“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人才引进条件和标准细则》、《引进人才待遇和激励细则》、《人才引进流程细则》等政策文件,为新区今后五年人才事业的发展确定了“纲目”。

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自新区启动“人才发展政策创新”、“人才集聚平台搭建”、“人才服务环境优化”三大工程和“333”

人才引育计划以来,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人才素质明显提高,人才特区效应正在显现。

在今后相当长时间,还需进一步强化,扩大选人视野、拓宽用人渠道,在人才建设方面不断完善“选育留”制度。

3.3.2改善工作环境,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兰州深居西北内陆腹地,相对其它沿海、沿边的城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人才跟着环境走”,和其他几个国家级新区相比,兰州新区在人才引进上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为了满足新区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兰州新区应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工作环境,建立健全符合新区产业集群特点的人才开发服务机制和人才创业服务体系,在生活保障方面给予人才更多优惠待遇。

同时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各种保障,使新区聚集一批思想境界高、专业技能强的人才队伍。

后记兰州新区应在产业集群大背景下,通过广泛调研,制定人才需求方案、出台优惠政策、搭建聚才平台,努力推进“人才特区”试点工作的开展。

经过几年的努力,“人才特区”已有了新进展,人才创新工作有了新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