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段导学案.docx
《小学数学低段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低段导学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低段导学案
小学数学(低段)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
年级
二年级
单元
第一单元
主备人
邰智
教师
邰智、张光学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5
课题
统一长度单位
授课教师
邰智、张光学
授课班级
1班
授课时间
2016年8月29日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
难点
1.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知识链接
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环节
二次备课
预习展示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
谁矮?
高多少?
矮多少?
比划一下。
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质疑问难出示学习目标
深化理解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
)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
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
教师小结: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一拃(zhǎ)、一步、一庹(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
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
教师提出疑问:
我量了只有3拃。
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
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
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教师小结:
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
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
后面的呢?
(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
“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
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
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
(板书:
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
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
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
我们发现了什么?
(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
(很短。
)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
)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
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
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
3.认识几厘米。
师:
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
怎么量?
(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
课堂展示相机点拨
在认识厘米的时候,先呈现给学生1厘米的表象,再让学生说见过的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如田字格的宽,食指的宽,图钉的长等,加深对1厘米表象的认识
总结归纳
导学反思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你想说什么?
本节课不足之处在于认识尺上的刻度0及由于学生带的尺子规格不同,演示的尺子又距离比较远,因此花的时间比较多,以致后面的练习进行地比较仓促。
课程训练
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拓展延伸
盘点收获
板书
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
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小学数学(低段)导学案
年级
二年级
单元
第一单元
主备人
邰智
教师
邰智、张光学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5
课题
认识米
授课教师
邰智、张光学
授课班级
1班
授课时间
2016年8月30日
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2.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重点
难点
1.建立1米的表象。
2.理解1米=100厘米。
知识链接
学生认识“米”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米”比“厘米”的机会少,本课的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进行的。
环节
二次备课
预习展示
1.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2.引入。
同学们,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
(裁缝阿姨将这一捆捆的布料,通过“量体裁衣”量出需要的长度再加工为成衣。
)
这么长的布料,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你觉得合适吗?
(不合适。
)
教师指出:
量布、长绳等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尺。
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
(板书课题。
)
质疑问难出示学习目标
深化理解
1.认识米尺。
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
(学生举手,教师让一位手拿30厘米长的尺子的女生来量黑板的长,要求其他学生注意看着。
女生拿着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端作个记号再往下量,并口算着:
30厘米、60厘米、90厘米……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
)
教师指出:
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板书:
1米)
米是比厘米大的单位,1厘米只有这么一点,1米却有这么长,请同学们用手来比划一下。
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2.观察刻度。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
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
(10个10厘米。
)
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
(100个)
(板书:
1米=100厘米)
3.量出长绳。
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1米。
(注意:
量时刻度O对准绳子的左端。
)
4.估量。
把绳子放下,把手张开比划1米的长度,看谁估的准。
教师指出: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
课堂展示相机点拨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认识米尺,体会1米的长度,在数中理解1米=100厘米,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学生通过观察、比划、测量、讨论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为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建构起知识体系,而且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动手操作、观察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归纳
导学反思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
它有多长?
为什么?
用手比划一下,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它作单位?
课程训练
巩固提高
1.量一量,填一填。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出示一支铅笔。
)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
大约几支长1米?
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
大约几根长1米?
2.估一估。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多媒体课件演示:
跳绳,小猫,长椅。
)先估量,再在合适答案后的口里打“√”,说说理由。
3.操作性练习。
(l)认识卷尺和皮尺。
我们可以用卷尺和皮尺来量身高。
教师出示卷尺和皮尺。
学生认识卷尺和皮尺。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拓展延伸
盘点收获
板书
设计
认识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小学数学(低段)导学案
年级
二年级
单元
第一单元
主备人
邰智
教师
邰智、张光学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5
课题
认识线段
授课教师
邰智、张光学
授课班级
1班
授课时间
2016年8月31日
学习过程
第三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难点
1.掌握线段的特征。
2.线段表象的建立。
知识链接
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
环节
二次备课
预习展示
(课件播放消防员接到任务的情境。
)同学们,消防员叔叔他们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争分夺秒。
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
(比较快。
)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质疑问难出示学习目标
深化理解
1.教学例6(认识线段)。
(l)出示两根毛线,这两根线是直的吗?
(不是。
)
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
(一下子看不出长短。
)谁能想个办法比比它们的长度?
追问:
为什么要拉直以后一头对齐再比呢?
教师演示:
把其中一根毛线拉直贴到黑板上,另一根对齐左端点。
现在,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了吗?
(2)教师指出:
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
(板书课题。
)
(3)认识线段是直的。
老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它放松,它是线段吗?
(不是,弯弯的不是线段。
)拉直,现在呢?
(是线段。
)
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问:
是线段吗?
怎么判断?
小结:
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3)找线段。
摸一摸书本的边,说一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
(可进行爱护书本的教育:
如果把书搞坏了,边变成弯弯曲曲的或是角翘起来了,就不是线段了,因此同学们一定要爱护书本。
)
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黑板边、直尺边、书本边、铅笔边、桌子边等都可以看成线段。
(强调物体的边是线段。
)
(4)量线段。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打开教材第5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
(把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
2.教学例7(画线段)。
(1)学画线段。
同学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那么你会画线段吗?
你能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吗?
(学生在作业纸上画。
)
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画的呢?
教师演示:
从刻度O开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
设疑:
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吗?
怎么画?
引导学生操作:
从刻度2开始,画到刻度5的地方,也可以从刻度5开始,画到刻度8的地方。
(2)做一做。
教材第6页也有一条线段,现在请你画一条和它同样长的线段,说说怎样才能和它同样长?
(先量一量这条线段的长度,再画一条二样长的线段。
)
课堂展示相机点拨
一、通过观察,比较一根线拉直前后的样子,引入线段,使学生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再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让他们明白直尺、黑板、教材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此外,通过找线段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对线段的感知,又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对线段的认识。
二、在教学用直尺或其他合适的工具画线段时,注重教师引导和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画线段的方法,体会线段与有关多边形的内在联系。
教师强调:
①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尺子,使它不要移动。
②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
③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
总结归纳
导学反思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还不够丰富,变式不够多,分层教学显得不够,在今后教学中还要加以改进。
课程训练
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1题。
2.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2题。
3.巩固应用。
(l)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7题。
看看哪条线段长,再量一量。
拓展延伸
盘点收获
板书
设计
认识线段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小学数学(低段)导学案
年级
二年级
单元
第一单元
主备人
邰智
教师
邰智、张光学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5
课题
确定长度单位
授课教师
邰智、张光学
授课班级
1班
授课时间
2016年9月1日
学习过程
第四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
难点
1.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知识链接
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
环节
二次备课
预习展示
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
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
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板书课题)
质疑问难出示学习目标
深化理解
1.教学例8。
教师谈话:
(多媒体课件出示旗杆。
)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
降低难度:
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
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米?
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
引导:
方法一:
排除法。
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
方法二:
推算法。
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
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方法三:
类比法。
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小结:
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2.巩固新知。
小明来到百鸟馆,看见了这样一只小鸟
(多媒体出示)。
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
(学生交流。
)
(l)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题目。
引导:
60米是多大?
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6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
(不会。
)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
让学生自己推算:
操场的长是28米。
(2)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高90()
课堂展示相机点拨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操作、思考、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在认识厘米的时候,先呈现给学生1厘米的表象,再让学生说见过的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如田字格的宽,食指的宽,图钉的长等,加深对1厘米表象的认识。
不足之处在于认识尺上的刻度0
由于学生带的尺子规格不同,演示的尺子又距离比较远,因此花的时间比较多,以致后面的练习进行地比较仓促。
及
总结归纳
导学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这一单元结束了,你学会了什么?
课程训练
巩固提高
1.辨析题。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8题)
逐步出示题目,说说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
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2.估一估。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9题)
3.谁说得对?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0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
第一幅图长是5厘米,对吗?
(错,没有对准刻度O,不能说是5厘米。
)
第二幅图长4厘米,对吗?
(对,7厘米-3厘米=4厘米。
)
第三幅图大约5厘米长,对吗?
(对,接近5厘米或超过5厘米一些的,我们都可以说是大约5厘米。
)
4.量一量。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1题)
乌龟要爬()厘米就能吃到小鱼。
拓展延伸
盘点收获
板书
设计
确定长度单位
旗杆的高度是13米
小学数学(低段)导学案
年级
二年级
单元
第一单元
主备人
邰智
教师
邰智、张光学
课型
复习
课时安排
5
课题
长度单位整理和复习
授课教师
邰智、张光学
授课班级
1班
授课时间
2016年9月5日
学习过程
第五课时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巩固长度单位及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
3.培养学生数学估计能力,求异的思想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
难点
1.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2.通过同学的合作,度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知识链接
环节
二次备课
预习展示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看一看哪一位小朋友的眼力最好。
谁能来猜猜老师的身高?
其实只要我说一个数字你就知道了。
“165( )”。
师: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板书课题: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质疑问难出示学习目标
深化理解
师:
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
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
2厘米,3厘米呢?
(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
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
(4)你知道线段的两个特征吗?
怎样画一条线段?
1、填空:
1枝铅笔长25( )一本书长22( )
操场的旗杆高10( )1根粉笔长约10()
2、这是小明早上写的一篇日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起床,用15米长的牙刷刷牙,80cm长的毛巾洗脸。
吃完早饭,急忙骑上自行车,以每分钟30厘米的速度到离家500厘米远的学校去上学,路上还碰到了身高165米的王老师。
到了学校,我马上拿出厚1米的课本看起来。
(提醒同学们要懂得交通安全知识,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不能再马路上乱跑)
3、填一填。
线段是( )的,有( )个端点。
三角形由( )条线段组成。
正方形由()条线段组成。
两点之间可以画()条线段。
线段有长短吗?
()
4、画一画。
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课堂展示相机点拨
总结归纳
导学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程训练
巩固提高
1.填空
4米=( )厘米小明身高124()
课桌长50()
50厘米+35厘米=()厘米
2.比一比。
(在○里填上“〉”“〈”或“=”)
18米○28米100厘米○1米
35厘米○25厘米5米○40厘米
6米○60厘米40厘米○4米
3.选择题
(1)课桌的高大约()
①30厘米②60厘米③3米
(2)测量黑板的长,一般用()作单位
①米②厘米
4.这是一枝粉笔。
请你把估计的长度写在草稿纸上,请同桌合作量一量粉笔有多长。
你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量的吗?
(从0刻度开始)请同学上来演示。
拓展延伸
盘点收获
板书
设计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整理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