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56818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全卷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忠”的观念往往被单一地认为是臣子向君主尽忠。

然而,当我们从历史的源头、文化的源头去看待“忠”时,便可以发现“忠”价值观更广泛的意义。

“忠”这一价值观具有双向性,既指向臣子,又指向君主。

《诗经》中人民对君臣就有着这种要求。

《诗经》中有不少要求君主之忠的诗,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平民百姓的口吻,通过描写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控诉统治者;第二类是直接描写统治者的行为讽刺统治者骄奢淫逸、听信谗言的刺诗;第三类是歌颂君主的颂诗。

第一类诗有《魏风》中的《伐檀》《硕鼠》《唐风·鸨羽》等,直接反映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讽刺统治者没有忠于民,使国家之根基——百姓的生活风雨飘摇,自然也就置国家于不利之地,既违背了利民之忠,也违背了卫国之忠。

第二类则从伦理道德层面评价君主,例如君主生活上的腐败、荒淫等。

《鄘风·墙有茨》揭露卫国宫廷生活腐朽糜烂,《邶风·新台》讽刺卫宣公子妻父占,《郑风·南山》讽刺襄公淫妹等等,我们很难相信一个私生活紊乱、伦理道德沦丧的人能公允地统治一个国家。

第二类与第一类一样都是体现了君主违背利国利民之忠,一样都是从批判昏君的角度探寻“忠”的涵义。

第三类主要集中在《大雅》中,如《文王》《绵》《棫朴》等歌颂文王功绩的篇章,从正面歌颂明君。

从这类诗歌中,可总结出明君的共同之处:

励精图治,开创基业。

贤明的君主要想遵循“忠”这一伦理,既要在政治上有建树,忠于民忠于国,又要修身养性,忠于人伦道德。

《诗经》中关于臣子向君向国尽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不得重用的贤士对于国家处于危亡之际,而不能实现自身价值所发出的愤慨之声;第二类是贤臣的谏言;第三类是臣民不明的人针对统治者无所作为、骄奢淫逸而作诗讽刺,这一类在前文“君主之忠”中已提及,在此不再赘述。

《邶风·柏舟》是卫国贤臣忧谗悯乱之诗,顷公在位期间,政治混乱,小人当权,卫国贤臣目睹国势衰败,心存危亡之虑,于是作此诗以抒泄满腔的幽愤。

这位贤臣让我们领悟到了“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他的忠心已超越了对自身价值不得实现的苦闷,上升到了与国同哀的高度。

《邶风·式微》《陈风·墓门》等作品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臣子进谏的行为。

《式微》是黎国臣子劝黎侯归国之诗,全诗只有两章,“式微式微,胡不归”读来可想象出臣子心中压抑着痛苦,纵然有千言万语,却只能无力地问君主,国势如此衰微,为什么还不回归故国呢?

若不是对君主还抱有希望,若不是那颗赤诚的效忠之心,大概是无法发出如此满含忧虑的诤言吧!

(选自《青年时代》2018年13期,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忠”这一价值观具有双向性,既指向臣子,臣子要向君向国尽忠;又指向君主,君主要忠于民忠于国,忠于人伦道德。

B.君主之忠要求君主不仅要修身养性,遵循伦理道德,而且要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C.《诗经》中关于体现君与臣“忠”的篇章大致都可分为三类,其中有相重叠的内容。

D.《新台》《棫朴》虽然都表现了君主之忠,但前者和后者探寻“忠”的涵义的角度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忠”的传统观念入手,笔锋一转,巧妙提出自己要论证的观点。

B.文章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和总分结构,分别从三个类型角度论证君与臣的“忠”。

C.文中论述臣子向君向国尽忠的第二类内容时,重点举《式微》一例加以阐述。

D.针对“忠”的价值观,文章分别从君“忠”和臣“忠”两个角度由主到次加以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3分)()

A.《柏舟》中的贤臣写作此诗以表达“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

B.《柏舟》《式微》中两位贤臣的做法不同,一是忧谗悯乱,一是因事进谏。

C.一直以来,《诗经》中的人民就对君主和臣子提出“忠”的双向性要求。

D.《式微》虽然只有两章,却胜过千言万语,表现出臣子对君主赤诚的效忠之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46%的人认为出门不带手机比出门下雨没带伞的情况更糟糕,而手机未带或被偷就感到紧张的人则高达90%。

这些数据表明,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正扮演着愈发不可或缺的角色。

与此同时,有关“手机使用依赖症”的说法甚嚣尘上,认为频繁使用手机是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并与孤僻、自卑等性格画像联系起来。

这些把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相对立的观点,反映着现代医学对身体话语权的争夺,而现象背后的时代变化,却往往被搁置一边。

其实,“手机依赖”不一定是人们“离不开”手机,比如有的人出于工作需要需实时关注讯息,有的人因消费支付不得不“机不离手”;有时候,手机还承担着某种象征性功能—如果在社交场合中,你不太想和别人说话,那装作玩手机不失为一个避免尴尬的借口。

(摘编自《别把“手机依赖症”太当回事儿》,《广州日报》)

材料二:

图一:

消费者对各类手机应用的使用频率

图二:

智能手机轻度和重度使用者占比智能手机重度使用者年龄段分布

(资料来源于“德勤咨询”)

材料三:

近年来,呼吁警惕“手机依赖”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大。

这种呼吁的初衷不难理解,但“手机依赖”真的有那么可怕,值得如此忧心忡忡吗?

其实,到底何谓“手机依赖”,从来就缺乏一种准确的定义。

 在今天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对日常生活的介入越来越深,与人的紧密性越来越强。

当然,当“手机依赖”被作为一种问题看待时,它往往被默认为是一种需要干预的“心理疾病”,比如使用手机在一些人那里成了下意识的行为,空闲时间被完全用手机来打发。

这种倾向确实不值得提倡,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要防“沉迷”。

它对应的可能是时间的浪费,甚至是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的“异化”。

(摘自《理性看待大学生“手机依赖”》2018年4月24日)

材料四:

“手机依赖症”的典型心理是,手机必须随身携带,如果没带手机就会坐立不安、魂不守舍;并且即使没有明显需要,也常常会不自主地看自己的手机,一旦信号不满或者电量不足之时就会非常没有安全感。

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使沟通更加便利,然而在手机依赖症的裹挟之下,过度使用手机却使人们变得更加孤独。

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会让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甚至会导致“注意力缺失”,以及思维和语言的碎片化,非常不利于逻辑思维的进行。

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而言,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聊微信、玩游戏等,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

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

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摘自《手机依赖症危害大可使身心受累》)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各类手机应用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是社交软件,如微信、QQ等,这说明智能手机用户与朋友之间的交流更趋向于线上。

B.智能手机重度使用者中,18-34岁的人比较多,表明智能手机更多的侵入年轻人的生活,他们可能更容易过度使用手机。

C.智能手机轻度使用者和重度使用者的比例大致为1:

1,这说明智能手机使用者中年轻者和年老者的占比是大致相当的。

D.智能手机重度使用者中45-50岁的占比较低,结合图一内容可知这个年龄段的人对购物、娱乐等手机功能使用较少。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材料一在分析有关“手机使用依赖症"说法时用了“甚器尘上”这个词,说明这种说法目前比较流行,但作者对此并不以为然。

B.材料一最后一段中作者的观点与材料二图一所展现的内容有一致性,材料二中的图一可以作为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佐证。

C.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使沟通更加便利,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即使没有明显的需要,人们也会不由自主地看手机,这种现象需要警惕。

D.“手机依赖症”这个观点虽然不被所有人认同,但过度使用手机确实会给人带来危害,材料一、三、四对其都有说明。

6.目前人们对“手机依赖症”有不同看法,其各自的理由分别是什么?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分)

(3)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背叛炊烟

胡宗波

“背叛”炊烟,需要勇气。

生活在鄂西南山区的人,似乎从出生之日起,就已被命运圈养在了重重大山怀抱里,整日里要和炊烟相依为命。

或许是命运的驯化,温顺的山区人顾家,更恋家。

每天,村人执拗地在炊烟上挂满家的味道,倔强地把炊烟定格成为家的方向。

一天天,一年年,炊烟被雕琢成了人们心灵的归宿,剪不断,理还乱。

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走出炊烟划出的半径。

我一直认为,我是炊烟喂养大的。

少时的我,对炊烟的惦念近乎痴迷。

甚至刚吃了饭,就挂念起了炊烟,盼它早点站在屋檐上,手搭凉棚,呼唤我的乳名。

在我眼里,炊烟就是宣布吃饭的口令。

在那个饥肠辘辘的年代,对于还是个孩子的我来说,食物散发出的诱惑,无疑令我无法抗拒。

至于下顿将着落在哪儿,我大抵是不会去理会的。

我心里只有炊烟。

发展到了最后,就算全村的炊烟同时升起,哪一道炊烟是自家的,我也能一眼分辨出。

那时,炊烟不仅滋润了我的肠胃,也滋润了我的梦。

可我从来不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相反,我回报给炊烟的,大多是怨,是恨:

恨它营养不够丰富,恨它花样太过单一,更恨它有时还填不饱我肚子。

与我对炊烟的矛盾态度相比,父母从来怀着一颗虔诚之心。

他们能看懂炊烟的表情,也能读懂炊烟的语言。

炊烟生病了,父母精心呵护着,助它早日康复;炊烟失落了,父母安慰开导着,帮它尽快振作。

炊烟有灵性。

虔诚的心,换来了炊烟的信任。

它配合着父母,苦苦支撑着摇摇欲坠的日子。

然而,在父母虔诚的背后,其实也蜷缩着一颗不安分守己的心。

父母领着我在日子里摸爬滚打的同时,矢志不渝送我去读书。

他们已领教了日子的苦。

他们不想将这种苦留成“财产”,等我去继承。

为了孩子长远计议,父母替我谋划着对炊烟的“背叛”。

背叛,是需要勇气的;勇气,则需要成本。

为了抵抗不断膨胀的生活,搀扶起勇气,父母几乎把腰弯得和大地平行,瞪大疲惫的眼睛,在日子里翻拣着能对抗生活的元素。

其间,父母还要顶住村人随手扔来的冷嘲热讽。

那大都是些认为读书没用的村人。

他们将自己的讽刺和挖苦当“礼物”,总是不失时机地免费赠送。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向导。

站在父母的“背叛”上,我把父母的期望打包,系在肩膀上,在“背叛”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若干年后,我彻底“背叛”了炊烟,走出了乡村。

在异乡,任我踮脚眺望,却看不到一丝炊烟。

内心的空虚惆怅如同滚着的雪球。

在炊烟的浸泡里长大的人,炊烟就是他的根。

一个人,一生里烙印着三条根,那是从国别、地域、家庭三者文化差异中沉淀出来的。

“背叛”了炊烟,就斩断了地域和家庭这两条根,我这一生,注定将处于失根后的无根状态。

这时,在记忆里存活的新鲜炊烟,仿佛一封封家书,用眼眸盖上思念的邮戳,不时呼唤着我回去。

每一年,我都会回故乡,只为亲手摸摸升腾的炊烟。

摸着它,我才能暂时找回丢失已久的乡音,才能短暂回收久违了的内心踏实。

这些年,每次回去,家乡都有变化。

村人的生活水平真正像是芝麻开花。

在欣慰的同时,我却觉得与故乡又生疏隔膜了几分。

现代化的炊具,不断打压着炊烟氤氲的范围。

我希冀的炊烟,越发地单薄瘦削。

尽管,那些还对炊烟心怀感恩的人,就像我父母,还忍受着烟熏火燎,顽强地坚守着,但他们培育的那点炊烟,不过蚍蜉撼树。

我知道,终有一天,故乡会被膀阔腰圆趾高气扬的现代化日子改写。

我也知道,总有一天,我再也看不到炊烟。

我更知道,一缕缕炊烟,终会在我记忆的窖藏中酝酿成一种乡愁,继而在我的记忆里,站成一道道风景,更站成一位位亲人。

背叛,总是要付出代价。

没有了炊烟,也就失去了故乡,再也没有远道而来的消息,能把一种叫幸福的感觉催生。

失去了炊烟,我们注定还有别的希望。

(选自《人民日报》)

7.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点出炊烟,总领全文,交代特定的地点与独特的地理环境,引出下文对炊烟的“背叛”。

B.作者在痛苦挣扎后背叛了炊烟,文章以悠远复杂的笔触通篇叙写了作者逃离故乡的全过程。

C.本文包含了多处对比,例如:

我“背叛”炊烟成功与在异乡看不到炊烟的空虚惆怅形成对比,表现出“我”的无奈和思念。

D.面对村人的冷嘲热讽,父母冷静坚决,更能表现出父母对生活的深层理解和对我的殷切期望。

8.结合文本,赏析画线句子“我知道,终有一天,故乡会被膀阔腰圆趾高气扬的现代化日子改写”。

(4分)

9.本文为何以“背叛炊烟”为题?

请简要分析。

(6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本题4小题,共19分)

泗州先春亭记

欧阳修

景祐二年秋,清河张侯①以殿中丞来守泗土。

既至,问民之所素病,而治其尤暴者。

曰:

“暴莫大于淮”。

越明年春,作城之外堤,因其旧而广之。

度为万有九千二百尺,用人之力八万五千。

泗之民曰:

“此吾利也,而大役焉。

然人出于州兵而石出于南山作大役而己不知是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

”相与出米一千三百石以食役。

堤成,高三十五尺,土实石坚,捍暴备灾,可久而不坏。

既,曰:

“泗,四达之州也,宾客之至者有礼。

”于是,因前蒋侯堂之亭新之,为劳饯之所,曰“思邵亭”。

且推其美于前人,而志后人之思也。

又曰:

“泗,天下之水会也,岁漕必廪于此。

”于是治常丰仓西门二夹室,一以视出纳,曰某亭;一以为舟者之寓舍,曰“通漕亭”。

然后曰:

“吾亦有所休乎!

”乃筑州署于东城上,名先春亭,以临淮水,而望西山。

是岁秋,予贬彝陵,过泗上,于是知张侯之善政也。

昔周单子聘楚而过陈,见其道秽而川泽不陂梁②,梁客至不授馆,羁旅无所寓,遂知其必亡。

盖城郭、道路、宾客寄寓,皆三代为政之法,而《周官》尤谨著之,以为御备。

今张侯之作守也,先民之备灾,而及于宾客入来,然后私自休焉。

故曰知为政也。

先时,岁大水,州几溺。

前司员外郎张夏守是州,筑堤以御之。

今所谓因其旧者是也,是役也,堤为大。

予记其大者详焉。

【注】①侯:

旧时对地方行政长官的尊称。

②陂梁:

防水的小堤、小桥。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人出于州/兵而石出于南山/作大役而己不知是/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

B.然人出于州兵/而石出于南山/作大役而己不知/是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

C.然人出于州/兵而石出于南山/作大役而己不知/是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

D.然人出于州兵/而石出于南山/作大役而己不知是/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祐二年,是用年号纪年。

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

B.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三代之治被儒家当作理想社会模式的典范。

C.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

原先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为各司之次官。

D.宾客,即门客。

古代贵族为了巩固其地位专门招收的人才,又称门下客、食客,文中宾客即为此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春亭是泗州官署,位于泗州东城,是州官办公休憩之所。

邻水望山,风景秀丽,透露出张侯的胸襟不俗。

B.张侯在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堤防加固拓展。

工程浩大,耗费众多,但质量优良,可以长期发挥效用。

C.张侯是清河人,他以殿中丞身份来泗州做太守。

他把民生疾苦放在心上,把治理淮河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D.泗州曾遭遇洪水灾害,差点儿全城淹没。

张夏主管该州时,筑堤防护,未雨绸缪,实在是三代以来的善政。

13.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问民之所素病,而治其尤暴者。

曰:

“暴莫大于淮”。

(2)乃筑州署于东城上,名先春亭,以临淮水,而望西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午寝梦江外兄弟

韩偓

长夏居闲门不开,绕门青草绝尘埃。

空庭日午独眠觉,旅梦天涯相见回。

鬓向此时应有雪,心从别处即成灰。

如何水陆三千里,几月书邮始一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颔联照应标题,写诗人独自在睡午觉,梦到了好久不见的兄弟。

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诗人头发已白,感叹自己年华逝去。

C.尾联用“三千”“几”来表现诗人离亲人之远、书信难传的现状。

D.诗歌表达了客居在外的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不能与亲人相见的无奈

15.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6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5题,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引用典故,来写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2)在《赤壁赋》苏轼饮酒甚酣,借用“美人”抒发自己对朝廷政事依然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的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兰亭集序》中能让作者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之乐趣,获得无穷快乐的先决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歌行》中,曹操引用《诗经》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本题共3小题,9分)

近来,5G热度逐步攀升。

5G,又称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

如果说3G让人们跨入了互联网门槛,能够在网络上地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4G刺激了互联网应用的繁荣,即时消息、网上购物、网上支付、在线视频和在线游戏等等应用;那么,5G则带来了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自动驾驶、远程医疗、全景视频、虚拟现实等等都将不再是电影里的虚构。

5G网络具有速率极高,容量大和时延极低三个特征,()5G牵动着许多企业的神经,足以改变移动通信产业的格局,甚至关及国家利益,如此,因而,许多国家包括各大科技公司在纷纷占领先机,抢抓制高点,力争成为5G引领者。

我国自成立“IMT-2020推进组”以来,5G建设持续快速推进,目前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试验网,而华为的多项关键技术已被采纳为5G国际核心标准,中国成为的5G领跑者。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随心所欲层出不穷举足轻重当之无愧

B.随心所欲遍地开花不可或缺当之无愧

C.游刃有余层出不穷不可或缺名不虚传

D.游刃有余遍地开花举足轻重名不虚传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用户可以获得光纤般的接入速率多场景的一致服务,“零”时延使用体验,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

B.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用户可以获得“零”时延使用体验,多场景的一致服务,光纤般的接入速率。

C.可为用户提供光纤般的接入速率,“零”时延使用体验,多场景的一致服务,信息随心而至万物触手可及。

D.可为用户提供光纤般的接入速率,多场景的一致服务,“零”时延使用体验实现“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愿景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许多国家和各大科技公司在纷纷占领先机抢抓制高点力争成为5G引领者。

B.许多国家包括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在占领先机抢抓制高点力争成为5G引领者。

C.许多国家和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在抢抓先机,占领制高点力争成为5引领者。

D.许多国家包括各大科技公司在纷纷抢抓先机占领制高点,力争成为5G引领者。

20.王蒙在《蚂蚁的哲学》中这样评价蚂蚁:

(6分)

  第一,永不放弃。

对障碍物要么翻过,要么绕道而行。

 

  第二,未雨绸缪。

整个夏天都在为遥远的冬天做准备。

  你能按这种格式,写出另一种动物的“哲学”吗?

答:

21.下面是一位记者釆访楹联专家李某的开头部分,请从下列所提供的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内容,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只填序号。

(5分)

李老师您好,感谢您能①______接受我的采访。

拿到您这本关于对联故事的②______,想着您从数百里外捎来如此厚礼,我一定好好③______!

看您书里写的行业联我很感兴趣,比如这副写医生的“④______,⑤______”,我觉得里面充满了文化元素,您能给大家解读一下吗?

A.有幸B.拨冗C.拙作D.大作E.珍藏F.惠存G.笑纳

K.橘井挹泉滋蕙香L.碧水竞舟十里欢M.杏林分种逢春茂N.艾人驱瘴千门乐

答:

①____②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

五、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苏轼)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中国共青团团歌》)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奥斯特洛夫斯基)

要求:

围绕材料内容与含意,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