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题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7540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晋南北朝文学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题库.docx

《魏晋南北朝文学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晋南北朝文学题库.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魏晋南北朝文学题库.docx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填空

1.曹操的《 》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写出了大海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2.曹丕所作的《 》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钟嵘在《诗品》中评价曹植的诗为“ ,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4.诗歌以“游仙”名篇始于 。

5.曹丕在《 》中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6.魏晋南北朝诗歌以建安时期的创作最为辉煌,其中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和女诗人

7.蔡琰的《 》重点描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惨绝人寰的遭遇,从中可以看出汉末战乱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不幸命运。

8.王粲的代表诗作是《 》三首,尤以第一首最为著名,其中有“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诗句。

9.王粲的诗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称许他为“ ”

10.阮籍的代表作是《 》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

河。

参考答案:

1.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2.燕歌行

3.骨气奇高

4.曹植

5.典论·论文

6.蔡琰

7.悲愤诗

8.七哀诗

9.七子之冠冕

1O.咏怀诗

11.嵇康散文的代表作《 》中,记载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

12.嵇康的诗歌以四言成就较高,其中《 》自述平生的遭遇和理想抱负,对自己无辜受冤表示极大愤慨。

13.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其中 被钟嵘奉为

“太康之英”。

14.西晋太康时期涌现了大批作家,著名的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其中“一左”

即 。

15.左思的《 》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代诗人效法的范例,这是他对中国诗歌的独特贡献。

16.陆机的《 》十二首,基本上都是拟《古诗十九首》的,在内容上皆沿袭原题,格调上变朴素为文雅,显示出诗歌文人化的倾向。

17.由西晋末到晋室南渡之际兴起了 诗,这种诗几乎统治了整个东晋时期的诗坛。

18.兰亭之会共成诗37首,编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撰写了一篇《 》,此序文笔清新疏朗。

情韵绵延,是一篇广为传诵的优美散文。

19.陶渊明的作品在生前流传不广,梁代的 加以搜集整理,编了《陶渊明集》。

20. 是陶渊明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魏晋诗歌在他那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参考答案:

11.与山巨源绝交书

12.幽愤诗

13.陆机

14.左思

15.咏史

16.拟古诗

17.玄言18.兰亭集序19.萧统20.田园诗

21.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 所编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

22.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 》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23.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 》中。

24.长篇叙事诗《木兰诗》与《 》并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25.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一诗中赞叹的“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指的是谢胱的名作《 》。

26.讲究声律和对偶的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的永明年间,故又称“ ”

27.沈约提出了“文章当从三易”的著名论点,即易见事、易识字、 。

28.谢胱的山水名句“ ,澄江静如练”历来被人所称道。

29.鲍照的代表作为《 》十八首。

30.南朝与谢胱并称为“大小谢”的诗人是谢灵运,其山水诗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

”被历代诗人所赞赏。

参考答案:

21.郭茂倩

22.西洲曲

23.梁鼓角横吹曲

24.孔雀东南飞

25.晚进三山还望京邑

26.永明体

27.易诵读

28.余霞散成绮

29.拟行路难

30.园柳变鸣禽

31. 被钟嵘称为“元嘉之雄”,他与颜延之并称“颜谢”。

32.“颇学阴何苦用心”中的“阴何”是指梁朝的 和陈朝的 ,他们都深受“永明体”的影响,诗歌成就较为突出。

33.萧统的《 》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34.“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是由——提出的。

35.“徐庾体”是指徐、庾父子置身东宫时所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歌,其中“徐”是指 、徐陵父子,“庾”是指庾肩吾、庾信父子。

36.庾信是由南人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的《 》二十七首,直承阮籍《咏怀》组诗的抒情传统,尤称杰作。

37.北魏末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其中声名较著者有温子昇、邢邵、 ,号称北地三才。

38.由于主体意识和抒情因素的强化。

魏晋时期涌现出了一批体物写志的佳作,如曹植写《 》,构思与手法虽受宋玉《神女赋》的启发,但主题却发生了变化。

39.有“元嘉三大家”之称的是谢灵运、颜延之和 。

40.鲍照的创作除诗歌外,赋与文俱有佳作,其中赋的代表是《表是《登大雷岸与妹书》。

参考答案:

31.谢灵运

32.何逊、阴铿

33.文选

34.萧纲

35.徐摘

36.拟咏怀

37.魏收

38.洛神赋

39.鲍照

40.芜城赋

》,文的代

41.南北朝骈体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其代表作是《哀江南赋》。

42.梁代 在《金楼子·立言篇》中对“文”加以重新界定,提出“至如文者,惟须绮毅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

43. 与一代词宗沈约并称,有所谓“沈诗任笔”之誉。

44.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 小说系统和 小说系统。

45.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有文言小说,这时的小说可以统称之为 体小说.其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

46.“小说”一词最早见于《 》中的杂篇《外物》:

“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47.南北朝小说的渊源有三:

一是神话与历史传说,二是先秦诸子著作中的

,三是先秦两汉的历史散文。

48.南北朝文学批评代表作有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

《 》和钟嵘的《诗品》。

49.《 》是我国第一部论诗的著作,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

50.西晋挚虞的《 》从文体流变这个新的角度,论述了文的发展。

参考答案:

41.庾信

42.萧绎

43.任昉

44.文言、白话

45.笔记

46.庄子

47.寓言故事

48.文心雕龙

49.诗品

50.文章流别论二、名词解释1.魏晋风流

2.建安风骨

3.三曹

4.建安七子

5.正始之音

6.嵇、阮

7.竹林七贤

8.太康诗风

9.左思风力

10.兰亭诗

11.玄言诗

12.田园诗

13.鼓角横吹曲

14.山水诗

15.元嘉三大家

16.新体诗

17.四声八病

18.竟陵八友

19.官体诗

20.徐庾体

21.北地三才

22.诗体赋

23.吴均体

24.志怪小说

25.志人小说

26.滋味说参考答案:

1.魏晋风流:

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

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是玄心、洞见、妙赏、深情,而魏晋风流表现在外的特点是颖悟、旷达、真率.电可以说是追求艺术化的人生。

这种艺术必须是自然的,是个人本性的自然流露。

陶渊明可以说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而从深层看来,魏晋风流下那种对人生艺术化的自觉追求,那种对个性化的向往,那种无拘无束的氛围,正是文学成长的良好气候。

魏晋风流不仅对魏晋这两代文学产生影响,也对魏晋以后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已成为一个美好的影像,映在后人的心里,不断激发出文学的灵感。

2.建安风骨:

这是对汉末魏初时期的优秀诗歌创作特色所作出的概括。

建安文学以曹魏集团为中心,主要成就在诗歌。

建安诗人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

地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

后人把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其内涵主要有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和浓郁的悲剧色彩。

“建安风骨”被后世的诗人们追慕着,并成为反对浮靡柔弱诗风的一面旗帜。

3.三曹:

指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他们的创作对当时的文坛有很大影响,故后人合称为“三曹”。

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涛文俱佳,风格清峻通脱。

曹丕擅长诗、文及辞赋,其名作有《燕歌行》、《与吴质书》等,其中《燕歌行》全诗均用七言,句句押韵,在中国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他把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完全成熟,钟嵘称他“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他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著名的《洛神赋》美不胜收.《与吴季重书》和《与杨德祖书》是两篇有名的散文书札。

4.建安七子: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位作家,因曹丕在《典论。

论文》中曾以七人并举,故称“建安七子”。

除“三曹”和蔡琰外,“七子”是建安诗坛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七子中孔融年辈较长,且在建安十三年就被杀,因此实际上只有六人参加当时的文学活动,都是曹氏父子的僚属和邺下文人集团的重要作家。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动乱的现实,表现了建功立业的精神,具有建安文学的共同特征。

其中王粲成就最突出,被称为“七子之冠冕”,钟嵘《诗品》列之于上品。

因他们同居邺中,故亦称“邺中七子”。

5.正始之音: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

曹魏后期。

政局混乱,因而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

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因而正始诗歌也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被称为“正始之音”。

嵇康、阮籍是正始时期的代表诗人。

6.嵇、阮:

指正始时期的著名作家嵇康和阮籍,二人齐名,并称“嵇、阮”。

正始时期,政治异常黑暗,嵇康、阮籍都有较进步的政治思想,他们的作品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反抗,更多地带有老庄思想的色彩,但在基本精神上还是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的,在创作风格上刘勰评价他们为“嵇志清峻,阮旨遥深”。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和《大人先生传=》,嵇康的代表作是《幽愤诗》和《与山巨源绝交书》。

7.竹林七贤:

三国魏正始时期七位名士的合称,即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七人常集于山阳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

他们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

在文学创作上。

以阮籍、嵇康最为著名。

代表作品有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刘伶的《酒德颂》、向秀的《思旧赋》等。

8.太康诗风:

太康是晋武帝的年号,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由于时代的原因,潘、陆诸人不可能唱出建安诗歌的慷慨之音,也不会写出阮籍那种寄托遥深的作品,他们的努力表现在两个方画,一是拟占,二是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

而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是太康诗风“繁缛”特征的主要表现。

这一时期诗坛出现了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但除左思的作品反映了一定的现实内容,成就较高外,大都有形式主义倾向,内容稍显贫乏,追求词藻的华美,注重艺术形式技巧。

9.左思风力:

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

左思志高才雄,胸怀豪迈,是西晋最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