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747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全).docx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全).docx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 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二级)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6)教育的信息化。

(7)教育的全球化。

(8)教育的个性化。

2. 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二级)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教育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

3. 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一级)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发展水平

(1)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3)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4.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一级)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基本、主要途径)。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4)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5. 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二级)

(1)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

(2)文化影响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3)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4)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5)文化模式影响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6. 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二级)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7.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级)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8. 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一级)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口诀】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体发展)个性(发展个性),总之要发展。

9.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p26(二级)

(一)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口诀】义务要延长,高等要大众,职业要统一,终身要建立

10. 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二级)

(1)社会依据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③文化传统;

④人口。

(2)人的依据: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

(3)学制本身的依据: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11.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二级)

(1)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3)高等教育大众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12.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二级)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

(2)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13.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级)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口诀】社会和个人两方面。

二、中学课程

1.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观点。

(二级)

(1)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2)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

(3)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2.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观点。

(二级)

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

3.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二级)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4.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

(一级)

含义: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作用: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评价课程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口诀】两句话+五内容。

5.简述课程内容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一级)

课程内容的设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个层次。

(1)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

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评价课程的基础

(3)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6.简述教材设计的一般原则。

(二级)

(1)方向性原则。

(2)完整性原则。

(3)适切性原则。

7.简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二级)

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

(1)言语智力。

(2)逻辑—数学智力。

(3)空间智力。

(4)音乐智力。

(5)运动智力。

(6)人际智力。

(7)自知智力。

(8)自然智力。

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

8.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

(二级)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9.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二级)

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10.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

(二级)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11.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观。

(二级)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3)评价内容综合化。

(4)评价标准分层化。

(5)评价方式多样化。

(6)评价主体多元化。

(7)关注发展过程。

三、中学教学

1.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一级)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口诀】双基+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级)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口诀】建(间接经验)立(发展能力)主(学生主体)育(思想教育)

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基本阶段。

(二级)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口诀】一动机四知识

4.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级)

(1)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5.简述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二级)

(1)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

(2)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

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6.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一级)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气氛热烈。

(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

【口诀】明确内容;方法合理;语言热烈;板书从容

7.简述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二级)

(1)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有助于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和发展智能。

(2)分量适宜,难易适度。

(3)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8.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一级)

含义: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要求: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9.简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一级)

含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贯彻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