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学年高一春季联赛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1722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0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学年高一春季联赛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学年高一春季联赛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学年高一春季联赛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学年高一春季联赛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学年高一春季联赛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学年高一春季联赛历史试题.docx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学年高一春季联赛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学年高一春季联赛历史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学年高一春季联赛历史试题.docx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学年高一春季联赛历史试题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春季联赛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诗经·生民》记载:

“夏祖女修吞神珠生大禹;商祖女简狄吞玄鸟卵生契;周祖姜嫄踩巨人脚印生弃。

”这些传说

A.是研究早期社会的可靠史料B.表明王权具有迷信神秘色彩

C.说明早期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D.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2.下面两幅地图反映的最直观的信息是

A.国家从分裂到统一B.土地从国有到私有

C.君权从分散到集中D.官吏从世袭到任免

3.“定鼎中原、建立清王朝之后,为了应对新的形势,最高统治者一方面吸取借鉴明朝统治的模式,进一步完善官僚体系;另一方面也承继了关外时期的一些做法,以确保满洲统治的主体地位。

”“承继了关外时期的一些做法”是指

A.设内阁,置六部B.议政王大臣会议

C.在三司之,上设督抚D.扩大南书房的权力

4.“法律对罗马国家的重要性体现在这样一个事实上:

……即使皇帝的敕令也不能忽视法律纠纷中当事人的地位。

正如普林尼说的,正是以这种方式,法律凌驾于皇帝之上,而不是相反。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B.注重法律面前人人自由平等

C.维护的民主制度影响深远D.强调法律的权威至高无上

5.“只有这个民族才能产生一场如此突然、如此激进的革命,一路摧枯拉朽,又不断步步走错,充满了互相抵触、互相矛盾的事件。

”据此可知,这场革命

A.最终确定了民主共和政体B.既是民族独立运动也是资产阶级革命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D.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

6.“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

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

”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7.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

有学者将此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中国版“光荣革命”的法律成果是

A.成立中华民国推翻清政府B.谈判协商与法制程序相互结合

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以和平方式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8.“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

”“这是分水岭”是指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9.如图漫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建立

C.中国已摆脱帝国主义压迫D.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支持

10.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

这表明俄罗斯人

A.仍在反思十月革命B.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

C.怀有浓厚大国情结D.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11.现在,除了“中国崛起”“非洲崛起”和俄罗斯激进的民族主义外,还有“印度崛起”。

这些世界大国集团正自信地重新排队。

它们传递的消息是,西方的主导地位已经终结。

这表明

A.两极格局的瓦解B.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化格局

C.全球化进程加快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12.约公元前7000年,西亚地区已出现人工栽培的大麦、小麦;在东亚,中国的黄河流域公元前6000年已栽培粟,长江流域于公元前5000年内已种植水稻;泰国地区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出现人工栽培豆类等作物。

这反映了

A.西亚地区产生了最早的文明B.中国形成了南稻北粟的格局

C.人类开始成功种植粮食作物D.农业起源呈现多元并存特点

13.据说,西汉都城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

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各占两坊之地,仅东市就有二百二十行。

这反映了汉唐时期

A.商业活动的范围受到严格限制B.商业贸易受到官府的层层盘剥

C.汉代比唐代商业经营范围更广D.唐代比汉代商业发展更加发达

14.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

这表明

A.官营手工业开始衰落B.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

C.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D.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15.“传统的内陆小农思想指导下的对外政策,进取不足,保守有余,以天朝大国乃世界中心自居,把外国一律视为蛮夷,既居高临下,又处处防范。

”据此可知,清朝前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最主要因素是

A.传统重农抑商的影响B.天朝上国观念的束缚

C.防御外来侵略的需要D.自然经济的封闭稳定

16.“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越来越阻隔了此种交往,土耳其人并非有意损害贸易。

”土耳其人的扩张行为

A.主要发生在中世纪早期B.客观上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C.切断了传统的贸易路线D.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决定因素

17.威廉·麦克尼尔在《瘟疫与人》中指出:

“在生物学意义上,携有这些疾病并产生抗体的文明社会,对于不曾遭遇过这些可怕疾病的邻居而言是危险的,这使得文明社会的地域扩张更加容易。

”下列史实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14世纪,欧洲爆发的黑死病助推了文艺复兴思想解放运动的发生

B.16世纪,欧洲人将天花等疾病带到了美洲是建立殖民地原因之一

C.1665年,牛顿因躲避鼠疫回到乡下,这成为他科学生涯的黄金岁月

D.1918年,“西班牙流感”导致交战各国几乎都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

18.《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指出,在英国工业化之初,能够压倒潜在对手的有利条件之中,没有一个条件是绝对突出的,但是这些有利条件合在一起,却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星座。

材料旨在说明英国

A.工业化成就光辉灿烂B.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

C.是其他国家学习榜样D.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必然性

19.1899年12月,德国外长在议会的一次演说中说: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对我们说:

‘怎么办?

世界已经分割完了!

’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

”材料反映出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B.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

C.德国对外资本输出欲望强烈D.德国率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20.“利权”一词自唐宋以来屡见于史籍,意指经济权利和利益。

到了20世纪初,舆论在谈到“利权”时,不仅仅是强调经济利益,而是或将主权与利权同时并提而将主权置诸重要地位,或者将利权大体等同于国家主权。

这一变化反映了

A.舆论决定了“利权”的词义内涵B.近代的经济民族主义有所发展

C.维护经济利益开始成为外交重点D.民族资本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

21.民国时期的各类报刊、广告,在宣传中也都把卷烟与现代、时尚、有品位等联系在一起,被视为是“一种城市、‘西方’和‘现代’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而农村的旱烟则被讥笑为一种落后和不入流的。

这说明了当时

A.媒体普遍存在着崇洋媚外的现象B.卷烟已经成为生活时尚的标志

C.城乡间的近代化进程有明显差异D.农民缺乏消费工业产品的能力

22.1979年全国县以上工业自销机构只有2832个,人员不到2万人,到1982年,全国县以上工业自销机构发展到22052个,人员达18万多人,自销商品零售额1982年已近217亿元。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国家的工作中心已转移到工业

23.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禁止缠足,1929年国民政府又发布放足布告,派有专员督查落实,但直到1950年代以后,缠足的风俗才消失。

这说明了

A.社会习俗现代转型的艰难B.民国政府缺乏现代治理能力

C.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缓慢D.政权性质决定民众价值取向

24.1920—1931年,陕西棉花种植面积长期徘徊在130万亩,产品多销售于本地;1931年,利用比利时、荷兰贷款修建的陇海铁路通达潼关,同年,陕棉种植面积就达到了210万亩,且多运往上海等地。

这表明当时

A.民国经济区域化分工趋势明显B.陕西已成为棉花种植业的中心

C.近代交通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D.西方列强势力开始深入到西北

二、材料分析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198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决定》全面阐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原则和步骤,为全面改革制定了蓝图。

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基本路线,并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在上述文件的指导下,我国这期间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全面展开阶段。

——摘编自汪海波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三1993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这就标志着国家正式取消全国范围的粮食统销。

……随着全国范围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依次逐步取消,与此相随而生的粮票制度也走向解体并消亡。

——张艳国、彭白云:

《论新中国粮票制度的兴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国家推行的粮食政策及其反映的经济体制,并分析这一经济体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这期间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全面展开阶段”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粮票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

据此谈谈你对粮票兴废的认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徽商的资本组合形式是多样化的、灵活的,主要类型有自由资本和借贷资本相结合、独资和合资相结合、委托和非委托经营相结合等。

他们奔走于世界各地,主要从事远距离的商品贩运贸易。

徽商本质上是儒商,其经营策略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

“以德治商”。

徽商有很好的品牌意识,注重这种无形资产的建立,涌现出一批“老字号”。

他们认为商家与顾客的关系是互惠互利、相互依存的,如果一时贪图小利或敲诈顾客,虽然能给自己带来暂时的利益,但却毁坏了双方长期合作的基石。

徽商重视教育,自古至今已成为习俗,纳入其生命的一部分,成为根深蒂固的观念。

徽州人文化底蕴深厚,“富而教不可缓”是徽商笃信的信条,正是如此才“代不乏人”,使徽商几百年不衰,造就了一代徽商帝国。

——摘编自黄兴模等《徽商兴衰启示录》

材料二太平天国时,徽州是太平军的活动中心,当然也就成为清军镇压太平军的主战场。

频仍战事,兵连祸结。

徽商深受其扰,先是地方地主武装团练的输捐搜刮,后是曾国藩亲自督师祁门,明火执仗,纵兵大掠,徽州府被洗劫一空。

清军在徽州烧、杀、掳、掠,使富丽的徽州尸横遍野,庐舍为墟。

徽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备受摧残,大伤元气。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对中国的经济渗透,使徽商遇到了强劲的敌手。

徽商在省外各地经营的钱庄,敌不过外国商人的银行。

洋商的活跃,洋货的倾销,使徽商不堪一击,当年的风光已成明日黄花,最后无可奈何花落去,只能淡出商业舞台。

——摘编自张家康《徽商是怎样由兴盛走向衰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徽商的成功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徽商衰落的原因。

谈谈你对徽商兴衰的认识。

三、论述题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果把新航路开辟作为近代殖民扩张的开端,那么最早从意大利开始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具有强烈的资本扩张性,而商业资本主义本身就是以扩张的流通性作为特征的,这种基于经济的扩张性产生于外部威胁(奧斯曼帝国截断东西方大陆商路)之前,更不说其中还有西方世界对东方贵金属的垂涎因素。

在这样的条件下发生的地理大发现,其实是早期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要求的结果,经济扩张性产生在扩张行为发生之前。

进而,在此基础上,以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为代表的商业资本主义蓬勃发展,其扩张性也纷纷以疯狂的亚非拉和太平洋殖民领土扩张形式体现出来,近代殖民,扩张逐渐发展成列强之间的激烈竞争。

18世纪后期开始,工业资本主义取代商业资本主义在欧美急速拓展,殖民扩张也由此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借此迅速发展起来的欧洲用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和政治文化体系逐渐吞噬整个世界。

——王华:

《试论近代殖民扩张中的资本因素——基于国际关系研究视野的再认识》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近代殖民扩张因素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

(要求:

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由材料信息“夏祖女修吞神珠生大禹;商祖女简狄吞玄鸟卵生契;周祖姜嫄踩巨人脚印生弃”可知,王权具有迷信神秘色彩,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特点,故B项正确;神话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这些传说不一定是可靠史料,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夏商周祖先的由来,不能说明早期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故C项错误;分封制、宗法制及礼乐制度能够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材料并没有涉及到这些制度,故D项错误。

2.A

【详解】

本题考查周秦之变。

从地图可知,左图反映的战国时期七雄割据的局面,右图反映的是秦朝统一后的形势,A项正确;B、C、D无法从材料中直接反映,应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B

【详解】

本题考查清朝初年的政治制度。

根据所学可知,清朝入主中原,建立统治后的一段时间内,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B项正确;设内阁、置六部不是清王朝在关外的做法,是沿袭明朝的制度,A项错误;明朝后期,鉴于三司之间相互钳制,无法很好解决突发的重大事件,在三司之上设督抚,来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C项错误;南书房是康熙帝在位时期才设立,D项错误。

4.D

【详解】

在古代罗马,法律受到广泛重视,皇帝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反映出罗马法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的重要性,不是“民众意愿”至上,A项错误;罗马法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仅适用于统治阶级,B项错误;罗马法维护的是法制不是民主制度,C项错误。

5.D

【详解】

由材料“如此突然、如此激进的革命,一路摧枯拉朽,又不断步步走错,充满了互相抵触、互相矛盾的事件”可知这场革命是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传播到欧洲各地,D项正确;法国大革命后政体更迭频繁,直到1875年才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是一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民族独立运动的性质,排除B项;“根除了”表述过于绝对化,且法国大革命后多次出现封建王朝的复辟,排除C项。

6.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军器和军队”、“政府”、“人民”和“士大夫阶级”,都是“中(世纪)古(代)的”,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士大夫阶层开始觉醒,通过洋务运动,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均发生在洋务运动以后,在武器装备等方面,不再是中古时期的落后状态,BCD三项错误。

7.C

【详解】

由材料“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中国版“光荣革命”的法律成果,C项正确;中华民国是1912年1月1日成立,A项错误;“谈判协商与法制程序相互结合”“以和平方式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版“光荣革命”的特点,不是法律成果,B、D项错误。

8.C

【详解】

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中共开始摆脱共产国际的控制,独立自主的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走向成熟,是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符合题意,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书记,毛泽东并未牢牢掌握领导权,A项错误;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立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未涉及到党的领导权问题,B项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项错误。

9.A

【详解】

漫画中的四个国家为中国、美国、苏联和英国,时间为1943年;同时,四个国家平起平坐共同举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到西方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A项正确;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建立是在1942年1月,B项错误;抗战时期,中国依然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国家,并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国家的控制和压迫,C项错误;“得到世界各国的支持”说得过于绝对,D项错误。

10.A

【详解】

据表中数据变动可知,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思考仍在进行中,A项正确;据图表可知不同意见所占比重均不小,这表明俄罗斯人对这段历史分歧很大,并没有浓厚的大国情节,B、C项错误;据图表可知俄罗斯人关注十月革命对俄国的历史影响、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等,而非仅仅经济,D项错误。

11.D

【详解】

据材料“中国崛起”“非洲崛起”和俄罗斯激进的民族主义外,还有“印度崛起”,“重新排队”可知,世纪多个力量中心的出现,势必冲击美国,有利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项正确;两极格局瓦解的时间和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错误;“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因此多级世界中大国并不是实力相当,B项错误;全球化进程加快,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错误。

12.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西亚、东亚、泰国等不同的地区都出现了农作物种植,这反映了文明的起源呈现出多元并存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并不是强调西亚地区的最早的大麦、小麦种植、中国的农作物的种植格局,A、B两项错误;粮食作物的人工栽培也是一个渐进过程,人类并不一定是从公元前7000年开始成功种植,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13.A

【详解】

汉唐时期,都城的商业活动均被固定在“市”中,反映了商业活动的范围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A项正确;商业贸易受到官府的“层层盘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汉代比唐代商业“经营范围更广”,C项错误;“唐代比汉代商业发展更加发达”与材料内容不符,D项错误。

14.B

【详解】

由材料“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可知,家庭手工业不再满足于自家的需要,而是为了面向市场“逐利”,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信息反映官营手工业开始衰落,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信息反映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C项错误;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期既已转移到南方,D项错误。

15.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决定清朝前期对外“既居高临下,又处处防范”,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封闭稳定特性,D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一样,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自然经济的封闭稳定,A项错误;“天朝上国观念”是思想因素,不是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最主要原因,B项错误;“外来侵略”是客观因素,不是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最主要原因,C项错误。

16.B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奥斯曼帝国的对外扩张。

土耳其人的扩张阻碍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客观上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B正确;奥斯曼帝国的对外扩张主要发生在中世纪晚期,时间错误,排除A;“切断了传统的贸易路线”表述过于绝对化,应该是阻碍了东西方贸易,排除C;新航路的开辟是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决定的,并非是上述扩张,排除D。

17.B

【详解】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将天花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了美洲和大洋洲,造成了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的大量死亡,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B项正确;14世纪欧洲爆发的黑死病使欧洲人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世生活悲观绝望的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助推了文艺复兴思想解放运动的发生,但文艺复兴仅局限于欧洲,并没有扩展到欧洲以外的地区,A项错误;1665年—1666年,在英国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瘟疫,为躲避瘟疫,牛顿回到乡下。

在乡下这两年是牛顿科学生涯的黄金岁月,他在科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并未体现地域扩张,C项错误;1918年春,爆发了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严重的一次流感,被成为“西班牙流感”,它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超过了一战四年的死亡人数。

此流感导致各国都已没有额外的兵力再作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但交战国主要以欧洲国家为主,未体现文明社会的地域扩张,D项错误。

18.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开启英国工业化的事件是工业革命。

材料“能够压倒潜在对手的有利条件之中,没有一个条件是绝对突出的,但是这些有利条件合在一起,却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星座”说明英国具备了发生工业革命的各种条件,如政治上的君主立宪制、手工工场的发展、殖民地广阔等,因此,英国能够率先进行工业革命,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而非成就,排除A;成为“日不落帝国”和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不是同一主题,排除B;题干强调了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必然性,而未明确其它国家应当效仿英国,排除C。

19.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德国外长强调“(德国)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让他人分割世界”,“(德国)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反映出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A项错误;德国“资本输出欲望强烈”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D项错误。

20.B

【详解】

从古代“利权”侧重经济权利和利益,到20世纪初利权与主权相提并论,甚至等同于国家主权,“利权”词义内涵发生的变化反映了近代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意识逐渐觉醒,经济民族主义有所发展,B项正确;决定“利权”内涵的不是舆论,是近代社会存在,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维护经济利益开始成为“外交”重点,C项错误;材料与思想解放无关,D项错误。

21.C

【详解】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日益近代化的大城市和封闭保守农村对香烟的看法恰恰能说明这种差异,C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强调卷烟并非是崇洋媚外;材料的主旨并非强调卷烟与生活时尚的关系,B项错误;该表述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

22.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初期,全国自产自销的机构、人员和数量得到较大发展,主要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有所增强,B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始于1984年,A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21世纪初,C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不是“转移到工业”,D项错误。

23.A

【详解】

历经近半个世纪,在多个政权的努力下,“缠足的风俗”才逐渐消失,说明了社会习俗现代转型的艰难,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民国政府缺乏现代治理能力”,B项错误;缠足风俗的废除,不能说明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C项错误;民众的价值取向取决于社会存在,而非“政权性质”,D项错误。

24.C

【详解】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陕西棉花种植面积的大幅提高以及大量外运皆与陇海线的通达有着密切关系,由此可知近代交通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并非区域分工,A项错误;B项表述错误,材料无法说明陕西成为了棉花种植业的中心;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列强势力深入到西北始于晚清。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5.

(1)粮食政策:

计划供应(或凭票供应或统购统销政策)。

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特点:

政府在经济运行中居主导地位。

(2)管理体制:

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所有制: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上: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其核心是增强企业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