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与配送徐天亮.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7140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PPT 页数:379 大小:1.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输与配送徐天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9页
运输与配送徐天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9页
运输与配送徐天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9页
运输与配送徐天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9页
运输与配送徐天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输与配送徐天亮.ppt

《运输与配送徐天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输与配送徐天亮.ppt(3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输与配送徐天亮.ppt

运输与配送,教材及参考书:

1.徐天亮.运输与配送.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102.胡思继交通运输学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3.沈志云交通运输工程学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74.刘昌祺物流配送中心设计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8,第一章概述,第一节运输、配送及相互关系一、运输及其功能1.运输的概念运输是指人或物借助运力在空间上产生的位置移动。

所谓运力,是由运输设施、路线、设备、工具和人力组成的,具有从事运输活动能力的系统。

关于人的运输称客运,货物运输称货运,本书专指货运。

中国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对运输的定义是:

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

其中包括集货、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2.运输的功能,

(1)空间效用。

运输的功能主要是实现物品远距离的位置移动,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或称“场所效用”。

(2)存储功能。

运输除创造空间效用外,还创造时间效用,具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二、什么是配送,国家技术监督局2001年4月发布的物流术语标准中对配送的定义是:

“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日本出版的物流手册对配送的解释是:

“与城市之间和物流据点之间的运输相对而言,将面向城市内和区域范围内需要者的运输,称之为配送”。

配送的内涵,

(1)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

根据用户的要求,包括品种、数量、送达时间、送达地点、物品安全、经济性、环保、方便等多个方面。

(2)“配”与“送”的有机结合,以“送”为主。

(3)是在经济合理的范围内进行的。

(4)处于末端的线路活动。

三、运输与配送的区别,运输活动必须通过运输工具在运输路线上移动才能实现物品的位置移动,是线路活动。

配送以送为主,属运输范畴,但它包含有点活动,因此是线活动与点活动的结合。

(1)活动范围不同。

(2)功能上存在差异。

(3)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不同。

四、运输与配送的关系,运输与配送是一种互补关系。

一般来说,在的物流系统中,运输处在配送的前面,先实现物品长距离的位置转移,然后由配送完成短距离的输送。

例如:

直达供货情况下运输和配送,中转供货情况下运输和配送,五、运输原理,运输原理,是指一次运输或配送活动中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是指导运输管理和营运的最基本的原理。

主要是:

规模原理、距离原理、速度原理,1规模原理,规模原理是指随着一次装运量的增大,使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下降。

2.距离原理,距离原理是指运输成本与一次运输的距离有关,随着一次运输距离的增加,运输费用的增加会变得越来越缓慢,或者说单位运输距离的费用减少。

3速度原理,速度原理是指完成特定的运输所需的时间越短,其效用价值越高。

快速运输,运输时间缩短,单位时间里的运输量增加,与时间有关的固定费用分摊到单位运量上的费用减少;其次,物品在运输工具中停滞的时间缩短,而且使到货提前期变短,有利于减少库存,存储费用降低。

第二节运输、配送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影响,一、运输、配送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运输、配送的主要功能是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商品的生产与消费在空间位置上常常存在背离,需要通过运输或配送消除这种背离。

运输虽然不创造新的物质产品,也不赋予产品以新的使用价值,但通过它可以使产品进入消费过程,产品的使用价值得以实现,社会需求得到满足。

再生产过程中的运输与配送,二、人们生活离不开运输和配送,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使人们网上购物离不开运输和配送。

居民于搬家、旅游、赠送等活动,会出现物品所在地与消费地不一致的矛盾,这时需要运输或配送,现代邮政和包裹快递公司通过包裹快递业务可为你提供快捷满意的服务。

三、运输、配送是影响商品成本的重要因素,首先,运输、配送是物流活动的主要环节,其费用占有物流费用较大的比重,一般为50%左右;其次,运输、配送还会影响其它物流环节和生产过程,间接地影响商品成本,物流开支一般在销售额的5%35%之间。

表1-1美国物流成本(单位:

十亿美元),四、准时制配送保证了生产方式的变革,1.配送与准时制生产(JIT)准时制生产方式就是以订单为基础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生产的品种多、批量小,目的是减少浪费,特别是由于库存造成的浪费。

实现准时制生产的一个重要条件是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输和配送。

2.配送与敏捷制造,敏捷制造以全球通信网络为基础,采用虚拟企业的组织形式,将生产企业零部件代理商、用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和制造。

产品变化越快,对零部件的配送要求也就越高,没有高效率的配送,敏捷制造也是一句空话。

3.配送与精细生产,从企业的整体出发,合理地配置资源,科学地安排生产过程,保证质量,消除一切不能增加效用价值的活动。

精细生产追求完美、零缺陷和零库存,即质量要尽可能高,库存尽可能少。

五、现代配送促进了零售业态的发展,现代商品零售业态主要有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仓储超市、连锁店等。

这些零售业态的形成与发展,根本原因是生产制造业的发展和消费的不断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个性化消费是消费变化的主流。

消费个性化推动商品生产朝着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向发展零售业态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是连锁店,包括连锁超市、连锁专业店、连锁方便店、连锁仓储超市等。

实现连锁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配送,流通加工、分割、包装、贴标等。

第三节运输配送在物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物流系统简介物流系统是为完成物品实体从供应地向接收地流动而由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物流活动组成的有机结合体。

(1)物流系统是一个人工系统。

(2)物流系统是人机结合的系统。

(3)物流系统还是物质和概念共存的系统。

(4)物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具有信息反馈的系统。

(5)物流系统是一个网络结构系统。

两种典型的物流系统网,

(1)生产制造商直接向最终用户供应产品,

(1)生产制造商间接向最终用户供应产品,二、运输、配送是物流网络构成的基础,无论是在直供系统中还是在中转系统中,运输和配送都是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条件,没有这个条件,网络就不能构成,或者变得没有意义。

三、输、配送是物流系统功能的核心,1物流系统的功能结构物流系统具有三大效用,或称三大功能,即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

时间效用由运输或配送活动来实现;空间效用主要由仓储活动来实现;形质效用由流通加工业务来实现;装卸、搬运、包装和信息处理活动主要是为运输、配送和储存功能服务的。

运输、储存、流通加工是主体功能,是所有功能的核心,三、运输、配送是物流合理化的关键,物流合理化是指在各物流子系统合理化基础上形成的物流系统总体功能最优,即系统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创造更多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

1快速运输使单位物品的运输费用降低、存储成本减少、物品使用价值提高。

运输速度加快,使运输效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运量增大。

快速运输实际是缩短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距离,鲜活商品或用户急需的物品(报纸)。

2运输距离缩短,既节约运力,也降低了物流成本。

通过运输路线优化,选择最短路线,运力节约、库存减少;物品周转加快,利用率提高。

3运输、配送方式的合理选择,通过影响其他子系统,转而使物流系统合理化。

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以及在这几种基本运输方式基础上发展组合,它们各有特点,主要表现在速度、规模、成本、可靠性、方便性等方面。

(1)运输方式对装卸、搬运的影响。

铁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受车站、码头和机场的限制,必须经过短途转运,增加了装卸和搬运次数;公路运输可做到门到门运输,装卸、搬运次数少,成本低。

集装箱运输可使转运、转载过程中的装卸、搬运简单化,避免货损货差。

(2)运输方式对包装的影响。

散装运输可以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成本,也便于实现自动化装卸;集装箱运输简化外包装,也使中途转运换装时的装变得容易;托盘化运输也可降低装卸、搬运成本。

(3)运输配送方式对库存的影响。

铁路、水路运输批量大、批次少,必然形成大量库存,存储成本高。

公路运输,运量小,频率高,可使库存降低;还可实现门到门输送,既节约了换乘转装的时间,也节约了费用。

第四节我国运输系统结构与构成要素,一、运输系统结构运输系统结构是指由不同运输方式形成的运力结构。

指基本运输方式,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种。

不同的国家,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达程度、科学技术水平和物流业发展状况不同,其运力结构是不一样的。

日本是个岛国,航运资源丰富,运输结构中长途运输以水运为主。

美国运输结构中,各种运输方式的比重比较平衡,我国运输系统的运力结构,表1-2全国货物运输量单位:

万吨,图1-10是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运量结构,表1-3全国货物运输周转量单位:

亿吨公里,图1-11是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周转量结构,二、运输系统构成要素,1.运输线路表1-4各种运输线路长度(年底数)单位:

万公里,2.运输工具,包括铁路机车、公路机动车、船舶、飞机等。

表1-4民用运输工具拥有量(年底数),3.物主与运输参与者,运输是物流活动,活动的主体就是参与者,活动作用的对象物品客体。

物品可能属于参与者,但也可能不属于,不管属于谁,我们称其为物主。

(1)物主。

物主是货物的所有者,包括托运人(或称委托人)和收货人,有时托运人与收货人是同一主体。

(2)承运人。

承运人是运输活动的承担者,他们可能是铁路货运公司、航运公司、民航货运公司、运输公司、储运公司、物流公司以及个体运输业者。

(3)货运代理人。

货运代理人是根据用户的指示,并为客户的利益而揽取货物运输的人,其本人不是承运人。

(4)运输经纪人。

经纪人是替托运人、收货人和承运人协调运输安排的中间商,,第五节运输、配送的发展趋势,一、配送观念在变化配送是由一般的送货演变而来的。

配送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手段,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许多国家甚至到八十年代才真正认识到达一点。

形成这种转变的原因:

第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发展,产生了为经济界提供省力且高效的管理方式与技术装备;第二,生产领域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看出物流过程中的潜力,特别是配送取得的明显经济效益;第三,生产力发展大大促进了社会分工,服务性生产大大发展,人们开始利用配送作为“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的手段”;第四,配送追求的是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益,它使社会运力节约、物质资料得到更好配置,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降低。

二、一贯托盘化运输正在推广,一贯托盘化运输是以托盘为基本单位,把不同尺寸大小的货物统一起来,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一种运输方式。

表1-5一贯托盘化运输的效果,三、门到门运输越来越受欢迎,门到门运输也称全程联运,是以某一包装单元(托盘或集装箱)作为运输单元,通过多式联运方式(第二章讨论),将货物从起点一票到底,运送到最终目的地的运输形式。

四、智能化运输迅速发展,1EDI技术的应用。

利用条形码和EDI技术建立货物跟踪系统,货主或承运单位可及时获取有关货物状态的信息。

2GIS在运输、配送中的应用。

应用于运输和配送系统中,进行运输和配送方案的优化决策。

3GPS在运输、配送中的应用。

五、配送增值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配送增值服务是在基本服务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的特殊要求而增加的服务,是一种“定制”服务,是物流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的重要手段。

六、“绿色”运输受到重视,运输工具的污染:

一是排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二是澡声、振动造成的污染。

电动汽车,以甲醇、煤气、天然气为原料的汽车,等已经开发出来。

包装污染也是一种主要的污染。

绿色包装受到重视,包装物回收(啤酒瓶)、降解餐具,开展水泥散装运输。

第二章运输方式及其业务流程,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几种特殊的运输方式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散装运输托盘化运输,第一节铁路运输,一、铁路运输特点优点:

运输批量大,中长距离运费低廉安全性好污染性较低可以高速运输占用土地少很少受天气影响,缺点:

资本密集,固定投资大营运弹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