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08485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9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库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水库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水库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水库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水库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库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水库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库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库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水库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报告

 

水库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报告

 

(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陕西省农业灌溉

设施建设项目

 

 

 

1综合说明

1.1灌区概况

某某县地处关中东部,位于某某市以东27km。

东邻华阴,西与临渭区相连,南依秦岭,北临渭河。

总面积1127km2,人口34万。

某某县桥峪水库灌区位于某某某某县西南部,涉及某某县南部塬区大明镇、金惠乡、高塘镇三乡镇,总土地面积6.55万亩,设施灌溉面积5.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02万亩。

桥峪水库灌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具有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

多年平均气温13.4℃,全年无霜期为215天,最大冻土深度40cm,年日照时数2219.8h,多处平均降雨量583.4mm,年内分配不均,7、8、9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的60%以上。

桥峪水库灌区涉及某某县大明镇、金惠乡、高塘镇三乡镇,人口5.6万人,人均耕地面积近1亩,人均粮食900kg,人均年收入3600元左右。

桥峪水库灌区农作物以夏粮为主,秋粮、经济作物及其它作物为辅。

粮食作物主要包括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以大葱、林果为主,其次发展蔬菜、油料、烤烟等。

灌区渠系由2条干渠、7条支渠和85条斗渠组成。

干渠分东干渠和西干渠,干渠总长23.5km,支渠总长24.41km,斗渠总长34.14km。

1.2节水改造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该灌区可灌溉面积占某某县可灌溉面积的17%,农业生产收入占全县农业生产收入的18%,属渭河以南台塬粮果的主要生产基地。

现状灌区配套率低,且由于无科学管理手段水资源浪费严重,田间工程配套不完善,灌溉效率极低,进行全面整体的灌区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灌区的水源为桥峪水库,桥峪水库2006年已经完成除险加固工程,为灌区节水灌溉提供了有力的水源保障。

桥峪水库灌区南高北低,东西向地形较为平坦,为节水灌溉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灌区内交通、供电、供水、通讯设施较为完善,为节水灌溉创造了良好的施工及运行管理条件。

同时,国家对节水灌溉的重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实施灌区节水灌溉创造了政策及资金的保障平台。

1.3节水改造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

1.3.1指导思想

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方针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生产能力为核心,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突出节水增效。

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农业措施、管理措施对大型及中小型灌区进行综合改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与效益;通过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国家的粮食安全、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力地支撑和保障。

1.3.2基本原则

突出重点、节水增效、效益优先、技术先进、统筹兼顾、量力而行、深化改革。

1.3.3设计水平年

基准年:

2009年

规划水平年:

2020年

1.3.4灌区改造目标

某某县桥峪水库灌区节水改造的主要任务是保障水源的可供给量、保障骨干工程的输水畅通,减少水量损耗;配套建设田间节水项目,以保证节改工程效益的发挥。

经调查,某某县桥峪水库灌区计划到2020年,通过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实现规划目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02万亩,其中恢复灌溉面积2.0万亩。

根据灌区水资源配置情况,并经水量平衡计算,水源工程可供水量2082万m3。

2020年总需水量1195万m3,其中灌溉用水696.5万m3,工业用水498万m3,灌区供需水量满足平衡。

骨干工程的任务是衬砌干支渠35.31km,建筑物258座;斗渠及田间衬砌渠道79.63km,建筑物839座。

1.4桥峪水库灌区节水改造的主要建设内容

(1)骨干工程:

改造西干渠1条,长12.0km,均为衬砌改造;改造建筑物84座,其中水闸42座,简易公路桥2座,生产桥3座,跌水36座,量水堰1座。

改造支渠7条(包括西一支~西七支),长23.31km,衬砌改造段长16.42km,土渠衬砌段长6.89km;改造建筑物174座,其中水闸47座,生产桥61座,跌水59座,量水堰7座。

(2)斗渠及田间工程:

改造斗渠46条,长19.63km,均为土渠衬砌;改造建筑物214座,其中水闸120座,生产桥5座,跌水43座,量水堰46座。

改造农渠125条,长60km,均为土渠衬砌;改造建筑物625座。

1.5工程设计

1.5.1设计标准

桥峪水库灌区设施灌溉面积5.0万亩,依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灌溉工程属Ⅳ等工程。

东、西干渠设计流量小于5m3/s,干、支渠为5级渠道,渠系建筑物为5级建筑物。

【表2.0.6】

灌溉设计保证率为50%。

灌区改造后灌溉水利用系数0.70。

简易公路桥、生产桥设计荷载标准为:

汽-20设计,挂-100校核,桥面宽度6m、4m。

根据有关规范,确定桥峪水库灌区地震设防烈度为Ⅷ度。

1.5.2骨干渠道及渠系建筑物设计

骨干渠道均按续灌方式复核设计流量,加大流量按设计流量加大25%计。

渠道纵比降维持现状渠底比降,横断面按水力计算结果确定。

现状西干渠为矩形浆砌石结构,经过多年运行,渠道破损严重,砌体裂缝,侧墙存在倒塌现象,已无法满足输水要求。

本设计拟在修复原浆砌石断面基础上挂网现浇C15砼。

西一~西三支渠现状为浆砌石结构,本设计拟拆除原现状结构,采用U型结构,砼标号为C15·W4【抗渗等级】·F50【抗冻等级】,衬砌厚8cm,渠道弧底直径D80~D60cm。

干、支渠渠堤恢复原设计右堤顶宽1.5m,左堤顶宽1.0m,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4。

西四支~西七支渠为土渠,本次进行土渠衬砌,采用U型结构,砼标号为C15·W4·F50,衬砌厚6cm,渠道弧底直径D40cm。

1.5.3骨干渠系建筑物改造

西干渠改造建筑物共84座,包括水闸42座,简易公路桥2座,生产桥3座,跌水36座,量水堰1座。

西一~西七支渠改造建筑物共174座,包括水闸47座,生产桥61座,跌水59座,量水堰7座。

①设计对各水闸均拆除重建,闸底板及两侧墙均采用M7.5浆砌石结构,厚50~80m。

闸门均采用铸铁闸门,成套采购。

②简易公路桥设计桥面宽度6m;生产桥设计桥面宽4m。

跨度1~1.6m,桥梁均采用钢筋砼简支板结构,简易公路桥板厚35cm,生产桥板厚20cm。

桥墩采用M7.5浆砌石结构,挡土墙型式,底宽1.2m,高1.55m。

③改造跌水均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石结构。

陡落式跌水落差2~3m,长度4m,消力池长3m,池深20~100cm,池底衬砌厚度30~50cm。

④骨干渠系增设量水堰8座,形式为直壁槽式(弓形底)量水堰,为现浇砼结构。

1.5.4末级渠系及渠系建筑物改造设计

斗、农渠设计流量按轮灌方式复核,斗渠控制面积一般100~2300亩,设计流量0.1~0.18m3/s;农渠一般控制面积50~500亩,设计流量0.05~0.1m3/s,纵比降维持现状比降不变,均采用C15砼U型衬砌改造,衬砌厚6cm。

斗、农渠建筑物主要有生产桥、农(引)门、跌水、量水堰等,结构均参考骨干渠系建筑物设计。

1.6工程管理

在项目的实施工作中由某某县水务局成立桥峪水库灌区配套工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和重大事项决策。

项目实施中,要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施工合同制、管理承包制、资金报账制、竣工验收制等制度,确保工程的建设质量。

灌区管理机构为某某县桥峪水库管理处,系某某县水务局的下属单位。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后,按照“谁受益、谁管理、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建立以水养水机制,推进农田灌溉保障体系建设。

末级渠系工程由当地农民用水户协会自主管理。

1.7工程投资估算

(1)编制原则和依据

主要依据陕西省计委以陕计项目[2002]1045号文颁发的《陕西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编制方法及费用标准》进行编制。

编制原则是骨干渠多以实际计算工程量编列估算,建筑物、斗渠及田间工程以典型工程指标编列估算。

(2)投资估算

工程总投资2386.86万元。

1.8经济评价

某某县桥峪水库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的经济评价按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及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和规定,进行国民经济分析计算和敏感性分析计算,国民经济评价的结果是:

从效益费用流量表求得本项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29,大于1.0;经济净现值606.02万元,大于零,经济内部收益率13.65%,大于社会折现率12%。

以上指标均满足《评价规范》规定要求,可见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1.9保障措施

由某某县政府领导和农林水局组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整治小组,为确保灌区改造全面完成提供组织保障措施。

加强社会监督,完善保护制度。

项目所需资金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为工程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工程设计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院进行设计,工程监理、施工、质监等也要求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

工程管理单位及时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1.10工程特性表

工程特性表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指标

备注

灌区概况

 

1

灌区所辖乡镇名称

某某市某某县大明、高塘、金惠

2

灌溉水源

桥峪水库

3

设计灌溉面积(万亩)

5.0

4

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4.02

2009年

5

设计基准年

2009

6

设计水平年

2020

7

节水

改造后

恢复灌溉面积(亩)

20000

8

改善灌溉面积(亩)

20200

9

扩灌灌溉面积(亩)

 

10

灌溉设计保证率

50%

11

建设年限

5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一)

水源及泵站工程

1

引水枢纽工程

2

泵站改造工程

(二)

骨干渠道改造工程

1

干渠改造工程

改造西干渠1条,长12.0km,均为衬砌改造,改造建筑物84座

2

支渠改造工程

改造支渠7条,长23.31km,其中衬砌改造16.42km,土渠衬砌6.89km,改造建筑物174座

(三)

末级渠系工程

 

1

斗渠改造工程

改造斗渠46条,长19.63km,均为土渠衬砌,改造建筑物214座

2

农渠改造工程

改造农渠125条,长60.0km,均为土渠衬砌,改造建筑物625座

工程投资估算

1

投资估算(万元)

2386.86

2

亩均投资指标(元/亩)

1193

3

泵站单位千瓦时投资(元/kw·h)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1

经济内部收益率

10.65

2

经济效益费用比

1.29

3

经济净现值(万元)

606.02

2灌区基本情况

2.1自然社会概况

桥峪水库灌区位于某某某某县西南部,涉及某某县南部塬区大明镇、金惠乡、高塘镇三乡镇,南北长12km,东西宽5km,区内总人口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万人,总土地面积6.57万亩,设施灌溉面积5.0万亩。

桥峪水库灌区地貌为秦岭北麓山前洪积扇及黄土台塬区,地形南高北低,海拔高程531~700m,高差169m,南北大约12km,东西宽5km,东西地形较为平坦,耕地相对完整,遇仙河上游支流桥峪河自南向北,将灌区分为东、西两大部分。

桥峪水库灌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具有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

多年平均气温13.4℃,最高气温43℃,最低气温-16.5℃,全年无霜期为215天,最大冻土深度40cm,年日照时数2219.8h,多处平均降雨量583.4mm,年内分配不均,7、8、9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的60%以上。

灌区地表为黄土状壤土和洪积壤土覆盖。

黄土土层深厚质地均一,土体疏松,无层理结构。

洪积壤土主要分布在山前洪积扇区。

由扇顶至扇缘依次为:

矿砾质壤土—砂质壤土—壤土。

桥峪水库灌区涉及某某县大明镇、金惠乡、高塘镇三乡镇,农业人口5.6万人,人均耕地面积近1亩,人均粮食280kg,人均年收入3600元左右。

2.2水土资源概况

2.2.1水资源概况

项目区水资源包括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水资源总量2165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875万m3,地下水资源量330万m3,二者重复量40万m3。

某某县桥峪水库位于渭河南山支流遇仙河上游桥峪口,坝址以上河长15.5km,平均比降4.5%,控制流域面积66.3km2,多年平均径流量2038万m3。

总库容609.58万m3,兴利库容461.0万m3,滞洪库容141.58万m3,死库容7万m3。

秦岭北麓山区降雨丰富,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两岸地下水补给库水及河水。

高塘一带埋深3-10m,东阳一带埋深20-40m,水化学类型HCO3-1+SO4-2+Na+1+Ca+2,矿化度<1g/L。

2.2.2土地利用状况

桥峪水库灌区的总土地面积6.5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0万亩,占土地面积76%,林地面积0.51万亩,占土地面积8%,水域及水利设施占地0.34万亩,占土地面积5%,其它占地0.72万亩,占土地面积11%。

桥峪灌区设施灌溉面积5.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02万亩,本次恢复灌溉面积2万亩。

2.3灌区概况

桥峪水库灌区工程级别为Ⅲ等,属中型灌区,灌区涉及某某县南部塬区大明镇、金惠乡、高塘镇三乡镇,灌区于1973年投入运行,灌区设施灌溉面积5.0万亩,后由于渠道及渠系建筑物毁坏严重,灌溉面积锐减。

灌区渠系由2条干渠、7条支渠和85条斗渠组成,基本情况分述如下:

1)干渠

干渠分东干渠和西干渠二条,总长23.5km。

东干渠长10km,有效控制面积1.12万亩,原设计流量0.56m3/s,加大流量0.7m3/s,比降1/800,为浆砌石结构,断面尺寸b×h=1.0×1.0m。

西干渠长13.5km,有效控制面积2.9万亩,原设计流量1.45m3/s,加大流量1.81m3/s,比降1/400,为浆砌石结构,断面尺寸b×h=1.3×1.2m。

干渠建筑物共164座,其中闸门72座,简易公路桥11座,生产桥5座,隧洞1座,跌水71座,量水堰2座,倒虹1座,渡槽1座。

完好建筑物7座,完好率为4%。

干渠建设于70年代,受当时物资条件限制,采用当地土砂、白灰砌筑,砌体厚度不足,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经过30多年运行,淤积严重,杂草丛生,衬砌破损较多,骨干渠道完好率低,仅7%。

2)支渠

西干渠布设支渠7条,总长度24.41km,渠道断面为矩形,各支渠控制面积0.1~0.57万亩,原设计流量0.05~0.29m3/s,比降1/1000~1/1300。

西一支~西三支为浆砌石矩形渠道,西四支~西七支为土渠,其中西二支1.1km衬砌完好,衬砌完好率5%。

支渠建筑物共202座,其中闸门47座,生产桥86座,跌水59座,量水堰7座,倒虹1座,渡槽2座。

完好建筑物28座,完好率为14%。

骨干渠系现状调查统计见表2-1。

3)斗、农渠

灌区共设斗渠85条,长34.14km,(其中干斗38条);农渠252条,长131km,农渠现状为土渠,不规则断面。

末级渠系建筑物共426座,其中闸门252座,生产桥11座,跌水78座,量水堰85座。

斗渠及末级渠系现状调查统计见表2-2。

 

表2-1骨干渠系现状调查统计

渠道

名称

骨干渠道

建筑物

现状

现状

总长

(km)

完好

长度

(km)

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流量(m3/s)

断面形式

建筑物

闸(座)

简易公路

桥涵(座)

生产

桥涵(座)

隧洞(座)

跌水(座)

量水

堰(座)

倒虹(座)

渡槽(座)

东干渠

10.00

0.0

1.11

0.56

矩形

75

30

5

2

1

35

1

0

1

西干渠

13.50

1.5

2.98

1.49

1.3*1.2矩形

89

42

6

3

0

36

1

1

 

干渠合计

23.50

1.5

4.09

2.05

 

164

72

11

5

1

71

2

1

1

西一支

4.43

0.0

0.45

0.23

1.3*1.0矩形

36

8

0

15

0

12

1

0

0

西二支

8.14

1.1

0.58

0.29

1.2*0.9矩形

39

14

0

20

0

4

1

0

0

西三支

4.95

0.0

0.28

0.14

0.7*0.7矩形

45

13

0

15

0

13

1

1

2

西四支

1.25

0.0

0.10

0.05

矩形

20

2

0

9

0

8

1

0

0

西五支

1.52

0.0

0.18

0.09

矩形

20

3

0

10

0

6

1

0

0

西六支

1.45

0.0

0.19

0.10

矩形

22

5

0

7

0

9

1

0

0

西七支

2.67

0.0

0.19

0.10

矩形

20

2

0

10

0

7

1

0

0

支渠小计

24.41

1.1

1.97

 

 

202

47

0

86

0

59

7

1

2

总计

47.91

2.6

4.09

 

 

366

119

11

91

1

130

9

2

3

 

表2-2斗渠及末级渠系现状调查统计

渠道

名称

灌溉面积(万亩)

斗渠渠道

斗渠建筑物

现状

现状

斗渠数量

(条)

总长

(km)

完好长度

(km)

建筑物总数(座)

水闸

生产桥

跌水

量水堰

东干斗

1.11

19

7.54

0

115

71

3

22

19

东干小计

1.11

19

7.54

0

115

71

3

22

19

西干斗

1.01

19

6.39

0

103

62

3

19

19

西一支斗

0.45

8

3.44

0

44

27

1

8

8

西二支斗

0.58

14

6.02

0

63

36

2

11

14

西三支斗

0.28

13

5.59

0

41

21

1

6

13

西四支斗

0.10

2

0.86

0

10

6

0

2

2

西五支斗

0.18

3

1.29

0

16

10

0

3

3

西六支斗

0.15

5

2.15

0

15

9

0

3

3

西七支斗

0.16

2

0.86

0

19

10

1

4

4

西干小计

2.91

66

26.60

0.00

311

181

8

56

66

合计

4.02

85

34.14

0

426

252

11

78

85

 

斗、农渠均为土渠,未进行衬砌,渠系建筑物老化失修,破损严重,绝大多数已无法使用,造成群众浇地费时、费工,亩均用水量大,水费高,致使群众灌溉积极性不高。

灌区管理机构为某某县桥峪水库管理处,系某某县水务局的下属单位,位于某某县大明镇,现有职工34人,主要负责桥峪水库防汛调度、大坝管理、灌区运行管理等,管理经费主要来源于某某县财政拨款及水费征收。

桥峪水库陕化供水工程于1998年建成运用,由供水工程公司管理,均属县水务局领导。

2.4灌区水源

桥峪水库灌区的灌溉水源为桥峪水库,遇仙河发源于渭河以南秦岭北麓的中低山区,属渭河一级支流,桥峪水库位于遇仙河上游支流桥峪河峪口处,水库坝址以上河长15.5km,平均比降4.5%,控制流域面积66.3km2。

桥峪水库1969年11月动工,1973年5月建成,属“三边”工程,2001年6月,该库被定为三类病险库,2002年由某某市勘测设计院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2006年完成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

桥峪水库距某某县县城25km。

是一座以灌溉、供水为主,兼有防洪的Ⅳ等小

(1)型工程,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66.3km2,多年平均径流量2038万m3。

总库容609.58万m3,兴利库容461.0万m3,滞洪库容141.58万m3,死库容7.0万m3。

桥峪水库枢纽由大坝、溢洪道、左岸放水洞和右岸放水卧管涵洞组成。

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56.0m,坝顶高程833.0m,防浪墙顶高程834.0m,坝顶长225m,坝顶宽5m。

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为开敞式正槽溢洪道,进口为实用曲线堰,堰顶高程为827.0m,堰宽25m,长16m。

放水设施由右岸放水卧管和左岸放水洞两部分组成。

右岸卧管式涵洞长178.5m,进口底板高程801.35m,出口底板高程为799.8m,纵坡比降1/115。

左岸输水洞为岩基隧洞,由原施工导流洞改建而成,全长231.0m。

2.5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程属“三边工程”,建设质量差

桥峪水库水库灌区建成于1973年,属于典型“三边”工程,工程建设时由当地各村、组群众投劳投资修建,设计标准偏低,且干渠为沿山渠道,施工难度大,工程质量难以控制,工程用砂采用当地砂,含土量大,无法保证工程质量。

2)渠道衬砌损坏严重,投入维修改造资金不足

由于灌区渠系建设质量差,运行30多年来,投入维修改造资金不足,目前干渠衬砌完好率不到7%,损坏极严重,主要表现在渠道塌陷、侧墙倒塌、渠堤外培土滑塌、阴坡冻胀破坏。

支渠衬砌完好率仅5%,损坏形式有衬砌冻胀、渠底塌陷等。

对于出现的设施损坏,每年投入的维修经费不足。

3)渠道衬砌率低,灌溉水利用系数低,水资源浪费严重

灌区干支渠道衬砌率约30%,据灌区实测,灌溉水利用系数仅0.46,渠道输水损失大,“跑、冒、渗、漏”严重,目前西干渠衬砌完好仅1.1km,西二支渠衬砌完好仅1.5km。

造成亩均灌溉水量大。

4)灌溉设施老化严重,灌溉效率低

东西干渠多处渠堤滑塌,浆砌石衬砌倒塌,勾缝脱落,砌体裂缝,已失去了防渗作用,平时灌溉时用土袋临时挡水,灌溉水利用系数低下。

5)田间工程配套不完善

斗渠及末级渠系田间工程配套不全,均为土渠,有的已被当地群众平整耕作,田间斗、农门、桥等建筑物损坏严重,大部分已无法使用。

2.6灌区的地位和作用

2.6.1灌区地位和作用

依据《某某地区农业区划报告》及《某某县农业区划更新研究》,某某县的大明镇、金惠乡、高塘镇三乡镇同属渭河以南台塬粮果水土保持区,三乡镇均为灌区灌溉范围。

桥峪水库灌区地处某某县西南,与临渭区接壤,可灌溉面积占某某县可灌溉耕地面积的20%;该区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为主,兼有大葱、林果、蔬菜及油菜等,农业生产收入占全县农业生产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