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56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0766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4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56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六年级上册56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六年级上册56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六年级上册56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六年级上册56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56单元导学案.docx

《六年级上册56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56单元导学案.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56单元导学案.docx

六年级上册56单元导学案

17、《少年闰土》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4、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二.学习重点:

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三.学习难点: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四.学习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写7个生字“扭、胯、厨、套、猬、畜、窜”。

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通过对闰土的外貌描写,初步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一)导入新课

我国有一位大文豪: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鲁迅)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本插图。

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预习检查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读了课文,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通过读文,我知道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

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了(雪地捕鸟)(瓜地刺猹)、(海滩拾贝)、(海边看鱼)四件事。

最后写(我和闰土分别),我体会到(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

2、作者与闰土的初次见面,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读课文我能画出描写他模样的词语和句子,并读给大家听。

这些属于(外貌)描写,我看出了闰土是个(健康天真活泼)的少年。

3、闰土和我短暂相处就讲了许多新鲜有趣的事情,你对那件事情感兴趣,就找出相关段落练习把它读好。

(四)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然后选派代表将学习的结果汇报展示。

A、“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

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B、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板书:

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紫色说明闰土生活在大海边,身体十分健康;小毡帽说明闰土生活在农村;银项圈说明闰土的父亲十分疼爱他;)

C、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板书:

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五)拓展延伸

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抓住人物的特点)

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六)课堂小结

闰土是个可爱的少年吧,足见鲁迅的文笔不一般呀,你体会到了吗?

(七)作业:

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得很有特点,请同学们愿意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能干、天真、可爱的孩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通过“我”的回忆,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了他的四件事,哪四件事呢

(二)预习检查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我”和闰土的哪几件事?

2、细读课文,把文中描写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词句勾画出来,想一想闰土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作好批注。

以便更准确地概括出闰土的特点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

(四)合作探究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

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这是 外貌特 描写,闰土给我留下的印象是

(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2、细细地品味6~16自然段,边读边想闰土讲述了哪几件事?

重点写的是哪几件?

(雪地捕鸟 瓜地刺猹 海滩拾贝 海边看鱼)

3、分角色朗读9-13自然段,你从哪些文字中了解到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4、闰土向“我”讲述他的生活,想象出他说话时语气、神态。

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看谁能让大家身临其境。

我学得闰土是个的孩子。

(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抓住词语或句子谈)

5、“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他们”指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        的不满,流露出              

   向往。

(“四角天空”说明“我”和那些地主少爷们生活小,知识面狭窄。

这些话表达了“我”对闰土这种生活的向往和对现状的不满。

6、我来读读(或演演)他们分别时的情景。

我读出了他们的        之情。

(五)拓展延伸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去描写闰土的?

1..初次见面时抓住了人物的       ,写出了闰土的      

2.“雪地捕鸟”抓住了人物的    ,  表现了闰土的         。

3.“我”和少年闰土尽管家境不同,一个,一个是,却结下了纯真的友谊。

然而,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时,闰土的巨大变化却让“我”大吃一惊。

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历尽三十年的沧桑之后,“我们”还是那么亲密无间吗?

如果想知道,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六)课堂小结

闰土是一个见识丰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我”与他建立了真挚深厚的友情,时常怀念他。

(七)作业:

1.找出描写外貌、动作的句子抄下来。

2.完成练习册第17课内容

板书

少年闰土

少年闰土雪地捕鸟

夏日拾贝

看瓜刺猹

潮汛看鱼聪明、能干

勇敢、见多识广

羡慕佩服向往难舍难分

反思: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一.学习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遗体、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二.学习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学习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四.学习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恰当的运用一些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给课文每段加上小标题,弄清第一部分和后面几部分的关系

(一)导入新课

1.导言:

提起鲁迅先生,我国甚至世界上有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二)预习检查

1、我能正确读写“团聚、低微、深奥、枯瘦、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这些词语。

2、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追悼(dàodiào)咳嗽(sousuò)殡仪馆(bìnɡbìn)水浒传(zhuànchuán)女佣(yònɡyōnɡ)正月(zhēnɡzhèng)

3、辨字组词

殡()硼()嗽()镊()悼()奥()

缤()绷()漱()摄()掉()懊()(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事?

(2)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四)合作探究

(一)认真读文,分别给每段列一个小标题。

1.学法提示:

小标题比概括段意要更简练,一般不是完整的句子,多为短语。

认真读文,根据段意,看每段都是围绕哪个内容写的,给每一段加上小标题。

(1)沉痛悼念

(2)《水浒传》

(3)笑讲“碰壁”(4)救助车夫

(5)关心女佣

2、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的关系是___________,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二)细读课文,你觉得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哪几件事中表现的?

画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2、明确中心,找出首段中相呼应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对鲁迅先生的认识。

(五)拓展延伸

1、出示填空

你觉得这是一个(关爱下一代、同情劳苦大众、忧国忧民、爱憎分明、受人爱戴)

2、鲁迅先生的自我评价是什么呢?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六)课堂小结

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他得到了这么多人的爱戴。

从全义内容看,这第一部分是明确地提出问题。

后面各部分是以具体事例做答;从叙述顺序看,全文是“倒叙”,先写结果后写原因,明写结果暗写原因。

(七)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地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你了解了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二)预习检查

1.请你们细细地品味作者回忆鲁迅先生的4件事,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2.巡视学生小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学习,关注潜能生。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本文的中心句是

2)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里的别人可能是指。

3、找到相关句子勾出来读一读,结合课外搜集资料想想理由,与同学交流。

(四)合作探究

※关爱孩子

1)读这部分,交流从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2)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

“哈哈!

还是我的记性好”怎样理解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体会到。

(鲁迅先生对作者的爱护、教育,不乏风趣,暗含批评——不能那样囫囵吞枣地读书。

3)当小周晔再也无法享受伯父的关爱关怀时,心情,我要带着之情再次朗读第一段。

※交流“碰壁”

1)找出这部分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

2)“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我把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原意。

3)伯父说的“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资料想一想。

“四周黑洞洞的”指光线暗,实际上指的是。

“碰壁”指,实际上指的是。

(“四周围黑洞洞的”实际上指的是当刚黑暗的社会,“碰壁”实际上指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时遇到的挫折及反动势力对鲁迅先生的迫害。

鲁迅先生写文章揭露同民党反动派,他的笔是“匕首”,是“投枪”。

同民党反动派非常害怕,不许鲁迅发表文章,甚至要逮捕他。

4)从这件事我体会到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抨击旧社会,和旧社会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5)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

※关爱车夫

1)读这部分,我发现这段中动词较多,有。

2)最打动我的动词是,我体会到了。

3)当时的情景给小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现在还记得当时伯父的神情,画出相关句子,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标注在书上,与大家交流。

4)我想象到伯父鲁迅当时心里想:

,也正因为,脸色变得严肃。

(“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

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的憎恨的思想情绪。

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带来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5)谁能读出这段话中人物的不同情感。

※关心女佣

1)朗读这段话

2)说说:

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小组讨论回答。

   3)通过这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

   表现了鲁迅先生关心体贴劳动人民,平等待人;还看出他那忘我的战斗精神。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5)体会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既是对文章开头的照应,又是全文的中心句;既是第五部分的总结,也是全文的总结。

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

1.对于鲁迅的逝世,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流泪呢?

2、如果你当时就在吊唁现场,面对着鲁讯先生慈祥的面容,你有什么话想说,请把它写下来。

(六)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

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作为一个长者,他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作为一个革命者,他为人民说话,为劳苦大众呐喊而四处“碰壁”;作为一个先生,他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同情劳动人民。

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⑴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⑵前后照应,篇末点明中心。

(七)作业:

1.摘抄文中捕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语句。

   2.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内容,进一步认识鲁迅先生。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周晔  孩子

爱车夫 青年泪

女佣 老人

19、一面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二.学习重点:

1.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三.学习难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四.学习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通过对《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学习,让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尤其通过鲁迅侄女的描述我们知道了鲁迅先生是一位受万人爱戴的人,知道了侄女周晔对伯父的回忆中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一位青年工人却只是与鲁迅有一面之缘,在他的回忆中,鲁迅又有什么值得这位青年学习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面》

板书课题:

一面

(二)预习检查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自己大声地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2、我们叙事的文章有六要素,哪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根据这六个要素请你再快速地浏览全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同桌交流以后老师再指名回答。

(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老师指导学生把语言说完整、正确。

(四)合作探究

※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1、在阿累眼中,鲁迅是什么样子?

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

(文中有六次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

)课件出示描写外貌的语句

2、齐读这些句子。

与鲁迅的一面之交中,根据我们找到得有关鲁迅的外貌描写,鲁迅留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呢?

你能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形容吗?

(瘦)

3、自己再读读这几句句子,刚才我们说这六句的相同点是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鲁迅的“瘦”。

那么这些句子又有什么不同点吗?

同桌交流。

如答不出教师提示:

这几次描写作者和鲁迅他们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因而人物形象比较“模糊”。

第二次是在近处观察,刻画得比较具体、细致,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

第三次更近了,观察更细致,鲁迅的形象也更加完整清晰。

3、为什么他如此瘦?

请你联系上下文或者学过的,自己知道的知识说不说。

(带病工作、深夜写作、忧国忧民)

4、除了“瘦”,鲁迅还有什么特点?

再读读这几句。

(精神抖擞)

5、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竖着、胡子……)

4、通过细读这些外貌描写,你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吗?

(体会到鲁迅先生的性格刚毅坚强,他用笔当枪,与反动派、黑暗社会进行着不屈的斗争。

※仔细品读,体会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怀

1、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了作者怎样的关怀呢?

找到有关鲁迅语言的描写,自己读一读。

听到这些话,作者的心情又分别是怎样的?

(你要买这本书?

——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疑惑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惊异

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是送你的——感动流涕)

2、从这些对话当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

作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鲁迅向我推荐书,最后还送我书,你觉得鲁迅是怎样的人呢?

(鲁迅关心同情劳动人民)

3、当我知道了鲁迅的身份时,我是什么反应?

请个别学生来读第27段

我结结巴巴的说明我很激动很兴奋,那个名字在我心里乱蹦,最后却没有蹦出来,为什么呢?

(当时流社会黑暗,不少文人革命工作者收到反动派的迫害,作者想要保护鲁迅,所以忍住了自己的惊喜没有说出来)

3、这一面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自读第30、31段,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面”给了“我”极大鼓舞,使“我”获得了生命的支柱。

鲁迅先生对我的关心、鼓励,鲁迅先生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品质,这些都是“我”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

归纳: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鲁迅先生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鲁迅先生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蕴含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正是与鲁迅先生见的这一面,给了作者极大的鼓舞,是作者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是同我们一起的!

这是作者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这“一面”给了作者巨大力量,是这“一面”鞭策作者不断进步。

(五)拓展延伸

 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六)课堂小结

1、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2、本文最大的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对你熟悉的一个人进行外貌描写。

(七)作业:

1.完成随堂练习册

2.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板书设计:

19.一面

外貌刚毅坚强

精神抖擞

语言关心进步青年

20《有的人》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够说出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2、通过学习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能够说出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二.学习重点:

吟哦品味富于浓烈感情色彩的词句及对比的手法。

三.学习难点:

对“两种人”人生态度的认识,对人生意义的参悟。

四.学习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最后一段话。

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2介绍作者臧克家及写作背景

1)走近臧克家

臧克家(1905.10—2004.2),山东诸城人。

是我国“五四”运动以来最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一直受到人民的喜爱和欢迎。

1937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后出版有诗集《罪恶的黑手》、《从军行》、《泥土的歌》等诗集。

2000年1月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

2003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2)创作背景

1949年全国解放后,藏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

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

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二)预习检查

1.谁来读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2.本文的作者是:

       ;这首诗是为了纪念       而写的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诵读并思考:

这首诗分几部分?

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点拨:

这首诗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节),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生与死的辩证观点;第二部分(2—4节),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第三部分(5—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想一想: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出这三部分之间是什么结构关系?

※点拨:

教师归纳:

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二、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观点分别进行解说和开掘,形成了以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抒情主线,呈交叉式的推进结构。

(四)合作探究

1.想想诗中哪些语句是纪念鲁迅的,是否只写了像鲁迅这样的一类人?

这是运用什么手法?

作用何在?

※提示:

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了两类人,对比反衬了鲁迅先生精神的伟大,深化了主题,抒发纪念鲁迅的感情,颂扬鲁迅先生对人民博大深沉的爱和为人民奉献、献身的精神。

※学生活动:

学生分小组讨论:

结合诗歌结构,说出诗歌是从哪些角度进行对比的。

说话时试用如下句式:

“从诗歌的结构上来看,我认为……;从对比的角度上看,我认为……”。

2.人都有生和死。

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

在死的问题上,毛主席曾经指出:

“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

※学生活动:

学生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开拓视野。

播放多媒体,出示历史、现实中两种人的图片资料。

从直观、形象的角度让学生再次感受两种人的不同表现。

正面示例:

公安局长任长霞勤勤恳恳为百姓办事,她的人生理想就是“让更多的人活得更好”;水利部副部长汪洋湖“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光辉事迹将永载史册。

反面示例:

安徽省副省长巨贪王怀忠卖官鬻爵,这样的“坏种”活着,广大人民群众就不能活;巨贪胡长清想“流芳百世”,结果“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3.这首诗所以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于它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想一想,这深刻的哲理是什么?

※点拨:

这首诗就是在生与死、荣与辱、善与恶、美与丑这些人生观的种种具体表现的激烈交锋中,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内涵:

有的人虽死犹生,有的人虽生犹死,这种生与死的转化完全取决于对人民的态度:

造福人民者永生,压迫人民者速朽。

(五)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文章,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我们应给怎么做呢?

教师赠言:

把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化为自己学习动力,刻苦努力,发奋图强以期学有所成,报效祖国报效人民!

(2)人应该怎样活着?

要为人民,为社会,要勤勤恳恳,乐于奉献。

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六)课堂小结 

《有的人》这首诗从人生观的高度,采用对比写法,写了对于生和死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的态度和表现,热情歌颂了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同时也揭露了反动派的种种丑行,以此来纪念鲁迅以及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七)作业:

完成《随堂练》

板书:

20*有的人

?

?

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   活着   死了 生命毫无价值

 有的人   死了   活着  思想、精神永驻

 

口语交际·习作五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讲述留在心里的印象最深的人,表现人物的独特一面。

3.根据交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