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和比拟(拟人、拟物)的区别.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69259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喻和比拟(拟人、拟物)的区别.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比喻和比拟(拟人、拟物)的区别.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比喻和比拟(拟人、拟物)的区别.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比喻和比拟(拟人、拟物)的区别.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比喻和比拟(拟人、拟物)的区别.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喻和比拟(拟人、拟物)的区别.ppt

《比喻和比拟(拟人、拟物)的区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喻和比拟(拟人、拟物)的区别.ppt(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比喻和比拟(拟人、拟物)的区别.ppt

比喻和比拟比喻和比拟人民英雄纪念碑,就如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比喻拟人排比对比。

这个句子从修辞角度看,明喻中所具备的三个要素:

即本体、喻体、比喻词都有。

本体是“纪念碑”,喻体是“巨人”,比喻词是“犹如”,所以应是比喻。

再从语法角度看,句子的主干是“纪念碑矗立”。

“矗立”是描写事物的动词,不是写人的。

“海燕像勇士”和“勇敢的海燕”前者是比喻,后者是拟人。

既然“勇士”是人,为什么“海燕像勇士”是比喻而不是拟人呢?

“海燕像勇士”是说海燕在不怕危险、有胆量这一点上与勇士是相似的,因而是比喻。

“勇敢的海燕”是把“海燕”当成具有人物的勇敢行为来写的,因而是拟人。

比拟就是通过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比拟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拟人和拟物。

一、拟人一、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者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描述物,或者直接把物变成人。

例如:

(1)湖水愈发温柔,愈发安详了它静静地平躺着,安然地享受着晨雾徐徐的、轻柔的爱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憨睡的婴儿呢。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

“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二、拟物二、拟物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翅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表达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

例如:

(4)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5)坦克后面,“老虎团”的士兵嗷叫着冲了过来。

(6)还有一问,是:

“公理”几块钱一斤?

比喻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为了使事物或道理说得形象或具体而采取的修辞手法。

一般是把不常见的事物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表达出来,或者把抽象的道理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道理表达出来。

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做本体,用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做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叫做比喻词,常见的有“如”、“像”、“好像”、“仿佛”“成”“变成”等。

例如:

(1)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其中本体是“每一朵盛开的花”,喻体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比喻词是“像”。

比喻一般有三种格式:

明喻暗喻借喻一、明喻一、明喻指的是本体和喻体都说出来,用“像”“好像”“如”“如同”“似”“仿佛”“好比”“一般”“像一样”“像似的”“如同一般”等比喻词连接的的比喻。

如:

(2)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3)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注意:

含有以上比喻词的句子不一定是打比方,所以不一定是比喻句。

如:

(4)他好像刚刚还在这里。

(表示猜测)(5)小赵长得就像高仓健。

(表示比较)二、暗喻二、暗喻指的是本体和喻体都说出来,用“成”“变成”“是”“就是”“成为”“等于”等比喻词连接的比喻。

如:

(6)她们是替带工赚钱的机器。

(7)尾巴是道地的舵;脚就是宽阔的浆;它的一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帆。

注意:

含有以上比喻词的句子不一定是打比方,所以不一定是比喻句。

如:

(9)无数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

(“黑夜”和“白天”是同类事物,不能构成比喻)三、借喻三、借喻指的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出现的比喻。

如:

(10)教师不光要把“一桶水”指给学生看,更要把学生引到长流不尽的泉边和浩渺无际的海边去。

(11)难道我们能容忍任何政治的灰尘、政治的微生物来玷污我们清洁的面貌和侵蚀我们的健全的肌体吗?

比喻和比拟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比喻和比拟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比喻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一主一从。

“纪念碑像巨人”就是以“巨人”喻纪念碑。

“海燕像勇士”就是以“勇士”喻海燕。

比拟是以乙当甲,重在“拟”,甲乙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是把油蛉和蟋蟀比拟为人。

必须出现的成分不同。

必须出现的成分不同。

运用比喻,喻体必须出现。

运用比喻,不管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喻体必须出现,不能省略。

本体不一定出现,如借喻。

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刚落地的娃娃是人生的开始。

二者都有充满活力的相似点,这句中的本体出现。

例雨扯天扯地下着地上射起无数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喻体是箭头、瀑布,本体没有出现,分别是雨点和屋檐水。

运用比拟,本体必须出现。

运用比拟,本体(被比拟的事物)必须出现,拟体(比拟的事或人物)不出现,一出现就成了比喻。

比拟只是临时把拟体的某种品格特征赋予本体。

如:

勇敢的海燕。

只出现本体“海燕”,拟体(人)没出现。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银烛照红妆。

这是苏轼海棠诗中的名句。

这里苏轼把海棠当作一位“红妆”美女了。

前一句中本体是“花”,拟体“人”没有出现。

如果说“海棠像人一样睡去”那就是比喻了。

延河滚滚喊前进!

这句话中的拟体“人”没有出现,如果出现,写成“延河像人一样喊前进”就是比喻了。

由此可见,区别比喻和比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运用比喻,喻体必须出现;运用比拟,本体必须出现。

鄱阳湖像一粒最大的宝石,点缀在祖国母亲金色的腰带长江上。

鄱阳湖像一粒最大的宝石,点缀在祖国母亲金色的腰带长江上。

第一句:

“鄱阳湖像一粒最大的宝石”,用“像”连接本体和喻体,是明喻;“点缀在祖国母亲金色的腰带长江上”,“祖国母亲”构成复指关系的暗喻,“腰带”与“长江”用破折号(相当于“是”)连接,也是暗喻;“母亲金色的腰带”,把“祖国”当成“母亲”来写了,这就属于拟人了。

因此,这一句第一分句是明喻,第二分句是暗喻和拟人兼用。

鄱阳湖就像一面大镜子,湖边的青山,倒映在湖中,不正是仙女在梳洗打扮吗?

鄱阳湖就像一面大镜子,湖边的青山,倒映在湖中,不正是仙女在梳洗打扮吗?

第二句:

“鄱阳湖就像一面大镜子”用“就像”连接本体和喻体,是明喻;“湖边的青山,倒映在湖中,不正是仙女在梳洗打扮吗?

用“不正是”来连接本体和喻体,修辞书上称之为“诘喻”(用反诘形式构成的比喻),但它还归属于暗喻;“仙女在梳洗打扮”把青山倒映在湖水中的美丽动态当作仙女梳洗打扮的优美动作来写了,这又属于拟人了。

因此,这一句的第一分句也是明喻,第二分句也是暗喻和拟人的兼用。

在小学阶段,比喻不要求分别明、暗、借,更不要求说出修辞格的连用和兼用。

因此这两句学生只要能说出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就行了。

比喻句:

你瞧“那一棵棵雪松()。

你瞧“那一棵棵雪松(像一个个士兵,无比挺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