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8841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寿光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寿光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寿光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寿光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寿光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寿光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

《寿光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寿光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寿光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

寿光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寿光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8-2015)

 

寿光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五月

《寿光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编制领导小组

组长:

朱兰玺

副组长:

刘洪祥董振波于瑞金

成员:

(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同江孙丽华孙拥军张英

沈连起袁广生梅贞华甄世刚

 

《寿光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编写小组

主编:

谢亦文

副主编:

董振波梅贞华

撰稿人员:

(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红云邓秀荣李飞飞张久平

姚剑葛孚伟董振波樊春花

 

前言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

矿产资源规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利用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依据。

为此,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55号)、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第二轮山东省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国土资发[2007]20号)、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第二轮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鲁国土资发[2007]88号)、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有关问题的通知》(鲁国土资字[2009]115号)的有关规定编制《寿光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简称《规划》)。

《规划》于2007年9月启动,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和国土资源局、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组成的编制领导小组。

 

编者

2009年5月

 

目录

一、现状与形势1

(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2

(二)矿产资源特点3

(三)地质矿产调查、勘查、开发利用现状6

(四)矿产资源供需与保障程度8

二、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14

(一)指导思想14

(二)规划目标14

三、矿产资源调查与勘查18

(一)基础性地质调查18

(二)矿产资源勘查19

(三)勘查规划分区19

(四)探矿权管理22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23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调控23

(二)矿产资源开发总体布局24

(三)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29

(四)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30

五、利用外部资金、资源和市场32

(一)利用外资勘查、开发辖区内矿产资源32

(二)利用外部矿产资源33

(三)发展矿产品进出口贸易33

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34

(一)矿山环境现状与趋势预测34

(二)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35

(三)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指标37

(四)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重点工程;38

(五)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38

七、规划实施保障措施42

(一)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意识42

(二)建立规划体系,加强规划实施管理42

(三)开展矿产资源规划中期评估和纠正查处制度43

(四)建立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经济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43

(五)全面推行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44

(六)完善规划实施的科技措施44

(七)加强规划重大工程管理45

(八)建立完善规划评估机制45

附表目录

(附正文后)

附表1寿光市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

附表2截至2007年寿光市主要矿区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

附表32007年寿光市主要矿产开发利用现状表

附表4寿光市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

附表5截至2007年山东省寿光市主要矿产探矿权现状表

附表6寿光市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预测表

附表7寿光市基础地质调查规划表

附表8寿光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表

附表9寿光市矿产资源勘查分区表

附表10寿光市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

附表11寿光市矿业经济区规划表

附表12寿光市主要矿产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

附表13寿光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表

 

附图目录

图号

图名

比例尺

1

寿光市矿产资源分布图

1:

75000

2

寿光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

1:

75000

3

寿光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图

1:

75000

4

寿光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

1:

75000

5

寿光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图

1:

75000

 

寿光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全面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国际化进程,实现现代化经济强市目标的重要时期。

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物质基础之一的矿产资源,在我市工业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办法》、《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潍坊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国土资源部《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省市、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和《寿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等有关要求,制定《寿光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简称《规划》)。

本《规划》是寿光市人民政府根据寿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以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所作的总体安排,是指导全市矿产资源管理的政策性文件,是制定我市矿产资源各类专项规划的依据。

本《规划》以2007年为基准年,2008~2015年为规划期,展望到2020年。

《规划》适用本市所辖行政区域。

一、现状与形势

矿产资源规划是寿光市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加强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

2003年我市组织编制了《寿光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2003年12月通过了潍坊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评审,2004年2月潍坊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受市政府委托批准了《规划》,由寿光市政府发布实施。

它对促进我市矿产资源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提高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规划》实施过程中,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矿产勘查相对滞后,部分矿山布局不合理、经营粗放、资源浪费、开发秩序混乱等现象依然存在。

开展第二轮寿光市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是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和宏观调控,促进矿山合理布局,规范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利用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开展第二轮《规划》编制工作,改进《规划》内容,推进《规划》理论和方法创新,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使《规划》与潍坊市和寿光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相适应。

 

(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寿光市地处山东半岛北部、潍坊市西北部,是闻名全国的蔬菜之乡和海洋化工基地。

全市地跨东经118°32′~119°10′,北纬36°41′~37°19′,南北长约60千米,东西宽约48千米,总面积2072平方千米。

东以弥河为界与滨海区相邻,西与东营市的广饶县接壤,南与青州市、昌乐县毗邻,北临渤海莱州湾。

截止2007年末全市辖9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975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约102万人。

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231.2亿元,列全省第17位,比上年增长17.3%,“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7.8%。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2868元,按当年汇率计算已达2800美元,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比例为26.5:

40.7:

32.8。

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为10340元,同比增长15.9%,5年年均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66元,列全省第7位,同比增长11.0%,5年年均增长6.8%。

人民生活正由“小康”向富裕型迈进。

财政总收入完成19.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2.8%和22.7%,列全省第12位。

“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55.8亿元,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116.3亿元,同比增长9.6%。

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投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招商引资初见成效。

2005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4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6.4亿美元,出口创汇4.2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33.5%、30.4%和38.6%。

矿产采选业稳步发展,土地和矿产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2、“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十一五”计划的任务目标是:

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0亿元,年均增长18.7%,人均GDP达到6400美元。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6.9%、19.6%和22.7%,产业结构调整到10:

52:

38。

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600亿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2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2亿元,年均增长17%。

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7万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年均增长7.5%。

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5平方米以上。

五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突破3亿美元;到2010年,出口创汇达到15亿美元,年均增长30%。

外贸出口占GDP的比重达到20%以上。

森林覆盖率达到17%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8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逐年提高。

到2010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年均提高1.5%以上;工农业生产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

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非农劳动力占就业人口的比重达到70%;新型农村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98%;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岁以上,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全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经济增长率保持在18.7%左右,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矿产资源特点

受地质条件控制,区内矿产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矿产资源种类单一,数量较少

目前,我市已发现的11种矿产,矿床(点)53处,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6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非金属矿产4种、水气矿产1种,已发现但无探明储量或仅有预查资料的矿产5种。

2、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区域特色明显

就矿产资源的行政地域分布而言,受成矿地质条件控制,分布相对比较集中,在地域组合和矿种配置上亦表现出明显差异。

能源矿产中,石油主要集中分布于北部莱州湾南岸地区,羊口镇以西的小清河、八面河一带;地热主要分布在圣城街道办事处、洛城街道办事处一带和北部的卧铺、杨庄、广陵至侯镇北部的断裂带上;含煤预测区隐伏于西北部的八面河一带以及南部孙家集—纪台一带,总面积373.3平方千米,寿光市境内313平方千米,煤层赋存于石炭~二叠系中,预测埋深约2010米。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矿盐(天然卤水)、溴、钾盐、镁盐分布在北部沿海一带。

建材非金属矿产建筑用砂主要分布于弥河沿岸(河砂)和洛城、上口、圣城街道办事处、古城、田柳等乡镇(地下砂)。

砖瓦用粘土在全市分布较分散。

3、主要矿产单个矿床规模偏小,支柱性矿产贫乏

截止2007年底,全市已发现的矿床(点)有53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2处,小型矿床7处,矿点41处。

在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中大型矿床占5.6%,中型矿床占3.8%,小型矿床占13.2%。

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15种支柱性矿产仅发现煤、石油、矿盐(天然卤水)、钾盐、铁共5种,其中石油规模较小;而煤、铁仅发现矿点,尚未开展勘查工作,无查明资源储量;钾盐属于伴生矿种,开发利用规模较小。

因此,从总体上看,全市已发现及探明的矿产多数为矿点,有些储量还比较分散,缺乏支柱性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条件并不理想,为实施集约化规模开发带来困难。

4、非金属矿产优势明显

区内天然卤水(含溴、钾盐、镁盐)资源丰富。

我市天然卤水属于潍北天然卤水矿田的一部分,据2007年底有关勘查资料,天然卤水区面积约932平方千米,蕴藏有天然卤水资源储量约25.97亿立方米,可采资源储量约15.58亿立方米,其中氯化钠资源储量4613.8万吨,溴资源储量20.5万吨,氯化镁资源储量1388万吨,为我市盐及盐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基础。

我市建材矿产丰富,建筑用砂和砖瓦用粘土资源分布广泛。

我市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有地下水供水水源地3处,其中大、中、小型各1处,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为23941万立方米/年。

目前,全市矿业开发以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和建材非金属矿产为主。

5、共(伴)生矿产、难采(选、冶)矿产相对较多

我市发现的重要矿产多以共(伴)生矿形式产出,如溴、钾盐、镁盐等重要非金属矿产全部属于共(伴)生矿产,钾盐、镁盐矿体品位较低,难选难冶。

开发这些矿产往往投入较大,采选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给企业带来一定困难。

当然,有些矿产通过综合回收利用伴生有益组分,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我市煤炭资源因其埋藏较深,煤层较薄,而未开发利用。

(三)地质矿产调查、勘查、开发利用现状

1、矿产资源勘查现状

(1)地质调查

已完成覆盖或涉及本区的区域地质调查、遥感地质、区域地球化学测量、区域地球物理测量、重砂测量等1:

20万图幅6个、1:

10万图幅2个;配合完成了1:

20万潍坊市地质矿产编图;已完成1:

5万寿光、侯镇2幅农业地质(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面积832平方千米;已完成覆盖全市的1:

20万水文地质调查。

(2)矿产勘查

截止2007年底,全市共设置探矿权3个,勘查登记面积

平方千米,其中2个探矿权勘查矿种为煤,建筑用砂1个。

截止2007年底,我市完成了覆盖或涉及本区的基础地质和矿产勘查专项工作9项。

在已发现的11种矿产中,有6种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地质工作,有2种矿产虽已开发利用,但未进行地质工作;进行地质工作的矿床(点)共13处。

工作程度达普查及以上的矿产地有12处,占矿床(点)总数的22.6%,其中勘探4处(占7.5%),普查8处(占15.1%);预查矿点共41处,占矿床(点)总数的77.4%。

工作程度较高的矿种有石油、地下水,工作程度较低的矿种除未进行地质工作的矿产外,其它主要有天然卤水、溴等。

我市矿产资源成矿区带划分参照《潍坊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及《潍坊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专项研究,并结合寿光市成矿条件,全市划出Ⅳ级成矿区2个,V级成矿区4个。

这些成矿区是确定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区与勘查区的主要依据。

2、矿产资源开发现状

截止2007年底,我市已开采利用的矿种、亚矿种有6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2种、建材非金属矿产1种、水气矿产1种,开发利用矿产地13处,约占全市发现的矿床(点)总数的24.5%。

2007年全市共有各类矿山企业64家(不含石油、地下水企业),其中大型2家,中型1家,小型39家,其余为小矿;国有企业1家,集体企业17家、联营企业2家、有限责任公司22家、股份有限公司9家、私营企业9家、其他企业3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家。

2007年全市矿业从业人数4650人。

2007年原油产量75万吨。

2007年全市地下水总开采量为16460万立方米。

全市矿业开发主要为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按矿产品销售产值统计,排在前3位的矿产依次为石油、矿盐(天然卤水)、溴。

矿业的发展为我市建材工业、盐化工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等重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支撑。

3、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总体上难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我市基础性地质工作相对薄弱,部分开发利用的矿种勘查程度偏低,如矿盐(天然卤水)、溴等;地质勘查有效投入严重不足,新发现矿产地明显较少;矿产资源储量的消耗远大于新增的矿产储量,大多数矿种保有储量减少,矿产后备资源紧缺,使得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对环境保护的加强,一些矿种,如砖瓦用粘土、建筑用砂面临着禁采、限采,急需寻找替代资源。

(2)矿产资源开发统一规划不够,经营粗放,利用率低

我市矿山以小型矿山居多,大、中型矿山偏少,部分矿产未进行开采规划,非金属矿产的资源优势未能全部转化为经济优势。

天然卤水、砖瓦用粘土等矿产集约化开采不够,乱挖滥采现象时有出现;天然卤水等矿产开发中存在大矿床办小矿及伴生组份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有些小矿山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资源回收率低,造成了资源浪费。

这都使得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制约了矿业整体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治理困难

由于在矿产开发过程中,对矿山地质环境和地质地貌自然景观的保护力度不够,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时有发生。

已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因缺乏资金难以治理,地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未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四)矿产资源供需与保障程度

1、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发展趋势

(1)经济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必将推动矿业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我市地处东部沿海,山东半岛西北部,环渤海经济圈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吸引外资,开展国、内外经济合作,推动矿业全方位开放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继续加大开放力度,积极推进经济国际化战略。

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推动矿业经济全方位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改造落后生产力,建立现代矿业,加快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

(2)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必将为我市矿业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市利用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发展我市经济提供了良机,也为我市矿业到西部去创业开辟了新的天地。

我市可以发挥资金优势到西部去开展勘查、开发活动,建立稳定的矿石生产基地,为我市矿业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证。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有充足的矿产资源作支撑

“十一五”期间,我市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国民经济要实现翻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综合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增强。

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对资源提出更高的要求,经预测,至2015年国民经济中利用的15种支柱性重要矿产,除矿盐(天然卤水)外,其余矿产均不能保证需求;成品油消费量将达到85万吨;煤炭消耗量将达120万吨。

因此,为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宏伟的战略目标,必须有充足的矿产资源作支撑。

(4)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以及城镇化发展,必将为矿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

同时,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构建布局合理、职能分工明确、等级规模有序的城镇体系。

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建设及推进城镇化发展,必将大幅度增加对建材产品及相关服务的需要,从而刺激和带动我市建材工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我市矿业营造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商机。

(5)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必将促进矿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生产力布局的合理调整

产品结构调整是提升矿业整体水平的关键,是带动整个矿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

盐及盐化工业及其它传统工业已经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普遍存在着规模偏小、生产水平不高、大多数企业缺乏研发能力、产品档次低等问题,矿业布局不尽合理。

另外,各乡镇资源条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因此,必须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重新调整。

根据我市实际,大力实施集团战略、名牌战略和科技创新战略,培植财源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我市建立起盐及盐化工生产基地,使传统产业变为优势产业。

要充分利用天然卤水资源优势,以海洋精细化工产业为目标,以北部沿海开发区和潍坊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在稳定发展原盐、溴素等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向多品种和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尽快形成溴素、苦卤深加工和其他精细化工为主的海洋化工产业。

(6)实施科技兴寿战略,必将提升矿业经济发展的生产力水平

实施科技兴寿战略,发展知识经济,必将促进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尚未利用的资源来取代已近耗竭的资源。

依靠科技进步,逐步建立矿业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资源环境基础,提升矿业经济生产力水平。

依靠科技创新,积极引进和研究开发采、选、冶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有效地降低采矿贫化率,提高采矿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加强对优势矿产产品的精细加工、深加工,提高开发利用水平,提高矿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矿业开发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后劲。

(7)建设“海上寿光”,开发海域资源

随着建设“海上寿光”战略的实施,配合建设“海上潍坊”,我市矿产开发也将由内陆伸向海域。

将使近海的石油、矿盐(天然卤水)、溴等资源得以综合开发利用,并为进一步参与海洋资源开发创造条件,从而拓展矿产资源领域。

2、供需形势

——能源矿产:

我市原油及成品油大部分依靠外购、原煤全部依靠外购。

2007年全市原油产量为70万吨,预计2015年原油产量为80万吨,原油及成品油消费量将达85万吨,2020年预测原油及成品油消费量将达到120万吨。

2007年全市煤炭消费量为100万吨。

预测2015年消费量120万吨,2020年消费量160万吨。

预计原煤累计需求量,“十一五”期间,我市对原煤需求量的年均递增率为5%。

区内原煤将长期依靠外购。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

我市矿盐(天然卤水)资源保证程度较高,开发强度大,群采比例高,但目前天然卤水综合利用率低。

溴由于勘查程度低,保有储量较少,急需增加探明储量。

我市无磷矿石资源,磷肥生产原料磷矿石需全部从市外购进。

2007年我市原盐产量181.88万吨,预计2015年我市原盐产量将达200万吨,预计2020年原盐产量将达180万吨左右。

需求方面,2007年,我市原盐消费量为181.88万吨,预测我市原盐至2015年省内、外市场需求量200万吨,供求基本平衡。

2007年我市溴产量为1.44万吨,2015年我市溴生产能力将达1.5万吨,至2020年生产能力达到1.4万吨。

需求方面,2007年我市溴素消费量为1.44万吨,预计至2015年我市溴的需求量将达到1.5万吨,至2020年溴的需求量约1.4万吨左右。

我市天然卤水资源丰富,资源有保证,在坚持合理开发利用、节约资源的前提下,加强技术改造,努力提高天然卤水的综合利用率,不会对原盐、溴素及其他盐化产品的产量增长造成制约,能满足未来发展对原盐及溴的需求。

——建材非金属矿产:

规划期内,受相关政策的影响,我市建筑用砂和实心粘土砖供需矛盾突出。

2007年我市建筑用砂矿石产量6.96万吨,预计2015年我市建筑用砂产量将保持在10万吨/年。

2007年我市建筑用砂消耗量约20万吨,预测未来5~10内我市建筑用砂的年需求量约20万吨左右。

规划期内供需矛盾突出,不足的需求量将从附近的昌乐、临朐等地购进补足。

——地下水资源:

我市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多年平均为23941万立方米/年,实际开采量多年平均为22274万立方米/年,基本平衡,但不能满足“十一五”生产发展的需要,急需寻找新的水源地。

3、保证程度

根据我市目前矿产保有储量进行测算,预计2015年除矿盐(天然卤水)以外,其余矿产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口。

到2015年,保证程度高,能够满足需求的矿产:

矿盐(天然卤水)、溴。

这几种矿产是我市优势矿产,资源潜力巨大。

但其工作程度和可靠程度偏低,应增加投入,加大勘查力度,增加保有储量,以便提高资源的保证程度。

保证程度低,不能满足需求,有缺口的矿产:

石油、地下水、建筑用砂等。

短缺或稀缺矿产:

煤、磷矿石。

我市磷矿石、煤需全部从市外购进。

 

二、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