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7943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清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清远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道大题22小题,满分为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毎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君子”一词具备了多重道德内涵,常与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修养、端正的言行等含义直接相关。

而事实上,“君子”最初只用以指代人物的社会地位,并不具备道德素养的要求。

其道德内涵的确立,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著述。

《说文》释“君”为“尊”,意味着崇高的社会地位。

“子”是先秦对男性的称呼。

因此,“君子”原指地位尊贵的男子。

甲骨文中未见关于“君子”的记载,西周时期的《尚书》中首次提到“君子”,指具有一定政治地位的人。

《易经》中“君子”一词共出现20处,皆用来指称奴隶主。

“君子”的使用频率在《诗经》里明显增多,共183例,除了少量作为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称谓外,主要用以指代奴隶主贵族。

然而,因为“君子”往往指身居高位者,所以常与一定的道德素质要求相联系,例如《尚书·无逸》要求君子“无逸”,不能贪图安逸。

《诗经·淇奥》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描述君子的才能与品质。

当然,这种联系是比较松散、不固定的,所以《诗经》中也有不少诗句用“君子”来指称品行恶劣的奴隶主贵族。

总体而言,西周时期的“君子”通常是身份地位的标志,尚未发展出系统的道德内涵。

春秋战国时期,“君子”不再单纯作为社会地位的象征,更是德行的体现与表达。

当然,仍有部分“君子”的使用沿袭了先前的用法,指具有一定政治地位的人。

例如《道德经》26章“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31章“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这两处提到“君子”,应指在军队中担任一定职位的官员。

而道家另一部重要典籍《庄子》中有36处对“君子”的论述,其中与社会地位直接相关的只有《庄子·在宥》“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一句。

墨家典籍《墨子》中“君子”共出现115处,仅四分之一的“君子”具有社会地位内涵。

儒家代表作《论语》中,仅10余处含有“君子”的论述明确用以指代社会地位。

如前所述,尽管“君子”仍用以指代男子的社会地位,但这一用法已逐渐为道德内涵所取代。

需要注意的是,各家学说对“君子”的道德标准要求并不一致,其构建的“君子”形象也存在较大的差别。

《论语》中包含了大量对“君子”的描述,分别从仁、义、礼三个方面勾勒出一个体系相对完整的“君子”道德范式。

相较于《论语》,《墨子》里“君子”的道德标准更近似于零散的“点”的要求,包含行义、兼爱、无斗等多个方面。

庄子认为儒家学说中对“君子”的道德要求违背了人的本性,所以即使像曾参等人那样精通仁义,也“非吾所谓臧也”,不是庄子心中的理想人格。

《在宥》一文里描述了庄子对“君子”的设想:

“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

”希望君子能够不显露才华与智慧,行事合乎天理,对待外物如同烟尘一般自由自在。

整体而言,西周时期的“君子”主要用以指称男子的身份地位,而具备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往往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责,因此人们对其道德品质会有所要求。

这种地位和品行之间松散的联系,在诸子著述中逐步变得紧密。

尽管不同学派对“君子”的认知不尽一致,甚至相互矛盾,但正是因为诸子学说的关注、讨论与阐释,“君子”一词的道德内涵才得以构建完善并最终确立起来。

(选自2017年10月23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说文》的观点,“君子”一词的本义是指地位尊贵的男子。

B.西周时期,“君子”指的皆是身居高位者,所以又常与一定的道德要求相联系。

C.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君子”不再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而是德行的体现与表达。

D.儒家分别从仁、义、礼三个方面勾勒出一个体系相对完整的“君子”道德范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诗经》《尚书》《说文》以及诸子学说为佐证论述了“君子”一词从指称身份地位到具备道德内涵的过程。

B.“君子”一词与一定的道德素质要求之间的联系经历了由松散、不固定到逐步变得紧密的过程。

C.《尚书》中有对君子“无逸”的要求,《诗经》中也曾描述君子的才能与品质,可见,“君子”道德内涵的确立始于西周时期。

D.按照庄子对“君子”的道德标准要求,即使是像曾参等人那样精通仁义的人也不是庄子心中的理想人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一词并非一出现就具备多重道德内涵,因此《诗经》中有不少诗句用“君子”来指称品行恶劣的奴隶主贵族也就不足为奇了。

B.“君子”一词从最初指称身份地位到最终确立起了一定的道德内涵,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对地位高者的道德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C.春秋战国时期,“君子”的身份地位内涵并未完全消解,《道德经》《庄子》《墨子》《论语》中部分“君子”的使用仍沿袭了先前的用法即是例证。

D.虽然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派对“君子”的认知不尽一致甚至相互矛盾,但这并未妨碍“君子”一词的道德内涵得以构建完善并最终确立起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补课

聂连新

物理老师聂志刚准备利用双休日为班上的几个后进生补补课,没想到前脚刚跨进教室,后脚就被老婆桂花拽住了:

“都什么时节了,人家的豆种早发芽破土了,咱家的地还没翻身。

天气预报说了,明天有小到中雨,要是天黑以前没把三厢地翻完,你莫想进俺个家门。

”不由分说,桂花粗壮有力的大手抓住聂志刚的肩膀就往外拖。

聂志刚推了推眼镜,回头对着教室喊:

“先回去吧,看情况今天是补不成了,下个星期再来,先回去吧。

农村教师就是这样的,一会儿教室讲台,一会儿田间地头,一会儿西装笔挺,一会儿赤膊挑粪。

不过打聂志刚调到毕业班后,就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很少过问家务事了。

桂花上要侍候七十多岁的婆婆,下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娃子,里里外外忙得也确实不易。

回到家里,聂志刚顾不得换件衣服,掮了把锄头就出了屋门。

时令已是清明过后了,金黄的油菜花开得满坡都是,成群的蜜蜂在花朵间随意翻飞,和煦的阳光照得人直想打盹,两个歇脚的挑夫坐在草垛上点火抽烟,好一幅田园风光图啊!

聂志刚走在地间的小路上,头一次觉得亲近大自然的感觉是这样爽,难怪晋代诗人陶潜弃官归田,过得悠然自得无比惬意。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聂志刚今天浑身是使不完的劲,锄头在他手里就像握着根拐杖,下锄、掀土、磕碎,似乎都不用费力气。

两个时辰不到,三厢地就给他翻得只剩下晒席那么大一片了。

照这样的进度,在天黑之前完成桂花指定的任务是不成问题的,甚至可以收个早工,舒舒服服地洗个热水澡,说不定还可以完成下星期的讲义呢。

想着这些,聂志刚就嘻嘻地笑了。

吃中午饭的时候,桂花给他又是端水,又是递毛巾,又是拍打身上的碎土。

桌子上也特别的丰盛,甚至还摆了一小盅他最爱喝的杨梅酒。

咳,女人的心就像天上的云,说变就变,刚才还是凶神恶煞一样,指手划脚,如今又侍候大老爷们似的,低头哈腰。

桂花这个那个的交代了一番,就风风火火地去接聂志刚的班。

聂志刚吃第三碗饭的时候,桂花气急败坏地返回来了:

“你这死脑筋,十足的书呆子,连自家的三厢地都认不出来,还不如趁早找块石头,一头撞上!

”什么?

忙活了大半天,都做无用功了!

聂志刚怎么也不相信有这么回事,河边那块三厢地他是去过的,记得去年夏天的时候,他亲手给辣椒苗施的肥,今儿上午的时候,辣椒枯枝还竖在那儿呢。

桂花气得跺脚:

“猪啊,去年就你家种了辣椒?

咱家的三厢地在河东知不知道?

你去瞧瞧,你学雷锋帮谁做好事了?

”难道真的弄错了?

聂志刚被桂花放连珠炮似的一通臭骂,自觉理亏,不敢申辩,只一声不响跟了桂花往河边走。

到得了河东桂花认定的那块地,两口子都傻了眼:

也不知什么时候,他们家的三厢地已叫谁翻过了,平平整整地躺在那里,泥土磕得细碎。

从又湿又松的泥土可以看出:

这地刚翻过不久。

咦,这就奇了,他聂志刚错翻了别家的地,自家的地又莫名其妙别人帮着翻了。

难道是那块地的主人回报他聂志刚慷慨行为的结果?

不可能,都是乡里乡亲,为什么不直接打声招呼?

聂志刚东瞧瞧西看看,终于在土埂边缘找到了五六个大小不一的脚印,脚印都不大,三十六七码长。

聂志刚想起来了,一定是他们——班里那几个后进生——那有一个疯子母亲的黄小东,那从小就父母离异、由爷爷带管长大的聂芒,那上山打柴时不小心摔断了胫骨的李中中,还有……聂志刚想着想着,眼圈里就有一股温热的液体溢出来。

聂志刚没有说什么,回到家里,从书桌上挑了两本教科书,径直向其中一个后进生的家里走去……

——摘编自《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6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农村教师就是这样的”一句表现出农村教师家庭和事业两头难以顾及,表现出农村教师的艰辛不易。

B.第三段通过描写美好的田园风光,表现出人物爽快的心情,想到诗人陶潜弃官归田,

也想像陶潜一样,弃业归田,享受田园生活。

C.桂花是小说的次要人物,是志刚强大的后盾,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展现出一个勤劳顾家,性格直爽的农村妇女形象。

D.文章结尾意味深长,展示出人物聂志刚情绪的涌动,对学生的行为心存感动,同时又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要继续前行。

5.文章在情节方面构思巧妙,为后文翻地埋下了伏笔,使文章前后衔接呼应不显生硬。

请找出其中两处伏笔,并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以“补课”为题,但纵观全文却主要在讲翻地,如何理解标题的作用?

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因罹患肺癌、病情恶化抢救无效于9月15日夜间逝世,享年72岁。

国家天文台16日发布讣告称,遵其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

南仁东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

自1994年起,他一直负责工程的选址、预研究、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编订了科学目标,指导了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及试验。

(选自2017年9月17日新华网)

材料二:

就在刚才(2017年10月10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发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我国在贵州建设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大锅,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发现了新的脉冲星!

而且不止一个!

我不知道你怎么想,反正我是立刻想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一个人——FAST望远镜之父,9月15日刚刚驾鹤西归的南仁东老师。

(选自刘博洋《这颗星星,献给他:

“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

》)材料三:

1993年,在日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南仁东跟同事们说:

“咱们也建一个吧。

1994年7月,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概念提出。

1994年始,南仁东提出利用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建设巨型球面望远镜作为国际SKA的单元,开始启动贵州选址工作。

为了给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选址,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先后对比了1000多个洼地,时间长达12年。

1995年11月,“大射电望远镜”中国推进委员会成立,由南仁东任主任。

2006年,南仁东,任国际天文学会射电专业委员会委员主席,为中国天文学界第一次在此层面任职,在国际射电天文界得到同行的认可与尊重。

2007年7月,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作为“十一五”重大科学装置正式被国家批准立项。

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

(选自XX百科)

材料四:

姜鹏来天文台面试的时候,并不知道南仁东是谁,“只是感觉到他强大的气场,一看就是‘头儿’,甚至有点像‘土匪头儿’”。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筹划FAST项目时,南仁东就一直留着一撮小胡子,过了20多年,头发和小胡子都已变得花白。

在工地上他随意地穿着大汗衫,鼻梁上架着近视镜和老花镜,回北京又变回了时髦老人,有时候回到校园给研究生上课,他会穿花衬衫和牛仔裤,有一次还穿了条很潮的皮裤。

“出国参加学术会议也很注重形象,要带一箱子衣服去。

”FAST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张海燕说。

南仁东是1963年吉林省的高考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文革”之后,在北京天文台读天体物理的研究生。

他是一个爱好艺术和哲学的科学家,尤其喜欢画画,在日本国立天文台访学期间,创作了一幅油画《富士山》,至今仍挂在该校教学楼的大厅里。

“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反射面周围的六座百米支撑塔要等间距排布,打乱排不是能减少很多工作量吗?

结果他就一句话,‘那样不好看’。

别看他忙,但做PPT特别讲究,有一次开完会其他单位的人问我,你们是请专人帮忙设计PPT吗,怎么版式那么好看?

其实都是南老自己做的。

”FAST工程副经理张蜀新向本刊回忆道。

(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41期)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天眼”计划经南仁东先生提出并参与整个工程的建设,前后耗时20多年。

南仁东先生鞠躬尽瘁为此一事,成就了大国重器。

B.南仁东先生生前主持建造的“中国天眼”在建成一年多后就发现了不止一个新的脉冲星,能够看到自己的成就他死而无憾。

C.“中国天眼”工程仅选址就耗费12年时间,可见建造地址在整个工程中的重要性,

以及选址的艰难程度。

D.南仁东先生不仅是能考出理科状元的学霸,也是有艺术情调的科学家,尤其擅长画画。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中国天眼”计划的各个关键时间点上都少不了南仁东先生的身影,可见他为整个工程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B.南仁东先生不仅是“中国天眼”工程的总负责人,也是国际射电专业委员会委员主席,使得中国的天文学在国际上得到了尊重。

C.南仁东先生的离世是中国天文界的一大损失,使“中国天眼”计划搁浅,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D.南仁东先生在工地、教室、学术会议场的穿着是不同的,像工人一样随性,和学生能够相近,和学者可以相敬。

穿衣风格反映了他的为人处世。

E.南仁东先生具有各项艺术才能和扎实的绘画功底,为各项技术难度攻关提供了基础。

可见科学家具有多样艺术才能是科研成功的关键。

9.请结合材料指出南仁东先生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

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

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宣帝为太傅,命籍为从事中郎。

及帝崩,复为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

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

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性至

孝。

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

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或问楷:

“凡吊者,

清远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试卷(续卷)

主哭,客乃为礼。

籍既不哭,君何为哭?

”楷曰:

“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

我俗

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

”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

或讥之,籍曰:

“礼岂为我设邪!

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

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

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

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

籍能属文,初不留思。

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

著《达庄论》,叙无为之贵。

文多不录。

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选自《晋书·阮籍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B.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C.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D.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老》,是庄子和老子的并称,也指庄学与老学的合称,借而代指道家学说。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等思想。

B.崩,也做驾崩、山陵崩,是表示天子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天子之死的称法还有“崩殂”“晏驾”等。

C.九锡,本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

后来接受九锡成了权臣夺取政权的代名词。

本文中晋文帝辞让九赐之封,即指推辞做皇帝。

D.归宁,又可称为做客、返外家,古老的传统婚俗,流行于南北广大地区。

指已嫁女子,回娘家归问父母之行动。

起源很早,《诗经》已有“归事父母”之记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阮籍相貌出众,志气远大,卓尔不群。

晋文帝任命阮籍做从事中郎,后来又做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

B.阮籍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

晋文帝想与阮籍联姻,不料阮籍不买帐,大醉六十天,不省人事。

这就是醉酒避亲。

C.阮籍不拘于礼教,但是天性孝顺。

当听到母亲噩耗时,虽然继续下棋饮酒,却痛苦地大吐鲜血,以致病得差点丢了命。

后来阮籍居丧不守礼,得到裴楷的理解。

D.阮籍外表坦荡而内在至诚,蔑视礼法。

文章对阮籍“为嫂子饯行”和“酒醉时睡在女子旁边”的细节描写,让读者对其“不拘礼法”的个性印象深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5分)

(2)楷曰:

“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

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③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

②飐:

吹动。

③薜荔:

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屈原在《离骚》中曾铺陈以其制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展现了登柳州城楼的所见所闻,看到眼前苍茫的景象,触景生情,采用了由虚而实的写法。

B.颔联极力描绘了急风骤雨之烈,芙蓉与薜荔仍屹立岿然,表现出坚贞的意志。

C.颈联明写眼前景,实则吐露出诗人的愁肠百折,相望之殷,相思之苦,情景交融。

D.从尾联来看,总写五人的遭际。

作者被贬蛮荒之地,难免有仕途失怠之愁。

E.从诗歌标题和最后一句诗可知,诗人虽然与朋友彼此隔离,但能顺利地互通音讯,用诗文传达问候及思念之情。

15.古代诗歌常用赋比兴的手法,本诗则用“赋中之比”的手法表达作者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5分)

(1)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对“莲”高洁自守,不同流俗赞美的句子是:

“,。

(2)《赤壁赋》一文首段写到苏轼和客人在舟中饮酒吟诗活动的句子有:

“,,。

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王小明同学实力超群,每次月考都是班级第一名,对期末考试更是精心准备,踌躇满志,准备再夺桂冠。

这充分说明哀兵必胜。

②清远市作家协会主席唐德亮诗歌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他的诗歌不落窠臼,有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

③本次书法展作品形式多样,60余幅书体不同的作品挂满了南环社区多功能厅,笔法行云流水,字字珠玑,引得众多社区居民争相参观拍照。

④“我只是拿着手机看时间,不玩不可以吗?

”李丽强词夺理不交手机。

“学校规定必须要上交啊。

”班主任不瘟不火地回答。

⑤赵萌同学聪颖过人,才思敏捷。

每次写作文,挥翰如飞,文不加点。

⑥清远是山区,漫山遍野都是石头。

民兵队长利用这种地形出奇制胜。

A.②④⑥B.③⑤⑥C.①③④D.①②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最近热播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所讲述的都是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革命勇士们至死不渝、百折不挠,以血肉之躯进行生死鏖战、抗敌制胜的故事。

B.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及“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等内容。

在这一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布局及运营,对于一个汽车大国来说,意义深远。

C.“杨振宁、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对于整个中国社会乃至中国科学界来说,这都是一个引发轰动的消息。

D.当前,不仅电子游戏已然成为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而且与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一起被称作第九艺术。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同学们请注意,现在广播一个通知:

我的同桌不慎把语文书落在了操场,请捡到的同学立即送到高三

(1)班。

B.刘伟向他爸爸的朋友发了一个短信,写道:

令尊八十大寿,诚邀您到寒舍出席寿宴。

C.我的作文一向是多次修改后再上交给老师,这次也是先雅正一下,避免出现错误。

D.周一上班高峰期,面对潮水般的人群,小刘不断说着“借过”,不断向前挤。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创造力是人类最宝贵的天赋。

世界越变越复杂,为了应对它带来的挑战,①。

不过,现实中很多人却怀疑自己没有创造力。

人们往往认为创造力是天生的——要么天生就有,②。

事实上,你有很多种办法变得更具有创造力。

如有人告诉你,他们不识字也不会写,你不会认为他们不具备阅读和写作能力,他们只是③。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

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清远市自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因此受到了全社会的一致拥护。

创文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市民素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要达到这个目标,只要营造浓厚的创文氛围,让创文观念深入人心就可以。

自启动创文以来,清远不断加大创文宣传的工作力度,社会宣传、文艺宣传、媒体宣传多管齐下,多形式、高密度地开展宣传工作,全市创文宣传工作主题鲜明,亮点纷呈。

宣传到位了,创文也就成功了。

①只是得到了响应,未必一致拥护。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