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政治上册复习提纲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7354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九年级政治上册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科版九年级政治上册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科版九年级政治上册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科版九年级政治上册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科版九年级政治上册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九年级政治上册复习提纲汇总.docx

《教科版九年级政治上册复习提纲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九年级政治上册复习提纲汇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九年级政治上册复习提纲汇总.docx

教科版九年级政治上册复习提纲汇总

教科版九年级政治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1、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神农力耕、仓颉造字、诸子百家、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数学军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乾盛世,甲骨文、彩陶、地动仪、赵州桥、都江堰,《甘石星经》、《周髀算经》、《孙子兵法》等,都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的具体体现。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民族。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以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百年抗争: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

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邓世昌与甲午海战,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进行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抗争。

这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

  4、中华民族之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2)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体现有:

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精神、航天精神等。

  (3)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对外交往中,中华民族历来奉行的原则是睦邻友好、和平共处。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历史的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我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7、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历史使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青少年怎样做才能担负起崇高的历史使命:

  

(1)青少年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把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世代相传;

  

(2)青少年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德智体几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

  第二单元 财富论坛

  感受小康:

  靓起来的服饰;精起来的饮食;大起来的住房;多起来的私家轿车;鼓起来的钱袋子;降下来的恩格尔系数;热起来的假日旅游;高起来的文化程度;长起来的寿命;快起来的通讯方式。

这都说明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

  11、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

是低水平的、不全面地、发展很不平衡的温饱型的总体的小康。

  12、三步走战略目标:

  

(1)以1980年为基点,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

  

(2)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3)再经过50年,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13、我国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的小康。

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共同富裕的小康和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14、财富之源:

  

(1)创造财富的源泉有:

劳动、科学技术、智慧与开拓精神、资本、管理等。

  

(2)如何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其次,要形成相应的分配制度和政策。

  1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符合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这一制度有利于广泛、充分地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调动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的活力,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16、我国的分配制度:

  劳动、技术、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及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17、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

  18、财富中的法:

  

(1)合法致富,遵纪守法,获得财富要受到法律的约束;

  

(2)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9、财富中的德:

  

(1)获得财富要受道德的约束,要“见利思义”。

  

(2)富而思源:

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奉献社会。

  (3)富而思进:

与时俱进、锐意进取。

  (4)勤俭节约,文明消费。

  20、税收:

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制的、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

  税收的特点是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1、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22、勤俭节约的美德不能丢: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把勤俭的美德当作过时的观念加以否定。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勤俭节约是现代企业家取得成功的法宝;勤俭节约是做人的美德。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够发达,人民生活还不富裕,还存在很多社会问题。

  (3)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即使国家足够发达了,我们的生活真正富足了,勤俭节约的美德也不能丢。

在艰苦的年代,我们要用勤俭节约渡过难关,在富裕的年代更要用勤俭节约的习惯培养我们的品德。

  (4)作为中学生,正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恪守勤俭节约的生活准则,对未来的成长发展必定有无限的益处,相反,如果从小追求奢华,不但对国家和家庭不利,而且对个人的发展必然带来不利的影响。

  23、中学生应怎样做到勤俭节约、文明消费

  中学生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节约意识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不浪费粮食、纸张等,爱惜生活和学习用品,不随意丢弃,节约水电,少吃零食,坚决反对不文明、不理智的消费行为。

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养成勤俭节约、文明消费的良好习惯,从小学会当家理财的本领。

  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

  24、弱势群体:

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是指依靠自身的力量和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25、弱势群体存在的原因: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同时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人在生存和发展方面还有较大的困难。

  26、弱势群体特征:

  

(1)社会弱势群体是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群体。

  

(2)社会弱势群体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

  (3)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和支持。

  27、我国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

  

(1)农村贫困人口; 

(2)城市下岗失业人员;

  (3)农民工;       (4)残疾人以及遭遇灾祸的人等。

  28、我国政府在帮助弱势群体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1)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

  (3)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

     (4)国家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农民工权益。

  (5)实行法律援助制度。

          (6)对残疾人及特殊疾病患者实施救治和关怀政策等。

  29、处于弱势地位群体的需要:

  

(1)来自社会的实际帮助;

  

(2)特别需要来自社会的支持与尊重;

  30、在关爱弱势群体方面,中学生应怎样做?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帮助,只要人人都献出自己的爱心,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31、对平等的正确认识:

  

(1)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和各项权利的平等。

  

(2)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人都平等的享有法律规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权利。

  (3)每个人都应当享有被尊重的权利。

  (4)平等的参与社会的能力是一个合理社会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只有维护这些权利,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5)平等不等于平均。

  32、从关爱弱势群体的需要出发,怎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1)维护社会所有成员特别是处境不利的人的基本尊严和基本生存条件。

  

(2)使每一个社会成员享有均等的发展机会。

  (3)使他们获得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

  总之,只有维护这些权利,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第四单元 又到两会时

  33、两会:

“两会”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4、在我国,人民怎样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1)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国家权力。

  

(2)再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和维护社会秩序等各项权力。

  (3)行政、审判和检察等机关都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作的过程,就是人民当家做主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35、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它拥有:

最高立法权、最高监督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

  36、各级人大代表:

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他们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代表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忠实代表,是人民权利的受托者和人民意志的表达者。

  37、议案:

  提交议案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使民主权利和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

  学做议案是培养我们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能力的好方法。

  3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1)人民政协的性质:

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人民政协的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3)政协的两大主题:

团结和民主。

  39、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1)选民的资格:

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依法享有政治权利)的人。

  

(2)神圣的一票应该投给谁:

  a投给有公心的选民利益的维护者;

  b投给热心的选民冷暖的知情者;

  c投给有真心的选民意愿的传递着。

  总之,谁能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说话和办事,我们就选谁。

  40、基层民主:

  

(1)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基层民主的主要内容。

  

(2)基层民主的主要形式: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等。

  41、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无数事实证明,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

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就是实行法治。

  4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坚持有法可依(基本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力保障)。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4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既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又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任何人都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也不能只尽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44、监督权:

所谓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的权利。

行使监督权有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督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人民谋利益。

积极行使监督权是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的表现。

  宪法赋予公民的监督权有:

批评或建议的权利;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

45、我们行使监督权力的途径:

  

(1)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

  

(2)给主管部门及负责人写信、打电话或当面反映情况;

  (3)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

  46、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我们具备的素养(在遵守法律方面,中学生应怎么做):

  

(1)我们要尊重法律,追求公正;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

  

(2)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法制观念;掌握法律武器,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依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作斗争。

做到勇于斗争,又善于斗争。

  第五单元 国策经纬

  4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

  

(2)描绘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3)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48、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中国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9、中国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或表现):

  

(1)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

  

(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不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3)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

  (4)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50、认识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意义:

  

(1)既然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就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既然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就必须从这个国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3)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以基本国情为依据。

  51、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5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个内容,三种说法)

  

(1)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核心内容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因(或意义)是: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4)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55、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

  四项基本原则是: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6、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多民族国家,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没有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保障,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不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陷入混乱的深渊。

四项基本原则犹如四根支柱,支撑着共和国的大厦,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础。

 57、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1)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

总结历史的经验,封闭就会落后,开放才能发展。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我国应大量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而且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2)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3)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

  (4)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深刻的改变了当代中国的面貌。

  58、实践证明了基本路线的正确性:

  

(1)30年来,由于我们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2)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严峻考验,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的最可靠保证。

所以,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59、三个代表: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6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

  

(1)最鲜明的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为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

  61、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

  

(2)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由党的性质和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3)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4)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因此,党和国家敏锐地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趋势,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62、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先进文化是指健康、科学、向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中国的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中。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有:

方块汉字、四大发明、诗词歌赋、科技教育、典章制度、中医中药、建筑艺术等。

  63、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64、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

  

(1)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3)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4)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65、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从民族复兴的高度,制定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具体措施有:

  

(1)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政策;       

(2)政府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

  (3)逐年增加教育经费,大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4)大力倡导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5)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6)农民工子女可在父母就业地接受义务教育。

  6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67、发展先进文化要坚持的原则:

  既要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大胆的吸收和利用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要抵制迷信、颓废、庸俗的落后文化,消除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

  68、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政党、政权兴衰存亡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自己与人民群众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2)我们党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3)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的实际行动中,也落实在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各项方针政策中。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败的最高标准。

69、我国为改善民生而实施的具体措施有:

  

(1)建立和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基层医疗体制改革;

  (3)关心下岗职工,妥善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4)取消农业税,给农民发放种粮补贴、农机具补贴,实行家电下乡,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等;

  (5)关注农民工问题,采取措施保障农民工各项权益。

  (6)控制房价,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等形式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

  (7)努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70、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7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它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72、人口问题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之一。

  

(2)我国人口状况的基本特点:

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其他特点:

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均衡。

  (3)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

  (4)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计划生育的内容:

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说服农村有实际困难希望生育两个孩子的夫妇实行间隔生育。

  73、资源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是一个资源大国。

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我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又一基本国情。

  74、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是指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2)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

  A、资源在枯竭:

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B、环境被破坏:

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我国资源和环境的严峻形势,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要依法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2)要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工作力度,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3)充分利用法律和教育手段保护资源和环境。

  76、作为中学生,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我们应该怎么做:

  

(1)保护环境是法律赋予每一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青少年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热爱自然,热心环保,培养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意识。

  

(2)作为青少年一代,从学校到家庭,从家庭到社区、社会,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家园。

  A、在校园里,积极参与以“绿色课程、绿色管理、绿色生活和绿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