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6256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23 大小:8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1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李艳锋

 

课程表

1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语文

2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美术

3

英语

体育

体育

英语

科学

4

语文

综合

综合

地方

思品

午休

5

地方

思品

音乐

综合

校本

6

微机

科学

语文

体育

班会

7

自美

音自

阅读

自习

作息时间表

早自习:

7:

30——8:

00

第一节:

8:

05-8:

45第二节:

8:

55-9:

35

眼保健操:

9:

35-9:

40间操:

9:

40-10:

00

第三节:

10:

00-10:

40第四节:

10:

50-11:

30

午休:

11:

30-12:

00

第五节:

12:

00-12:

40第六节:

12:

50-13:

30

眼保健操:

13:

30-13:

35第七节:

13:

45-14:

25

第八节:

14:

35-15:

15

 

学科记分表

姓名

平时成绩

期中

期末

戴李佳瑛

张玉莲

杜海滨

闫佳鑫

杨红怡

蔡秋慧

卢月

张坤

冯维汉

李盼盼

孙悦

闫雨欣

王依梅

晏玲爽

铁金鹏

于建平

朱佳冰

孝希岳

汤文博

兰治佳

李盈键

朱项禹

曲玉良

姚宁

宋新博

张祖铭

宋盈盈

赵鑫磊

高志慧

陈彤彤

高子涵

丁广旭

苗洪超

黄可欣

迟晓宇

 

学科记分表

姓名

平时成绩

期中

期末

孙晓波

周宇诺

姬婉莹

王丹丹

马井鑫

刘心茹

曲金鹏

王艳斌

杨春丽

夏振爽

赵庆龙

尹璐璐

包兴悦

兰雪

 

学科记分表

姓名

平时成绩

期中

期末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以识字写字、阅读与积累、表达与交流为三个主要领域,以阅读、表达为重点,兼顾识字。

按照整套教材的整体设计,本册教材在承接四年级上册的基础上,仍然采用主题板块式编排。

全册共12个板块,依次为美好的向往、汉字家园、绿的世界、乡情·友情、名园·水乡、幽默、寓言故事、人间真爱、诗人的足迹、体验真诚、读书趣话、为了新中国。

每个板块都可以看作具有人文意义的专题,进行语文学习的载体,其中除了汉字家园四课以外,还有29篇课文,8次习作训练,三次综合实践学习活动。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坚持语文教育民族化与现代化的高度统一,体现语文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强调学生内心世界与现实生活的高度融合,具体突显以下几个特点:

1、选材追求精品文质,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2、突出了识字与写字在教材中的地位。

3、采用板块式的结构方式。

4、创新教材呈现方式。

5、扎实的练习,充实的实践活动。

6、重视积累。

三、具体设想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在不断的探索阅读教学的好方法。

我们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如下设想:

(一)继续培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激趣

(2)创设语言情境激趣

(3)创设音画情景激趣

(4)创设生活情境激趣

2、多种朗读,激发兴趣

(二)教给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课前教给预习方法,帮助阅读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那么预习中具体做点什么呢?

(1)自己试着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借助工具书(新华字典,成语词典,汉语词典,一点通等)认识理解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

(3)还有不懂的地方作出标记,上课提出来或者带问题听讲。

(4)引导学生利用文字书(著作,书刊,报纸,图片等);电子书(广播,电视,网络等),生活书(爸爸妈妈,哥哥姐姐,邻居,小伙伴等)搜集相关资料。

2、课上教理解词句方法,解文达意

3、运用好默读,略读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1)默读,与文本对话

(2)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三)丰富积累,为阅读增底蕴

    

第二学段教学目标(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1800个左右会写。

3.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

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受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第一单元美好的向往

《美好的向往》这一板块是第八册语文教材第一板块内容,包括三篇正文和一次习作练习。

三篇课文人文性很强,内容贴近生活,从不同的视角反映出“美好的向往”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影响:

它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或习惯,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追求或生活信念。

教学目标:

1、学会2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18个生字,并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同文中人物对话,交流,体会他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4、引导学生对生活、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激发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正确认识。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与文中人物对话,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自主、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

7课时。

课题:

1——1小蓝裙的故事执行时间:

备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6个生字。

2、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

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

力。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绘声绘色讲故事。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方法:

自主读文识字、朗读指导体会、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镇脏调”等字

一、课前训练(背诵古诗)

二、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

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

(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

 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

 三、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2、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四、课堂小结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五、布置作业

  1、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1——1小蓝裙的故事

小镇贡献脏兮兮协调梳妆栋梁

课题:

1——1小蓝裙的故事执行时间:

备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3、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一、课前训练(背诵优美句子)

二、检查复习  

1、指名认读词语卡片

小镇贡献脏兮兮协调梳妆栋梁鼓励不禁焕然一新

2、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脏兮兮”“协调”“焕然一新”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

“街道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

”、“小姑娘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呢?

  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3、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

  4、小结:

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认识:

与美的事物不协调。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的话,我们就能创造美,我们的本身就是美了。

  5、教方法指导学生讲故事。

  

(1)指导学生抓住三“不协调”和三“不对劲”来记住这个故事。

  

(2)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注意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做到绘声绘色。

  (3)学生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议,比一比谁讲得好。

  (4)自愿者讲给全班听。

  6、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1)熟读课文:

体会人物的表现。

(2)组织小组的同学讨论:

怎样才能把课本剧表演好?

(3)划分角色:

根据故事他们在生活中还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可通过

口头语言、形体语言等表现故事情节。

四、拓展延伸、与文本对话   

1、讨论:

如果你就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看到此景都会怎么想?

怎么做?

最想说些什么?

 2、老师为什么送小女孩一件小蓝裙?

她可能有怎样的想法?

五、课后作业

1、想象他们在生活中还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可通过口头语言、形体语言等表现故事情节。

2、分组表演课本剧,体现语文活动的特点,而不是单纯的表演。

板书设计:

老师送小蓝裙——小姑娘变成“小公主”

       母女收拾屋子——家里焕然一新  改变往

 小蓝裙的故事           往从小

      爸爸整理庭院——房屋整洁亮丽  的开始

       邻居行动起来——街道整齐清洁

教学反思:

 

课题:

1——2渡河少年执行时间:

备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少年的神态、动作的。

学习复述课文的方法。

积累好词好句。

2、自主学文,抓住关键词句,借助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做动作等方式,体会描写人物地方法和表达的妙处。

3、使学生悟出渡河少年倔强的性格,学习他坚强、不怕困难的精神。

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中心。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领情课文脉络,初知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课前训练(背诵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

二、板书课题,练习审题。

1、板书“渡河”,问学生“渡河”是什么意思?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课文到底写了渡河少年的什么事情呢?

请同学们看课文

三、学习感知

1、汇报预习情况:

(1)能正确、流利、尽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读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4)文中的渡河少年是个怎样的孩子。

2、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读一读,找一找,下面的内容是怎样写具体的。

小船走了,孩子决定游过河去。

孩子倔强地向对岸游去。

孩子上了堤岸,跑了。

(2)读课文,找出相关内容画下来。

(3)小组讨论,文中的中心段是哪段,中心词呢?

四、总结

说一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1——2渡河少年

渡河清澈竹篙缆绳愣住哀求锦缎奇葩倔强启蒙

课题:

1——2渡河少年执行时间:

备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文,学会质疑。

2、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课前训练(背诵名人名言)

二、板书课题,齐读

回忆文中少年是个怎样的孩子?

从文中的哪段看出来,哪个词?

三、细读课文,学习写法,体会中心。

(一)学习直接描写少年部分:

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少年在作者心中的印象,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明。

(2)作者是通过孩子的哪些具体表现感受到“倔强”呢?

请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划出能体现孩子倔强的句子。

2、解释提示要求:

读好文,找准词;

        讲方法,猜内心。

3、开始自学,教师巡视指点;自学后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4、汇报(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第5自然段:

重点指导:

(1)重点词从少年的动作神态来表现他的倔强的。

(2)“忽然”说明什么?

“哧溜”表现了什么?

(3)少年在事情发展中内心是怎样变化的。

(出乎意料 茫然若失 下定决心 毅然下河)

(4)指导朗读,试背

第6自然段:

出示小黑板:

那孩子举着衣服和书包,踩着水,一摇一摇地向河当中游去。

重点指导:

(1)从动作表现孩子倔强。

(2)猜内心 

(3)熟读,背诵。

第10自然段:

(1)指点:

老人叫他,他听得见吗?

为什么装听不见?

猜他心里想什么?

(2)孩子朝他笑了笑,依然向前划,落满彩霞的河面上激起了五彩的浪花。

第11自然段:

重点指导:

“依然”可以换成什么词,加上他有什么用?

5、齐读第5-12自然段

6、小结:

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对少年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刻画,使一个极具自尊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他的倔强性格也深深烙在了我们的印象中。

指导背诵5至12自然段中优美句段。

(二)学习写老人部分

1、自学:

默读课文,想想写老人对写少年的倔强起什么作用?

2、汇报

出示句子:

老人正在弯腰解着缆绳,头也不抬:

“没钱坐什么船,笑话!

撑船的老人愣愣地望着,忽然大叫:

“孩子,上船,快上船!

“上船吧——别冻坏了。

”老人似乎在哀求,“钱一分也不要!

重点指导:

(1)读一读,猜一猜,老人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概括成词。

(2)指导朗读

(3)这是用老人的情绪变化烘托少年的倔强。

(三)学习第13-15自然段

(1)引读13-15自然段。

(2)结合上下文谈谈对省略号的理解。

(3)少年渡过了这一条小河,他渡过的仅仅是这一条河吗?

(4)实话实说:

你欣赏这一位倔强的少年吗?

指导朗读

四、学到这里,你最想对这个少年说句什么?

仿照作者,把他比作什么,或用“好一个         的少年!

”的句

式。

五、总结:

少年倔强的性格触使他用游泳的方式来渡河,第一次完全是出于偶然;而少年顽强的毅力驱使他几年如一日游泳渡河,又是他成为游泳健将的必然。

请你用一对关联词来说说“渡河和成为游泳健将之间的关系”。

六、延伸升华

从渡河少年身上,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课下你想给自己留什么作业?

推荐作业:

读戎林的其他作品。

板书设计:

两眼溜圆

    渡河  双眉紧拧

    少年  脱举滑      倔强    老人   

     踩摇游   (漫不经心—哀求)        

笑  划

教学反思:

 

课题:

1——3一千根弦执行时间:

备注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并概括各自然段内容,尝试用小标题概括。

3、理解“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领悟人生有了梦想,才有希望,才会有收获的道理,体会这对盲人师徒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概括各自然段内容。

2、读懂“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从善意的谎言中揣摩信念的力量。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自主学习。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证,纸,效”3个生字,会写“证,纸,效”等5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课前训练(背诵古诗)

二、激情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由吏铁生作品《命若琴弦》改编的文章,题目是《一

千根弦》(学生齐读课题)。

三、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浏览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了解了什么?

2、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查字典。

3、检查,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正字。

四、汇报交流,检查预习

1、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汇报预习情况。

2、提出阅读时遇到的问题,师生交流师生解答。

3、自由读课文,争取读正确、流利;对于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联

系上下文内容多读几遍,自读,自悟。

五、总结

说一说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1——3  一千根弦

          保证 效果 琴师 徒弟 收藏

课题:

1——3一千根弦执行时间:

备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继续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

达能力。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借助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拥有美好的向往能够使一个

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绘声绘色讲故事。

教学难点:

借助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自主、交流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前训练(背诵名言警句)

二、检查复习

  1、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三、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坚持”“希望“潸然泪下”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

“老人那‘一千根弦’背后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

”、“盲人从无字的药方里悟出了什么?

”。

  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3、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

  4、教师小结:

“一千根弦”背后的含义蕴涵在“就为了这一个‘希望’,“一千根弦”是支持一位盲人琴师尽情弹奏五十三年的“希望”。

那么你对这个无字的药方怎么看?

  5、学生试着复述故事。

  6、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四、总结

说一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

1、看到这无字的药方,你想到了什么?

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1——3 一千根弦

            坚持  希望

            命若琴弦

教学反思:

 

课题:

表达:

不拘形式地说写见闻执行时间:

备注

教学目标:

1、能够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清晰流利的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掌握一些健康的小常识。

3、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教学重点:

能够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清晰流利的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教学难点: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

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收集见闻交流,能够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清晰流利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一、课前训练(背诵古诗词)

二、创设情景:

1、前几天啊,一位低年级的小同学在下课玩耍时突然流起了鼻血,有的同学告诉他:

“用纸塞住。

”有的同学则说:

“把头仰起来,让血倒流。

”这些同学的建议可行吗?

为什么?

如果当时你在身边,会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自由发言。

  2、看来掌握一些健康小常识还挺管用。

同学们,在寒假生活中,

你都有哪些新的见闻?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感兴趣的见闻要告诉大家,请以“信息短波”的形式,与大家交流。

三、不拘形式,交流见闻

1、什么是“见闻”呢?

都可以写哪些内容呢?

“见闻”是指看到或听到的事。

将同学们的见闻归类,明确习作的范

围:

休闲家庭、爱心校园、快乐街区、亲近自然、关注媒体。

2、明确表达要求:

内容要真实、有趣:

表达有条理、有重点;有自己

的认识和感受。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小组内自由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四、个性表达,练习见闻

1、请2个同学讲清楚自己的生活见闻,其他同学根据作文要求认真评

议、补充修改;可组织同学对感兴趣的同学进行现场采访,锻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