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概论考试大纲重点及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6056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书馆学概论考试大纲重点及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图书馆学概论考试大纲重点及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图书馆学概论考试大纲重点及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图书馆学概论考试大纲重点及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图书馆学概论考试大纲重点及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图书馆学概论考试大纲重点及习题.docx

《图书馆学概论考试大纲重点及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书馆学概论考试大纲重点及习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图书馆学概论考试大纲重点及习题.docx

图书馆学概论考试大纲重点及习题

《图书馆学概论》考试大纲

第一章图书馆学:

对象、体系与内容

1、图书馆学研究的微观对象,是指图书馆的各个组成要素,及作为其工作对象的知识、信息等。

2、图书馆学研究的宏观对象,是指图书馆系统、图书馆事业、图书馆与环境的关系。

3、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多样化的原因:

一是因为图书馆学所研究的主要对象—图书馆现象本身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图书馆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在信息时代它又将呈现与以前完全不同的形态,图书馆的发展无止境,人们对于它的认识也是发展变化着的;二是由于图书馆现象的复杂性,研究者因各人所站角度,所用方法的不同,所观察对象的范围有差异,也会造成结论的差异。

4、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认识阶段:

第一阶段,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的具体工作技术,或者是图书馆管理;第二阶段,把图书馆视为整体系统来研究并考察其在社会环境中的功能;第三阶段,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交流。

第四阶段:

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工作的对象,因而也成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

5、整理说:

代表人物是德国图书馆学家施莱廷格,他在《试用图书馆学教科书大全》一书中提出:

"图书馆学是符合图书馆目的的整理方面所必要的一切命题的总和",并据此认为图书馆学研究的对象是"图书馆整理",其主体内容是图书的配备和目录的编制。

6、技术说:

代表人物是德国艾伯特、丹麦莫尔贝希和美国杜威,艾伯特在《图书馆员的教育》一书中指出:

"图书馆学应研究图书馆工作中的实际技术",图书馆学是"图书馆员执行图书馆工作任务时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和技巧的总和"。

莫尔贝希将艾伯特的思想进一步系统化。

杜威则宣称,他不追求什么理论上的完整体系,而只是从实用的观点出发来解决实际问题。

他宣称,在图书馆学研究领域内,理论的正确性应让位给实践的应用。

7、管理说:

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帕尼兹和爱德华兹。

帕尼兹重视图书的系统整理、妥善保管和充分利用,他制定了著录条例,强调目录一定要严格按照著录规则加以编制。

爱德华兹积极组织开展采编、阅览和流通等各项业务工作,并在《图书馆管理》中最早论述图书馆内部管理。

8、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

印度"图书馆学之父"阮冈纳赞1931年在《图书馆学五定律》一文中提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的论断。

认为"图书馆学五定律"是:

A、书是为了用的;B、每个读者有其书;C、每本书有其读者;D、节省读者的时间;E、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理解:

社会说:

代表人物是美国巴特勒,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与读书现象。

要素说:

代表人物是北大杜定友、刘国钧,认为研究对象是图书馆的组成要素。

知识社会学:

德国卡尔斯泰特提出,认为研究对象是知识社会学。

交流说:

代表人物是美国谢拉,认为交流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

我国交流说大致可分为"文献交流说"、"知识交流说"、"文献信息交流说"三种观点。

新技术说:

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兰开斯特,预言未来图书馆就是电子信息系统。

9、普通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学基本问题,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基础理论,图书馆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内在发展机制的图书馆学。

10、专门图书馆学是专门研究图书馆的各种类型及其特点的图书馆学分支学科。

其研究内容包括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科学专业图书馆等的工作原理、特点、任务及其特殊的性质、职能,以及它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和发展趋势等。

11、比较图书馆学是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社会政治体制、思想和历史的角度出发,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图书馆、图书馆体制、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经验或问题进行比较研究。

1)比较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各国的图书馆事业。

2)比较图书馆学的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并掌握各国图书馆事业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并对这些差异做出科学的解释,从而得出正确发展图书馆事业的准则。

12、比较图书馆学的研究模式主要有:

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

比较图书馆的研究类型主要有三种:

地域研究、跨国研究、实例研究。

13、应用图书馆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狭义是指以图书馆具体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图书馆工作的环节、程序、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了解:

广义是指将图书馆学的原理同有关学科某些实用研究结合起来,研究有关学科本身所涉及的实践与应用方面的问题的新学科。

14、应用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

A、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B、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整序工作;C、图书馆用户服务工作;D、图书馆管理;E、图书馆工作现代化。

15、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

加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大力开展图书馆应用理论与应用方法的研究;重视开展图书馆现代化的研究;开展图书馆技术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的研究;开展图书馆学教育的研究;开展图书馆事业史和图书馆学发展史的主要研究内容。

16、图书馆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电子信息资源的收集与利用;图书馆文献的数字化工作;网上信息资源的虚拟链接和利用;编目工作自动化;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存储和检索;图书馆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

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形态图书馆的研究。

第二章图书馆学:

性质、方法与趋势

1、与图书馆学有直接关联的学科

A、同族关系。

情报学、文献学、目录学、档案学与图书馆学是同族关系,它们都是研究与文献信息管理和利用相关的工作的学科。

B、交叉关系:

教育学、社会学等。

C、应用关系:

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

2、与图书馆学有间接关联的学科:

这些学科往往是为图书馆学提供一种思想或一种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这类学科有:

哲学、数学、以及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系统科学。

3、图书馆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

逻辑方法;系统方法;数学方法

4、图书馆学研究的专门方法:

图书馆统计法、读者调查法、移植法、比较法。

图书馆统计法是数学方法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而形成的带有图书馆学特点的专门方法。

5、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

调整研究对象,立足更广阔的实践基础;融合理论与技术,创造学科发展新优势;重视对知识组织与控制,强化管理学科色彩;积累与创新相结合,探索新的学科生长点。

第三章图书馆及其社会职能

1、图书馆是社会记忆(通常表现为书面记录信息)的外存和选择传递机制。

换句话说,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信息、文化的记忆装置、扩散装置。

2、知识是认知主体以其认知图式适应、同化被认知客体的信息内容,经整合重构而再现的观念化、符号化的有序信息集合。

3、文献是记录在物质载体上的信息,是图书馆赖以存在和开展工作的基础。

文献的外延大于图书。

4、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所收藏和链接的各类型文献信息的总和。

5、知识和信息的关系(理解)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过程以及关于这种状态和过程的知识,信息可以以消息、信号、符号、数据等形式被表达、存储、传递、处理、感知和使用。

知识是信息的一个特殊的子集。

知识是人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反映,是人类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

知识是进入人们认识视野中的信息,是已被人们所感知与确认的信息,许多原始信息尚未被人们所认识,不能被划入知识的领域(从广义角度看)。

至于知识作为信息传递,这里的信息指的是数据、资料等(从狭义信息角度看)。

6、图书馆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文献信息资源、用户、工作人员、技术方法、建筑与设备等基本要素。

7、人类信息交流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

直接交流是指人们之间的直接接触所产生的信息交流;间接交流是指人们通过辅助工具而间接接触所产生的信息交流。

8、人类信息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的优缺点

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的最大区别在于间接交流需借助于工具才能进行。

直接交流的优越性在于生动、直观、感受必强。

直接交流的局限有三:

时空限制、存储限制、语言限制。

而间接交流则相反。

9、图书馆产生的前提条件和原因。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需要和为克服人脑记忆功能的局限性的需要,是图书馆产生的必要前提,文字和文献的出现是图书馆产生的直接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有了文字,就产生早期图书,有了图书,就产生如何收藏、管理、利用图书的问题,于是产生了最初的图书馆。

10、影响图书馆发展的因素。

A、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平,对图书馆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B、工业城市的出现和国家实行强制教育,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强大动力。

C、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动力。

D、国家的扶持和保护也是图书馆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领会:

国家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图书馆经费控制,掌握图书馆的经济命脉来干预图书馆的发展。

E、国际间图书馆界的交流,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11、图书馆发展的特点

A、就世界范围来看,图书馆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B、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图书馆的发展也具有不平衡性。

C、图书馆由封闭式向开放式发展。

D、图书馆的职能在不断扩大。

E、图书馆的发展始终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步进行。

12、图书馆的一般属性主要包括图书馆的社会性、图书馆的依辅性和图书馆的学术性。

图书馆的社会性体现在图书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以及文献、读者、工作的社会性。

图书馆的服务性是由经济上的依辅性决定的;图书馆为精神生产提供原材料并帮助实现其产品价值;图书馆的学术性表现在:

图书馆是整个科学研究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图书馆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学术性活动;科学使用并发挥现代化设备的最佳效能需要图书馆员从学术角度不断探讨;部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本身就属于科技人员。

13、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是中介性,主要体现在:

图书馆是中介性机构,图书馆工作的实质,就是转换文献信息。

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就是为了发挥图书馆的中介作用。

14、图书馆本质属性与一般属性的关系

图书馆的中介性决定了图书馆的一般属性:

图书馆的中介性是图书馆的社会性的基础;图书馆的中介性是图书馆的依辅性的根据;图书馆的中介性是图书馆的学术性的先决条件。

而图书馆的一般属性又反过来影响图书馆的中介性。

两者相辅相成。

15、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图书馆的职能是由中介性决定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点:

社会文献信息流整序职能;传递文献信息职能;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满足社会成员文化欣赏娱乐消遣的职能

16、社会文献信息流整序职能:

控制社会文献信息流的流向,对文献信息流加以整序;发挥文献信息的潜在能量。

17、传递文献信息职能主要体现在.图书馆传递文献的内容信息。

图书馆传递关于馆藏文献的信息。

图书馆传递网络信息。

图书馆传递信息的形式,有主动传递与被动传递之分。

18、对社会信息流加以整序的原因:

社会文献信息的流向是分散的,多头的,有时甚至是失控的,这种无序状态,给读者使用极大不便,为了使人们能够合理地、有效地、方便地利用文献信息,控制文献信息流的动向,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使文献信息合理流动,就需要对文献信息流加以整序。

19、造成社会文献信息流无序状态的原因:

社会文献信息生产数量大、增长快;社会文献信息类型复杂、形式多样;现代社会文献信息时效性增强;文献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文献信息内容交叉重复;文献信息所用的语种在扩大,文献信息质量下降

20、图书馆社会文献信息流整序职能的重要性:

无序的社会文献信息经过图书馆的整序就成为有序的文献信息集合体,便于用户利用。

第四章图书馆的类型

1、图书馆类型划分的意义:

有利于从全国或一个地区范围内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好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促进图书馆事业均衡、协调地发展。

2、划分图书馆类型的标准

1)按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划分,有文化系统图书馆、教育系统图书馆、科学研究系统图书馆、工会系统图书馆、军事系统图书馆和共青团系统图书馆等。

2)按馆藏文献范围划分,有综合性和专业性图书馆。

3)按用户群划分:

有儿童图书馆、少数民族图书馆等。

3、国家图书馆的含义:

凡是按照法律或其他安排,负责搜集和保管国内出版的所有重要出版物的副本,并且起贮藏图书馆的作用,不管其名称如何,都是国家图书馆。

4、国家图书馆的类型:

公共性的中央图书馆、国会图书馆兼作国家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兼作国家图书馆、科学图书馆兼作国家图书馆

5、国家图书馆的作用:

提供必要的中心图书馆服务;领导国家信息系统中的图书馆成员;积极参加图家信息系统和制定全面发展规划。

6、国家图书馆的主要职能:

1)完整、系统地搜集和保管本国的文献,从而成为国家总书库。

2)为研究和教学有重点地采选外国出版物,使其拥有一个丰富的外文馆藏。

3)开展科学信息工作,为科学研究服务。

4)编印国家书目,发行统一编目书卡,编制回溯性书目和联合目录,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合作编目,发挥国家书目中心的作用。

5)负责组织图书馆现代技术设备的研究、试验、应用和推广工作,开展图书馆信息网络的设计、组织和协调工作,在推动图书馆实现现代化中起枢纽作用。

6)为图书馆学研究搜集、编译和提供国内外信息资料。

组织学术讨论,推动全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

7)代表本国图书馆界和广大图书馆用户的利益,参加国际图书馆组织,执行国家对外文化协定中有关开展国际书刊交换和国际互借工作的规定,开展与国际图书馆界的合作与交流。

7、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

8、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信息;开发智力资源。

9、近代公共图书馆的特征:

向所有居民开放;经费来源于地方行政机构的税收;其设立和经营必须有法律依据。

10、省级公共图书馆重要作用:

为科学研究服务的重要基地。

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为各行各业生产建设提供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

是地区性图书馆间合作与协调的组织者。

是图书馆业务辅导和图书馆学研究的推动者。

11、科学、专业图书馆的性质

12、科学、专业图书馆的任务:

1)紧密结合本系统、本单位的科研方向与任务,搜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国内外科技文献,为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服务。

2)积极开展信息的调研和分析,摸清各研究课题的国内外发展水平和趋势以及有关的指标、参数,不断向科研人员和领导部门提供分析报告和有科学价值的信息资料。

3)组织本系统科技信息交流,协调本系统文献信息刊物的编目出版,宣传报道国内外的最新科学理论和技术。

4)加强文献信息工作协调的组织工作和业务辅导,做好本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料调剂、工作经验交流和干部培训等工作。

5)开展文献信息理论、方法和现代化手段的研究。

13、科学、专业图书馆的特点:

文献信息一体化;服务方式多样化;馆藏文献的学科专业性;服务对象为本系统本单位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用户具有较专深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外语水平。

14、高校图书馆的性质:

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15、高校图书馆的具体任务:

1)根据学校的性质和任务,采集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编目和管理。

2)配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法令。

3)根据教学、科学研究和课外阅读的需要,开展流通阅览和读者辅导工作。

4)开展参考咨询和信息服务工作。

5)开展查阅文献方法和光盘信息、网络信息获取方法的教育和辅导工作。

6)统筹、协调全校的文献资料信息工作。

7)开展馆际协作活动,如合作编目、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协作等。

8)培养图书馆专业干部。

9)进行图书馆学、目录学和信息学理论、技术方法及现代化手段应用的研究。

16、工会图书馆的基本任务:

1)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向职工进行时事政策教育,提高其理论水平和政治思想觉悟。

2)利用图书报刊,开展流通阅览和宣传辅导工作,帮助职工获得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职工的政治、文化、技术水平。

3)为职工的技术革新和创造发明提供所需要的书刊资料。

4)满足职工家属(包括少年儿童)学习文化和阅读文艺书籍的需要。

17、技术图书馆主要是指工厂矿山公司及其他企业单位所属的技术资料图书馆,是直接面向经济建设,开展技术交流与文献资料档案工作的机构,其服务对象是本单位人员。

第五章图书馆事业

1、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原则:

1)图书馆事业建设应与国民经济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2)国家办馆和社会办馆相结合。

3、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分工协作,密切联系。

4)发展图书馆学教育,加强图书馆学研究。

2、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历史分期:

1)从1949年到1957年为第一阶段,这是新中国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稳步前进的阶段。

2)从1958年到1962年为第二阶段,是图书馆事业受“大跃进”影响,盲目冒进,发展大起大落的阶段。

3)从1966年到1976年为第三阶段,是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活动中,我国图书馆事业遭到严重的破坏的阶段。

4)第四个阶段是从1976年10月到1984年,这是图书馆事业获得迅速而全面发展的时期。

5)第五个阶段从1985年到1991年,这是各类型图书馆全面进行改革,探索办馆模式的时期。

6)第六阶段,从1992年至今,这是图书馆进一步深化改革,建设现代化图书馆的时期。

3、我国图书馆事业成就概述

A、图书馆数量稳定增加,办馆条件得到明显改善;B、业务基础建设不断加强;

C、读者服务工作水平逐步提高;D、强化了现代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

E、图书馆管理水平日益提高;F、图书馆学教育空前繁荣;

G、图书馆学研究繁荣;H、图书馆内涵不断充实。

4、我国图书馆事业结构特点是:

以行政关系为基础,按图书馆领导系统组合而成的纵向结构,这种结构表现在纵向联系上的特点是隶属等级制,即在本系统内的相互关系,是借助于行政管理来实现的。

5、我国图书馆事业纵向结构的缺点图书馆事业的纵向结构,造成在横向的块块领导上的特点是各自为政,相互分割,多头领导。

由此而来的是各馆“单干”倾向严重,“小而全”、“大而全”的情况普遍存在,造成人力、财力和图书馆资源的重复和浪费。

6、我国图书馆各大系统之间加强横向联系的主要内容:

必须把各系统、各地区的图书馆业务分工按专业化原则组织起来,打破条条的分割和块块的束缚,逐步实现业务活动的统一化和规范化。

必须充分发挥各地区、各系统的中心图书馆的协作中心、检索中心的作用。

7、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的必然性:

资源共享范围的扩大和发展,必然要求图书馆之间开展多种多样的合作。

图书馆资源共享,既是科学文化发展的要求,又是图书馆事业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8、馆际互借是图书馆代表其读者和用户向其他馆免费借入文献资料,同时以互惠方式将本馆的文献资料借给其他图书馆。

9、合作发展藏书,指藏书建设中,不同图书馆为了满足读者的共同需要,而协同补充文献资料的活动。

各馆按照事先商定好的内容范围、文献类型或其他特征,负责收藏共同藏书中属于自己承担的部分。

10、文献资源布局,指在一个地区,一个系统,乃至一个国家甚至国际间,通过合理安排文献资源的分布,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11、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的具体内容:

A文献集中编目;B馆际互借;C合作发展馆藏与文献资源布局;D建立藏书贮存系统;E图书馆自动化与文献住处网络建设中的合作与共享;F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图书馆文献数字化工作中的合作与共享。

12、我国实行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障碍

A.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得不到法律的保证和充分的经费支持。

B.没有建立跨系统的、有权威的职能机构来规划和组织图书馆界的合作。

C.未能形成服务、收益的良性循环,使得资源共享活动难以启动。

D.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尚未全面普及。

E.我国文献文献信息技术标准化水平还较低,不少图书馆各行其是。

F.对资源共享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缺乏深度。

G.对版权保护与资源共享的矛盾未能科学、有效地解决。

13、图书馆网是传统的图书馆间的合作、联合的扩大和发展,是众多图书馆为实现资源共享而组成的跨系统的图书馆群体。

图书馆网需建立中心机构和拥有一定的人员编制去实施网络计划。

14、图书馆联盟是指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合体。

15、图书馆网的类型:

一是图书馆事业网:

系统图书馆网和地区图书馆网;二是文献信息的电子计算机检索网。

两者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16、CALIS的主要建设任务:

通过文献信息服务网络和文献信息资源及数字化建设,初步实现系统的公共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协调采购、联机合作编目等功能,基本建成中国现代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

17、CALIS项目的具体内容:

建设文献信息服务网络;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及数字化建设;初步建立适合我国高校情况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8、图书馆法的含义:

图书馆法由国家立法机关依据一定的法律程序制订或认可的有关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活动的专门法规,是调节国家与图书馆、图书馆与其他组织之间以及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等在图书馆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是建立与管理图书馆,制定图书馆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总依据。

19、我国图书馆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已经颁布实施的有关图书馆的文件大多数是行政规章,图书馆法规较少,目前尚未制定成文的图书馆法;已经颁布实施的图书馆法规,规章也不够完善,现行法规和规章多是由图书馆各系统的主管部门制定的,用于规范各自系统图书馆的行为,维护本系统内部法正常秩序。

现有的法规和规章不完整,只有行为模式,没有后果模式,使人无法兑现这些规范中的授权性、鼓励性的规定,也无法处罚违反这些规定中的命令性、禁止性规定的行为。

第六章图书馆微观工作体系

1、图书馆业务工作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信息输入工作,即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组织典藏工作;一类是信息输出工作,即文献的使用和服务工作。

它们共同构成图书馆业务工作体系的主体。

2、馆藏资源建设指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组织典藏工作,如文献的采集、登录、分类和主题标引、编目、文献的组织和保管。

3、如何做好文献信息搜集工作

4、文献登录有两种,即个别登录和总括登录。

个别登录一般是按每册图书(或每个光盘、录像带单元)进行的,每册图书给一个号码,作为该册图书的财产登录号。

总括登录是按照每批收入图书的验收凭证或者每批注销图书的批准文据,分别将每批图书的总册数、总价值、各类图书的种数、册数等登入“图书馆藏书总括登录簿”。

5、文献分类就是把登录过的各种文献,根据文献的学科主题与内容范围,利用文献资料分类法,将文献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使每种文献在本馆所采用的分类法体系中占有一个适当的位置和号码。

6、文献主题标引工作,是从文献主题,即文献资料研究、论述的对象的主题概念角度来揭示文献的内容。

7、图书馆目录是揭示馆藏文献,从不同角度记录,并按照一定的次序编制而成的,用以揭示和报道馆藏文献的工具。

8、元数据(metadata)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专门用于描述数据的特征和属性的。

如都柏林核心集。

9、图书馆文献分类的主要工具是文献资料分类法,它通常由类目、号码、正表、附表、说明和索引等组成。

目前在国内影响最大,使用最广泛的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10、主题法有四种类型:

标题法、元词法、叙词法和关键词法。

11、主题标引的一般方法,是根据文献资料所涉及的主题,在主题表上找出适合于这个主题概念的主题词(标题法或叙词法),或者从文献的标题等处抽取反映文献主题概念的词汇(关键词法),作为文献标识和检索的依据。

12、文献组织包括:

馆藏文献布局(书库划分)、文献排列和文献保护。

13、文献排列的主要方法

文献排列根据不同的目的,可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分类排架法,即把文献先按分类号排序,同类号的文献再按书次号排列。

其他排列法有:

题名字顺排列法、号码法(如专利号、标准号、四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