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常见疾病的症状及预防.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648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常见疾病的症状及预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幼儿常见疾病的症状及预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幼儿常见疾病的症状及预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幼儿常见疾病的症状及预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幼儿常见疾病的症状及预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常见疾病的症状及预防.ppt

《幼儿常见疾病的症状及预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常见疾病的症状及预防.ppt(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常见疾病的症状及预防.ppt

幼儿常见疾病症状及预防,幼儿卫生保健,疾病的基本知识与分类,一、疾病的基本知识

(一)疾病的概念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性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二)疾病的分类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两类。

问题:

1、平常你们是如何判断某人是否生病?

2、作为幼儿园教师,可从哪几个方面去观察幼儿在园的健康状况?

生病的基本表现,1、神态异常

(1)精神无精打采、不爱玩、烦躁不安等。

(2)表情眼神发呆、似凝视远方,同时有尖声啼哭等现象。

(神经系统疾病)(3)脸色苍白(营养不良性贫血)、发黄(营养不良性贫血、肝病会有黄疸)、紫蓝(先天性心脏病)2、吃喝异常

(1)食欲不振

(2)异食癖(3)食欲亢进,3、大小便异常,

(1)大便异常正常粪便因含胆色素,呈黄褐色。

粪便表面有鲜血,血与粪便不混在一起,排便便哭肛裂脓便血细菌性痢疾红果酱样肠套叠白陶土样黄疸型肝炎柏油样(黑便)流鼻血咽下、消化道出血蛋花汤样食物过量、食物或食具不干净,

(2)尿色及排尿次数异常,正常的尿液清晰透明、呈淡黄色。

A尿色异常乳白色尿泌尿道感染红色尿急性肾炎桔黄色或棕绿色尿肝胆疾病,服痢特灵、维生素B2等。

B尿量及排尿次数异常尿量明显减少+眼皮浮肿肾病尿量明显减少+腹泻脱水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一点也憋不住尿(尿频)泌尿道感染,4、睡眠异常,

(1)入睡困难或嗜睡脑膜炎、脑炎的早期表现

(2)睡眠不安心理障碍、蛲虫病、佝偻病、夜惊、梦游(3)鼾声大作鼻咽部疾病,体温异常,问题:

孩子一旦发烧,要马上退烧吗?

为什么?

发热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是与疾病作斗争的种武器。

小儿处于低热状态38时代谢速度增快,能制造较多的抗病物质,有利于康复。

因此不要把发热看成是不能容忍的症状而急于降温。

发热在这时对机体是有利的反应。

小儿发热时,精神只要好,就说明病情不重,就应该让机体与疾病抗争、不要急于鸣金收兵应用退热药。

当然高热(39)或超高热持续过久,可造成代谢紊乱,将对肝、肾、脑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

时有发热抽风史者,更应监测体温,勿使其发热过高。

发热的观察有:

精神状态;面色;呼吸;其他伴随症状有呕吐、头痛、皮疹。

测体温,1、测前

(1)检查体温表有无破损、水银柱有无断裂。

(2)看水银线是否在35以下。

2、测时

(1)擦腋下汗

(2)水银球端置于腋下测腋下体温宜取右侧:

有研究提示,成年人腋下体温大多左侧高右侧低,最高可相差0.5,主要是左侧较右侧更加靠近大血管。

因此专家建议,测量腋下体温最好取右侧腋窝。

(3)测5分钟3、注意事项

(1)幼儿应情绪稳定

(2)饭后30分钟测,发热是疾病的信号,不是独立的疾病疾病没有控制,热退下来还会再升上去退热本身不治病。

小儿低热(38)精神各方面部很好,就莫急于退热,可观察一段时间;小儿低热,精神很差,说明病情不轻,应尽早看医生。

处理措施:

通风散热,解开衣服。

多饮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物理降温,如用冷毛巾湿敷头部、洗温水浴等。

体温超过39时给退热剂或洗温水澡降温(有高热惊厥史的,发热初期即须给药),至少每四小时测体温一次,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送医院诊治,确诊引起发热的原因。

惊厥,惊厥俗称抽筋、抽风、惊风,也称抽搐。

表现为阵发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多伴有两侧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神志不清。

有时伴有口吐白沫或嘴角牵动,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发作时间多在35分钟之内,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

是小儿常见的急症,尤以婴幼儿多见。

6岁以下儿童期惊厥的发生率约为4%6%,较成人高1015倍,年龄愈小发生率愈高。

惊厥的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可危及患儿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和健康。

临床症状,惊厥发作前少数可有先兆。

如见到下列临床征象的任何一项,应警惕惊厥的发作:

极度烦躁或不时“惊跳”、精神紧张、神情惊恐,四肢肌张力突然增加、呼吸突然急促、暂停或不规律、体温骤升、面色剧变等。

惊厥大多数为突然发作。

惊厥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意识突然丧失,同时急骤发生全身性或局限性、强直性或阵挛性面部、四肢肌肉抽搐,多伴有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

局部以面部(特别是眼睑、口唇)和拇指抽搐为突出表现,双眼球常有凝视、发直或上翻,瞳孔扩大。

不同部位肌肉的抽搐可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

咽喉肌抽搐可致口吐白沫、喉头痰响,甚至窒息;呼吸肌抽搐可致屏气、发绀、导致缺氧;膀胱、直肠肌、腹肌抽搐可致大小便失禁;此外,严重的抽搐可致舌咬伤、肌肉关节损害、跌倒外伤等。

高热惊厥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临床表现可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两种:

简单型1、年龄:

半岁至4岁之间,5岁以后少见。

2、发热:

一般是由于感冒初的急性发热,惊厥大都发生在体温骤升达到38.5至39.5时。

3、发作形势:

意识丧失,全身性对称性强直性阵发痉挛,还可表现为双眼凝视、斜视、上翻。

4、持续时间:

持续数秒钟或数分钟,一般不超过15分钟,24小时内无复发,发作后意识恢复正常快。

5、脑电图:

体温恢复正常后2周,脑电图检查正常。

6、家族史:

有很明显的家族史。

简单型的高热惊厥长期预后良好,对智力、学习、行为均无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脑发育逐步建全,一般不会再发生高热惊厥。

复杂型,年龄6岁,惊厥发作时体温38.5,发作形势为局限性,抽搐可持续15分钟以上,24小时内有重复发作,体温正常2周后脑电图仍异常。

预后较差,约有1%2%可转为癫痫。

急救措施,1、一般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必要时做气管切开。

防止意外损伤。

防止缺氧性脑损伤。

2、控制惊厥。

针刺。

止痉剂:

定安:

常为首选药物。

苯巴比妥钠。

副醛。

10%水合氯醛。

氯丙嗪。

苯妥英钠。

异戊巴比妥钠。

硫贲妥钠。

(二)对症处理。

(三)病因治疗。

(四)护理。

(五)预防复发。

呕吐:

多由消化系统疾病引起,也可由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多种疾病引起。

孩子患病时呕吐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呕吐不仅使孩子非常痛苦还会影响孩子进食,家长也会为此十分紧张,因此家长应该学会初步判断引起呕吐的原因。

在各种原因中最主要的有:

1、喂养或进食不当:

新生儿期喂奶过多,奶的配方不当,吃奶时吞入大量空气;婴儿及幼儿一次进食量较多或食物不易消化。

2、消化功能异常:

全身感染性疾病,如果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及败血症等疾病时,在高烧、恶心、食欲减退的同时,常伴有呕吐。

3、消化道感染性疾病:

胃炎、肠炎、痢疾、阑尾炎等疾病,由于局部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呕吐,此时多会伴有恶心、腹痛及腹泻等其它消化系统症状。

4、神经系统疾病:

脑炎、脑膜炎、头颅内的出血或肿瘤以及颅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能引起呕吐,以呕吐前无恶心并呈喷射性为特点,但往往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的其它症状,如头痛、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抽风、昏迷等。

5、精神因素:

有些孩子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造成的精神过度紧张或焦虑引发呕吐,再发性呕吐这种病有时也与精神因素有关。

6、中毒:

包括各种中毒,如食物中毒、有毒动物、植物中毒及药物、农药中毒等,几乎都有呕吐症状,但不同的毒物中毒又有其各自的临床特点,可供鉴别。

7、其他:

内耳的前庭功能失调或美尼尔氏病(内耳膜迷路积水)呕吐比较剧烈,但多伴有眩晕、视物旋转;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胃扭转、肥大性幽门梗阻等,此外,肠蛔虫症病儿发生肠梗阻或胆道蛔虫时呕吐也比较严重。

小儿腹痛的原因,小儿突然腹痛是经常见到的情况。

引起急性腹痛的常见病有多种,它们起病急、进展快。

因为婴幼儿不会用言语准确表达,所以给疾病的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又因某些疾病一旦发病即应进行手术;而有些病在早期可以保守治疗,晚期则需手术切除部分器官才能治愈;还有些腹痛是通过药物治疗即可好转。

故而不能随便给孩子吃止痛药,这样会掩盖病情。

应学会通过小儿的各种异常表现,来估计引起腹痛的可能原因,及时做相应处理,减少孩子的痛苦及不必要的损失,小儿急性腹痛常见原因及其特点有如下几种:

1.蛔虫症。

此病患儿多有进食不讲卫生的习惯,饭前便后不洗手,生吃水果冲洗不够甚至不洗,表现为平时虽吃饭正常但仍很消瘦。

当环境改变或小儿发烧、腹泻、饥饿以及吃刺激性食物时突然腹痛,孩子哭叫打滚、屈体弯腰、出冷汗、面色苍白,腹痛以肚脐周围为重。

常伴有呕吐,甚至可吐出蛔虫。

有时能自行缓解,腹痛消失,小儿显得疲惫。

完全恢复后照常玩耍。

每次疼痛发作数分钟,这种疼痛可能不是每天发作,也可每天发作数次。

给适当的驱虫药物如驱虫净,按2.5-3毫克/千克体重给药,最大最不超过150毫克/次,睡前一次顿服;或肠早清,按说明服药。

当出现便秘或不排便、腹胀、腹部摸到条索状包块时,可能发生了蛔虫性肠梗阻,则应到医院进行输液及灌肠等驱虫治疗,2.急性阑尾炎。

小儿各年龄均可以得此病,而且比较常见。

起病较急,腹痛以右下腹为重,用手按小儿右下腹时会加剧孩子的哭闹,常伴有恶心及呕吐,然后出现发烧,体温可升高达39左右。

此时需到医院进行治疗,因小儿阑尾炎的发展较快,时间稍长有阑尾穿孔造成化脓性腹膜炎的可能,而危及小儿生命。

3.肠套叠。

肠套叠多发生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

其病变所在为肠管的一部分套入到邻近的一部分肠腔内,所以腹痛时可以在腹部触到一固定性包块,压痛明显,腹痛发作后不久就会呕吐,尤以在发病后2-12小时出现暗红色果酱样大便为特征,有时呈深红色血水样大便。

如能早期发现,到医院进行充气复位,则可免除因套入部分的肠管受压时间过久缺血、发生坏死而必须采取的手术治疗。

4.肠痉挛。

肠痉挛是由于肠壁肌肉强烈收缩引起的阵发性腹痛,为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情况。

其发生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受凉、暴食、大量冷食、婴儿喂乳过多等等。

本病属于单纯的功能性变化,为非器质性病损,故预后较好,多数可自愈。

表现为健康小儿突然发生阵发性腹痛,每次发作数分钟至十分钟,时痛时止,反复发作,腹痛可轻可重,严重的持久哭叫、翻滚,肚子稍硬,间歇时全腹柔软,可伴有呕吐,吐后精神尚好。

若给口服适量的颠茄酊,0.03-0.06毫升/次,则能很快缓解。

5.细菌性痢疾。

本病以夏秋两季多发。

常起病急骤,先有发烧达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数增多,腹泻前常阵发性腹痛,肚子里“咕噜”声增多,但腹胀不明显。

病儿脱水严重,皮肤弹性差,全身乏力,应以送至医院治疗为宜。

头痛,头痛在小儿期很常见,程度可轻可重,时间可长可短,常有反复发作。

引起小儿头痛的原因常见的有全身性疾病、颅脑内疾病以及颅脑外局部的疾病,不同部位头痛的症状和伴随症状均不相同,必须结合病史、体征以及必要的化验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方能查明具体的原因。

小儿头痛的原因之一:

全身性疾病。

导致小儿期头痛最常见的原因是全身性疾病。

此时,患儿的头痛症状多种多样,轻重程度不等,但往往是暂时性的。

常见全身性疾病有以下几种情况:

发热:

任何原因(感染、高温环境、脱水等)所致的发热,都有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昏和头胀。

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其他原因所致的精神紧张:

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是头痛的常见原因,尤其是体力衰弱、睡眠休息不够、饥饿或营养供给不足时多见头痛。

头痛常于饭前加重,且患儿会觉得疲乏无力。

适当休息、增加营养或控制原发病,头痛可以逐渐缓解。

高血压:

小儿期高血压患者不多,大多是由肾脏疾病(如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发育不良等)引起的。

高血压患儿大多数会头痛,常为全头胀痛或双颞侧头痛。

如果出现持续性的比较剧烈的头痛,伴呕吐、复视等,应注意是否发展为高血压脑病(脑水肿)。

代谢失调的疾病:

如尿毒症、酸中毒、糖尿病昏迷早期、低血糖等。

各种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苯胺类中毒,金属中毒,磷、氯、硫杀虫剂和农药、氰化物、亚硝酸盐类、四氯化碳、汽油、硫化氢等中毒均可导致头痛,患儿同时迅速出现其他中毒症状,结合中毒史可以鉴别。

神经官能性头痛:

头痛轻重程度和部位不一,检查不出异常体征。

这种情况在小儿期比较少见,应慎重排除其他原因,才可考虑为此病。

小儿头痛的原因之二:

颅脑外局部因素。

在小儿期,因眼、鼻、鼻咽、耳、颈部疾病而发生头痛者甚为常见,症状也各不相同。

眼部疾病:

头痛多见于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眼内压增高性疾患。

其中,屈光不正所致的头痛最多见,此时的头痛多发生在前额部,有时向枕后放射,表现为持续性胀痛,有时较剧烈,看书或集中注视一点后头痛加重。

小儿角膜基质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