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常见疾病预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79393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9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潜水常见疾病预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潜水常见疾病预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潜水常见疾病预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潜水常见疾病预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潜水常见疾病预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潜水常见疾病预防.docx

《潜水常见疾病预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潜水常见疾病预防.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潜水常见疾病预防.docx

潜水常见疾病预防

潜水病严重威胁着劳动者的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

那么,潜水病是怎么回事,如何处理和预防呢?

潜水病发生原因潜水深度超过10米,在上升到水面的过程中,因减压

不当使氮气在体内组织中形成气泡,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损伤。

可表现为:

急性潜水病、

减压性骨坏死。

发生潜水病后急救发生潜水病时,应尽快将病人送往医院的高压

舱做减压治疗,送医过程需要注意:

让患者躺下,解开潜水服等束缚,脚垫高约20-30厘米;不要让患者自己开车,切忌坐飞机空中运送,可以利用救护车上的氧气设备为病人减轻疼痛,缓解压力。

预防潜水病为避免潜水病的发生,要做到:

加强潜水员正规训练;实

施正确的减压操作步骤;做好潜水专业装备与施工器具的保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重视个

人疾病问题。

(四)防止触电事故的措施

为了防止触电伤亡事故的发生,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严格按《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

全技术规范》(JGJ46—2005)规范执行,并做到:

1、所有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工程,必须实行TN—S接零保护系统和三极配电两极保护,

编制临时用电的施工组织设计,并按规定作好用电管理,外电线路防护和配电线路、照明、

配电箱及开关箱等的架设和配备工作。

开关箱必须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2、按照《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T3787-2006)的要求,做好各类电动机械和手持电动工具的接零保护,保证其安全使用。

潜水运动常见疾病介绍

随着现代潜水科技的进步,潜水运动开始向休闲运动发展,潜水意外事件也随之增加。

所以,在潜水教学与训练中要重视对潜水疾病发生原因的分析与研究,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1潜水疾病介绍

1.1潜水减压病

潜水减压病是由于潜水超过十公尺深度以上,潜水时间过长,或休闲潜水运动者在潜水过程

中,因压力的急速改变,造成/溶解在机体组织和(或)血液内的惰性气体由于减压而形成气泡

造成身体的不良反应或急性功能障碍。

减压病也称为潜水夫病或沉相症。

减压病依症状可分

为减压病一型、减压病二型以及慢性型三种类型。

1.1.1减压病一型主要是惰性气体气泡堵塞、淤集皮下组织或肌肉或关节之间,造成关节剧

烈疼痛,影响运动能力。

其主要症状是

:

皮肤瘙痒、刺痛、蚁走感、红疹、大理石样斑纹、关

节肌肉疼痛,“使肢体保持在屈曲体位

,以减少痛苦,故有屈肢症之称”等。

1.1.2减压病二型主要是因为气体气泡充塞于呼吸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或神经系统

造成身

体机能的严重障碍,引起休克与死亡。

其主要症状有:

头昏、眼花、呕吐、耳鸣、晕眩、

视觉

模糊、语言不清、四肢麻木、胸闷胸痛、失明、休克

,甚至死亡。

1.1.3慢性型:

长期在异常气压下工作的人员,因减压不当导致中枢神经或身体组织产生慢

性伤害,从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视力减退、记忆力丧失、行动障碍、行为异常。

此外,异压

性骨坏死-减压性骨坏死是一种非感染性的缺血性骨坏死,一般发生在职业潜水员或高压室

内工作人员的长骨头,尤其是股骨及肱骨头。

减压病的病理改变是因为溶解的惰性气体堵塞]

在血管中形成栓塞和/或压迫周围组织产生功能性障碍。

1.2肺气压伤

是指潜水运动人员在潜水上升过程中,不当的屏气,造成体内空气无法排出,肺内压急剧增

加,肺组织过度伸张而受损,肺泡膜破裂,空气由破裂处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堵塞冠状动脉或脑

部毛细血管形成空气栓塞。

症状有肺出血、咯血、泡沫性血液、皮下气肿、昏迷、痉挛、心律不齐、意识丧失,甚至导致死亡。

肺气压伤发生于快速上升,可见于10m以浅的深度快速上

升时,空气栓塞症状会迅速发作,通常是在5分钟以内出现。

减压病主要见于使用空气潜水装备的潜水员,在高压下暴露一定时间后快速上升才会发生。

一般在浮上水面数小时后出现症状。

2潜水疾病的急救

潜水减压病或肺气压伤发生后,应急速将病人送往医院做减压仓的加压治疗。

在潜水疾病患者的运送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运送过程中让患者躺下,解开束缚、领口,垫高脚部约20-30cm,以避免因气泡堵塞血管或脑部神经系统受压而发生危险。

(2)保持在一个大气压下,切忌高空运输,在救护车上给予患者呼吸百分之百的纯氧。

(3)救护车上需要有医护人员,随时观察病情变化,或实施心肺复苏[1]。

3潜水疾病治疗的原则

3.1首先必须经减压仓的“加压治疗”。

指将病人送入特制的“加压舱”中,升高

舱内压力到一定程度,停留一定时间“指从到达最高压值起,至开始减压时止的那一个阶段,

称为高压下逗留时程”。

待病人症状消除后,再按照一定的治疗方案,逐步减压至出舱。

加压治疗是从根本上使气泡溶解并逐渐排出体外的过程,以达到消除病因,恢复机体功能的目的。

加压治疗是目前治疗潜水减压病、肺气压伤等潜水疾病最有效的方法。

312辅助治疗

(1)氧疗:

吸氧可降低肺泡气中氮分压,加大组织和肺泡间氮气的压差梯度,促进氮

的脱饱和。

(2)补液:

通过对潜水人员的尿比重检查实验,发现潜水减压病患者的尿比重比未患

潜水减压病者增高,从而推测潜水减压病可引起脱水。

对此患者的补液,“最理想的静脉输入

液体是等张晶体液(如林格液、生理盐水)和胶体液”。

(3)应用糖皮质激素:

是否对神经系统损伤的潜水减压病患者常规给予强的松尚无定论。

(4)应用抗凝剂:

对神经系统损伤的潜水减压病患者给予抗凝治疗可能有一定作用。

4潜水疾病的预防-重视水中上升的程序为避免危险,潜水员上升时务必依照水中

上升

程序完成上升,严禁上升时憋气,预防事故的发生。

水中上升程序有三点注意事项:

一是时间,二是上升速度,三是安全停留。

4.1时间

潜水员必须依照所学之安全规定从事潜水运动,即从事无减压潜水,必须使用潜水

计划表,遵守无减压极限之时间要求,不可超时超深潜水。

4.2速度

美国海军潜水手册中曾指出每分钟18m的上升速度是很安全的速度,但是近几年的

研究趋势是再度降低可允许的上升速度,一般以8m/min为宜。

愈低的上升速度可使潜水员有

愈多的时间让肺适应不同的压力,以避免肺受伤(破裂)引起的空气栓塞。

事实上减慢的上升

速度可避免许多的身体伤害。

4.3安全停留

安全停留也叫减压停留,即是一种减压程序。

虽然不会出现在你的潜水计划表或潜

水电脑表中,但是它是你潜水时的良好保障。

潜水时最好要做安全停留,你可以用10%勺潜水

时间做安全停留。

注意:

做安全停留时请保留最少35bar/500psi的气瓶残压。

5小结

5.1潜水夫病是由于压力异常而引起的,在解除压力后数小时发生,减压病一型常在加压治疗后逐渐消失。

减压病二型是较严重的,由气体栓塞伤害全身所致,紧急的加压治疗及给予氧气是非常必要的,患者在运送过程中应躺下,保持头低脚高的体位,以预防血管中空气栓塞对脑部造成更大的伤害。

5.2对于潜水超过30m深度,工作超过25分钟无减压极限的,必须按水中上升的程序在18m/min的速度以下上升(以8m/min为宜),在6-3m处作5分钟以上的减压停留。

这是预防减压病的有效手段。

5.3作为潜水教练员必须加强安全意识,在教学与训练中强调潜水事故的预防手段与方法,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5.4对潜水病的病源性治疗方法仍然是加压治疗。

辅助治疗的临床意义也不容忽视。

目前辅助治疗方法包括氧疗、补液、药物等。

常见潜水疾病及简单处理方法

潜水作业是在水下高压环境中进行,这对人体营养代谢和身体机能有特殊的影响,有可能产生一些常见的潜水疾病•例如;

1.中耳挤压原因:

欧氏管的堵塞或耳部内外压力的平衡缓慢或是无法平衡;

症状:

耳膜在50mmHg(0.066atm)时即产生疼痛、浮肿、出血,IIOmmHg以上就可能产生破裂。

耳膜内侧和中耳腔之间呈出血状。

血顺着欧氏

管流到咽喉,故在此情形时,唾液含有血液。

耳膜外的岀血是由于耳膜的破裂引起的

 

处置:

不可用手摸触伤处,接受专门医生治疗,未完全康复之前不可压迫伤处,也禁止潜水;

预防:

感冒时不可潜水,下潜做适当的平衡,时在感觉疼痛前,动下颚或捏鼻鼓气保持耳压平衡;

2.中耳倒塞原因:

上升减压时耳内的压力无法与水压平衡,由于游离带血的粘液堵住欧氏管所以造成。

此种症状大多是因下潜时平衡困难,在勉强状况下达成平衡,耳部的毛细管非常脆弱,虽达成平衡但致耳部毛细管破裂岀血,上升时流岀的血和粘液堵住欧氏管而造成闭锁状态;

症状:

上升耳部疼痛或头晕;

处置:

缓慢的上升,如有疼痛时再度略下潜,等疼痛消失才可继续上升。

预防:

下潜不易平衡时即不再深潜。

感冒时绝对禁止潜水;

3、鼻窦挤压原因:

鼻窦与鼻腔的管腺堵塞,而致鼻窦内的压力无法与外界平衡。

症状:

下潜时,眼的上下或两眼之间、眼的里侧感到疼痛;

处置:

发生挤压时,在症状未消失之前避免再潜水。

如在非潜水不可的情形下,可在潜水前喷点鼻药使鼻窦畅通。

使用时应注意其药为血管收缩

剂,长期使用会引起局部刺激和血管运动的麻痹,一日的使用不可超出两回;

 

预防:

潜到感觉疼痛的深度,避免再下潜、感冒时禁止潜水;

4.鼻

窦倒塞原因:

游离的带血粘液堵住鼻窦的信道,致鼻窦内的压力无法平衡;

症状:

鼻窦疼痛、肿胀。

处置:

缓慢的上升,如有疼痛时再度略下潜,等疼痛消失才可继续上升。

轻症时可喷点鼻药;

预防:

下潜不易平衡时即不再深潜。

感冒时绝对禁止潜水;

5.龋齿挤压原因:

龋齿的填补或齿套不佳所产生的密闭空气袋,因压力增加而引起;

症状:

压力的变化而引起难以忍受的疼痛;

处置:

接受牙医的治疗;

预防:

牙齿的缺陷未痊愈前避免潜水;

6.龋齿倒塞原因:

龋齿的填补及齿套的不当所产生的空气袋。

但空气袋并非完全封闭。

尚有微小间隙可与外界相通。

下潜时必须等压力平衡后下潜才不会有疼痛感,相反的上升时也须有足够的时间让膨胀的气体排岀,如过速即产生症状;

症状:

肿胀感,疼痛;

处置:

缓慢的上升,如有疼痛时再度略下潜,等疼痛消失才可继续上升。

接受牙医的检查、治疗;

预防:

下潜时感到牙齿不适时,即停止潜水;

7、面镜挤压原因:

下潜时没有做妥面镜压力平衡;

症状:

脸部疼痛,有被吸的感觉,颜脸肿起,眼白部分充血。

严重时从耳鼻肺出血,眼球出血及突出;

处置:

只要由鼻呼气即可;

预防:

在下潜时注意面镜内外压力的平衡,面镜的配带不可过紧;

8.肺部挤压原因:

一般发生在浮潜时,因下潜过深而发生。

理论上水肺潜水时抑制呼吸或下潜时空气供给不足,而继续下潜也可能发生。

浮潜时在深呼吸后,抑制呼吸下潜,下潜时水压压缩肺部使肺部缩小,肺内的气量被压缩到余气量时,即开始进入危险状态。

如继续下潜,余气量则呈被挤压现象,挤压的压力大于肺的弹界限性时,即造成肺部破裂岀血,补充负压力的空间;

症状:

下潜时胸部有被压的感觉,发生疼痛,浮上后呼吸困难,口吐带血丝的泡沬状唾液;

处置:

速将患者带到岸上。

必要时须施以人工呼吸,呼吸困难时给予氧气呼吸;

预防:

水肺潜水时以正常的呼吸,浮潜时不可超过自己能力范围外的深度;

9.外耳挤压原因:

潜水时使用耳塞,空气被密闭于耳塞与耳膜之间。

干式或湿式头罩的使用不当而封住耳壳,也会形成密闭的空间。

下潜时密空间被压缩,而致耳膜外凸。

耳膜外凸所产生的疼痛比内凹来的轻微,故忍痛而继续下的的可能性比较大;

症状:

耳部无法平衡,耳内上侧感觉疼痛和中耳的挤压相似的感觉。

处置:

接受耳鼻喉科医生治疗;

预防:

潜水时绝对不可使用耳塞,依潜水衣的型式不同,使它不发生挤压,如潜水前让水进入耳部,或在头;

10.晕眩原因:

耳膜破裂,耳膜在耳膜内外压力差超过IIOmmHg以上时可能导致破裂,冷水流入中耳内,或因中耳闭锁而使耳内的压力不平衡。

晕眩的情形持续至中耳的进水暖和后或压力平衡为止;

症状:

潜者感觉头晕、好似周围的一切围着你旋转,对周围的方向失去判断能力,有时会产生剧烈的呕吐;

处置:

发生症状时抓住任何可以固定的物体,等恢复后上升水面。

接受专门医生诊断、治疗;

预防:

有疼痛感不可勉强下潜。

情绪不稳定、感冒都应避免潜水。

潜水时不可和同伴分离;

11.空气栓塞症原因:

上升时不当的呼吸,或喉头痉挛,在肺部的空气无法排岀的状况下上升。

肺内的空气因上升时减压而膨胀,膨胀的气量超过肺的总容量以上时,肺组织的过伸张,肺泡膜产生破裂。

破裂产生在肺血管时,空气大量的进入肺泡血管,经肺循环进入左心而由动脉循环送到末稍循环,气泡通过循环系统最危险的情形,为气泡堵塞冠循环及脑部毛细血管,而呈现岀种种急性脑障害;

症状:

肺壁的破坏,是经由空气进入血液所引起的病症。

这是从肺部直接流入血液循环系统,流入血液的气泡阻塞血管时所发生的症状。

一般在

浮岀水面后,数秒至15分钟内便发生症状,多无5分钟内发生。

浮上3〜5分钟后意识丧失的情形,百分之九十可断定为空气栓塞症。

症状的产生

依气泡最终的位置,也就是堵塞的位置而不同。

在意识不明前,潜者衰弱、眼花、手足麻痹、无力、视力模糊、胸部拉痛、痉挛等,发生时口吐含

血丝的泡沬唾液的情形较多。

阻塞在冠循环时则产生"心律不整”;

处置:

以最快速度送入再压舱,做再压治疗,必要时施人工呼吸,不可让患者发生休克。

运送患者时,让患者平躺给予氧气呼吸。

以空中运送时

要低空飞行,或有气密的加压装置;

 

预防:

水肺潜水时不可抑制呼吸,做一般正常呼吸及上升速度,身体状态不佳时避免潜水;

12.气胸原因:

空气存在于肺部和胸壁的肋膜腔中间。

其原因和气泡栓塞症相同,但引起的破裂并无产生在血管处,空气从肺泡的破裂处渗到肺和

胸壁之间;

症状:

皮肤、嘴唇、指甲变青、胸部侧边疼痛、气喘。

处置:

气胸和空气栓塞症并发时,以空气栓塞症处理。

无空气栓塞症并发危险时,不必

实施再压,体内的空气必须请医生除去,接受医师治疗;

 

预防:

潜水时绝不可以抑制呼吸,患过肺疾者经医师检查通过后才可潜水;

13.岀血原因:

从口流岀的血(非泡沬状)。

痉挛时咬到舌头而引起。

含有泡沬的岀血表示肺部被破坏或空气栓塞症的可能。

面镜里发现有血,表示

鼻窦或欧氏管的挤压或平衡时勉强用力过度。

耳部的流血因耳的压力失衡而引起耳膜破裂;

症状:

从耳、鼻、口流出鲜血或咳嗽、面镜内、口、耳流血、疼痛;

处置:

依症状接受专门医生诊疗。

预防:

体内空间无法平衡时,不可继续下潜,不做勉强或用力过度的平衡;

气体栓

caissondisease深海潜水或用自携式水下呼吸器(水肺)潜水,可能引起诸如

塞、减压病等疾病。

如不及时治疗有生命危险。

这些问题是由水下高压引起,在使用压缩空气的隧道或在沉箱(用于水下建筑工程施工的密闭箱体)中工作的人也受到同样的影响。

水病是指从潜水箱(沉箱)的高气压条件急剧地回到常压的地面时所引起的障碍。

原来溶解

于体液中的氮气由于气压的变动迅速地变为气泡,引起栓塞。

这种气栓障碍就是本病的原因。

主要发生场合

水下咼压

高压的影响

气体压缩与膨胀

潜水时危险

空气栓塞

症状

展开

主要发生场合

水下咼压

高压的影响

气体压缩与膨胀

潜水时危险

空气栓塞

症状

展开

主要发生场合

减压病主要发生在下列场合:

①潜水作业(包括加压舱中模拟潜水);②高气压(沉箱、隧道)作业;③失事潜艇艇员从海底离艇脱险上浮;④飞行人员乘坐非加压座舱飞机或在低

压舱中模拟飞行上升高空,或加压座舱的密闭性在高空发生故障;⑤在高压氧治疗舱内工作。

水下咼压

是由它上面水的重量产生,就像陆地上气压计的压力是

潜水病

由空气重量产生一样。

潜水中,水下压力通常以深度单位(米)或绝对大气压来表示。

绝对大气压等于水的重量(每10米为一个大气压)加地面的大气压(1个大气压)。

因此,潜水者在海中深度达10米时,他总共受到的压力为2个绝对大气压或地面大气压力的两倍。

深度每增加10米,就增加1个大气压。

高压的影响

体外压力增加时,血液和机体组织受到的压力也相应增加,但有些含有空气的器官,如肺和气管就不一定是这样。

在用潜水头盔深水供氧时,肺和气管自动地与外部压力保持平衡。

潜水时用的面罩或护目镜内的空间也会有压力变化。

面罩内的压力与鼻呼出的气体压力相等,与外界保持平衡。

但护目镜内的压力就不可能相等;里面的压力较低,压力作用在

双眼上像吸杯一样。

压差使眼球表面附近的血管扩张、渗液,最后破裂和出血。

潜水员运用

控制下潜期限来防止压差造成的影响。

中耳内也能产生压力差。

如果连接中耳和咽喉的管道(耳咽管)在打呵欠或吞咽时不

能正常开张,中耳的压力比外耳压力低。

分隔中耳与外耳的耳鼓膜受到的压力增加,向内凹

陷,到压力足够大时,就可能导致鼓膜破裂,引起疼痛和听力损害。

鼓膜破裂通常可以愈合,但如有感染则不易治愈。

如果鼓膜破裂时,潜水员未戴头盔在冷水中潜水,冷水从裂口灌进中耳,引起严重眩晕、定向力障碍、恶心、呕吐,最后可能导致淹死。

当进入耳内的水温达到体温时,眩晕减轻。

中耳的压差可以影响内耳,内耳是负责听力和平衡的器官,这种压力差有时造成潜水

员从水下开始上升时感到眩晕。

很少在中耳和内耳之间发生破裂,流入液体。

鼓膜破裂需要立即修补,防止造成永久性损伤。

佩戴耳塞,在耳塞与鼓膜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导致压力差。

因此,潜水时禁止用耳塞。

气压差对鼻窦也可能造成类似的损伤,引起面部疼痛或头痛。

充血妨

潜水病

碍了中耳和鼻窦的压力平衡,减充血剂可暂时缓解鼻道、耳咽管或鼻窦的阻塞。

如果

反复潜水,又未能保持压力平衡,常常会造成气压损伤。

气体压缩与膨胀

体内气体容积的改变也能引起一些医学问题。

随着压力增加,气体被压缩在更小的空间,容积减少。

相反,压力减少,气体膨胀,容积增大。

例如,压力增加一倍(从海面下潜

10米)时,气体容积减少一半,而压力减少一半(从水下10米上升到水面)时,气体容积

增加一倍。

因此,一个潜水员在水下10米处时,肺内充满气体,当他上升时,如果不能顺利呼出这种压缩气体,其容积会增加一倍,可能导致肺过度膨胀,甚至造成死亡。

任何屏

气”潜水到某一深度,即使是游泳池的深度,在上升时都必须自由呼出压缩气体。

在较高压力下,气体被压缩,因此,深水下呼吸吸入的气体分子比水表面处吸入的更

多。

例如,在水下20米处(3个绝对大气压),每呼吸一次所吸入的气体分子为水表面处的3倍。

因此,贮气箱内气体的消耗也快3倍。

潜水员下潜得越深,消耗的气体越快。

由于在水下一定深度压缩空气密度比在水表面空气密度更大,要使气体通过水下呼吸

装置和潜水员呼吸道,需要用更大的力量。

如果不能充分呼出二氧化碳,血中二氧化碳水平增高,能引起一时性黑。

二氧化碳水平异常增高(二氧化碳中毒)可引起一时性黑或意识障碍,有些人在用力呼吸时,不能充分增加换气量,导致二氧化碳聚积。

二氧化碳水平增高,增加了氧中毒引起痉挛的可能性和严重的氮麻醉。

在潜水后经常头痛或以自己气体使用率低感到得意的潜水员,都可能有二氧化碳积聚的倾向。

潜水时危险

潜水时可能有能见度差、遇到逆流漩涡需要消耗更大体力以及寒冷等。

在水中可能很

快出现冻僵、灵活性和判断力下降。

在较敏感的人中,冷水可能引起严重的心率紊乱。

空气

污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可导致潜水者疾病,甚至死亡。

空气栓塞

(气体栓塞)是指血循环中的气泡阻塞血管,常见于潜水者从水下上升时,肺内空气随压力降低而膨胀,使血流中出现气泡。

空气栓塞是由于保持在肺内的空气膨胀使肺过度扩张,空气逸入血管形成气泡。

如果气泡阻塞了脑血管,就会引起类似中风的后果。

空气栓塞是非常紧急的情况,可能导致

潜水病

潜水者死亡。

空气栓塞最常见于用呼吸器的潜水者,常常由于空气耗尽,自深水处用屏气上升时。

在慌乱中,潜水者可能忽略了自主吐气,上升时空气在肺中膨胀。

如果一个人有外来空气源,

他在水下吸入一口气,上升时未顺利吐出,即使在游泳池里也可能发生空气栓塞。

症状

突然意识丧失是最典型的症状,可以伴有痉挛或不伴痉挛。

有时,症状较轻,出现惊

慌、焦虑或局部瘫痪。

肺部的过度扩张也能迫使肺内的空气进入心脏周围的组织(纵隔气肿),甚至皮下组织

(皮下气肿)。

有时过度扩张的肺泡破裂,空气进入肺与胸膜之间的腔隙(气胸),导致肺萎陷,引起明显的呼吸困难和胸痛。

咯血或咳出血性泡沫状痰表明肺部损伤。

分压效应

空气主要是由氮、氧及其他含量很少的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

每种气体根据它在空气中的浓度和大气压力都有一定的分压。

例如,在海平面上,空气中氧的浓度约为21%,因

此,氧的分压为0.21个大气压。

随着深度的增加,氧的浓度保持不变,但它的分压随着大

气压的增加而增加。

在2个绝对大气压时,氧的分压为海平面时的两倍。

大多数气体对身体的效应取决于它的分压大小。

如氧分压过高,可能产生有害效应(氧

中毒)。

在氧分压大于0.5个大气压(如在1个绝对大气压下,氧浓度大于50%的空气中呼吸)呼吸一天或更长时间,就会引起肺部损害,在较高的氧分压下呼吸也会引起脑中毒。

如果氧分压达到2个大气压,特别是在潜水作业时,可能引起潜水员类似癫痫发作的惊厥。

在较高的氮分压下呼吸可产生氮麻醉,类似酒精中毒的症状。

大多数呼吸压缩空气的潜水员在水下33米或不到33米处时,这种效应开始明显,而在水下100米(约10个绝对

大气压)时,则失去工作能力。

由于氦不具有这种效应,在深潜水时,用来代替氮气稀释氧,使氧浓度保持在无毒的水平。

用屏气潜水而不用呼吸器的潜水员,通常是在下潜前作深呼吸,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血中只增加少量的氧。

由于二氧化碳水平较低,他们能屏气在水下潜较长时间。

然而这种方式也有可能使潜水者的二氧化碳分压未达到足以刺激引起返回水面呼吸的冲动前,氧气已经耗尽,失去知觉。

下潜越深,耗氧越多,长期屏气的危险性就越大。

潜水员从深水中上升时,保持在血

中的氧分压大幅度减小,使潜水员可能在充分吸气之前就已丧失知觉。

这可能是屏气潜水和叉鱼比赛的人莫名其妙淹死的直接原因。

紧急救治

潜水者在上升时意识丧失或出水后立刻出现空气栓塞迹象时,必须立即进行急救。

气栓塞患者必须尽快送入高压环境,以便压缩气泡,迫使空气溶于血液中。

一些医疗中心备

有高压氧舱,在用密闭式氧气面罩给氧的同时,应尽快把患者送入高压舱。

减压病

减压病(沉箱病、高空病)是由于溶解于血液或组织内的气体形成气泡阻塞血流或产

生疼痛及其他症状的疾病。

潜水时,从深水处上升到水面,人从高压环境到低压环境可能形成气泡,产生减压病。

病因和预防

潜水员或在压缩空气环境下工作的人员,他们在空气压力较高的环境下呼吸,从空气中吸入氧、氮及其他气体的量增加。

由于氧不断在体内消耗,通常不会在体内聚积。

但溶于血和组织中的氮和其他气体就可能聚积。

这些气体只能经血液循环通过肺排出体外。

不然就

会进入体内。

由肺排出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

从水下上升时,外界压力减小,不足以维持这

些气体溶解于血和组织,就可能在血液和组织中形成气泡。

通常,潜水员可以通过限制身体吸收气体的总量来防止形成这种危险气泡。

可通过将下潜深度和持续时间限定在上升时不需要作分段减压的范围内,或者按权威标准规定(如《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