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政治学概论(00312王惠岩-周光辉)1.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642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政治学概论(00312王惠岩-周光辉)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自考-政治学概论(00312王惠岩-周光辉)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自考-政治学概论(00312王惠岩-周光辉)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自考-政治学概论(00312王惠岩-周光辉)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自考-政治学概论(00312王惠岩-周光辉)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政治学概论(00312王惠岩-周光辉)1.ppt

《自考-政治学概论(00312王惠岩-周光辉)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政治学概论(00312王惠岩-周光辉)1.ppt(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政治学概论(00312王惠岩-周光辉)1.ppt

1,第一章绪论,2,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的含义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四、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3,一、政治的含义,

(一)词源学上的政治1.在西方,政治的最初含义是指古希腊的城邦,即城市国家。

(西方政治学奠基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2.中国古代的政治主要是统治的意思,即根据某种道德原则管理社会、治理国家。

4,

(二)非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1.道德观点,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儒家思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康德和黑格尔)。

2.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凯尔逊)。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法家思想)。

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孙中山、麦肯齐)。

5.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活动”(戴维伊斯顿)。

5,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阶级关系是政治活动的主导因素,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国家是政治权力的最终载体)4.政治活动是科学,也是艺术。

概念:

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6,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一)狭义的对象是国家,包括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二)广义的对象是公共权力,即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的内容与规律。

7,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1.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政治学的基础与核心。

2.中国政治。

3.比较政治横向的现实比较与纵向的历史比较。

4.公共政策。

5.行政管理。

6.国际政治。

8,四、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1.政治学与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历史唯物主义。

2.政治学与经济学第一,经济关系决定了政治关系的性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第二,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

任何政治学理论,都不能脱离特定的经济学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应以经济学为基础。

3.政治学与法学在历史上,政治学和法学曾经长期处于彼此不分的状态。

但研究重点是有所不同的,政治学研究人类社会中的权力现象,而法学研究特定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在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就是在法律约束下的政治,政治必须采取合法性的形式而有规则、有秩序地运行,因而政治和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政治学和法学也就具有联系的必然性。

9,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10,一、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学1.儒家孔子与孟子为代表,影响最大,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主要观点:

一是坚持为国以礼的政治原则即礼治,二是提出为政以德的治国之道即德治。

(德治与王道)2.法家韩非为代表,反对儒家的仁政和王道,主张霸道和以法治国,强调法、势、术的融合。

(法治与霸道)3.道家老子与庄子为代表,主张用消极无为的手段来统治,一种补充性手段。

11,

(二)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1.最早发端于古希腊,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柏拉图的理想国被认为是西方政治思想的最初萌芽;亚里斯多德是第一个试图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加以区别的思想家,他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其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他特被看做是政治学的奠基人。

2.中世纪:

基督教神学时代,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

12,3.1516世纪:

形成时期。

马基雅维利,被马克思成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其君主论提出政治关系的基础是财产关系,第一次根本区别政治问题和伦理问题;布丹的共和六论提出资产阶级国家的主权学说。

莫尔的乌托邦和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代表了早起空想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揭开了近代无产阶级政治学说的第一页。

4.1718世纪:

繁荣阶段。

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辈出,如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主要理论有天赋人权学说、社会契约论、分权制衡学说、自由平等理念等。

奠定了现代西方政治学说的基本原则和理论体系。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继续发展。

13,5.18世纪末19世纪末:

发展和变革阶段。

主要鼓吹自由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政治学说,由批判和革命转向保守和反动,包括孔斯坦、边沁的功利主义,孔德、斯宾塞的实证主义。

以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达到了最高点,并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6.19世纪后期以来的政治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从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注重制度和法律的研究;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以政治权力为研究对象(十月革命、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第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逐渐转变为对公共政策的研究。

(行为主义政治学),14,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主要内容是:

1.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国家不是超阶级的)2.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是政治关系的基本内容,强制性和主权性是区分国家与其他组织的主要标志)3.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和主要观点,也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阶级性),15,4.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5.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最集中的表现就是政党之间的斗争)上述观点表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真正地实现了政治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革命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16,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一、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17,一、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的方法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从具体到一般,再从一般到具体;3.理论联系实际;4.阶级分析;5.经济分析。

18,

(二)具体研究方法1.历史研究法:

从政治现象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发展的规律性,并预测政治现象的发展趋势。

2.制度研究法:

从政治制度的形成与演变角度,探求制度结构类型变化规律的方法(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3.比较研究法: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4.结构功能研究法:

试图通过剖析政治结构和政治功能来揭示政治系统运转的规律性。

19,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1.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

2.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

3.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

20,第二章国家与阶级,21,第一节国家的起源,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二、国家的产生及其与氏族的区别三、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22,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国家的起源问题是国家学说的一个基本问题,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的两个基本观点:

第一,时间问题: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二,原因问题:

国家的产生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是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3,国家产生以前的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是原始公社制度和氏族社会组织,合称原始氏族公社制度。

之所以如此,是由原始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水平(原始公有制)、家庭与婚姻发展方式(血缘关系为基础)决定的。

原始氏族公社制度以氏族为核心,有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等几种形式,其特点在:

第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规则(基于血缘而不是地域);第二,氏族制度中的决策组织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议事机构(原始民主制);第三,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和互相保护的义务。

24,二、国家的产生及其与氏族的区别,

(一)三次社会大分工原始社会三次社会大分工导致了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而这正是氏族制度解体和国家产生的社会根源。

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

给社会带来三个结果和变化:

第一,提高劳动生产率,部落有了剩余产品(互相交换);第二,由于生产的增长,剩余产品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现(家庭奴隶制);第三,父权制代替了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家长制家庭,是以一个男子为首的大家庭公社,包括家长,晚辈及奴隶。

其特点是把非自由人包括在家庭内、父权)。

25,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

给社会带来三个主要结果:

第一,奴隶制的巩固与发展;第二,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耕地成为私有财产;第三,部落联盟的出现(军事民主制)。

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商业从手工业分离出来(有决定意义的生要分工)。

给社会带来的两个结果:

第一,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金属货币;第二,由于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与变化,人们为谋生而流动,原来氏族与部落居民杂居起来,这就使得以前的氏族组织无法有效管理。

26,

(二)恩格斯关于国家产生的论断1.国家是个历史现象,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表明国家产生的时间。

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3.国家的作用是缓和阶级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秩序的实质是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集中表现。

不允许被统治阶级破坏,也不许统治阶级内部个别人或者集团破坏)。

27,(三)国家产生的三种主要形式1.雅典国家的形式(最为典型);2.罗马国家产生的形式;3.德意志国家的形式。

虽然形式不一,但国家产生的根源是一致的,即都是社会内部经济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结果,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8,(四)国家区别于氏族组织的根本特征1.国家是按地区(阶级关系)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亲属关系)划分居民。

2.国家公共权力的设立(氏族组织没有公共权力)。

29,三、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1.神权论:

亦称君权神授论。

国家源于神,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即上天或上帝。

政府的权威都由神意所授予,君主是替天行道,依照神意治国。

盛行于中国古代和欧洲中世纪。

2.契约论:

国家的产生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盛行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卢梭是主要代表。

局限性有三点。

3.暴力论:

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代表人物有杜林和普洛维赤。

错误有三点。

30,第二节国家的本质与职能,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二、国家权力三、国家的基本职能,31,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国家的本质问题,是国家学说的核心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

有三层含义:

1.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是一个历史现象。

2.国家是阶级统治国家是某个政权的组织,而不是超阶级的组织(但表面上是一个全民共同体的形式)。

3.国家是机器具有公共权力的国家机构。

32,二、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或公共权力,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的能力。

国家权力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表现有:

1.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2.职业性的常备军的建立。

3.赋税制度的确立(国家权力的经济基础)。

(三)国家权力的特性:

1.强制力的垄断性(只有国家才可以使用强制性力量);2.普遍的约束力(国家权力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力);3.主权性(对内的最高性和对外的独立性)。

国家三要素:

主权、领土、居民。

33,三、国家的基本职能,

(一)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二)内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实行社会控制,以求得经济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