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4188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docx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docx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

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属于教材的开卷篇。

主要介绍了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真伪性,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信息特征的认识

难点;信息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1、教法:

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的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让人觉得内容抽象、乏味、枯燥。

如果采用讲授法进行概念的简单阐述,学生会觉得的课堂沉闷,没有情趣。

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中,适当增加了学生感兴趣的案例,综合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本节课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热情。

2、学法:

本节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

“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二、新授:

1、信息定义:

指客观事物通过载体所发出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可交接的知识内容。

2、以什么为载体?

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

3、信息的基本特征?

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

三、练习:

四、小结:

五、作业: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技术,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信息技术的意义、发展历史、发展趋势、作用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

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掌握分析信息技术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遵守信息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探讨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趋势。

难点:

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分析信息技术应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教学方法:

1、教法:

初看《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概念结合实例的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为此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以及身边的一些例子,采取了列举法、问答法,分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2、学法:

本节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

“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新授:

1、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1)什么是信息技术?

包括什么?

(2)信息技术的发展:

五大变革。

(1)语言的产生和应用。

(2)文字的发明和使用(3)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电信技术的发明和应用(5)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发展趋势:

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2、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影响:

(1)在日常生活、办公、教育、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企业、军事等方面应用。

(2)积极影响:

促进社会发展;推动科技进步;改善人们生活与学习。

消极影响:

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可能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3、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遵守信息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

三、练习:

四、小结:

五、作业: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

2.1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是教材的重点,因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掌握基本信息技术,具备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而本节内容就是达到以上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认识到信息获取活动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掌握信息获取过程的各个环节及相互间的作用,并能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2、过程与方法:

主要由学生讨论,老师适时引导并汇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通过同组学生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努力探究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的培析

难点;获取信息方案的正确选择、成功确定

四、教学方法:

1、教法:

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进行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反映在课堂上做相应的处理。

2、学法:

遵循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采用观察法、探研法,使学生独立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

学习的过程如同学生们自己在支架上攀登,同化或顺应或同化顺应自己的知识结构,探索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探索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或在讨论中展示自己的才能,自己建构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真正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新授:

1、确定信息需求:

制定信息需求内容大纲;确定成果目标形式及所需载体类型;列出信息需求清单。

2、确定信息来源:

事物本身;他人;媒体。

3、采集信息:

方法:

通过检索媒体采集;通过与他人交流采集;通过亲自探究事物本身获取。

原则:

主动及时原则;真实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全面系统性原则;工具:

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

4、保存信息:

(1)整理信息、分类保存

(2)输入计算机保存。

三、练习:

四、小结:

五、作业: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

2.2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

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强调通过体验和感悟网络信息活动中的操作与应用,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

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他人合作意识,也为必修模块的其他章节和各选修模块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各类信息检索方法;网络信息获取的主要策略与技巧。

2、过程与方法:

根据问题确定信息的需求与来源,选择适当的方法;根据任务的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保护知识产权意识,合法获取网上信息;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发展与建设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搜索引擎的目录类搜索、全文搜索。

根据问题确定信息的需求与来源,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

难点;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

1、教法:

采用分组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过程性评价。

2、学法:

遵循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采用实践法、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新授:

1、常用网络信息搜索的方法。

直接访问网页、使用搜索引擎、查询在线数据库

2、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1)使用不同的搜索引擎。

方法:

目录类搜索引擎;全文搜索引擎。

(2)用好关键词:

提炼搜索关键词;细化搜索条件;用好逻辑符号;强制搜索

3、合法下载网络中的文件:

常见下载文件类型:

音频;动画。

常见下载文件的途径;专题网站下载;FTP下载

常用下载工具:

通用下载工具;网站下载工具;FTP下载工具;流媒体下载工具;其他专用工具。

下载各类文件的方法及其合法性讨论。

三、练习:

四、小结:

五、作业: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

2.3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在第二章信息的获取过程中始终渗透着如何鉴别信息与评价信息的问题,而信息的纷繁复杂也很容易扰乱人们的注意力。

因而学会准确地鉴别与评价信息,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

本节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而设置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到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会掌握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事例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感知与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⑴认识到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⑵学会并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及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

四、教学方法:

1、教法: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我注意更新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化学生被动为主动愉快学习。

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重点,难点,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提问引导法、任务驱动法

2、学法:

(1)角色扮演法:

结合任务驱动的教法,让学生充当角色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兴趣。

(2)探究法:

对于每个任务,鼓励学生思考探究,独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学会”转化为“会学”。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新授:

1、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

通过查看信息来源;通过把获取的信息与同类信息作相互比较。

2、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

3、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1)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2)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3)信息是否可用(4)信息是否具有时效限制。

(5)信息包含哪种情感成分(6)信息是否具有实用性。

三、练习:

四、小结:

五、作业:

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

3.1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一章从增强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深入浅出地介绍Word组成要素,文字、图形、艺术字、表格等的基本知识,让学生通过Word文字处理软件,让学生实际制作一副精美的作品。

由于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利用Word对文档修饰、图片的插入能力以及Word的操作界面的认识,因此这节课既是对原有内容的巩固,又是对WORD进一步深入的探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常见文本类型和常用文本、报刊类文本加工软件以及它们的特点,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理解信息加工的必要性,掌握信息加工前需要明确的问题,体会信息加工是“为了更好地呈现主题服务”,提高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小组协作完成作品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参照案例,制作出新的文本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审美能力;让学生通过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如何利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并以恰当的呈现效果表达意图

难点;如何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本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并选择恰当的效果形式充分表达主题内容。

四、教学方法:

1、教法:

任务驱动、探究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2、学法:

(1)自主学习:

在常见文本类型和任务驱动这一块,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文本编辑基础,所以老师仅提供“素材”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自学和实践操作,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

(2)协作学习: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任务,通过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新授:

1、常见文本类型:

信函、论文、报告、通知、书籍、杂志、报纸等。

2、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设置版面规格;确定文本正文主体样式;对需要强调的文本内容添加相应的显示效果;配合主题表达的需要,添加辅助图片、图案、背景等修饰,增强文本的表现力;对多页文本添加页面提示信息;输出文本。

3、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确定主题;收集与选择素材;设计版面:

设计要点:

确定版面尺寸大小和页边距;确定主、次版面;确定版面的表现形式和风格;确定版面结构。

报刊的版面结构:

报头,报眉,标题,正文,图片。

装饰图案。

制作作品;常用方法:

艺术字的使用;文本框的使用;图形对象的组合;设置图形对象的移动步长。

评价修改;思想性科学性28分;创造性27分;艺术性25分;技术性20分;总分;评价等级;作品点评。

三、练习:

四、小结:

五、作业:

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

3.2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第1课时)

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它与前面一节《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相互辉映,并贯穿了EXCEL以后整个的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EXCEL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一个必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要求学生初步了解EXCEL工作表的六类基本编辑方法,熟练掌握每类工作表编辑的一种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高一年级创建文明班集体评比变迁发展,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复制和移动,单元格内容的修改。

难点;区分复制和移动、清除和删除单元格的操作差别,常用函数等应用。

四、教学方法:

1、教法:

设置一个总任务——让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加工软件加工表格信息的过程和方法,然后把它分解成一个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与工作表编辑的各种操作有机结合(任务驱动法),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2、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一个个子任务通过课堂讨论、分层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逐步完成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2.建立表格

任务1:

建立各班三周以来“评优活动”得分统计表。

注意:

(1)标题如何跨列居中对齐

(2)表格边框如何添加,分为内外一致、内外不一致、式样、色彩等(3)有规律性数据的输入(4)填充柄的使用技巧(5)数据在单元格中的对齐、小数点的保留位数等等。

任务2:

利用工具栏中的“和按钮”完成总分统计。

利用函数完成“纪律”平均分的统计。

利用鼠标拖动填充句柄方式完成“卫生”“礼仪”两个项目的平均分统计。

任务3:

拓展练习:

完成书本52页“评优活动各周总成绩”表的建立及数据分析。

3.总结巩固:

整合各个子任务,提出共性的地方,比较个别差异。

留5分钟时间指定某一种方法让学生完成刚才各个任务的操作,从而串联整个教学内容为一个整体。

4:

布置作业。

学习评价:

(1)了解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的基本过程

(2)掌握根据实际任务进行需求分析并建立表格的技能。

(3)熟悉求和和求平均函数的应用。

三、练习:

四、小结:

五、作业:

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

3.2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第2时)

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采用图表方式分析数据、发现数据规律并直观形象地表达统计结果,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经常用到,而熟练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表格信息表达意图是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之一,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本节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概括与提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学会利用数据图表形成报告。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演示、探究,体验数据与图表间的转化,能根据需求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数据进行处理;经历挖掘数据内涵的过程,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会利用图表研究数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图表数据的转置操作以及数据统计操作,根据图表写出分析报告。

难点;根据任务需求,利用合适的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表格信息,并以恰当的方式呈现。

四、教学方法:

1、教法:

教师演示、小组活动、探究。

2、学法:

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2.新课

一、表格数据转换为图表

任务4:

将各周的数据转换成反映各班之间的各项评优指标情况的图表。

二、图表数据的转置

同一组数据,进行不同的统计任务后,图表表达的信息却完全不同。

由此可见,对于同一组数据,我们如果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和不同目标来审视和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就会得到不同方面的结果,这就是利用图表加工信息的价值所在。

任务5:

从图表中得出各班自身各项评优指标的比较情况。

三.图表类型的灵活运用。

任务6:

将评优活动各总成绩表使用折线图表达出来。

分析该图表,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四.小组活动:

参照“任务6”的方法,分别对纪律、卫生和礼仪三个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看看各个单项各班成绩的发展状况。

五.交流:

几种图表的用途及特点分析

六.形成报告:

教师讲解,使用书中语言。

小组活动:

书中实践。

3、课堂总结:

(1)根据任务需求完成不同的表格。

(2)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审视和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

(3)能够根据图表情况进行分析,配上相关的文字说明,形成报告。

4、作业:

56页练习:

对某国能源消费构成表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

3.3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教会学生处理多媒体信息的方法,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生通过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来驱动制作方法的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认识需求分析的重要性,掌握需求分析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拓展需求分析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于让学生对需求分析的重要性达成共识,并深入头脑中。

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将分析重心放在对对象的分析上,而不是对内容的分析上。

四、教学方法:

1、教法:

根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并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直观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及协作学习法。

2、学法: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应该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恰当的指导。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新授:

1、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素材采集与加工;作品集成;发布与评价。

2、需求分析:

确定对象和目标;确定内容和形式;明确条件与限制。

3、规划与设计:

(1)整体规划:

内容策划;结构策划;表现形式;交互功能。

(2)内容设计:

理清设计意图,确定内容线索;选定主要内容,设置栏目名称;确定表现形式,设计呈现方式。

(3)结构设计:

(4)版面设计(5)工作计划

4、素材的采集和加工:

图片的处理与合成;文本信息的选取与加工;动画的构思与制作;声音的处理与加工;视频的处理与加工。

5、作品集成

6、作品的发布与评价:

三、练习:

四、小结:

五、作业:

第四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

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了解到计算机的工作都是在执行程序,计算机是在人们的具体指令之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机执行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程序员预先设计的。

认识计算机程序的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也是下学期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一书的衔接部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体验程序运行的过程并了解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少于是一步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培养他们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帮助学生掌握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难点;读懂计算机程序代码

四、教学方法:

1、教法:

教学中安排大量的实践性、操作性的内容,使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并能够灵活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因此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模式。

2、学法:

实践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新授:

1、认识计算机与程序:

计算机主要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组成。

采用二进制数字编码。

2、体验程序的作用及其编制环境:

新建文件;输入程序;运行程序;保存程序;修改程序;运行解密程序;生成可直接执行的EXE文件。

3、认识程序中的基本元素:

常量、变量与数据类型;运算符、函数与表达式;语句。

4、剖析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1)分析问题

(2)设计算法(3)编写程序(4)调试运行(5)检测结果。

三、练习:

四、小结:

五、作业:

第四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

4.2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课是让学生通过对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探讨智能信息处理应用的前景,从而对智能信息处理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体验,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

知道“自然语言理解”、“模式识别”是人工智能的两个研究领域。

初步了解“自然语言理解”、“模式识别”的概念与分类。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体验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的过程,形成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感性认识。

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智能信息处理工具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价值。

让学生感受信息智能处理的魅力,能客观评价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给学习和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