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铁文化中心枢纽合理用能评估报告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3358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89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地铁文化中心枢纽合理用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天津地铁文化中心枢纽合理用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天津地铁文化中心枢纽合理用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天津地铁文化中心枢纽合理用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天津地铁文化中心枢纽合理用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地铁文化中心枢纽合理用能评估报告书.docx

《天津地铁文化中心枢纽合理用能评估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地铁文化中心枢纽合理用能评估报告书.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地铁文化中心枢纽合理用能评估报告书.docx

天津地铁文化中心枢纽合理用能评估报告书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基础设施项目】

合理用能评估文件

 

xx市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

xx市文化中心地下交通枢纽工程

节能评估报告书

节能中心能评[2011]001号

 

x

 

xx市文化中心地下交通枢纽工程

节能评估报告书

 

评估工作人员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xx市节约能源条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第6号令)和《关于xx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补充通知》津经信节能[2010]91号等有关规定,xx市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的xx市文化中心地下交通枢纽工程(以下简称“项目”),其耗能总量达到了法律、法规规定的节能评估和审查标准,受该公司的委托,xx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承担该项目的节能评估工作。

xx市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拟投资79.10亿元,在xx市河西区规划文化中心区域地下新建xx市文化中心地下交通枢纽工程。

项目建筑均为地下建筑,主要划分为地下交通工程和地下空间工程两个部分。

地下交通工程的基本建设包含在项目中,但其运营管理和能源消耗统计不在项目范围中(包括:

在乐园道与广东路交口西侧新建地铁6号线文化中心站,建筑面积14573m2;在友谊路东侧新建地铁10号线文化中心站,建筑面积16138m2;在友谊路东侧新建Z1线文化中心站,建筑面积30326m2;在尖山路xx四中东侧新建Z1线尖山路站,建筑面积41065m2;新建Z1线文化中心站至尖山路站地下区间隧道,长度1387m);地下空间工程包括:

地铁换乘连廊63028m2;机动车停车场16000m2;非机动车车场2200m2及配套公共设施用房7300m2。

项目设计年耗电力1673.75×104kWh/a,设计年耗自来水13.8×104m3/a,设计年度能源消耗总计折合标准煤为2057.033tce/a。

项目属社会公益性项目,项目的修建给社会带来的效益是非常显著的,和“无项目”情况相比,它将产生诱发效益、节约时间效益、减少疲劳效益、减少交通事故效益以及其他效益(减少污染、改善交通结构)。

项目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周边居民的出行条件,而且改善了城市景观以及居住、购物、休闲环境。

提高城市精神文明的建设水平。

项目的建设对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积极影响,同时对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项目用能方案合理、可行,拟采取的节能技术措施符合我国现阶段节能技术发展和节能技术应用程度的要求。

 

 

 

1评估说明

1.1评估的目的

为了实现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的宏观政策目标,促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科学合理利用能源,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

依据国家和xx市有关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确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设计方案在能源品种选择、能源使用方法选择、用能设备选择、余能回收利用技术措施应用等方面是否合理、可行和先进。

以数据阐述建设项目设计用能的情况,以科学、严谨的评估方法,客观、全面的分析项目用能的薄弱环节和先进点,判定项目合理用能的符合性,提出节能建议措施。

1.2评估遵循的原则

1.2.1判断用能合理性遵循的原则

1)“四适”原则。

适值(按需确定能源品种,防止高品质能源的低品位应用);

适量(提高能源转换效率,降低能源的绝对消耗量);

适时(提高用能系统自动监控水平,实现“只在需要时供给”);

适处(提高设计和规划的精细程度,确保只向有需求处供给)。

2)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节能。

3)火用效率优先。

1.2.2开展评估工作遵循的原则

客观、公正、科学、前瞻。

1.3评估依据

表1-1评估依据

序号

文件名称

文件编号

批准部门

施行日期

一、国家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主席令第七十七号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

2008年4月1日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主席令第三十三号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

2006年1月1日

3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

国家发改委2005第40号令

国家发改委

2005年12月2日

4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发改环资[2007]199号

国家发改委

2007年01月25日

5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发改环资[2004]2505号

国家发改委

2004年11月25日

6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

国家发改委第6号令

国家发改委

2010年11月1日

7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

国家电网生[2004]203号

国家电网公司

2004年4月21日

二、xx市地方法规及相关规定

1

《xx市节约能源条例》

xx人大常委会公告2001年第31号

xx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

2001年10月1日

2

《关于xx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补充通知》

津经信节能[2010]91号

xx市经信委

2010年12月22日

3

《xx市产业技术进步指导目录2005年-2010年》

津政发[2005]093号

xx市人民政府

2005年10月12日

4

《“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

津经环资[2006]30号

xx市经委

2006年7月28日

5

《xx市城市排水和再生水利用管理条例》

xx市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4号

xx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1次会议

2005年7月19日

6

《xx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津政令[2006]107号

xx市人民政府第80次常务会议

2007年1月1日

三、相关标准和规范

1

《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09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建设部

2010年10月1日

2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TB10003-2005

铁道部

2005年4月25日

3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建设部

2009年3月1日

4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

GB50490-2009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9年10月1日

5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建标104-2008

建设部国家发改委

2008年9月1日

6

《xx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9-153-2005

xx市建设管理委员会

2005年10月1日

7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2589-2008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8年6月1日

8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17167-2006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7年1月1日

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

建设部

2004年4月1日

10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建设部

2004年12月1日

11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50033-2001

建设部

2001年11月1日

14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建设部

2006年6月1日

15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建设部

2006年6月1日

1617

《xx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标准》

DB29-6-2004

xx市城乡建设和交通管理委员会

2004年6月1日

18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0年7月1日

1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

1996年6月1日

2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6年12月1日

四、建设单位提供的文件

1

《xx市文化中心地下交通枢纽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

咨09233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2010年12月

五、参考资料

1

“xx市物价局网站”公示的各能源品种价格

xx市物价局

2项目概况

2.1项目简介

2.1.1项目名称

xx市文化中心地下交通枢纽工程。

2.1.2建设单位简介

xx市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是经xx市政府批准,由xx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资设立的独立法人企业,注册资本23.21亿元人民币。

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为:

组织和管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开发、建设、设计、监理、运营等。

截至2009年7月底,公司资产总额418.58亿元,净资产190.83亿元。

xx市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致力于发展xx中心城区轨道交通事业,承担起地铁规划、投融资、建设管理、运营管理和经营开发的职能。

集团公司现办公地点在和平区汉口西道19号“和谐大厦”。

集团公司拥有员工1600余人,现有九部三室,下设xx市地下铁道运营有限公司、xx地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7家全资、控股子公司。

2.1.3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国家对xx的总体定位是:

北方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而近几年xx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着:

单体面积较少、功能不完备、布局相对分散等问题。

为适应xx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市委、市政府决定规划建设xx市文化中心。

文化中心是市民的广场、城市的“客厅”,所以文化中心布局规划中包括了:

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大剧院等公共建筑,亲水平台更使市民在这里休闲、观景、娱乐等都很方便。

欲实现文化中心的建设需要先期开展地下轨道交通的建设,同时便捷高效的地下交通枢纽是实现文化中心功能的先决条件。

按照本市轨道交通规划,有4条地下轨道交通线穿越文化中心地区,其中有3条线(5号线、10号线、Z1线)在越秀路西侧的文化广场形成3线换乘的大型交通枢纽站;6号线沿乐园道敷设。

4条轨道交通线服务于文化中心,保证了人流的快速集散。

图2-1文化中心区域轨道交通规划图

2.2项目建设情况

2.2.1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2.2.2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位于文化中心西部,原银河广场地下,区域位置如图2-2所示。

图2-2文化中心区位图

文化中心位于河西区,东至隆昌路、南至平江道、西至友谊路、北至乐园道,用地总面积90公顷。

从xx大礼堂向东延伸景观轴线,在轴线东端建设xx大剧院;大剧院西侧设置中心湖面,并与现状银河公园和xx乐园共同形成以绿化、水体为主的中心开放空间;中心湖面南侧结合现状博物馆及中华剧院,沿平江道自西向东依次建设xx自然博物馆、xx美术馆、xx图书馆等建筑,形成南侧文化博览区;结合现状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和科学技术馆,在大剧院北侧建设xx阳光乐园,与湖面北侧的xx银河购物中心共同形成北侧商业娱乐区。

2.2.3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2.2.3.1项目建设内容

根据xx市发改委文件《关于xx市文化中心地下交通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的调整批复》(津发改城市[2010]1382号),文化中心地下交通枢纽工程的建设内容为:

地下交通工程(包括:

在乐园道与广东路交口西侧新建地铁6号线文化中心站,建筑面积14573m2;在友谊路东侧新建地铁10号线文化中心站,建筑面积16138m2;在友谊路东侧新建Z1线文化中心站,建筑面积30326m2;在尖山路xx四中东侧新建Z1线尖山路站,建筑面积41065m2;新建Z1线文化中心站至尖山路站地下区间隧道,长度1387m)及地下空间工程(包括:

地铁换乘连廊63028m2;机动车停车场16000m2;非机动车车场2200m2及配套公共设施用房7300m2)。

注:

项目地下交通工程的能源供应和能耗管理归属各线路负责,不在项目能耗管理和统计范围内。

项目专为文化中心提供交通服务。

项目主体工程用地呈不规则形状,东西长约450m,南北长约980m,总规划面积150136.76m2。

因为文化中心及周边区域工程的整体同步实施要求,所以地铁6号线文化中心站、市域快线Z1线尖山路站及两站之间的区间隧道也纳入项目的范围。

图2-3地下交通枢纽工程范围

2.2.3.2项目平面布局

1)地下交通工程

地铁5号线在靠近乐园道的越秀路西侧呈东西向设站;地铁10号线在银河广场西侧平行于友谊路设站;Z1线向南在原银河广场靠近xx博物馆处呈南北向设站,Z1线文化中心站北面与5号线站厅层相接,南面连接10号线站厅,从而形成一个工字型的三线换乘地下轨道交通枢纽,三个车站的旅客可通过Z1线地下一层站厅层实现站与站之间的换乘。

图2-4轨道交通线位图

2)地下空间工程

整个地下空间为一层,西边界退友谊路道路红线30m,北边界退乐园道道路红线20m、东边界退越秀路红线15m。

项目地下空间单层面积较大,所以通过设置中庭来增强地下空间的识别性。

地下机动车库设置于项目北侧,东临越秀路,北临乐园道,西接黄埔南路延长线。

该地下车库东南侧设置地下连接通道,从越秀路下沉段底下穿过,与东侧阳光乐园商业建筑的地下车库相连,实现两车库的错时共享。

车库入口位于黄埔南路延长线西侧,与地铁连廊设施的货运通道共用一个入口。

车库出口设在越秀路西侧,通过辅道接入越秀路,继而进入乐园道。

地下机动车库正上方设置半下沉式的公交首末站和大巴停车场,停车场西面靠近黄埔南路延长线一侧在-5m标高位置设夹层公交办公管理用房。

停车场出入口结合乐园道与黄埔南路延长线来布置。

非机动车库位于项目西北侧靠近乐园道,考虑到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将其设置在地铁连廊设施的上部夹层中,通过两部垂直楼梯直通地铁连廊设施。

配套公共设施用房主要为项目与银河购物广场提供能源保障。

将其布置在项目地块的东南侧,与阳光乐园商业建筑隔越秀路相望。

配套公共设施用房为地下一层,北接5号线站厅,西临Z1线。

图2-5项目核心区布置图

2.2.4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各主要建筑的面积详见表2-1。

表2-1项目主要建筑建筑面积

建筑部位

建筑面积

层数

规模

备注

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

一、地下轨道交通枢纽

1

10号线文化中心站

16138m2

-2F

新建

2

Z1线文化中心站

30326m2

-3F

新建

3

6号线文化中心站

14573m2

-2F

新建

4

Z1线尖山路站

41065m2

-2F

新建

5

Z1线文化中心站~尖山路站区间双延线

1387m

新建

二、地铁连廊配套设施

1

地铁连廊

63028m2

-1F

新建

2

越秀路通道

2328m2

-1F

新建

三、地下停车场

1

机动车停车场

16000m2

-1F

新建

2

非机动车停车场

2200m2

-1F

新建

四、配套公共设施用房

1

配套公共设施用房

7300m2

-1F

新建

总计

192958m2

项目地下交通枢纽工程包括:

Z1线、10号线和6号线的文化中心站,由于文化中心枢纽同步建设的需要Z1线尖山路站和Z1线文化中心站~尖山路站区间也包含在项目范围内,5号线文化中心站包含在xx地铁5号线工程中,不属于项目范围。

此外,地下交通枢纽工程中仅包含各地铁线的站点和区间的土建内容,能源消耗和使用管理划归各地铁线路,所以项目建设方案将重点介绍地下空间工程的建设内容和能源消耗管理。

2.2.4.1地下空间建筑工程

项目在银河广场下部(友谊路、乐园道、越秀路、xx博物馆北侧广场围合区域)新建地下一层空间结构,包括:

换乘连廊、机动车停车场、非机动车停车场、配套公用设施用房。

1)地铁换乘连廊

图2-6地铁连廊范围示意图

换乘连廊在原银河广场的地下,该工程为地下一层,平面布局呈不规则形,西边界退友谊路红线30m,外墙外边线长约495米;西北边界退乐园道红线20m,外墙外边线长约165米;北边界为地下机动车库墙中线;东南界为三线站厅层外墙中线;东边界退越秀路红线24m,并设通道,穿越越秀路与东侧商业建筑连接。

换乘连廊建筑面积6.30万m2,底板标高-9.0m,层高7m,面层厚0.6m;大部分空间顶板标高-2.6m,上覆土2.0m,连廊内部设置18m宽的通道主轴,以满足交通枢纽区域大量人流疏散及通行要求。

(以上标高均采用相对标高,0.00m相对于08大沽高程3.20m)

换乘连廊依托Z1线、5号线和10号线换乘站实现地下空间开发与多种交通模式的互惠双赢。

考虑文化中心地块整体商业的开发,预留商业通道至越秀路红线以东5m处,与东侧的乐园商业连接。

2)下沉式广场

结合地面景观项目设置三个下沉广场,下沉广场一位于友谊路及乐园道交口,是地面人流进入地下空间的主要途径。

图2-7下沉广场一示意图

此广场为半径48m的扇形,分为-3.000m和-9.300m两级台地,以自动扶梯与地面联系。

广场面积为2507.7m2,周围有一圈6m宽的回廊。

下沉广场二是地面人流换乘6号线或进入地下空间的主要途径,广场为半径19m的圆形,标高为-9.300m,通过垂直电梯、楼梯及自动扶梯联系地面广场。

广场面积为1086.9m2。

周围有一圈6米宽的回廊。

图2-8下沉广场二示意图

下沉广场三是整个广场的核心,靠近地铁5号线及Z1线夹角的地方。

图2-9下沉广场三示意图

它是联系5号线、Z1线进出站人流与地下空间的主要途径,广场为半径为30m的圆形,标高-9.300m,通过垂直电梯、楼梯及自动扶梯联系地面广场。

广场的面积为2752.5m2,周围有一圈6米宽的回廊。

项目地下空间工程包含一条宽度18m的地下主街道,它是联系东西两侧地下空间的纽带。

在这条商业主街的沿线设置了多个条形的下沉广场,在这条商业主街的两个重要节点分别设置了小型的下沉广场,利用向光性的心理作用来引导人们的前进方向。

3)共享大厅

在三个下沉广场所形成的区域的中心位置,设计了一个共享大厅,面积约为1600m2,净高6m,为大跨度空间。

顶部设计成玻璃采光顶的形式,该共享大厅是整个地铁连廊设施空间的中心,也是人流集散的重要节点区域,与三个下沉广场形成了三个节点围绕一个中心的平面布局。

4)商业连通道

越秀路商业连通道是连接地下交通枢纽与银河商业中心的重要纽带,是文化中心地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2-10流线组织图

该通道最宽处约36m,最窄处约为33.6m,总建筑面积约为2328m2。

在通道北侧设置汽车通道连接越秀路两侧的地下机动车库,中间为人行商业走道,在南侧设置小开间商铺,并在商铺南面设置能源中心管廊。

整条通道净高不低于3.5m。

5)地下停车场工程

地下停车场位于地块区域内北侧,包括机动车停车场和非机动车停车场。

靠近乐园道与越秀路交口(公交首末站及大巴停车场的地下部分)一侧设置为机动车停车场,建筑面积1.6万m2,靠近乐园道与友谊路交口一侧设置为非机动车停车场,建筑面积为0.22万m2。

图2-11停车场工程范围示意图

机动车车库面积为1.6万m2,车位数299辆,为地下一层,底板标高为-9.000m,顶板标高为-2.000m,上侧的覆土为2.0m,车库层高为6.4m,净高不小于3.6m,可以满足中型车的停车需求。

非机动车车库面积0.22万m2,共可停放非机动车约1500辆;位于地铁连廊西北的夹层上,夹层底板标高为-4.5m,顶板标高-0.6m,上侧的覆土为0.6m。

层高为3.9m,净高保证大于2.2m。

6)配套公用设施用房

项目空调系统利用地源热泵、冰蓄冷并辅助市政热网,实现该区域供冷、供热。

能源站为浅层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置于xx市文化中心地铁商业地下室内。

主要设备包括:

三工况水源热泵主机、双工况地源热泵基载机、蓄冰设备、融冰换热器、市政供热换热机组等。

能源中心设备用房布置在空间利用价值相对比较低的轨道交通枢纽东南侧,与阳光乐园商业隔越秀路相望,为地下一层,北接5号线站厅,西临Z1线,建筑面积0.73万m2。

图2-12能源中心工程范围示意图

2.2.4.2地下空间结构工程

项目地下空间工程包括除地下停车库、公交首末站及大巴停车场、能源中心用房以外的所有区域。

整个区域内总共有11处下沉式广场(矩形的8处、圆形的3处)。

地下空间的柱网基本为9.0m×9.0m,商业通道区域局部柱跨为9.0m×13.5m,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次梁体系,板厚400mm。

结构底板板厚1000mm,基础为筏板桩基形式;在下沉式广场的顶板缺失区,顶板周边设置孔边加强环梁,底板厚度为1200mm。

地下室外墙采用800mm厚钢筋混凝土墙。

2.2.4.3地下空间给排水工程

工程包括:

地下连廊内的给排水系统、地下连廊的消防系统。

地下连廊内的各项用水水源均为自来水;厕所内洁具的冲洗水近期采用城市自来水,远期采用城市中水;地下连廊内生产给水和消防给水分开设置单独计量。

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时间内发生一次火灾计。

地下连廊的污水及各类废水,采用分类集中的原则,由泵提升后就近接入市政污水管道。

地下连廊商业部分用水量标准按8L/m2营业厅面积·d计;餐饮部分用水量标准按25L/每顾客·次计;未预见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5%计。

消防废水量同消防用水量,冲洗排水量同冲洗用水量,结构渗漏水为1L/m2·d,敞开口雨水量按50年一遇暴雨重现期计算,集水时间5min,迳流系数Ψ=0.90。

表2-2生产生活用水量一览表

序号

用水类别

用水物量

用水量(m3)

备注

最大时

最大日

1

商业

30000m2

24

240

8L/m2营业厅面积·d

2

餐饮

3000人次

9.38

75

25L/每顾客·次

3

未预见水量

5.01

47.25

以15%计

4

合计

38.39

362.25

生产生活用水采用一路进水,生活用水引入管经水表计量后,主要供给地下连廊内盥洗水、厕所用水、清扫冲洗用水等。

厕所内洁具的冲洗水近期采用城市自来水,远期采用城市中水,单独布置供水管道。

卫生洁具采用节水型产品。

2.2.4.4地下空间电气工程

变配电系统(按10/0.4kV考虑)包含:

配电、照明、接地、变配电智能监控系统。

电力规划由电力部门综合考虑。

专用机房配备UPS电源。

1)供电电源及电压

项目地下一层设35/10kV变电站1座,设10/0.4kV分变电所3座,其中3#分变电站设在设35/10kV变电站旁,兼有35/10kV变电站所用变电站功能。

2#、3#10/0.4kV分变电所从35kV变电站10kV配电柜上各引2路10kV电源,各设2台1600kVA-10kV变压器。

1#10/0.4kV分变电所从35kV变电站10kV配电柜上引4路10kV电源,设4台1000kVA-10kV变压器。

4#变电站为公交首末站专用变电站,电源直接由当地电力部门10kV开关站引来。

采用2台315kVA-10kV变压器。

各变电站内变压器运行方式为两常用,变压器平时负荷率为75%,当一台变压器因故停电时,通过切除大部分三级负荷,另一台变压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