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普法宣传.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63276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普法宣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学生普法宣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学生普法宣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学生普法宣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学生普法宣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生普法宣传.ppt

《中学生普法宣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普法宣传.ppt(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生普法宣传.ppt

引言英国著名思想家温斯坦莱说过:

”假如有很好的法律,但人民不了解它们,这对共和国来说就像没有任何法律一样糟糕。

”我们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要想不走错路,必须铺设好自己的人生轨道,这就是要注意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否则,便会因为不知法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如今法律在一个人生活中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不懂法律知识的人叫做“法盲”,法盲在生活中容易吃亏,在工作中容易碰壁。

一个人必须先懂得一些法律的基本知识,才能将法律作为武器来保护自己。

如今,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很多:

可以学习专业的法律书籍,可以直接向法律专业人士咨询。

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学习一点法律知识并不困难。

我们现在是中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可能在这个阶段学习所有的法律知识。

但是作为青少年,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权利,当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你知道怎样去维护它,这些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法律与纪律违纪、违法与犯罪宪法反分裂国家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1、法律1)什么是法律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其目的在于维护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它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人人必须遵守。

我国法律运用各种手段在调整人民内部关系、扩大人民民主、保护人民利益的同时。

对各种敌对势力实行专政,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法律与纪律2、纪律什么是纪律纪律是指由各党派、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制定的,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

各党派、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为了规范自己的工作人员,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教学科研秩序,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等要求他们遵守。

法律与纪律法律与纪律3、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异异1)制定机关不同纪律是由党派、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制定的,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2)约束对象不同纪律约束的是本组织内部人员,而法律则约束的是社会上所有的公民;同:

同:

遵守纪律是遵守法律的前提,不愿遵守纪律的人,任其发展就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违纪、违法与犯罪1违纪行为。

什么是违纪,我想同学们是很清楚的,违反中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比如违反听课或者自习纪律,违反宿舍纪律,违反考试纪律等等,都属于违纪的范畴。

对此类违纪行为,我们适用学校的校规校纪进行处罚,比如因打架、作弊等被处分就属于此类情况。

违纪、违法与犯罪2违法行为1)概念一切不符合法律要求的,超出法律所允许范围的危害社会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首先,违法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

其次,违法是一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违纪、违法与犯罪2)违法行为的表现形式民事违法(民事责任)刑事违法(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政责任)我们这里主要讲的是行政违法指违反现行的行政法律、法规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行为。

例如:

打架斗殴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

案例与分析:

案例与分析:

18岁学生王某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嘻嘻哈哈,又说又闹,扰乱课堂秩序。

班长上前制止,他不仅不听,反而拿起凳子向班长头部砸去,致使班长受重伤在被送往医院的路上死亡。

从纪律方面看,王某不遵守课堂纪律,影响十分恶劣,应受到纪律处分。

从法律角度看王某违反了我国刑法的规定,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权,构成故意杀人罪,最后被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可见违反纪律和违反法律只有一步之遥。

这就要求我们青少年应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修养,遵守纪律,养成好习惯,做一名好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违纪、违法与犯罪3、犯罪案例分析:

原哈尔滨市某中学学生张某某,在校期间,不好好学习,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多次被班主任老师批评。

张某某不思悔改,反而对班主任老师怀恨在心。

一天,他与老师在路上相遇,即拿起砖头,连续向教师的头部砸去,致老师受重伤。

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张某某有期徒刑三年。

我们说张某某的行为触犯了法律,是犯罪行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违纪、违法与犯罪1)概念及特征犯罪就是违反刑法并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具有以下特征:

a、犯罪是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就不是犯罪行为。

例如,某乙是某中学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平时在学校不遵守纪律,班主任老师甲便把他在学校的表现告诉了他的父亲,他父亲在气愤之下打了他两个耳光,他一时想不开自杀了。

班主任老师甲的行为就不是犯罪。

因为教师将学生在校表现告诉家长的行为不具有任何危害性。

违纪、违法与犯罪b、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特征。

违法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所有的违法行为都是犯罪。

当此人的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比较大,触犯了刑法,就是犯罪。

-常见的具体犯罪有:

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抢劫罪、盗窃罪、聚众斗殴罪及寻衅滋事罪等。

违纪、违法与犯罪2)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主刑共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

附加刑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

它既可随主刑附加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

附加刑有三种;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宪法法规规规规定定定定了了了了国国国国家家家家的的的的制制制制度度度度、根根根根本本本本任任任任务务务务及及及及一一一一系系系系列列列列基基基基本本本本制制制制度度度度,集集集集中中中中反反反反映映映映了了了了特特特特定定定定国国国国家家家家政政政政治治治治力力力力量量量量对对对对比比比比关关关关系系系系,具具具具有有有有最最最最高高高高法法法法律律律律效效效效力力力力,是是是是国国国国家家家家根根根根本本本本大大大大法法法法,是是是是一一一一切切切切组组组组织织织织和和和和个个个个人人人人的的的的根根根根本本本本活活活活动动动动准准准准则则则则,是是是是国国国国家家家家法法法法律律律律体体体体系系系系中中中中的的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组成部分。

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1111、权利权利权利权利平等权平等权平等权平等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禁止差别对待。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禁止差别对待。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禁止差别对待。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禁止差别对待。

政治权利政治权利政治权利政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企业、游行示威;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企业、游行示威;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企业、游行示威;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领导职务。

事业单位、人民团体领导职务。

事业单位、人民团体领导职务。

事业单位、人民团体领导职务。

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权:

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可侵犯;住宅安全权;:

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可侵犯;住宅安全权;:

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可侵犯;住宅安全权;:

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可侵犯;住宅安全权;通信自由与通信秘密法律保护。

通信自由与通信秘密法律保护。

通信自由与通信秘密法律保护。

通信自由与通信秘密法律保护。

社会经济权利社会经济权利社会经济权利社会经济权利:

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退休人员生:

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退休人员生:

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退休人员生:

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

活保障权。

活保障权。

活保障权。

文化教育权文化教育权文化教育权文化教育权:

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受教育权;文化权利监督权:

批评监督权:

批评监督权:

批评监督权:

批评、建议权;控告检举权;申诉权、建议权;控告检举权;申诉权、建议权;控告检举权;申诉权、建议权;控告检举权;申诉权其中即是权利又是义务的:

其中即是权利又是义务的:

其中即是权利又是义务的:

其中即是权利又是义务的:

受教育权、劳动权受教育权、劳动权受教育权、劳动权受教育权、劳动权2222、义务义务义务义务(1111)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222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宪法和法律;(333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444)依法服兵役;)依法服兵役;)依法服兵役;)依法服兵役;(5555)依法纳税;)依法纳税;)依法纳税;)依法纳税;反分裂国家法反分裂国家法第二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第四条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

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第八条“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依照前款规定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和组织实施,并及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九条依照本法规定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并组织实施时,国家尽最大可能保护台湾平民和在台湾的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正当权益,减少损失;同时,国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在中国其他地区的权利和利益。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就是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尚不够刑事处罚,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

其主要内容包括:

扰乱公共秩序行为。

如:

结伙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造谣惑众,煽动闹事的;妨害公共安全行为。

如:

非法携带、存放枪支、弹药或者有其他违反枪支管理规定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反爆炸、剧毒、易燃、放射性物品管理规定,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弹簧刀或者其他管制刀具的;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

如:

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侵犯公私财物行为。

如:

偷窃、骗取、抢夺少量公私财物的;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的。

违反消防管理行为。

如:

在有易燃易爆物品地方,违反禁令,吸烟、使用明火的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

如:

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损毁公共场所雕塑,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故意损毁、擅自移动路牌、交通标志的,故意损毁路灯、邮筒、公用电话或其他公用设施,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赌博或者为赌博提供条件的;制作、复制、出售、出租或者传播淫书、淫画、淫秽录像或者其他淫秽物品的。

案例分析某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赵某,一个星期天,他的父母外出,只有他一人在家,无意之中翻弄电话号码簿,看到火警电话“119”,即拨打“119”称某商店起火。

消防队火速赶到现场,却发现该商店平安无事。

事后,公安机关在电信局的帮助下,查明是赵某所为。

赵某谎报火警,就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应受到治安处罚。

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种类有警告、罚款和拘留。

警告是公安机关对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人提出告诫并责令其改正的治安处罚方法。

它是一种较轻的处罚方法。

罚款根据情节轻重,公安机关可以处以违法人1元以上到5000元以下不同数额的罚款。

拘留又叫治安拘留或行政拘留,拘留的期限为一日以上,十五日以下。

杜绝不良行为,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