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繁育育肥屠宰产业化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3173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15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肉牛繁育育肥屠宰产业化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肉牛繁育育肥屠宰产业化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肉牛繁育育肥屠宰产业化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肉牛繁育育肥屠宰产业化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肉牛繁育育肥屠宰产业化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肉牛繁育育肥屠宰产业化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肉牛繁育育肥屠宰产业化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牛繁育育肥屠宰产业化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肉牛繁育育肥屠宰产业化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肉牛繁育育肥屠宰产业化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肉牛繁育育肥屠宰产业化示范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合作社肉牛繁育育肥屠宰产业化示范建设项目

1.1.2项目性质:

新建

1.1.3项目单位:

****合作社

1.1.4项目依托单位:

**********研究所

1.1.5项目建设地点:

新疆****镇

1.1.6项目建设期限:

3年(2011年~2013年)

1.1.7项目建设方案

新建优质肉牛繁育场方案:

新建牛舍5栋(其中生产母牛和后备母牛舍3栋,青年母牛舍1栋,母犊牛舍1栋),每栋牛舍面积(120×10.74)1288.8m2,每栋可存栏200头,合计6444m2。

新建优质肉牛育肥场方案:

新建育肥牛舍13栋,每栋存栏200头,设计最高饲养量为2600头。

每栋牛舍面积(120×10.74)1288.8m2,合计16754.4m2。

新建肉牛繁育场附属建筑物和构筑物:

大门2个、消毒室2个,各20m2、兽医室100m2、配电室20m2、地磅房10m2、地磅棚20m2、草料棚8000m2、水槽、补饲槽40个、运动场86400m2、青贮窖13000m3、消毒池1个、排污池2000m3、糟粕粪污池300m3、运动场围栏3600m、场内净道和污道10000m2、绿化造林150亩。

新建肉牛屠宰加工厂方案:

主要生产车间:

待宰圈300m2、屠宰加工间1000m2、急宰间200m2、分割肉加工间800m2、骨血粉加工间200m2、冷库800m2、制冷机房200m2等,合计3500m2。

辅助生产车间:

配电室80m2、输水泵房60m2、污水处理站300m2、机修间100m2、锅炉房300m2、车库160m2、门卫室10m2,合计1010m2。

构筑物:

循环水池60m3、清水池200m3、沥青路面2500m2、水泥地坪2000m2、大门1个、绿化10亩。

新建公用工程方案:

综合办公楼一幢,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占地250平方米。

宿舍楼1栋,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占地400平方米。

值班室、库房、车库、餐厅、澡堂、配电室、变电室、值班室、配水房等公用房屋建筑合计530m2。

水暖管道土方工程1800米、供电线路架设300米。

道路主要为沥青路面,主干道宽5米,长1600米,路面总计8000平方米,设计承压能力40吨。

车道、次道总长450米,宽4米,路面占地1800平方米,设计承压能力30吨。

车场、篮球场、办公室、宿舍前为水泥地面,占地1500平方米。

围墙800米。

水井两眼,建于南部绿化区,井深150米,出水量以80立方米/小时计,配建20米高,容积800m3的水塔1座。

1.1.8项目产品方案:

达产年育肥屠宰牛10000头,年产分割牛肉1400吨(其中高档牛肉280吨,中档牛肉270.2吨,普通牛肉355.6吨,其他牛肉494.2吨),牛头、蹄、下水10000副,血骨粉1000吨,牛皮10000张,牛粪10000吨。

达产年饲养量达到760头,其中生产母牛保持在500头,年培育出售青年牛278头,年培育出售种公牛20头,年淘汰牛130头(育肥后屠宰)。

1.1.9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总投资为7680.09万元,其中:

建设投资5580.2万元,建设期利息159.25万元,流动资金为1940.68万元。

1.1.10资金筹措方案

申请中央财政资金2000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200万元,商业银行长期贷款1500万元,企业自筹建设投资2039.45万元,自筹流动资金1940.68万元。

1.1.11贷款偿还方案

本项目长期贷款利率按照6.5%计息,贷款期限10年,从达产期开始还款,分5年按等额还本利息照付方式归还贷款。

1.1.10主要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财务净现值(8%):

6594.75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21.35%;静态投资回收期:

6.71年;动态投资回收期:

8年(以上均含建设期)。

投资利税率:

14.52%;投资利润率:

14.52%;销售收入利润率:

15.26%;总成本利润率:

18.0%,盈亏平衡点41.51%。

1.2项目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食品卫生法》和《环境保护法》

2、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

3、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

4、国家计委以计办投资[2002]15号字文件出版发行的《可行性研究指南》

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第三版)。

6、《***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3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1.3.1综合评价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畜牧业结构的调整和大力推动节粮型、营养型畜牧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新疆肉牛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符合国内外肉牛业发展的趋势。

本项目通过肉牛细管冻精配种技术推动肉牛品种改良和促进优质高档肉牛的大力发展。

因此,项目产品不仅具有巨大的现实市场空间,而且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项目建设将带动养牛业、种植业(牧草、饲料)、加工业(饲草、饲料、肉品)发展;促进包装、运输、皮革加工、生物制肥业发展。

增加就业人员,对发展当地经济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的实施,同农牧民种植养殖联系密切,通过农户、企业、市场的产业化联动,将有效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

1.3.2结论

该项目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发展目标,项目技术方案可行,市场前景看好,资源条件优越,场址选择适宜,设备与工程方案成熟,比较优势明显。

应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项目实施有技术保障。

通过财务经济分析,各项经济指标都很理想,经济效益好,且盈亏平衡点低,抗风险能力强。

财务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良好。

项目可行,建议立项实施,尽快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规划设计与施工图设计,早日建成投产。

1.4问题与建议

由于养殖项目面临较大的疫病威胁,项目建设具有一定风险。

建议项目单位统筹规划、精心布置,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计划,积极采取防范对策,规避、转移和控制风险,加大优质牛肉生产科技含量,扩大优质牛肉市场销售范围,减少市场风险影响。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畜牧业是新疆的传统产业,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畜牧业产值在大农业中的比重依然偏低,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大力发展。

新疆作为我国土地面积最大的农牧业省区和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畜牧业已成为农业生产中最具特色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之一。

目前在新疆依靠种植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潜力已十分有限,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最佳选择之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观念、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整个农畜产品市场需求呈现特色、优质和多元化的竞争态势。

新疆优质、多样化的畜产品一方面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条件和优势,另一方面也符合当前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变化的现实需求。

为此,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审时度势,突出特色,面向市场,科学决策,在积极推进棉花、粮食、林果和畜牧业“四大基地”建设的基础上,确立围绕畜牧业调整农业结构的战略构想,并将畜牧业发展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区域农业发达程度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将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推动畜牧产业升级的重中之重,以期通过大量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尽快做大做强新疆畜牧产业,巩固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地位,并示范和带动农牧民持续增收和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这是本项目实施的宏观背景。

畜种良种化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前提,也是决定畜牧业竞争力的关键。

但是,目前新疆养牛业发展却表现出良种化程度较低、农牧民购买良种牛成本高、饲养量与优质肉、奶产品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新疆畜牧产业、尤其是后续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据统计,截止2009年,新疆牛存栏数为336万头,良种牛仅占全疆牛存栏总数的42.62%,而发达国家牛群的良种化程度多在95%以上,差距很大,单体生产力水平低,肉、奶产品供应缺口较大,广大农牧民尤其是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养殖良种畜的愿望强烈。

可见,新疆牛的良种化程度与其广大农区发展优良奶、肉牛养殖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产品开发优势不相适应,并与新疆牛奶、牛肉的广阔市场前景和潜力以及农牧民对良种畜的巨大需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因此,按照产业化的运营模式,利用冻精冷配、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和手段,扩大优良畜种肉牛头数和畜群规模,提高牛群的良种化水平和科技含量,已经成为提高新疆养牛业市场竞争力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与此同时,肉牛的屠宰与加工水平和乳品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

全区虽然有一些肉品加工企业,但加工能力小,还没有形成品牌,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品优势,仅仅停留在出售鲜活家畜的层面上,农牧民所获甚低。

为解决新疆肉牛良种化程度及生产力水平偏低,优质肉制品供应缺口较大与农牧区积极发展肉牛育肥资源优势和产品开发优势不相适应的矛盾,满足新疆牛肉的广阔市场需求和潜力以及市场对良种畜的需求,提高肉牛养殖业的科技含量、产品质量和综合效益,提出了“****肉牛养殖合作社肉牛繁育育肥屠宰产业化示范建设项目”。

旨在通过建设优质肉牛繁育、屠宰加工、市场销售项目,生产优质牛羊产品,实现肉牛产业化发展。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膳食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营养全面和安全的动物性食品已有较强的追求。

在近年来禽肉和蛋市场价格低迷、销售疲软的情况下,牛羊肉价格稳步攀升,销路不断扩展。

反映出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预示着良好的市场前景,这为我国农业结构向养殖业方向调整提供了契机。

同时,由于我国是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一直是国家保持高度警惕的首要问题。

近20年来,国家一直提倡发展节粮型畜牧业,鼓励农牧民发展牛羊养殖,力求通过这一方式的转变,降低肉猪和肉鸡的饲养量,节约更多的粮食,确保国家平稳运行。

而本项目非常符合国家这一方针。

2.2.2新疆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需求

目前农牧区的肉牛养殖方式传统,农区主要以家庭副业式饲养为主,牧区在很大程度上仍未摆脱“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专门化肉用牛品种缺乏,良种比例低,生产水平不高;②饲养管理粗放,养殖规模小,布局分散,饲养水平低;③基础母牛存栏少,生产技术体系不规范,符合加工企业标准的牛源少;④产业链短,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弱。

优质高档牛肉生产技术未在生产推广应用,高档牛肉少;⑤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限制了传统肉用牛产业的发展。

由于受上述诸多因素的制约,致使新疆肉用牛养殖停留在一个低水平、低附加值和低效益生产阶段。

据统计,全国肉牛平均胴体重为140.7kg,与国际平均水平200kg相比相差约60kg,仅为肉牛业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40%左右。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思路的确立,传统粗放的养殖方式已渐渐不能适应现代畜牧生产需要。

因此,如何利用新疆特有的畜种资源,生产优质高档牛羊肉,创建新疆牛羊肉优质品牌,带动新疆畜牧业和优势畜产品产业的整体发展,提升新疆畜牧业生产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以及农牧民经济收入是非常重大的和关键的课题。

2.2.3新疆加快建立外向型畜牧产业经济的需求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国家已将新疆作为今后中西部地区在科技发展能力建设方面重点支持、大力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省区之一,以增强新疆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

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给新疆畜牧业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新疆和8个国家接壤,已经开放了28个通商口岸,欧亚大陆桥的贯通及东亚、中亚、阿拉伯国家、欧洲的地区经济复苏,为拉动新疆优质牛肉生产销售产业化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及外部环境。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解决国内及新疆部分肉食市场需求,发挥新疆及中亚肉品基地作用,为牛肉屠宰加工企业提供大量优质牛源,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成商品,创建牛肉生产知名品牌。

2.2.4新疆建设优质肉品生产基地的战略需求

新疆是我国第二大牧区,具有发展优质、清真牛羊肉的资源、区域和传统优势,由于少数民族的风俗和饮食习惯,每年对牛羊肉的需求量大,市场竞争力强。

但长期以来,新疆牛羊肉生产仍停留在“原料型”的低附加值水平上,产品仅立足于本地低级消费市场,没有建立精深加工和销售体系,使新疆所具有的资源优势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经济优势,但其内在的发展潜力巨大。

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已将新疆列为优质肉品生产基地,这是新世纪新疆畜牧业生产和产业化发展的契机。

本项目的选择和确定也为新疆加快实现优势资源转换的一个重要的战略转折点。

2.2.5草原牧区经济发展和牧民增产增收的需求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畜牧业生产水平不高、农牧民收入低、生活水平低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新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在新疆,特别是**地区十分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当地政府在基础条件建设、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近几年通过牧民定居、草场封育、轮牧等措施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在坚持草原畜牧业与农区畜牧业并重原则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农区饲养量,以市场为导向,种养结合为基础,积极调整畜群结构,坚持饲草料基地建设、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牧民定居、扶贫开发相结合,切实改善和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可实现传统畜牧业由粗放经营向可持续的现代畜牧业生产的转变。

2.3项目建设可行性

2.3.1自然资源优势

新疆具有自然资源及环境质量的组合优势,新疆深处欧亚大陆腹地,地域辽阔,南北跨越了十五个地理纬度,境内既有达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又有低于海洋面155米的吐鲁番艾丁湖,垂直分异规律显著,地形地貌、气候类型、植被类型丰富多样。

新疆山区草地毛面积达2933.3万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41%。

三大山系及山区面积占全疆总面积的39.5%,新疆大小径流700余条,其中大中型河流就有120余条,河流源之山区,孕育滋润了平原绿洲,全疆较大的绿洲有50余个,这种山地与平原,河流与绿洲,既是一个完整丰富的生态构成体,又是绿洲分隔、自成体系的生态和生产单元。

加之绿洲之间有沙漠或不毛之地的戈壁相隔,因此它的生态多样性、生态独立性、生态稳定性和生态安全性等多种因素的组合优势,都是发展现代畜牧业非常理想的地域。

这种环境质量和特征,对发展现代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业,发展优质肉牛肉羊是非常理想的外部条件。

山区草原绿色覆盖,远离尘嚣、远离工业污染、远离人居废弃物污染,成为最优异的优质畜产品产业开发的区域。

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达1170万人,占新疆(2005年)总人口的60%左右。

在农牧区绝大部分由少数民族经营畜牧业。

新疆的牛羊肉、乳、毛等产品,对国内外的伊斯兰民族的生活消费市场具有独特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多年来中东石油富国对新疆的优质牛羊肉产品的需求非常迫切,同时清真食品在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社会认同感。

清真餐厅和清真专柜在星级酒店和大型超市占有重要地位。

这种清真食品与人文社会环境优势是新疆独有的,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价值。

此外,作为全国最具开发潜力的耕地储备大省,国家已经在“十一五”期间,纳入大规模水土开发的重点区域,在“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中,新疆列为重点开发区(新疆北部地区)“建设我国粮食战略接替区”。

作为国家粮食战略接替区,大规模的水土开发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农业及生态农业的原则,要保证干旱荒漠区的新垦土壤生态优化和持续高效,又必须坚持三元种植结构(粮、经、草)。

因此可以预言,伴随着大规模粮食基地的开发建设,新疆的人工草地将同步基地化、规模化的发展,而这又正是现代新型草产业及基地化的肉牛肉羊及细毛羊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

2.3.2品种资源优势

新疆的肉牛肉羊多属地方优良品种,如新疆褐牛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品种之一,阿勒泰羊和多浪羊具有产肉高、多胎等性能。

从牛羊的品种资源上看,都深深地铭刻着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的烙印。

按培育品种和地方良种两大类区分,培育品种几乎全部出自于草原牧区,而地方良种则绝大部分源于典型的种植业历史悠久的农耕区域,都是发展现代畜牧业非常理想的地域。

2.3.3产业发展优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

“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和发展现代大农业的有利条件,大力推进棉花、粮食、特色林果和畜产品四大基地建设”。

“积极推进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新疆绿色畜产品发展,使之成为新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

从而确立了新疆成为生产优质牛羊肉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新疆涌现出一大批龙头企业在牛羊肉屠宰、分割、包装、销售、贮藏保鲜、精深加工方面,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产业链联结方式和“产前、产中、产后”和“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2.3.4政策支持

根据国家“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和科技发展规划、国务院32号文件、温家宝视察新疆的讲话。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新疆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计划纲要;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疆畜牧业若干问题的决定》;自治区畜牧业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都提到大力发展新疆畜牧业,特别是草食动物的发展。

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产业发展,多次以文件和会议形式加大发展优质牛羊肉宣传力度,统一思想,并采取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在技术上、物质投入和金融信贷政策保障等方面给予优惠。

如2005年在自治区畜牧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产品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产业化、生产者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原则来发展畜牧产业,把畜牧业打造成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第三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3.1市场供需现状分析

3.1.1国外市场供应现状

根据美国农业部农业市场研究局(AMS)报告显示,2008年1月1日统计,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牛羊存量小幅下降,同比减少,对牛羊肉市场供给造成一定压力。

由于全球经济情况,2008年初美国牛羊肉进出口延续07年底贸易状况。

2008年2月美国共进口牛肉31.2亿镑,同比增长2.4%;共出口牛肉16.7亿镑,同比增长16.7%。

其中,美国从墨西哥共进口育肥牛4.05万头,同比增长26.7%;从加拿大进口活牛数量将持续增长;向墨西哥出口母羊1.35万头,同比减少17.3%。

在批发价格方面,2008年1月去骨牛肉(90%新鲜)平均批发价格为139.75美元/英担(1英担=50.8kg,下同),比12月提高4.29%,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12%。

进口去骨牛肉(90%冷冻)全年平均批发价格为136.15美元/英担,比12月提高5.4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40%。

美国东海岸精选羊肉平均批发价格为215.00美元/英担,比上月上涨了0.36%,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4.26%。

欧盟牛羊肉价格均上涨。

由于牲畜疫情的有所缓解,2008年1月至2月欧盟牛羊肉价格上涨。

根据欧盟网站最新数据显示,1月欧盟牛肉价格持续上涨8周,1月27日价格突破3000欧元/吨,2月24日价格达到3137欧元/吨,比上年同期上涨了6.88%。

我国牛羊肉价格保持持续上涨趋势。

根据农业部批发市场价格监测,2010年羊肉主产区(包括山东、新疆、河南、河北、内蒙古、四川、江苏等)平均价格为30元/千克,2010年第4季度平均价格为32元/千克,主销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广东等)2010年平均价格为30元/千克,第4季度平均价格为31.41元/千克。

而新疆2010年牛羊肉价格平均在37元/千克,到2010年第四季度上涨到40元/千克,比主产区平均价格分别高出23%和26%。

2010年12月初新疆牛肉价格平均为40元/千克,北京为25元/千克,内蒙古为29.5元/公斤,山东为29元/公斤,河南为27元/千克。

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牛肉价格的涨幅都超过羊肉价格。

我国牛肉出口量为2183.94吨,同比减少19.84%;出口额为789.58万美元,同比增加47.72%。

牛肉主要出口到我国香港地区、约旦和科威特,合计占牛肉出口总额的77.22%。

主要出口省区为:

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和湖南,出口额合计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0.39%。

牛肉进口量为424吨,同比增加7.65倍;进口额为171.26万美元,同比增加5.41倍。

牛肉进口来源国主要为澳大利亚,进口额为112.49万美元,占我国牛肉进口总额的65.68%。

羊产品进口大于出口,呈现较大贸易逆差。

羊产品出口进口均有增加,2008年1月份,我国羊产品出口额为572.82万美元,同比增加3.64%;进口额为1029.87万美元,同比增加1.24倍。

3.1.2国内市场需求现状

牛羊肉素来是我国各族人民所喜食的肉类之一。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营养与口味成为人们所要求的方向,使用牛羊肉做成的各种美食已成为人们消费的热点,一饱口福的同时又获得了丰富的营养,而又不必担心摄入过多的胆固醇。

消费的急增极大地剌激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从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看,我国肉类产品市场消费结构中,猪肉比重较大,牛羊肉所占比重仅为5.5%。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逐步转变,牛羊肉消费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优质牛羊肉开发前景看好。

首先从国内市场情况看,随着扩大内需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肉品方面已不再过度集中在猪肉上,而是需要更多的牛羊肉。

其次是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兴起,诸多旅游景点对牛羊肉,特别是优质牛羊肉的需求与日俱增。

3.1.3新疆市场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牛羊养殖业已成为新疆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新疆的牛羊肉产量在肉类产量中占有较高的比重。

2009年,全疆牛肉总产量33.8万吨,占全疆肉类总产量的29.31%;羊肉总产量43.77万吨,占全疆肉类总产量的37.96%。

但是,新疆的牛羊肉价格一直处在高位运行,2010年新疆牛肉价格在40元/公斤。

在2011年初召开的人代会上代表们强列呼吁要加快新疆牛羊肉生产步伐,增加供给,控制肉价。

尽管我国肉牛肉羊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但由于养殖方式传统,农区主要以家庭副业式饲养为主,牧区在很大程度上仍未摆脱“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

另外,专门化肉用牛羊品种缺乏,良种比例低,生产水平不高;饲养管理粗放,养殖规模小,科学饲养水平低;生产技术体系不规范,符合加工企业标准的牛羊源少;优质高档牛羊肉生产技术未在生产推广应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限制了传统肉用牛羊业的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致使我国肉用牛羊养殖停留在一个低水平、低附加值和低效益生产阶段。

新疆是全国畜牧业大区之一,畜牧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虽然新疆畜牧业发展较快,但与发达省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从现实情况来看,新疆畜牧业发展仍处在畜种结构和良种推广的转型阶段。

牛羊品种以及综合养殖技术落后,致使个体生产力较低,肉品质较差,生产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疆肉品加工业的发展。

3.2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3.2.1国内外市场需求现状

尽管我国牛羊肉产量增长较快,且呈价格与产量并行增长,但仍然满足不了国内市场需要,出现牛羊肉短缺,特别是高档牛羊肉更为短缺。

近几年,我国每年还要从国外进口一些优质牛肉用以满足国内高级宾馆、饭店和一部分高收入阶层消费。

预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内牛羊肉市场仍将畅销不衰。

国际上欧洲国家、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国进口牛肉量较大,每年的市场需求量约为200万吨。

3.2.2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牛肉消费量不断提高。

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牛肉3.56kg,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牛肉0.68kg,分别比2000年增长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