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2861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内蒙古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内蒙古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内蒙古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内蒙古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内蒙古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内蒙古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

周兴杰

①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改变了文艺的存在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欣赏习惯。

“文学终结论”尚且余音未绝,又有学者提出了“粉丝能不能替代知音”的疑问,引发热议。

②“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

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音”。

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不操,以示痛悼。

由此可知,“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

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为幸。

18世纪美学学科形成之初,为解决“趣味无争辩”的难题,休谟也推崇批评家来提供“趣味和美的真正标准”。

可见,“知音”的趣味早已渗透到经典艺术标准当中。

因此,“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③而“粉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

在最直接的意义上,“粉”或“粉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

如果仅在“爱好者”的意义上来使用的话,那么说“我是莎士比亚的粉”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

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

需要指出的是,大众文化在使用中的确具备活跃的意义再生产功能,而且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雅艺术的美学旨趣。

因此,可以明确,“粉丝”的欣赏和“知音”的欣赏对比,它首先是一个趣味差异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

④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

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

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

20世纪80年代,有人用“金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

结果读者去芜存菁,终使各式“金庸”尽数淘汰。

有趣的是,金庸晚年按“经典”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不想费力不讨好,竟遭众多“金迷”抵制。

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

但粉丝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

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⑤粉丝欣赏要求突破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

粉丝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T恤、玩偶等等。

如此,粉丝将文化工业提供的资源带入其日常生活实践,并在使用中完成文本意义的重新组装。

与此不同,“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提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⑥伴随积极的参与,粉丝的生产力也释放出来了:

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而是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数量庞大的、五花八门的新文本,如网络同人小说、模仿秀及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唱和MTV翻拍等,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地步。

而“知音”呢,他们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类型的新文本。

⑦由此可见,“知音”和“粉丝”不能相互替代。

但是,将“粉丝”与“知音”并置,能建构一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使我们可以借此反观二者。

二者并非没有相通之处,那就是不管接受什么类型的作品,都得有以文本辨识为基础的热爱。

如果有了这份热爱,知音与粉丝未必是不能沟通和相互接受的。

基于此,笔者以为可以提倡“知音型粉丝”和“粉丝型知音”,来构建这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

(选自2017年3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节) 

1.下列对于“知音”和“粉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粉丝”对特定文本具有敏锐的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他们的辨别方式具有主观随意性。

B.“知音”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内涵,提炼出创作主旨。

C.“粉丝”具有强大的生产力,他们能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的新文本有的能与原作相媲美。

D.“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知音式文艺批评的旨趣更理性、客观,因此,比“粉丝”欣赏具有更高的品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引用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目的就在于阐述作为“知音”,接受者能准确把握作品主旨,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

B.文章第②③段阐述了“知音”和“粉丝”各自的来历、内涵和大众的评价,让读者明白两者是不同文艺种类的接受者。

C.为使读者对“知音”和“粉丝”有进一步的认识,文章第④⑤⑥段分别从文本辨识力、参与方式和文本生产力等方面加以详细阐述。

D.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效果;形象贴切的比喻,使论述更加生动透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知音”与创作者在生活中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接受者希望能成“知音”,创作者希望能有“知音”。

B.粉丝欣赏具有强烈的参与性,与欣赏原作本身相比,他们只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产品。

C.金庸晚年按“经典”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可见作为大众文化的“金庸武侠小说”其审美价值不高。

D.“知音型粉丝”可以将之理解为把“知音”的视角带入大众文化欣赏中,力求将欣赏的快乐建立在文本辨识的基础上,进而修正那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过于随意的辨别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50万美元的阳光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栋海边花园楼房里,住着一位孤单的老人贝蒂·哈里斯太太。

她不愿去养老院,而唯一的亲人——侄子哈特已经一个月没来看望她了。

满屋的灰尘,每天只喝两顿稀粥,好久没见过明媚的阳光,贝蒂·哈里斯太太的生活渐渐陷入了绝境。

她时常躺在床上叹息,感觉自己快油尽灯枯了。

一天下午,有人敲门。

贝蒂吃力地爬起来,摸索着开了门。

站在门外的不是侄子哈特,而是一个笑意盈盈的陌生女人。

“太太,您好!

我叫珍妮,和丈夫刚搬过来,住在您对面的楼里,以后请多多关照!

”珍妮热情地自我介绍。

蓬头垢面的贝蒂冷漠地应了一声,随即关上了门。

她对外界的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是新邻居。

因为她觉得自己可能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让贝蒂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珍妮又来敲门。

“太太,能把您的窗户打开吗?

我们想借点阳光。

”珍妮委婉地提出请求。

“我的窗户挡住你们的阳光了吗?

”贝蒂有些生气,斜眼看着这个故意来找茬的珍妮。

“是的,太太,您看,您的房子挡住了我家的窗户。

如果您不开窗,我们的房子就照不到阳光。

”珍妮无奈地摊开双手,笑意依然。

珍妮住的楼房低矮,只有借助贝蒂家的窗户才能享受到阳光的温暖。

之前的住户曾经找贝蒂交流过这些,可都被她冷冷地回绝了。

但珍妮不一样,她笑容明净,性格温柔,言谈和善,令人怜惜。

“哦,好吧。

我行动不便,你自己进来开窗户!

”贝蒂回头看看自家凌乱的房间,有些不好意思。

“太太,如果您不介意,我来帮您收拾房间吧。

”担心贝蒂不接受“施舍”,珍妮抢在了贝蒂前面补充道,“就当是对您借给我家阳光的回报。

珍妮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把贝蒂的房间里里外外都拾掇得整洁如新,还让丈夫帮贝蒂修整了花圃。

看着透过火焰木树洒在窗台上摇曳的阳光,贝蒂眼里露出了少有的喜悦,原先萎靡的状态明显改变。

“原来阳光也会跳舞,谢谢你!

”她向珍妮表达了真诚的谢意。

珍妮看着脸上溢满阳光的贝蒂,会心地笑了。

一天早上,贝蒂喝了点粥,便坐在花园的木椅上晒太阳,珍妮走过来跟她聊天。

阳光下,贝蒂碗里剩下的一点粥越发显得清亮。

珍妮有些难过,她稍思片刻,说道:

“太太,我还想借下您的阳光。

”“又有哪遮住您了吗,夫人?

”贝蒂有些疑惑。

“我和丈夫以前有个习惯,喜欢在阳光下用餐,您看我们家餐厅根本没有窗户,能借您的阳光用餐吗?

”珍妮指了指自家的餐厅。

丈夫去世,亲人离弃,虽然住在宽大的房子里,贝蒂的世界却变得逼仄、灰暗,她拒绝见人,更是很久没有与人共餐了。

珍妮的话像一团燃烧的火,瞬间温暖了她冰冷孤寂的心。

“当然可以。

”贝蒂爽快地答应了。

从此,在贝蒂家的花园,三个人沐浴着阳光,围着一个用树桩做的餐桌用餐。

贝蒂终于不再只是喝粥,而是吃到了珍妮精心制作的美食。

饭后,珍妮夫妇还会推着贝蒂到海边吹风,陪她聊天。

日子像春日的阳光一样惬意,贝蒂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还让珍妮丈夫教她下棋,有时逗逗珍妮家那只同样喜欢借阳光的小猫咪。

随后几年,珍妮每天都来“借”贝蒂的阳光,贝蒂也享受着“借”给珍妮阳光得来的幸福与温暖。

2012年11月的一天,贝蒂沐浴着阳光,无憾地走完了一生,那年她95岁。

2013年3月的一天,一位律师找到了珍妮。

“夫人,有份文件需要您签字。

”律师递给珍妮一份遗嘱。

“遗嘱?

”“是的,这是哈里斯太太临终前立的。

之前她财产的继承人是她的侄子哈特,后来改成您了。

现在,她那栋价值1250万美元的房产就是您的了。

贝蒂在遗嘱中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因珍妮馈赠了我和这房子阳光,我的全部房产由她继承,这是她应得的,其他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拥有它。

原来,阳光也是有价的,而且是高额回报,借出越多,回报越多,所以不要吝惜供给别人阳光。

(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篇向我们介绍了已快油尽灯枯的老人的凄凉处境,这为后文珍妮的出现以及“借”阳光做了很好的铺垫。

B.环境描写是本文的主要特色,作者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烘托了独居老人贝蒂的形象,同时使得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

C.最初,面对珍妮一次次无理请求,老人一次次地答应,这说明被逼入绝境的老人已经糊涂得不能分辨事情的好坏了。

D.小说主要通过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刻画了珍妮热情善良、聪明能干、拥有高贵品质的形象。

5.小说中的哈里斯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5分)

6.“阳光”一词在文本中多次出现,请简要分析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

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

但舆论纷纷中,难免也有人把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中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

读书无用。

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

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确没那么简单了。

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人生出彩的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

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

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还有其更高的价值:

养成训练自我学习的能力。

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

读书的“有用”,就在于其能丰富个人素质。

大学教育能使人宏阔视野、丰盈见识,并塑造人的价值观,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

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

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上升通道的道路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

但无论如何,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

(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在1月3日晚上的直播中,两个90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在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最后演变成为撕书直播。

她们对礼物中的书本不屑一顾,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

如今,“读书无用论”渐渐流传,一是因为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因为读书多年,一朝进入社会,大部分知识内容都会忘记。

读书有何用?

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但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

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

”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要学,不仅我们学,下一代也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

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你”读不读书才重要。

(选自“红网”)

材料三“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

让人惊诧的是,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

那么这就引出了一系列问题:

“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到底有多大的市场?

一些村子为何能够如此重视教育?

有何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

这些“高考名村”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情有独钟”。

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

一是,这些“高考名村”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出过大学生,他们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案例,促使后人争相效仿;二是,尽管生活贫穷,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全力供孩子读书,并时常向他们灌输“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

要想彻底铲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

诸如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荐、名校联合招生等教育改革举措,应该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

这些“高考名村”所取得的经验,也在警示我们,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选自《中国青年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某位名人认为读书无用,因为在他看来,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胆量是很重要的,学历不如胆量。

B.外国网友对“读书有何用”这一问题的回答十分巧妙,运用类比的方法说明读过的一些书会变成我们的骨血。

C.网红们读不读书不重要,因为他们不需要读书就可以成功;我们读不读书很重要,因为我们如果不读书,就没有出路。

D.“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很有市场,但有些农村却成为“高考名村”,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地方20世纪80年代曾出过大学生。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材料一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话作为引子,引出话题“读书无用论”,论述后指出在这个时代需要读书。

B.材料二用两个90后网红姑娘在直播中撕书并表示读书没用的事件引出话题,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强有力地批判。

C.材料三以农村地区出现“高考名村”这一事件引出讨论,认为这些地区对教育“情有独钟”,但没有什么可供借鉴。

D.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读书无用论”问题,都分析了“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并强调了读书的有用性。

E.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专业报纸,有门户网站,但都针对当前"读书无用论"流行的现实进行报道,议论性较强。

9.怎样才能解决“读书无用论”的问题?

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朱序字次伦,义阳人也。

序世为名将,累迁鹰扬将军、江夏相。

兴宁末,梁州刺史司马勋反,桓温表序为征讨都护往讨之,以功拜征虏将军。

太和中,迁兖州刺史。

时长城人钱弘聚党百余人,藏匿原乡山。

以序为中军司马、吴兴太守。

序至郡,讨擒之。

宁康初,镇襄阳。

苻坚遣其将苻丕等率众围序,序固守,贼粮将尽,率众苦攻之。

初苻丕之来攻也序母韩自登城履行谓西北角当先受弊遂领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贼攻西北角果溃众便固新筑城丕遂引退襄阳人谓此城为夫人城。

序累战破贼,人情劳懈,又以贼退稍远,疑未能来,守备不谨。

督护李伯护密与贼相应,襄阳遂没,序陷于苻坚。

坚杀伯护以徇,以其不忠也。

序欲逃归,潜至宜阳,藏夏揆家。

坚疑揆,收之,序乃诣苻晖自首,坚嘉而不问,以为尚书。

太元中,苻坚南侵,谢石率众距之。

时坚大兵尚在项,苻融以三十万众先至。

坚遣序说谢石,称己兵威。

序反谓石曰:

“若坚百万众悉到,莫可与敌。

及其未会,击之,可以得志。

”于是石遣谢琰选勇士八千人涉淝水挑战。

坚众小却,序时在其军后,唱云:

“坚败!

”众遂大奔,序乃得归。

后翟辽反,序遣将军秦膺、童斌与淮、泗诸郡共讨之。

翟辽又使其子钊寇陈、颍,序还遣秦膺讨钊,走之。

其后慕容永率众向洛阳,序自河阴北济,与永伪将王次等相遇,乃战于沁水,次败走,斩其支将勿支首。

参军赵睦、江夏相桓不才追永,破之于太行。

永归上党。

序追永至上党之白水,与永相持二旬。

闻翟辽欲向金墉,乃还,遂攻翟钊于石门,遣参军赵蕃破翟辽于怀县,辽宵遁。

序以老病,累表解职,不许。

寝其表,遂辄去任。

数旬,归罪廷尉,诏原不问。

太元十八年卒,赠左将军、散骑常侍。

(选自《晋书·朱序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苻丕之来攻也/序母韩自登城/履行谓西北角当先受弊/遂领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贼攻西北角/果溃/众便固新筑城/丕遂引退/

B.初/苻丕之来攻也/序母韩自登城履行/谓西北角当先受弊/遂领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贼攻西北角果溃/众便固新筑城/丕遂引退/

C.初/苻丕之来攻也/序母韩自登城/履行谓西北角当先受弊/遂领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贼攻西北角果溃/众便固新筑城/丕遂引退/

D.初/苻丕之来攻也/序母韩自登城履行/谓西北角当先受弊/遂领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贼攻西北角/果溃/众便固新筑城/丕遂引退/

11.下列对文中加双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中国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此文体。

B.拜即授予官职、任命,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拜相如为上大夫”、《陈情表》中“谨拜

表以闻”等。

C.尚书,中国古代官名,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后成为中国封建时代朝廷高官的名称。

D.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其中对存者称封,对死者称赠,如追赠、赠谥、

赠官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序屡立战功。

梁州刺史司马勋反叛朝廷,长城人钱弘聚众作乱,朱序受命前往讨伐,都成功平定了叛乱。

B.朱序足智多谋。

朱序被俘后,苻坚派朱序劝降谢石,朱序却提示谢石先发制人,并扰乱苻坚军心,促使苻坚军大败。

C.朱序骁勇善战。

慕容永进犯洛阳,朱序先在沁水打败其部将王次,后率军追击慕容永,在太行打败他,又追击到上党的白水,与其相持二十天。

D.朱序忠贞不贰。

叛贼苻坚很器重朱序,没有追究他逃跑之罪,并任命他为尚书,委以重任,但朱序“身在曹营心在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坚杀伯护以徇,以其不忠也。

序欲逃归,潜至宜阳,藏夏揆家。

(2)寝其表,遂辄去任。

数旬,归罪廷尉,诏原不问。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

②五湖舟楫:

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4.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

斜日,实写

景物,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作者看到江面上芙蓉如被胭脂染过,红艳夺目,词人心中才感觉到真正的

快慰。

C.“暮江千顷”句,借景抒情,营造出的空旷辽远之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

D.上片第六句的“万斛”是说词人喝酒特别多,以此来表达内心的忧愁。

E.“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

园之思。

15.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

请结合词句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庄子《逍遥游》中“        ,        ”,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2)庄子《逍遥游》中借“大鹏直上”表达自己志向,其中“        ”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3)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王勃《滕王阁序》)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在高考指挥棒下,一些语文教师只忙于对课文“条分缕析”,长此以往,只会让学生目无全牛,妨碍了语文素养的提升。

②庄子和陶渊明就是这么一类人物,他们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的简朴纯正,让多少渺小的人难以望其项背。

③上世纪四十年代这位犹太艺术家长居上海,他的画作以卡通的形式大致再现当时这座城市繁华生活的吉光片羽,让人可以领略当时“东方巴黎”的风貌。

④杨教授开发的这套销售网络管理系统使我们工作效率大幅度地提高,真可谓如虎添翼。

⑤画家、诗人联手打造的“扬州好人”画像配诗展在扬州文化馆展出,参观者不绝如缕。

⑥华盛顿地方法院就白宫和国会因联邦检察官被解职一事而发生的争执召开听证会,白宫和国会各自派出代表对簿公堂。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电商已进入成熟期,未来靠打价格战的方式将难以为继,纯电商时代会很快结束,将出现线上、线下、现代物流结合在一起。

B.从严治党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局面提供重要保证,新形势下提高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干部。

C.篮球比赛不只是队员的事情,教练指挥、智囊思考、体能管理、后勤保障等都是一支球队能否在比赛中获胜的决定性因素。

D.供暖的第二天,橙色警报级别的雾霾就出现在河北省和辽宁省的部分地区,这使我们充分认识到雾霾防治工作形势严峻。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B.初中好朋友在分别时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框眼镜一副,请拾得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主编大声怒斥道:

“你明明知道他名声不好,写的作品没人看,何必要找他来献丑!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①        。

一种是流体智力:

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它是一种潜在的智力,一般在20岁后达到顶峰,30岁后降低,这是不可逆的。

另一种是晶体智力:

指已经获得的知识与技能,②        ,主要由后天教育和经验决定的,一生中一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