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2《以礼待人》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621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2《以礼待人》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2《以礼待人》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2《以礼待人》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2《以礼待人》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2《以礼待人》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2《以礼待人》优秀教案.docx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2《以礼待人》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2《以礼待人》优秀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2《以礼待人》优秀教案.docx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2课时 以礼待人

1.知识目标:

明确以礼待人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从态度、仪表、语言、行为等方面做到讲礼貌。

2.能力目标:

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同他人交往与沟通的能力;通过学习讲礼貌中对态度、仪表、语言、行为等方面的要求,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提高交往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加强口头及书面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意识到礼貌在交往中的好处,从点滴做起,做到态度诚恳、仪表大方、语言文明、行为得体地与人交往;主动发现自己不讲礼貌的行为举止并努力改正,做讲文明、懂礼貌的人。

1.重点:

如何在语言、行为等方面做到讲礼貌。

2.难点:

如何将所学的礼貌知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一、导入新课

材料展示:

大学生小明求职时,因他的条件不错,主管考虑录用他。

由于他一时兴奋,打了个响指表示道别。

就是这个响指,主管没有录用他。

思考:

这个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

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和个人的素质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应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做到讲礼貌。

【教师总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以礼待人,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从而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设计意图:

由大家普遍关注的求职礼仪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并认识到以礼待人的重要性。

二、探究新课

教学篇章一:

礼貌显魅力活动一:

礼仪面面观

材料一:

小王同学经常上课迟到,有一次数学老师批评了他,小王同学冲老师喊道:

“我迟到是有理由的,你凭什么批评我?

材料二:

小赵同学追求个性,她长发披肩,头发染成玫瑰红;戴着白框眼镜;T恤盖过臀部,低腰牛仔裤遮不住粉红内裤,脚穿高筒靴。

思考:

(1)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中小赵同学的仪表问题,讨论如何在着装打扮上做到文明有礼。

学生回答:

(1)以礼待人,首先体现在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要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

(2)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是举止端庄的外在体现,能够反映一个

人高雅的气质。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面对批评或误解,态度要诚恳;追求个性的同时,衣着仪表要大方,因为这些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尊重和认可。

活动二:

我做礼仪小标兵

情境展示:

1.今天客人来我家,我给客人倒茶、陪客人聊天,客人离开时,我主动送别客人。

2.我跟妈妈看电影,我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不大声喧哗,不吃零食,按秩序退场。

3.和好朋友去郊游,我按时等候好朋友,不乱扔垃圾,爱护花草树木。

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与人交往的礼仪?

你是怎样做的?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

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活动三:

国之礼

(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每当太阳升起的那一刻,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上总要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

在鼓乐声中,国旗班的战士们手捧鲜艳的五星红旗,列队走向天安门广场。

队伍那么整齐,那么威武,那么优雅!

思考:

你看过天安门升旗仪式吗?

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你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媒体运用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的今天,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

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都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活动四:

名人名言议一议

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

——塞万提斯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

思考:

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历来注重文明礼貌。

现在,文明礼貌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尊重的友好关系,也反映了公民自身文化修养的水平。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学会礼貌用语;培养得体优雅的举止。

【教师总结】礼貌显魅力,礼貌是尊重和文明的体现。

遵守健康、文明的社交礼仪,不仅是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

【屏幕展示】待人礼为先,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

以礼待人是立身处世的前提,以礼待人促进社会和谐,以礼待人体现国家形象。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视频感受、名言赏析,体会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教学篇章二:

礼仪展风采

1.观看“程门立雪”和“孔融让梨”的短片,谈谈你的感受。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内一家药厂曾邀请德国拜耳公司的代表来厂考察,准备合作生产,厂长在陪

同代表参观制药车间过程中,随地吐了一口痰。

拜耳公司的代表清楚地看到了这一场景,马上拒绝参观,并终止了与这家药厂的合作。

材料二:

李华对同学非常热情,时常爱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大家对她的印象也很好。

她也感到自己的人缘不错。

喜欢和同学聊天,有时上自习课的时候就会与周围的同学谈得热火朝天。

一次竞选中,她竟然落选了。

她很纳闷,我对同学那么好,又能和他们打成一片,为什么大家不选我呢?

她找到老师,表示了自己的委屈。

材料三:

上海世博会有7308万人观看,却秩序井然,彰显出我们礼仪之邦的风采。

思考:

(1)结合材料一,说说拜耳公司为什么取消合作计划。

(2)根据材料二,如果你是老师怎么给李华解答?

她究竟为什么落选了?

(3)结合材料三,假设我们人人都不懂得文明礼让,那会给外国友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人际交往中遵循礼仪,生活会变得和谐、顺畅;违背或偏离礼仪,就会事与愿违。

如果我们不讲礼仪,就可能会伤害别人,也会使自己难堪,甚至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错失发展的机会。

【屏幕展示】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设计意图:

让学生融入情境,直观感知得体的行为和不得体的行为造成的不同影响,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同时,让学生将目光聚焦国际舞台,学会在国际交往中养成自觉遵守文明礼仪的习惯。

教学篇章三:

感悟升华,能力提升

2016年9月4日,世界目光聚焦中国杭州,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

思考:

世界看中国,我们怎么做文明小使者?

学生回答:

语言文明、宣传优秀的中华文化、尊重国际友人、平等交流、互相学习等。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

同时,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设计意图:

让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统一。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以礼待人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明确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同时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四、板书设计

以礼待人

立身处世的前提以礼待人的重要性促进社会和谐

体现国家形象

态度谦和,用语文明做文明有礼的人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第2课时 以礼待人

1 教学分析

知识目标

知道礼是什么,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从语言、仪表、

举止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并能在实践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明有礼对个人的意义和对社会和谐的价值

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文明有礼的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

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

“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

”老人脱口而出:

“无礼!

”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没有找到张村。

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请问他悟出了什么?

教师明确:

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的要求。

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第2课时:

以礼待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

待人礼为先

1.阅读教材——识礼

2.礼是什么?

教师明确:

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活动一:

文明有礼使人安身立命

设计意图:

日常生活是检验人们文明素养的最好途径。

本活动以一个中学生在一顿普通晚餐上的不文明行为做素材,意在引导学生意识到文明有礼看似小事,实则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风貌,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养。

1.学生阅读教材P37“运用你的经验”

(1)你认为小岩哪些地方做得不妥?

应如何改进?

提示:

到了就餐地后,“小岩抢先坐在沙发上,把脚放在茶几上,自顾自玩手机”,说明他不注意坐姿优雅,而且不注意帮家长操心聚餐安排;朋友来了后,不主动打招呼“,眼睛没离开手机”,说明他不尊重客人;“菜刚上齐,他就拿起筷子夹菜吃”,说明他不注意待客礼仪,请客人先吃菜;妈妈提醒他,他“很生气”,说明他不懂得以礼待人。

正确做法是:

客人来之前查看饮食安排、注意坐姿端正,客人来时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就餐时应先请客人动筷子。

(2)如果你是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应?

会如何做?

提示:

如果我是一起就餐的客人,我会觉得小岩缺乏道德修养和交际能力,而且觉得他根本就不尊重我;我可以找个借口早点离开,或者以后不参加这种有小岩参加的聚会。

(3)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它可以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2.相关链接:

“不学礼,无以立”出自《论语·季氏篇》(多媒体展示材料)

陈亢问孔子的儿子伯鱼,是否从孔子那里得到与众不同的教诲,伯鱼说,他曾经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他说:

“不学诗就不懂怎么说话。

”我回去就学诗。

另一次他问我“学礼没有?

”我说没有,他说:

“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

”伯鱼说只听到这两件事。

陈亢回

去很高兴地说:

“我问一件事,知道三件事。

知道了关于诗和礼的道理,还知道了君子对儿子的态度。

教师讲述:

由此我们知道,礼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掌握和践行的。

不学习和践行礼节、

礼仪,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

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活动二:

情境体验——文明有礼促和谐

1.学生阅读教材P38“探究与分享”

2.同学们说出了对文明小区的什么期望?

这些行为给小区居民造成了什么影响?

教师讲述:

社区环境方面:

垃圾应分类回收;机动车应注意低速行驶、不鸣笛;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

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冲突和矛盾。

垃圾随意堆放会影响社区环境卫生;汽车在小区内任意行驶会给出行的居民带来危险、同时造成噪音扰民;不能合理地处理冲突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

教师总结:

文明礼貌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所以,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活动三:

情境感受——文明有礼扬国威(多媒体展示材料)

情境一:

2016年8月21日,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时隔12年后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

颁奖仪式上,当宣布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全场观众起立,目视国旗,高唱国歌,国歌声响彻整个体育场。

1.这个情境体现了什么?

情境二:

泰国皇宫洗手间有一句中文告示:

请便后冲水!

珍珠港景区美国人特意在垃圾桶前写下中文告示:

垃圾桶在此!

巴黎圣母院有一则中文告示:

请保持安静!

据说,这是他们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