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7 巨人的花园课外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7 巨人的花园课外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7 巨人的花园课外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7巨人的花园课外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7巨人的花园课外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
1.课外阅读。
西湖漫笔(节选)
宗璞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①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
②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③在冷泉亭上小坐,真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
④亭旁溪水琤
(chēnɡcōnɡ),平稳处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
A.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
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
走着走着,忽然感觉路旁的树莽莽苍苍的,似乎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
走近看时,原来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
B.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的山水画。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
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
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
我最喜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
荷叶,则要表现出茁壮的生命力。
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1)“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这句话是从文中的第一自然段中抽出来的,请问它应放在哪一句的后面?
( )
A.①
B.②
C.③
D.④
(2)本文凝聚笔力,着重描写了________。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A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________。
②B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________。
(4)“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
”作者对这种绿,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解析:
(1)B
(2)西湖的绿
(3)①排比;西湖各处的绿也不尽相同;②比喻;排比;青苔各富情趣的形状
(4)作者感受到了蓬勃的生机和茁壮的生命力。
【解析】【分析】
(1)句子衔接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
对于句子衔接,要注意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
由上句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可知下句选“”比较恰当。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3)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4)体会句意,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B;
(2)西湖的绿;
(3)①排比、西湖各处的绿也不尽相同②比喻、排比、青苔各富情趣的形状;
(4)作者感受到了蓬勃的生机和茁壮的生命力。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了语句衔接,结合上下文及所给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
(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2.阅读短文,回答问有题。
诗中的“秋”
①小时候,爸爸教我一字一句地朗诵唐诗,还说,你长大了就能懂得读诗的妙处。
我问爸爸什么叫“妙处”,爸爸笑而不答。
不过,读诗的时候,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
②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一个秋天,因为《子夜吴歌·秋歌》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唐诗。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问爸爸“捣衣”是什么意思,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
这样,衣服可以洗得干净些,这就是“捣衣”。
哦,懂了。
③我就这样一首首读了下来,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哦,这首诗我懂得。
我家屋后有山,山上有树,每逢深秋雨后,看月光在树间穿行,听山泉在岩石间流淌。
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
④“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这两句我也懂得,只是我并不喜欢菊花的长相,它们的花瓣为什么这样整齐呆板呢?
纸剪出来的似的。
谢了的花梗子又黏又滑,还有一种难闻的怪味。
读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
秋风送远了帆影——跟好朋友分别,心里是多么难舍啊!
⑤张籍有一首《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还有岑参的《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两相对照,不都把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写活了吗?
渐渐地,我读诗读出了兴趣,也会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和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关心起诗人的身世际遇了,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
(1)第①段中爸爸的吟哦声显得很“古典”,主要是因为( )。
A.爸爸读诗有古人的韵味
B.萤火、风吹竹唱、蛙叫的衬托
C.吟哦的唐诗内容很典雅
D.“我”听不懂觉得神秘
(2)第②段中“捣衣”是指( )。
A.万户月下演奏
B.儿童调皮捣蛋
C.特殊材质衣服
D.用棒子打衣服
(3)第③段中“我”学到的读诗方法是( )。
A.要联系生活实际想意境
B.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C.要想象诗句域面悟情感
D.要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
(4)作者引用的诗句中,与“秋”无关的是( )。
A.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B.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C.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D.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5)第⑤段中作者引用《秋思》和《逢入京使》的主要目的是( )。
A.说明两首诗题材不同
B.说明两位诗人都思乡心切
C.说明两首诗写法不同
D.说明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6)如果将第④段“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中的“水墨画”换成“油画”,你觉得恰当吗?
说说你的理由。
(7)“我”最终也体会到了爸爸说的“读诗的妙处”,请你联系全文说说有哪些妙处。
解析:
(1)B
(2)D
(3)A
(4)D
(5)D
(6)不恰当。
理由:
①油画色彩浓重,与“清淡”不相符;②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更符合中国古诗的韵味。
(7)①联系生活,读懂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读出兴趣;②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比较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关心诗人的身世际遇,增长知识。
【解析】【分析】
(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由第1自然段“不过,……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可知。
(2)由第②段中“我问爸爸“捣衣”是什么意思,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
”可知。
(3)由“哦,……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可知。
(4)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解答,D: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意思是骑马在路上时偶遇老乡,但当时随身没带纸笔不能写信给家里,只好请对方口头传达自己的情况。
与“秋”无关。
(5)由“两相对照,……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可知。
(6)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7)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B;
(2)D;
(3)A;
(4)D;
(5)D;
(6)不恰当。
理由:
①油画色彩浓重,与“清淡”不相符;②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更符合中国古诗的韵味。
(7)①联系生活,读懂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读出兴趣;②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比较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关心诗人的身世际遇,增长知识。
【点评】
(1)—(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6)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7)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老猫(节选)
季羡林
我从小就喜爱小动物。
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
它们天真无邪,率性而行:
有吃抢吃,有喝抢喝;不会说谎,不会推诿(wěi);受到惩罚,忍痛挨打;一转眼间,照偷不误。
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不像同人在一起那样,应对进退,谨小慎微,斟酌(zhēnzhuó)词句,保持距离,感到异常地别扭。
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
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
蜷(quán)曲在窄狭的室内窗台上,活动的空间好像富富有余。
(①)它并没有什么特点,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②)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因此起名叫虎子。
它脾气也确实暴烈如虎。
它从来不怕任何人。
谁要想打它,不管是用鸡毛掸子,还是用竹竿,它从不回避,而是向前进攻,声色俱厉。
除了暴烈咬人以外,它还有另外一面,这就是温柔敦厚的一面。
我举一个小例子。
虎子来我们家以后的第三年,我又要了一只小猫。
这是一只混种的波斯猫,浑身雪白,毛很长,但在额头上有一小片黑黄相间的花纹。
我们家人管这只猫叫洋猫,起名咪咪;虎子则被尊为土猫。
这只猫的脾气同虎子完全相反:
胆小,怕人,从来没有咬过人。
只有在外面跑的时候,才露出一点儿野性。
它只要有机会溜出大门,但见它长毛尾巴一摆,像一溜烟似的立即窜入小山的树丛中,半天不回家。
这两只猫并没有血缘关系。
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一进门,虎子就把咪咪看作是自己的亲生女儿。
它自己本来没有什么奶,却坚决要给咪咪喂奶,把咪咪搂在怀里,让它咂自己的干奶头,它眯着眼睛,仿佛在享着天福。
(1)请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咪咪外貌的句子。
(2)其实在季老先生的文章中,对虎子也有一段外貌描写:
“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
”这句最可能放在文中第二自然段的________处。
(填序号)
(3)作者先写了老猫的________特点,再写老猫的性格特点,其中性格特点突出了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4)对这篇文章的情感流露和语言表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作者语言朴实,娓娓道来,事例翔实可信,情感真挚动人
B.作者抓住了猫的特点,甚至名字的由来,表达出他对老猫的喜爱
C.作者善于对比,动物与人的对比,更能表现他对动物的喜爱
D.作者主要是想表达对老猫的喜爱,只是为了突出它敦厚的特点才写的另一只猫
解析:
(1)这是一只混种的波斯猫,浑身雪白,毛很长,但在额头上有一小片黑黄相间的花纹。
(2)②
(3)外貌;暴烈如虎;温柔敦厚
(4)D
【解析】【分析】
(1)外貌描写即对描写对象的容貌、神情、体型、姿态等的进行描写,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第3自然段找到答案。
(2)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
解答时,我们认真读给出的句子,确定各分句之间的关系,然后确定填入的句子。
(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这是一只混种的波斯猫,浑身雪白,毛很长,但在额头上有一小片黑黄相间的花纹。
(2)②;
(3)外貌、暴烈如虎、温柔敦厚;
(4)D
【点评】
(1)了解什么是外貌描写,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2)此题主要考查了语句衔接,结合上下文及所给的句子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3)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阅读芳草地。
一个母亲的心
①见到江生时,他蜷躺在靠窗的病床上,床边坐着他瘦弱的母亲,母亲正认真地向他描述窗外的情景:
“今天天气多好啊!
看,阳光都照到你床上了。
窗外,油菜花开了,金灿灿的一片。
草坪上……咦!
那不是小玉吗,她跟你得的是一种病,这不,现在自己能在院子里散步了……”
②病房的窗外其实是一堵光秃秃的墙,什么都没有。
江生的脑肿瘤压迫了视神经,入院时他已经失明,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性。
可这位坚强的母亲不愿放弃,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
她在大路边摆摊卖鸡蛋饼,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已卖掉了居住的房子,还卖过血……
③街邻亲友都不忍心与她照面。
她无论见到谁,都会上前拉住他的手(要求 恳求)
道:
“给我儿子打个电话吧。
”她对儿子说:
“瞧,那么多人关心你呢!
”
④她日复一日地陪着病床上的儿子,默默地坐在床边看着儿子接听自己(精心用心)安排的来电。
⑤谁都难以相信,她能接连几天通宵不眠,四处奔走,打听儿子同学、朋友的住址。
“给我儿子打个电话吧。
”她说。
⑥医生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江生还是在一个静悄悄的黎明走了。
⑦大路边,人们又看到了那个卖鸡蛋饼的手推车和那个更瘦、更憔悴的身影。
儿子那部手机伏在母亲胸口贴身的布袋里。
⑧每个清晨和黄昏,她胸口那部手机都有人发来问候的信息:
“妈妈,我们爱你。
”
(1)联系上下文,选出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2)母亲从没放弃身患绝症的儿子,为了儿子她( )。
(多选)
A.卖掉了房子、卖血
B.陪儿子看油菜花,在草坪上玩耍
C.时常打电话给朋友
D.日复一日地陪伴,跟儿子聊天
(3)画“__”的部分是________描写。
从这段文字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填序号)。
A.窗外景色很美丽B.那位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C.儿子的病会好起来
(4)选文塑造了母亲瘦弱却坚强的形象,请仿照例子在方框处作批注。
(5)结合选文,说说为什么大家都给这位母亲发信息。
解析:
(1)恳求;精心
(2)A,D
(3)语言;B
(4)这位母亲为了给儿子治病,卖掉了房子,还卖过血,她真是一位坚强、无私的母亲。
(5)因为大家都被这位母亲的爱和执着所感动,希望她能坚强地生活。
【解析】【分析】
(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恳求指恳切的要求。
要求:
提出具体愿望或条件,希望做到或实现。
精心,指的是专心;周密细心。
用心,指集中注意力;使用心力;专心。
精心和用心的共同点都是专心,不同点(区别)是:
精心的侧重点是周密细心,而用心是重在使用心力、集中注意力的意思。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5)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恳求;精心;
(2)AD;
(3)语言、B;
(4)这位母亲为了给儿子治病,卖掉了房子,还卖过血,她真是一位坚强、无私的母亲。
(5)因为大家都被这位母亲的爱和执着所感动,希望她能坚强地生活。
【点评】
(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5)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5.课外阅读。
我爱乡村的傍晚
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多。
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
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去放牛的小山网。
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
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
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
我望着群山遐想:
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
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远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
一阵晩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使我仿佛置身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
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
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
丝瓜棚旁边那块碧録的西瓜地,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
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タ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
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
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恬静---________ 遐想---________ 喜悦---________
(2)画“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
(3)短文是按的________顺序进行描写的。
请用“________”画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
(4)作者抓住了起伏的山峰、________、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以及________等有特点的景物进行描写,突出傍晚乡村的__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_、乡村傍晚的感情。
解析:
(1)安静;畅想;高兴
(2)比喻;稻田的美
(3)由远及近;跳望;远处;远处;在我身边的山坡上
(4)金黄的稻田;引须高歌的大水牛;美丽;喜爱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把“金黄的稻田比作“金色的海洋”是比喻,写出了稻田的美。
(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语,由“跳望;远处;远处;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可知,作者是按由远及近写的。
(4)考查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故答案为:
(1)安静、畅想、高兴
(2)比喻、稻田的美
(3)1、由远及近2、跳望;远处;远处;在我身边的山坡上
(4)金黄的稻田、引须高歌的大水牛、美丽、喜爱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4)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节选)
①麦子熟的时候,豆荚也长大了。
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
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地微笑。
于是,空旷的田野里洋溢着熟了的麦子和熟了的豆荚那无与伦比的清香。
②那时候,麦子和豆荚诱惑着我们,我们变得忙碌起来。
湿湿的、长长的田埂上,通常会出现我们握着镰刀、挎着竹篮的身影,那些细细的、小小的身影像一只只青草蜢,不停地蹦跳着、蹦跳着。
③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在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
真是舒服。
折一根韧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
竹笛吹一声,鞭子挥一挥。
啪——鸭子蹒跚地迈着步子前进了;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走了……
④随后,我们跟在鸭子、羊儿后面也开步走。
不知是谁,想个好办法,把竹篮子挂在小山羊角上,山羊走呀走的,竹篮子也晃呀晃的。
我们看了真喜欢。
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掘过的地里去,那里的蚯蚓、螺蛳、赤膊田鸡最多;把羊儿牵到河边去,那里的青草地真大,草儿真嫩……”
⑤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
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沟沿上、豆地里扯到一小捧一小捧青草,放进竹篮里。
想到日后剪兔毛的情景,我们禁不住地要咧开嘴巴笑。
⑥忙完了,肚子也开始咕咕地叫了。
别愁,我们有我们的办法。
——皮皮摘来了嫩豆荚,小梅从自己家的院子里掰了几只竹笋,啊,还不老;青青的家离这最近,他拿来了铁锅和米,来,我们做野米吃!
我和春芳帮不了忙,就去垄沟里捉泥鳅,捉上泥鳅,洗净了,丢进饭锅里,野米没有烧好,我们已被锅里溢出的香味熏得口水欲滴……
⑦吃饱了,我们也乏了,于是便往地上一躺,闭上眼睛,伸开四肢,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
当我们一觉醒来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一片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1)与第②段“麦子和豆荚诱惑着我们”中的“诱惑”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诱骗
B.迷惑
C.吸引
D.疑惑
(2)下列对第②段中画“_____”的部分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孩子营养不良,身体瘦小如青草蜢
B.孩子调皮好动,如青草蜢不停地蹦跳
C.孩子身着绿衣,在田埂上如青草蜢
D.孩子快乐忙碌,如青草蜢活泼自由
(3)第③段中“我们”折柳条的目的是( )。
A.赶鸭羊
B.编草帽
C.捆青草
D.烧午饭
(4)第⑦段写道:
“吃饱了……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
”
下列诗句中与句中儿童的行为相似的一项是( )。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C.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D.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5)作者在结尾写道:
“当我们一觉醒来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一片豆荚,高的
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这个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 )。
A.丰富内容,增加了文章的篇幅
B.赞美麦子、豆荚长势好,暗示丰收在即的喜悦
C.呼应开头,突出乡村生活美好
D.暗示“我们”睡在田埂上,说明乡村生活艰苦
(6)麦子熟了和豆荚长大时,“我们”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
请简单概括。
(7)第①段写道:
“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地微笑。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联系短文,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析:
(1)C
(2)D
(3)A
(4)B
(5)C
(6)“我们”在田野里收麦子,采豆荚,赶鸭放羊,在麦田的沟沿上、豆地里扯草,在野地里做饭,在阳光下睡觉。
(7)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示例:
我体会到了作者对悠闲幸福的田园生活的怀念和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
(1)—(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在结合选项判断。
(6)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7)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