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郭锡良 古代汉语 修订本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572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46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aa郭锡良 古代汉语 修订本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6页
aa郭锡良 古代汉语 修订本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6页
aa郭锡良 古代汉语 修订本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6页
aa郭锡良 古代汉语 修订本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6页
aa郭锡良 古代汉语 修订本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a郭锡良 古代汉语 修订本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docx

《aa郭锡良 古代汉语 修订本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a郭锡良 古代汉语 修订本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docx(2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a郭锡良 古代汉语 修订本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docx

目录 5

绪论 6

0.1 复习笔记 6

0.2课后习题详解(略) 6

0.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略) 6

第1章 古代汉语常识(1〜4) 7

1.1 复习笔记 7

1.2课后习题详解 15

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20

第2章 古代汉语常识(5〜12) 24

2.1 复习笔记 24

2.2 课后习题详解 50

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57

第3章 古代汉语常识(13〜17) 69

3.1复习笔记 69

3.2课后习题详解 86

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91

第4章 古代汉语常识(18〜21) 94

4.1 复习笔记 94

4.2课后习题详解 105

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09

第5章 古代汉语常识(22〜24) 119

5.1 复习笔记 119

5.2课后习题详解 129

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33

第6章 古代汉语常识(25〜29) 135

6.1 复习笔记 135

6.2 课后习题详解 144

6.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50

0.1复习笔记

、“古代汉语〃学科研究的对象

(一)“古代汉语”的内涵

古代汉语:

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运动以前的汉族语言。

L 文言 文言文

古代汉语Y

古白话 古白话文

L文言: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先秦的这种语言。

2.文言文:

用文言语言写成的文章作品。

3.古白话:

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4.古白话文:

用古白话写成的文章作品。

(二)主要研究对象

文言是古代汉语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

二、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

(一)传统的方法一一死记硬背

古人学习文言语言的方式方法就是“死记硬背他们要经历十年寒窗之苦,硬背下大量的文言文,方能熟悉文言语言,运用文言语言写作。

(二)正确的方法一一感性与理性相结合

现代人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

感性认识就是要阅读文言作品,感受文言语言;理性认识就是学习古汉语的文字、词汇、语法等各种知识与理论,用这些知识与理论来深化对古代语言的理解0

0-2课后习题详解(略)

0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略)

第]章古代汉语常识(1~4)

1.1复习笔记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汉语字典的汉字排列法

1.音序法:

按读音顺序排列汉字

(1)排列依据

①现代一一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按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

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后,按汉语拼音字母的次序排列。

②古代一一按平上去入四声或一百零六韵排列。

(2)优缺点

①优点:

检字的速度快

②缺点:

不知或读不准读音则不能检字

2.部首法:

按部首归类排列汉字

(1)排列依据

把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部首的次序据笔画而定,同部首的字也以笔画为序。

(2)优缺点

①优点:

不会读也可以检字

②缺点:

检字的速度较H

3.四角号码法:

按由笔形得来的数字号码排列汉字

(1)优点:

检字的速度快。

(2)缺点:

难于掌握。

(二)古代的注音方法

1.直音法;用同音字来注音

没有同音字的字无法注音。

如果找不到同音字或同音字比被注音字还难认读,则无注音的作用。

2.反切法:

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

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与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

如:

毛——莫袍切

mαo

3.叶(xi。

)音法:

认为为了押韵可以临时改变读音,完全是主观主义的产物。

(三)几种常用的工具书

1.查检字音字义

(1)<康熙字典》

古代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

张玉书、陈廷敬等奉康熙皇帝令编写,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收录汉字四万七千多个。

①体例:

按部首排列,全书共分二百一十四个部首,这些部首又以笔画为序,分别归入用十二地支标分的十二集中,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它释字的体例,也是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一般引古书为证。

②不足:

错误较多。

(2)《新华字典》

①优点:

释义用现代汉语,注音也准确。

②缺点:

《新华字典》毕竟是一部现代汉语字典,所收古字和古义是很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需要。

(3)《现代汉语词典》

一部记录普通话语汇的中型词典,反映了解放后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成果。

虽然同《新华字典》一样,不是专为阅读古书编写的,但它对所收的一万多单字,注音比较准确,释义比较精当,并收了一些古字古义,对初学古汉语的读者,是很有帮助的。

(4)《汉语大字典》

目前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编成,收录汉字56000个左右。

①字形;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的形体。

②字音;首先是用拼音字母尽可能注出所收字的现代读音,然后受到它的中古反切,并标注它的音韵地位和上古所属的韵部。

③字义;释义详尽,并收有语言例证。

2.查检词语典故一一《辞源》、《辞海》

(1)体例

采用部首法排列汉字,分为二百一十四个部首。

先解释单字的含义,再解释复音词或词组的意义和用法。

复音词和成语典故等收在该词语典故的第一字下面,按字数多少和第二、三字的笔画数目分列先后。

(2)1958年修订

①《辞海》是综合性的工具书,包括成语、典故、人名、地名以及各门学科的名词术语等等。

②《辞源》修订为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

3.查检虚词和特殊词语

专门讨论古汉语虚词的著作,影响很大的有三四种,分别简介如下:

(1)《助字辨略》

清刘淇著,1711年出版。

①体例;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

②内容:

共收字四百七十多个。

取材从先秦到元代,内容包括经传、诸子、史书、小说等。

③缺点:

对“助字”的分类标准不一,名目繁多。

有的是从形式上分,有的是从语气上分,有的是从意义上分。

内部体例欠严密。

(2)《经传释词》

清王引之著,1819年出版。

①体例:

按古声母排列,共分为十卷。

第一卷至第四卷为喉音,第五卷为牙音,第六卷为舌音,第七卷为半齿、半舌音,第八卷为齿头音,第九卷为正齿音,第十卷为唇音。

②内容;共收字一百六十个。

以经传的虚词为主,以子书与其他书的材料为辅,东汉以后的一概不录。

③优点:

体例比较严密,引证博赡,解说详备,有不少好的见解。

它还能突破字形的框框。

用同音假借的道理,说明一些虚词的意义。

④缺点:

使用的语法术语与今天的术语很不一样,初学者不易读懂,对虚词的分类也不如现在的分类科学,收字太少o

(3)《词诠》

杨树达著,1928年出版。

①体例:

全书收古汉语虚词五百多个,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附有部首目录。

解释虚词是先标明词类,然后释义,再列举例句,例句都注明出处。

眉目清楚,系统性强。

②优点:

比较通俗,既没有《经传释词》那种考据习气,又不像《助字辨略》那样驳杂,对初学古汉语的人比较适用。

③缺点:

语法用语比较陈旧,分类过于琐细。

释义也有欠妥当的地方,还常用“无义”来解释一些语气助词和叹词,等于没有解释。

(4)《诗词曲语辞汇释》

张相著,1953年出版。

①内容:

主要是研究唐、宋、元、明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辞,这些语辞大半出于当时通俗口语,过去没有专著论及。

②体例:

全书共释单字、词语五三七项,附目六百有余。

每条先诗后词再曲。

引证相当丰富,对阅读诗词曲等作品很有参考价值。

书后附有“语词笔画索引”,以备查检。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一)“六书”理论

《说文解字》为东汉许慎所著,成书约在公元100年。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分析汉字形义的著作,简称《说文》。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对六书进行了解释。

六书:

古人总结的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其中只有前四种与汉字的形体结构有关,后两种与汉字的形体结构无关。

1.象形

(1)许慎:

“画成其物,随体诘谄,日月是也。

(2)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创造汉字。

①描画轮廓的;日、月、鸟、鱼

②描画具有特征部分的;牛、羊

2.指事

(1)许慎: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2)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①纯符号的指事字:

上、下

②象形字上加符号的:

亦、本、末

3.会意

(1)许慎:

"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2)会意是由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让人们看了可以体会出其意义的造字法。

如:

步、逐、斗、莫、牧。

4.形声

(1)许慎: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2)由意符(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造字,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

5.转注

许慎: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说文》:

“考,老也。

”又:

“老,考也。

6.假借

许慎: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如:

我、而、其

(二)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与汉字的部首

1.形声字的六种形体结构

(1)左形右声

一江棋诂超(基本形式)

(2)左声右形

一攻期胡邵

(3)上形下声一

一空箕罟苕

(4)上声下形一

一汞基辜照

(5)内形外声

一辩哀问闽

(6)内尸外形

阁阈固蓑

(7)特殊结构:

膀、徒、W

2.汉字的部首

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掌握部首是简便有效的方法。

一般而言,部首就是意符,是就它统属的字而言的。

许慎最早提出部首的概念,他在《说文解字》中按照六书的原则,把篆文的形体构造加以分析和归类,从中概括出五百四十个偏旁作为部首,凡同一偏旁的都统属其下。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与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汉字的发展,形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结构,一是笔势(笔画的姿态)。

从甲骨金文演变到楷书,固然有结构方面的变化。

但主要是一种笔势的变革。

1.汉字形体演变概况

甲骨文一一金文一一篆书(大篆、小篆)一一隶书(章草)一一楷书一一草书(今草、狂草)一一行书(行槽、行草)

(1)甲骨文

上古时期的古人刻写在龟甲与兽骨上的文字。

(2)金文

古人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3)篆书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人创造的汉字形体。

秦统一之前的篆书称为大篆,秦统一之后经过李斯等人改革而推行的篆书称为小篆。

篆书的特点:

笔画圆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着象形的意味,但符号性显著增强。

(4)隶书

两汉时期通行的标准的汉字形体即为隶书。

其特点是笔画方折,字形成“八”字分散,毛笔的运笔痕迹比较明显,而且几乎完全丧失了原始汉字的图画性。

注:

隶变的意义

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称为“隶变”,也称为“隶定”、“隶古定”等。

隶变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

隶变之前的汉字称为“古文字”,隶变之后的汉字称为“今文字”。

它把小篆不规则的曲线或匀圆的线条变成了方折的笔画,使汉字的形体变得平直方正,并改变少数偏旁的形体,使其简化。

从此,汉字的象形意味大部分丧失了。

(5)楷书

也称作正楷、真书、正书。

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

2.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1)古今字

①来源及定义

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多项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多项意

义的字是“古字二如;

莫一暮 其一

箕 要腰 昏-

—婚

②古今字的分类

a.问源分化的古今字

-一古字与今字有意义上的联系:

要一

b.同音假借的古今字一

-一古字与今字无意义上的联系:

其一

一箕

(2) 异体字

①来源及定义

异体字是因为不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