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显微镜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7031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使用显微镜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使用显微镜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使用显微镜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使用显微镜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使用显微镜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使用显微镜教案.docx

《使用显微镜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使用显微镜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使用显微镜教案.docx

使用显微镜教案

使用显微镜教案

黄陂区李家集街李集中学陈谋

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课前准备 

教师:

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挂历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投影仪;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带;课前每班培训两名“小先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学生:

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走进新单元

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指导学生看书中的插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导入的策略和方法

 

讲授新课

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

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

 

回答是光学显微镜。

指导学生看书:

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

提问:

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兴奋,跃跃欲试。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引言: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

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

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用

 

 

 

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一名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如何观察到

物像的。

 

 

 

 

 

 

 

倾听,引起注意

 

 

 

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后,动手操作,观察。

小先生巡视,帮助。

 

提出疑问,明确

动手操作,观察,说现象,并加以解释。

思考回答:

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归纳:

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认真观看

动手观察,注意规范。

 

 

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

介绍四种观察标本:

①写有“上”字的玻片;

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③动植物玻片标本;

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

(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

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

给予鼓励性评价。

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

强调:

①用低倍物镜(10X或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纠正:

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

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观察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使

学生明确:

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

问:

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播放显微镜的使用录像。

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

小组竞赛

按座位纵向分成四大组,随机抽查一组,起立操作,另外三组指出问题,评等级。

明确评价标准,限定2分钟内找到物像。

练习

思考,回答。

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

学生畅所欲言。

提示:

显微镜使用完后,怎

么办?

小结

 

给予评价,并启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

课后实验室开放。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创设情景,指导看书单元图、阅读,导入新课。

二、新授

师: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

生: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师:

强调安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生:

引起注意。

师:

你对显微镜的发明、发展了解吗?

生:

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

师:

给予表扬。

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

生:

是光学显微镜。

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

现在同学们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来认识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

生:

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师:

随机叫学号,指示显微镜不同部分提问,进行抽测。

生:

回答问题。

师:

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

介绍四种观察标本,要求学生看书后进行操作观察(建议先观察透明纸标本,并提示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以避免出现压碎标本的现象。

生: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动手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师:

巡视指导,注意普遍存在的问题。

小先生也指导。

师:

哪位同学能到前面来演示一下,你是如何观察到物像的?

生:

一名同学自告奋勇,边说边演示。

先升起镜筒,再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用左眼看目镜,转动反光镜,看到亮圈,完成对光。

然后把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好,转动粗准焦螺旋,直到找到物像,完成观察。

师:

说得非常好,同学们是否有补充?

生:

标本要正对通光孔;应先使镜筒下降,接近标本,后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如果物像不够清楚,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

师:

补充得非常好,同学们对此是否有疑问?

生:

间为什么镜筒要先下降,后上升?

为什么用左眼看目镜,右眼要同时睁开?

师:

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

防止压碎玻片标本。

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是为了画图。

师:

回答非常好。

但是请同学们注意,要用低倍物镜(也就是10′或8′物镜,即最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另外要注意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

演示给学生看。

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

另外请同学们注意,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防止将标本压碎。

生:

加深、记忆。

师:

鼓励学生继续观察。

生:

动手规范操作。

师:

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生:

小先生巡视,帮助。

师:

观察后,同学们是否有问题要提出?

生:

问为什么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倒的?

我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

不透明纸上的数字为何看不清?

师:

发动小组讨论。

生:

小组讨论,回答物像是倒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线穿透的物体,从而理解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师:

棒极了。

现在我们换上另一个目镜再进行观察。

生:

换目镜,进行观察。

师:

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生:

物像被放大了(或有的是缩小了)

师:

现在谁来说一下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生:

放大倍数越大,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师:

给予肯定。

那么显微镜的使用应包括哪几步呢?

生:

讨论,回答:

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三大步。

师:

现在我们来一起观看一下显微镜使用的录像。

生:

认真观看。

师:

鼓励学生按步骤规范操作。

生:

动手观察,注意规范。

师:

巡视检查,纠正错误。

 

三、小组竞赛

师:

现在我们来进行小组竞赛,中间这组站起来,其他三组注意观察他们的操作是否规范,限定2分钟找到物像。

生:

一组操作,另三组找错误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案例

1.教材分析

1.1本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新课标十大主题中第二大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的内容。

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初步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生物技能之一,学习认识、使用显微镜对学生在后面进一步从微观认识动植物,乃至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因为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所以不必对显微镜的原理进行深入的了解,而应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熟练使用显微镜的目的。

为下一节动、植物细胞的观察打下良好的基础。

1.2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亲自实践,从而使书本知识迁移深化为一定的能力、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情感价值观。

①知识目标:

了解显微镜的构造,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②能力目标:

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情感目标:

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以及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3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①教学重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②教学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2.教学策略

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的操作实验,该课内容寓理论与实际于一体,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节内容。

但由于显微镜较昂贵,学生之前又没接触过显微镜。

过去教师在教学微镜使用时总是把显微镜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步骤、注意事项讲的十分详细,然后才让学生动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

结合我校学生生源较好的特点,我把本节课设计成自学+讲授+探究课,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整个学习过程以此为出发点,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因难在课堂中解决。

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部分探究,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

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与合作在教师引导下,获得新知与能力的提高,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3.课前准备

教师:

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三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有数字的透明纸、有数字的不透明纸),擦镜纸,纱布,显微镜课件。

学生:

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4、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一边听老师讲述,一边看PPT,并产生联想。

老师讲述: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宏观世界的探索,包括深邃的外太空。

然而,你可曾想过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外星人”,这里所讲的“外星人”是指一些奇异的微生物。

这个奇异的微观世界,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在我们生活中的任何角落都存在。

例如,你的血液中就有大量的像变形虫一样的白细胞,两面凹圆饼状的红细胞、导致人感冒的病毒、人类男性睾丸里每天产生大量的蝌蚪状精子、植物进行呼吸的气孔等等。

虽然它们没有我们所知的思维,但是一样可以控制自身的一切生理功能。

它们都十分的微小,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堆在一起我们肉眼也无法看到。

那你想认识它们吗?

其实认识他们并不难,你只需要一部显微镜,就可以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1’30)

展示学习目标

带着目标学习

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能独立操作显微镜观察物像。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究的内容。

(1’)

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

回答是光学显微镜。

指导学生看书37页:

正确取镜和安放。

(2’)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这样会污染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

 

 

提问:

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

(2’)

显微镜的构造

两人一小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的构造,说出各部件的名称。

 

 

 

 

 

 

 

学生活动,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要求各小组对照实物显微镜,认识显微镜,探究各部件的功能。

(3’)

强调:

(1)人人动手;

(2)提出主要注意事项:

静(不能影响他人)、轻(动作要轻,要爱护仪器,做到动手之前先看清楚想明白)、净(保持显微镜和实验室的整洁,尤其是不能弄脏和损坏镜头)。

(0.5’)

老师巡视,指导。

 

两人一组互相检测,最后老师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抽测。

老师对关键部件进行讲解。

(1)目镜、物镜:

放大倍数;

(2)镜筒:

连接目镜与物镜;(3)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调焦距;(4)转换器:

调换物镜;(5)镜臂:

提握镜身;(6)载物台:

放玻片;(7)压片夹:

固定玻片;(8)遮光器:

调节光线强弱;(9)通光孔:

光线通过;(10)反光镜:

使光线射入物镜;(11)镜柱:

支持镜身;(12)镜座:

稳定镜身。

(5’)

(爱的鼓励——掌声)

显微镜的使用

 

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情况不一,大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一名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如何观察到物像的。

 

倾听,引起注意

 

 

 

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后,动手操作,观察。

动手操作,观察,说现象,并加以解释。

①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④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讨论后提出,“上”字写的太大了,在视野中很难看完整。

归纳:

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引出显微镜的使用。

介绍三种观察标本:

①写有“上”字的玻片;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③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

(先观察2号标本)(2’)

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

请一名课前培训过的同学上讲台演示。

(2’)

(爱的鼓励——掌声)

教师强调:

①用低倍物镜(10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手指不能扳物镜,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④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多次尝试就会习惯。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并思考老师要求强调注意的地方。

(2’)

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3’)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1号和3号标本并探究:

⑴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什么像?

⑵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

⑶不透明纸上的数字为何看不清?

⑷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

(4’)

 

 

鼓励学生提出本次实验改进的地方。

(1’)

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2’)

 

实验考查

给出显微镜操作评价标准,两人一组轮流起立操作,评价人需指出问题,评等级。

明确评价标准,限定2分钟内找到物像。

(4’)

练习

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

提示:

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

(2’)

小结

学生兴致再度高涨。

归纳显微镜顺口溜: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九退整理,后归箱。

十全十美,你最棒。

为学生学会显微镜的操作表示鼓励

5、教学过程

师: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宏观世界的探索,包括深邃的外太空。

然而,你可曾想过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外星人”,这里所讲的“外星人”是指一些奇异的微生物。

这个奇异的微观世界,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在我们生活中的任何角落都存在。

例如,你的血液中就有大量的像变形虫一样的白细胞,两面凹圆饼状的红细胞、导致人感冒的病毒、人类男性睾丸里每天产生大量的蝌蚪状精子、植物进行呼吸的气孔等等。

虽然它们没有我们所知的思维,但是一样可以控制自身的一切生理功能。

它们都十分的微小,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堆在一起我们肉眼也无法看到。

那你想认识它们吗?

其实认识他们并不难,你只需要一部显微镜,就可以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显微镜。

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能独立操作显微镜观察物像。

师:

我们黑板有挂图,课本有彩图,如果有实物就更直观了,在我们请出显微镜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书:

如何正确取镜和安放。

在我们安放目镜的时候手指不能触摸镜头,这样很容易污染镜头。

生: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师:

课前让同学们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史,下面请一个同学来叙述。

生:

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

师: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什么显微镜?

生:

光学显微镜。

师:

下面,两人一小组,对照实物显微镜,认识显微镜,探究各部件的功能。

要求:

(1)人人动手;

(2)提出主要注意事项:

静(不能影响他人)、轻(动作要轻,要爱护仪器,做到动手之前先看清楚想明白)、净(保持显微镜和实验室的整洁,尤其是不能弄脏和损坏镜头)。

生:

两人一小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的构造,说出各部件的名称。

师:

下面时间,小组互相检测,然后老师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抽测。

生:

学生活动。

师:

4分钟的时间,同学们就把显微镜的构造记住,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爱的鼓励”。

师:

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要学会使用显微镜。

今天。

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三种观察标本:

①写有“上”字的玻片;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③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

同学们在动手观察时,做到动手之前先看清楚想明白;做的过程保持安静,不能影响他人;保持显微镜和实验室的整洁,尤其是不能弄脏和损坏镜头。

我们先观察的是2号标本。

生: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师:

好,在老师刚才巡查的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的同学没有看到物象,还有同学操作失误的。

下面请一位之前老师培训过的同学上台演示,其他同学停手仔细看一下,他的操作和你操作的有什么区别。

生:

演示。

师:

讲解,①用低倍物镜(10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手指不能扳物镜,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④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多次尝试就会习惯。

师:

请同学们对照一下自己的操作,找出不足的地方,再继续观察。

师:

好,同学们基本已经学会了基本操作,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以下4个问题,观察1号和3号标本,继续探究我们的显微镜:

⑴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什么像?

⑵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

⑶不透明纸上的数字为何看不清?

⑷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第四题请同学们换一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再观察。

生:

①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④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师:

同学们,你能为本次的实验提出可以改进的地方吗?

生:

“上”字写的太大了,在视野中很难看完整。

如果写小一点,对于刚学显微镜的同学会比较方便,更容易掌握,也可以提高自信。

师:

非常感谢这位同学的建议。

师:

下面我们一起归纳一下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生:

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师:

下面,我们要进行实验考查,两人一组轮流起立操作,评价人需指出问题,评等级。

限定2分钟内找到物像。

师:

同学们的显微镜操作都顺利通过了,那显微镜使用后,该怎么处理呢?

生:

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

师:

最后,带给同学们一个显微镜顺口溜: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九退整理,后归箱。

十全十美,你最棒。

为学生学会显微镜的操作表示鼓励(爱的震撼——掌声)。

 

 

6、针对这一案例实现新的课程理念分析

为了更好滴贯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

考虑到学生对显微镜比较陌生,在帮助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时,采取了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结合的学习方式。

对于有些比较容易理解的结构,让学生自己描述这些结构的特征,推断他们的功能。

对于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结构,特别是光学结构,就要给以适当的讲解。

要让学生们不仅认识这些结构,也能初步理解这些结构的作用原理。

只有理解了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生才能真正明白各项操作注意事项背后的原因。

课堂上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显微镜很新鲜,所以在设计上首先让学生自主看书尝试摸索显微镜的使用,体现了学生主体的角色。

教师提前组织培训一位“小先生”,在老师发现问题的情况下,让一名小老师上台给同学们演示,这样就有了两次机会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使用。

第三次让同学们带着正确的使用方法继续联系使用显微镜,在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操作以后,第四次带着老师的探究题目使用显微镜完成老师的提问。

最后,小组2名同学互相合作,互相检测,互相评价。

这样在课堂上同学们就有了5次接触练习显微镜的机会,大大增强了课堂的效率。

 

学习制作临时装片教案

 黄陂区李家集街李集中学陈谋

 教学目标:

  1.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学会基本方法。

  2.认识植物细胞的结构。

  3.练习画细胞结构图。

  课时分配:

1课时

  课前准备:

同教学设计中的课前准备

  注意事项:

本课学生动手操作多,需要良好的纪律保证。

  教学过程:

  师: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使用的方法,实际操作一遍,同桌同学互相检查。

  生:

动手使用显微镜,复习、巩固,互相检查。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纠错、评价)

  师:

显微镜是生物实验的常用仪器,在它的视野中,我们会看到奇妙的生命世界。

今天,我们终于可以走进来一睹为快了。

巡视全班,对学生所备材料有所了解。

边调查边交流,询问学生“大家想看看什么?

  生:

(急不可耐地)我们想知道洋葱、番茄、黄瓜……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的?

  师:

可是,我们能不能将一个洋葱或一根黄瓜直接放到显微镜下就观察呢?

这样能看到内部结构吗?

  生:

恐怕是看不到的。

因为上节课我们是把字写在载玻片上或透明的纸上才看到的,而写在不透明纸上的字是看不清楚的。

  师: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要使可见光穿过被观察的物体,才能看清楚物像,也就是说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生:

那就把洋葱或番茄也放到载玻片上观察吧。

  师:

基本的思路对,我们称之为“制作玻片标本”。

  生:

提出问题——什么是玻片标本?

怎样制成的?

有哪些种类呢?

  认识常见的玻片标本。

  师:

同学们已经看到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种常见的玻片标本,请每小组的四名同学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生:

结合教材中的介绍和老师所备玻片标本的名称、内容加以认识、区别。

  师:

巡视、指导、答疑。

  师:

同学们刚才所见切片、涂片、装片都是永久玻片,今天我们要来亲自动手制作临时装片。

争取将大家带来的生物材料都看个究竟,怎么样?

  生:

跃跃欲试,摩拳擦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